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136章

重笙-第136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子,就是再迟钝的人也觉出不对劲儿来。

    朝廷的大军刚刚出发,这一拨接着一拨的快马是要做什么?紧急军情?还是那老皇帝的密旨?

    矮个子放下筷子站起身。

    “咱们几个跟上去瞧瞧!其他人先在这里等着。”

    众人知道他这是动了赶上去劫杀之念,对方虽然不会武功,但骑的都是好马,这一冲过去,就是追赶寻找都要费些工夫,故而当即有五个人跟着那矮个子起身,施展轻功追了下去。

    文笙听到斥候回报,不禁赞了一声。

    相比其他人的计划,杜元朴这一手确实是高明多了。

    “该咱们上了。”等消息的纪家军们摩拳擦掌。

    这些亲兵俱是身经百战,杜元朴只是稍事安排,便和文笙一起出发。

    文笙自然是要到场的,抓捕一旦失控,她好歹能以琴声化解对方的攻击。

    文笙跟着杜元朴进了镇子,与此同时,纪家军的将士也悄悄摸到了食铺附近,将铺子包围。

    此时乐器未离身的乐师只有四个,纪家军们各自找好了目标,为首的和杜元朴打了个“都已埋伏好了”的手势,杜元朴道:“咱们过去。”

    文笙抱着“太平”走近。

    文笙认识张寄北的同时,张寄北以及他手下的乐师也认识文笙。

    文笙担心自己过早露面打草惊蛇,一直未敢靠近了一探究竟。

    就在铺子里的人注意到文笙和杜元朴的同时,十余条人影已经悄无声息地掠进铺子,先控制住了身上带着笛箫的乐师,事起突然,几个乐师还未及反应,便被拧住手臂控制起来。

    但文笙却猛然间怔住,此时铺子里头,根本就没有张寄北。

    杜元朴出手之前筹划周详,为怕几辆马车里有人,抑或车夫里头有高手,专门派了一队人上去。

    这队人顺利得手,控制住了几个车夫,开始搜查马车,就在这一团混乱中,有一个人睡眼惺忪地自其中一辆马车里探出头来。

    文笙和他目光一触,不禁张口结舌。

    王十三!他怎么会自车里冒出来?

    此时王十三也发现了她,文笙这张面孔在一堆陌生人里面简直想不注意都难啊,他一时瞪大了两眼:“怎么又是你?”(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五章 请与我保持十丈以上距离

    其实能说动王十三,文笙也有些意外。

    她一直以为,王十三会恨死了自己。

    没想到,虽然对方眼中的防备之色显而易见,却并没有拔刀相向。

    哎呦,还挺冷静的,能听得进去话。可是因为那件事过去的太久,好了伤疤忘了疼么?

    还有一个大问题:张寄北到哪里去了?

    被擒的乐师们知无不言,就在一个时辰之前,张寄北突然说自己有事,带着一位名叫元恺的乐师离开队伍,不知往何处去了。

    这附近离着江北还远,连一半的路途都没走到,张寄北在这本该陌生的穷乡僻壤会有什么事,还避开了众人?

    文笙觉着应该查一下。

    杜元朴问明白张寄北离队的地方,打发了斥候前去寻找。

    他对中计被引开了的那几个人身份颇为好奇,有意套王十三的话:“张寄北要回避的说不定不是诸位乐师,而是你们几个。”

    王十三翘着腿,一副大爷相:“是不是的,你留在食铺,等着见见他们不就知道了。”

    这会儿杜元朴不但带着众人换了地方,还专门留下几个人毁坏现场故布疑云。

    这帮当兵的手段颇为专业,王十三一看出手就知道,除非翻脸,否则一时半会儿他和几个哥哥是联系不上了,故而对杜元朴没有好声气。

    还想套话,你十三爷有那么蠢么,想得美!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杜元朴有些心急,条件虽然谈好了,王十三却虎视眈眈在旁盯着。怎么打发这个瘟神呢?

    大约一个时辰,斥候们纷纷返回,他们围绕张寄北离队的赵家沟扩大了搜索的范围,有两人回禀,在赵家沟往西十余里的山道上,发现了不少行踪可疑的人。

    怕引起对方注意,斥候不敢靠得太近。只大约看出这些进山的人或身手利落,或携带着乐器。

    这年岁,除非是乐师。谁会出门身带乐器招眼?

