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笙 >

第135章

重笙-第135章

小说: 重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上谭瑶华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孔、易二人,两个老乐师都有些惊讶,谭四先生那是他们的老对手了。哪里还判断不出谭瑶华此刻在做什么。

    文笙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机。

    这一局不知不觉已经进行了半个时辰。心底的那根弦绷得太紧了,加上中间动用了几次《采荇》,不觉力倦神疲,手心里渗出汗来。

    若是能歇一歇就好了,文笙左手一记“游吟”,右手先拨后剌,半个时辰的《行船》弹下来,她看上去随意挥洒。熟稔在胸,心神却突然恍惚了一下。

    抚琴本是雅事。弹时得心应手,弹罢身心畅适,可我却用它争胜。

    不不,我不该还有所犹疑,谁说雅事就该心如止水,风雨笑傲一样快哉,出于自然就好啊。

    太累了,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文笙的脑海里一时竟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旁人尚未发现她有什么异常,只有坐在文笙侧后方的钟天政忍不住抬起头。

    从他的角度,清晰地看到文笙的脸色越来越苍白,额前乌黑的秀发早被汗水打湿,有一滴晶莹的汗珠顺着她的鬓角滑落下来……

    她的伤才刚刚好,团战第二的结果,是不是也可以接受?

    若是这时候,有谁在钟天政眼前放一面镜子,叫他看清楚自己,他十九要嗤之以鼻:这个眼中俱是犹豫担心的人怎么可能是他?

    可惜的是,被钟天政这样盯着的人身后没长眼睛,文笙并不知道。

    她只是觉出来自己快到极限了,这个状态撑不了多久,必须要赶紧调整。

    文笙当机立断,跳过《行船》,弹起了《伐木》。

    《伐木》一出,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谭瑶华不觉精神随之一振,但要说受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将注意力全然放在文笙身上的钟天政无疑。

    快乐是什么?

    在文笙的琴声里面,是阳光、四季、草木葱翠、山花烂漫这些,但这距离钟天政实在太遥远了,他不自觉地想起了那些山坳里的夜晚,共同的秘密,甚至是那匹总和他作对的“劣马”。

    文笙不得已以《伐木》滋养身心,养的是两个人的心。

    孔长义觉着台上的氛围有些古怪。

    他的铁笛声本是高亢中带着肃杀,而有了易星波的琵琶声更能催发其中的杀气。

    哪怕是在妙音八法尚未出现,世上还没有乐师的时候,琵琶武曲便和沙场、征战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的奥妙便是在此。

    可这会儿,不管是铁笛声还是琵琶声,高亢急促依旧,可原先台上那股浓郁的杀气却不知为何消散无形。

    这极大的削弱了两个人乐声的杀伤力,使得谭瑶华应对起来更加轻松。

    不用问,这又是那顾文笙和钟天政搞出来的。

    孔长义生性洒脱,此念一生,便想要给两个年轻人点厉害瞧瞧,他无视了谭瑶华的攻击,出其不意一扭头,铁笛“呜”的一声,直贯文笙两耳。

    这一声又高又快,文笙只觉头皮发乍,妙音八法六重的攻击,她没有《行船》可接不下来。

    左手按在琴弦上,轻快一滑,右手以数声散音应合,《行船》的屏障应在散音上,起来得稍慢,这时铁笛声已经到了她耳畔。

    钟天政的箫声于这时候响起,轻巧而短促的倚音,它的作用不是攻击,而是为了装饰主音,太轻太短,在这一团混乱中很难注意得到,更因为轻短,它的速度比那道笛声快上一筹,从而后发先至。

    它应和的是《行船》的旋律,它装饰的是文笙的琴声。

    无形屏障陡然升起,文笙几乎没有感觉到孔长义笛声带来的冲撞之力。

    但在孔长义的感觉中却大相迥异,他觉着自己突然间好像撞上了一道铜墙铁壁,铁笛声一颤,音不知走去了哪里。

    谭瑶华琴声再度攻至,他只得调转了目标。

    与此同时,手挥琵琶的易星波神色大变,他的琵琶声不知为何不受控制地自行转弯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军出征

    团战结束,文笙虽然很疲倦,仍去向纪南棠道了谢,并和谭瑶华、钟天政等人一起,应酬了一阵来向他们道贺的乐师,后来见来者实在太多了,才抽空逃离了同乐台,坐车返回马场。

    她决定最近几天都不来玄音阁了,休息调整,感悟这段时间的收获,最重要的是避开那些络绎不绝的来访者。

    估计着他们找不着自己,自然会去向闻人英、钟天政几个打听,总有人会想办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到时候自己也就解脱了。

    拿到了团战第一,对文笙而言,最近只剩下一件大事叫她挂心,那就是张寄北的行踪。

    众刺客在潘家落网服诛之后,建昭帝总算出了口恶气,命接任陈颂明的奉京府尹常辉处理后续事宜,常辉将众贼人枭首示众,并迅速贴出了安民告示,总而言之,现在张寄北在朝廷这边已经是一个死人。

    文笙问过纪南棠和杜元朴,若是张寄北再度出现,朝廷又该如何收场。

    杜元朴笑道:“这不常有的事么,到时候只管一口咬定了新冒出来的张寄北是个冒牌货,还怕老百姓不相信?秦和泽真是精明,功劳立下,即刻脱身,圣上一旦追究起来,到时候倒霉的是常辉,将军,你要跟秦大人多学学啊。”

    纪南棠笑了笑:“我这些年学得还不够乖么?”

    有纪南棠在背后支持,将军府连日派出了上百名斥候帮着留意四城动静。查找张寄北行踪,一切都在秘密进行,由杜元朴全权调度。

    纪南棠无暇亲自过问。他有了新差事。

    刺客的事刚一尘埃落定,建昭帝便在宫里召见了他,透露出想叫他领兵南下,平定江北叛乱的意思。

    各路大军早已在江北、关中的交界处集结,只是缺少一位真正带得了兵打得了胜仗的统帅,纪南棠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当仁不让的首选。经历了一场刺杀的建昭帝不再犹豫,叫司马符良吉抓紧时间安排,估计着几天之内。命令纪南棠再度出征的圣旨就会下来。

    一连七日,没有张寄北的动静,到第八天,圣旨出来。封纪南棠为征南将军。命他率献俘归京的大军即刻起程讨伐张寄北,现已陈兵交界的近十万人马尽数归其调拨。

    要说纪南棠麾下多出十万人马,大权在握也不尽然,圣旨出人意料之处,在于建昭帝叫二皇子杨昊俭也一并跟了去,说是历练,实则履行监军之职,同时命还滞留在锦官道上的大驸马先回京来。

    这个和二皇子一起去平叛的差事。叫纪南棠非常头疼。

    他很少在京里呆着,却知道恩师符良吉不得不常装糊涂。以同两位皇子都保持着距离。

    建昭帝以前从来没派哪一位皇子离京公干过,此番开了先例,莫不是经由此次遇刺,他在两个儿子之间做出了选择,属意百年之后由杨昊俭来继承大统?

    圣旨虽说是叫即刻起程,但一切都准备齐全,真正出征却是在两天之后。

    当日天不亮,文笙便赶来相送。

    她到将军府的时候,纪南棠已经全副戎装,正准备带着亲兵前往太庙。

    文笙拱手:“愿将军此去一路顺遂,旗开得胜。”

    纪南棠笑了笑:“承你吉言了。”而后转向一旁的杜元朴:“京里的事,我都交给元朴了。一旦有消息,他会马上通知你。”

    文笙眼神晶亮望着纪南棠,没有谁比她更了解杨昊俭的真面目,都说伴君如伴虎,杨昊俭虽然还未坐上大位,但性情嚣张残忍,做事没有顾忌,说实在话,她颇不放心纪南棠此行。

    “将军,你还记得那日你我在同乐台旁的约定么?”

    纪南棠笑了,银亮的盔甲衬得他的眉眼神采飞扬。

    他怎么会不记得?