    这下,连王十三都有些坐不住了。

    谁都知道,这大梁的乐师大半呆在玄音阁,小半属于羽音社。剩下的散兵游勇不成气候。突然在这附近山野有乐师成群结对出现。此事听着就十分诡异。

    会是些什么人?看来张寄北悄悄离队,肯定与此有关。

    文笙同杜元朴商量:“杜先生,事情已经办完了,你带着大伙和这几位乐师回吧,我去瞧一瞧到底是什么事。”

    杜元朴不放心:“鬼鬼祟祟,听着就不像会是什么好事,你带队人去,万一遇敌也好有个帮手。”

    文笙却摇了摇头:“我只是离远看看那些乐师里头有没有熟人。一个人去,目标还小些。不要紧。我带着琴呢。”

    杜元朴一想也是,因为文笙是个姑娘家,他老是忘记对方同时也是个出色的乐师,独自一人都能在贼人面前穿越公鸡岭,是以不再阻拦,只是叮嘱了几句,叫她千万小心。

    文笙怀抱古琴,牵过马来,准备动身。

    王十三却道:“等下,我也去看看。”

    众人目光一齐转向了他,以杜元朴为首,所有人都露出了明晃晃的警惕之色。

    王十三打了个“哈哈”:“看什么看,好像十三爷会半道上突然翻脸,劫财劫色似的。”

    此言一出,大伙目光中的怀疑鄙夷之意更浓了。

    来日战场相见必定是你死我活,杜元朴沉声道:“十三爷出身草莽,可也应该知道顾姑娘是位出色的乐师,没有意义的话还请少说,注定没有好处的事,也请不要肖想。”

    杜元朴很少露出这么言辞锋锐的一面,虽然没有一个脏字,可但凡要脸的人听着,都会觉着其中挖苦之意甚浓,叫人面红耳赤下不来台。

    可王十三从来不知道“要脸”二字怎么写,“嗤”地一声,撇嘴道:“肖想她?快别逗了,天下女人死绝了么?”

    杜元朴脸色一变。

    文笙却半点儿都没有生气,飞身上马,道:“杜先生,不用浪费唇舌了,等我去转一圈,便回奉京找你。”而后冲着王十三一扬下巴,她此时坐在马上,比王十三高了不少,居高临下,自有一股睥睨之态:“走不走?”

    “咦?好。呵呵,没想到,你胆子挺大啊。”

    文笙看着他待要上马,淡淡地道:“我胆子不大,你该知道,若非特别信任,乐师不会放任武林中人靠近。所以,你若是不想打架,还请与我保持十丈以上的距离。”

    “……”王十三张了张嘴,一时竟觉无言可对。

    那边文笙已经清叱一声,催马往赵家沟方向飞驰而去。

    等到王十三上了马,文笙早跑出去十丈有余,王十三眼望前头马背上窈窕的身影,口里“啧啧”两声,催马在后面追赶。

    一路无话,两人很快赶到了赵家沟。

    赵家沟往西是山道,开始十余里马匹还能上得去,王十三在后面跟着,一路左顾右盼,口里大声道:“喂,真离这么远?你觉着这样说话方便?”

    文笙也在找寻那些人的踪迹,没有理会他。

    王十三追近了几步:“算了,我不和你一般见识。张寄北背着我大哥不知捣什么鬼,所以我必须来瞧瞧。”

    这还是句人话。

    王十三又追近了几步:“喂,我说,你是不是逗杨兰逸那傻小子玩啊,害他为了你茶不思饭不想的,他要是知道你这么对我们,肯定会哭鼻子,你忍心么?”

    文笙回头狠狠瞪了他一眼:“十丈,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王十三“嗤”地一笑:“这时候弹琴,不是打草惊蛇么?你和我大哥没仇没怨的,就算憎恶江北绿林,他们现在也差不多死光了。”

    再往前走,山路变得陡峭难行,文笙将马找地方藏好,改为步行向前。

    王十三还跟在后面,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文笙的思维却不禁跟着他方才的话飘远了:江北贼本来就名声不佳,因为自己的一篇《公鸡岭见闻记》更是臭名远扬,难说王光济打发他们到京里来行刺安的是什么心。

    一旦成功,朝廷将陷入混乱之中,可像现在这样失败了,王光济也顺势甩掉了名声的负累。(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公平的对决

    这么狠的招数,也不知是谁想出来?

    文笙瞥了一眼跟在十丈开外的王十三,打消了向他套话的念头。

    山路陡峭崎岖,加上这会儿正是秋末,山上的草树经过了一个夏秋地疯长,正是最为茂盛的时候,荒山野岭,很难发现旁人的行踪。

    不过文笙却并不着急,她时不时停下来,侧耳倾听动静。

    张寄北若只是想同人碰个头儿,说几句话,完全没有必要跑到这么荒无人烟的地方来。

    更不用说斥候已经探到这附近来了不少乐师,乐师们出没聚集,怎么会没有动静?

    果然过不多时,自远处山谷中传来一阵乐声。

    古琴、洞箫、笛子、胡琴,各色声音混杂在一起,随风飘过来,时而清楚时而模糊。

    王十三叫了声“在那里”,竟丢下文笙,一个人“嗖嗖”循声而去,眨眼的工夫就变成了远处一个小黑点。

    文笙皱了皱眉,她到不是因为王十三连招呼不打就擅自行动,而是以她的耳音,很容易就听出这乐声大约是由十余位乐师吹奏出来的。不但如此,听上去,还莫名有点熟悉的感觉。

    一个答案,在文笙的脑海中几乎呼之欲出。

    她怀抱“太平”,沿着山道慢慢走近。

    在必经要道上,狭窄的拐弯处,赫然有几个未明身份的人仆倒在地,有的手中还握着钢刀,有的利刃跌落在旁。

    文笙没有听到打斗声。她有些庆幸王十三跟了来。

    大约因为还不确定对方是敌是友,王十三没有下杀手。这几人只是暂时失去了知觉昏迷不醒。

    这时候,山谷中的乐声停下来。周围数里不见半只鸟雀飞过,甚至没有风声,透着死寂。

    文笙却知道,这只是因为她离得尚远,听不到对方说话,此时山谷中必定正上演着惊心动魄的一幕。

    大约一刻钟之后,文笙找到了一个颇佳的隐蔽窥探之处。

    自这个角度。正可以居高临下遥望出事的山谷,美中不足的是距离有些远,差不多相隔百丈。看人影影绰绰,不好分辨。

    这山谷东西狭长,一面是峭壁,一面是缓坡。

    文笙呆在缓坡上。虽然没看到王十三的人影。但估计着他应该就在附近。

    谷底紧靠峭壁是几块巨大的岩石,岩石边是一个水潭。

    距离太远,无法判断水潭有多深。

    只见岩石上站了两个人,看不清长相。

    两个都是男人,一个站得稍稍靠前,另一个背倚峭壁,站这么近,彼此间应该十分信任。当是朋友伙伴无疑。

    水谭边上是大片的沙石黄土,相比这面山坡上草木茂盛。谷底绿色少得可怜,只长了些荆棘状的灌木,也幸好如此,对峙的另一方才显出形来。

    足有四五十人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堵住了那两人的去路。

    由方才的乐声判断,这群人中至少有十余名乐师。

    而在队伍的最前面,为首之人头戴玉冠,身穿玄色衣裳,披了一件暗红色的大氅,大氅的边沿几乎要拖到地上,这个人,不用看脸,文笙也认了出来,钟天政!

    钟天政这边看上去人多势众,而另一方的两个人,会不会便是她正在找的张寄北和元恺?

    抱着这种念头,文笙再看钟天政身边的人,虽然看不大清楚,隐约也能认出来:灰衣披发的应该是卜云,卜云左右分别是娃娃脸和那个面色黝黑的高个子少年。

    这时候,就见卜云迈步上前,在水潭边站定,一手托着“铁煞铃”,另一只手对着数丈外的两人戳戳点点,似乎颇为激动。

    若对方是张寄北的话,就算听不清卜云此刻在说什么,文笙也猜得到,肯定是先翻旧账斥责怒骂一番,然后重提约斗。

    背靠峭壁那人作势要挺身而出,被另外一人举手拦住。

    由这一个动作,文笙便轻易判断出来,这个正举手阻拦的人当是张寄北无疑。

    文笙实在是好奇,钟天政到底以什么手段令张寄北甩开了那么多同行的高手,只带着元恺一人自投罗网?

    张寄北冲着钟天政、卜云等人打了几个手势,看样子还在试图交涉。

    过了片刻,他将洞箫对到了唇边,“呜”地一声,一道箫声直飞出来。

    “哈哈,哈哈!”卜云仰天狂笑,将右手举过头顶,手腕一摇,晃动了“铁煞铃”。

    若说十余年前的那场比斗,卜云因为无意间喝下“神仙散”吃了暗亏,那么今天,张寄北全无防备,所使的乐器不是自己擅长的八孔骨笛,怎么说这也不能算是一场公平的较量。

    被逼无奈,不得不战。

    难怪卜云的笑声中带着一报还一报的快意。

    箫声清亮,如苍鹰展翅,在山谷上空不住盘旋,发出一声声啼鸣,寻找猎物,寻找着可乘之机。有经验,亦有无穷的耐心,随着准备着疾扑而至,抓扯,撕裂!

    即使到了这般时候,张寄北的箫声依旧不似旁人那般如泣如诉,由中听不到丝毫穷途末路的哀伤与失落。

    若说张寄北的箫声似鹰,那么卜云的“铁煞铃”就像是肆虐而毫无规律的乱流。

    二者相持的时间不是很长,尖锐的铃声便打破了僵局。

    “嗤嗤”尖啸像是要凌迟它所接近的一切事物,迫使得包括钟天政在内,山谷中的其他人不得不向后退出稍许。

    乱流裹住了那只苍鹰,两下纠缠,慢慢形成一团刺眼的白光。

    这时候,有人匆匆进谷,赶到钟天政身后,以一个卑微虔诚的姿势跪倒,不知向他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