    “来日将军若是再上战场,文笙不才,愿意效仿我师父,到中军帅旗下面击鼓。”

    这么多年,对面的顾文笙是第一个对他说出这等话的乐师。

    “我记得,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你好好磨练技艺,来日我在战场上等着你!”

    文笙知道他所说的“不是时候”是什么意思,她望着纪南棠,目光幽深,缓缓道:“将军放心,也请为了大梁的百姓多多保重。”

    文笙很少许下承诺,说了便定要做到。

    对她而言,一千句激励的话语,也不如纪南棠这一句“在战场上等着你”更叫她为之热血沸腾。

    两人作别,纪南棠赶往太庙。

    建昭帝在杨昊俭的搀扶下,于太庙召见了纪南棠以及军中将领,赐下天子剑。

    礼毕之后,大军誓师出发。

    就在纪南棠离京的当天下午,杜元朴接到消息,在距离奉京城数十之外的九桥镇,发现了一行人,大约有二十来个,举止颇为可疑,其中有几个乐师,为首的看上去有些像文笙笔下的张寄北,只是拿的乐器是一支洞箫。

    杜元朴估计着朝廷大军前头出发,后头魑魅魍魉也该沉不住气了。

    被他派出去的,都是些在纪家军里呆了多年的老斥候,有经验,也绝对可靠。这些人分散开,重点盯着由奉京回江北的几条路。

    这个时候,路途上会出现乐师们的踪迹,杜元朴觉着应该不会错了。

    至于说看上去有些像,则可能是张寄北为了应付缉拿,易容改了妆。

    杜元朴立刻派人通知文笙。

    云鹭不在,文笙又不好叫李承运的手下去帮她做这等事,只能跟杜元朴借人手。

    杜元朴道:“我陪你走一趟。府里的这帮亲兵高来高去不行,设伏下套都是好手,咱们不明着来,我叫他们搞点儿蒙汗药。”

    “……好。”能不正面冲突最好,否则对方有那么多乐师,自己和将军府的这帮兵士怕还真不是对手。

    九桥镇文笙之前到过,地处交通要道上,往来的外地人很多。

    要先追上去,看看对方的情况,再决定怎么动手。

    文笙和杜元朴商议妥,立刻召集了将军府的数十名亲兵,乔装打扮混出城,集合之后,改乘快马自后面追了下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三章 怎么又是你?

    众人一路快马疾行,天黑之前赶到了九桥镇,和发现敌踪的斥候取得了联系。

    斥候言道那二十来人已经往南去了,看样子晚上不打算住店歇息,照双方的速度估计,顺利的话会在天刚蒙蒙亮时追上。

    “几个乐师很娇贵,都坐着马车,所以拖累着速度走不快,其他几个虽然高矮胖瘦形色各异,腰间鼓鼓,明显带着兵器,应该是张寄北此次派过来的亲信无疑。就算是江湖中人,整夜赶路,到天亮时也必定困顿,正好下手。”

    文笙承认斥候说的在理,不过她看看自己这边除了她和杜元朴,余人一个个神情彪悍,这几十号大兵哪怕换了便装,不管往谁身边一凑,对方也不可能不起疑吧。

    杜元朴亦道:“得想个办法。这样,咱们先派几个人跟上去,看看他们什么时候投宿。”

    那斥候估计得很准,到天快亮时,杜元朴派出的五人小队在吴沟坊附近追上了目标。

    这队人正在镇上吃饭,看样子稍事休整之后会继续赶路。

    大约是眼看离着京城已远,对方放下心来,行事没有太多顾忌,个别乐师将笛箫之类的乐器带下车来,大剌剌地悬在腰上。

    五人故意停下来,距离他们不远找了家小客栈吃饭休息。

    果然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对方上车的上车,上马的上马,继续前行。

    过了一会儿,文笙和杜元朴率众到镇上与自己人会合。早有斥候追了下去。

    众人商量怎么下手。

    “对方人多,又是乐师和习武之人相互配合,很难对付。得想办法把他们分开。”杜元朴道。

    到这般时候,还跟在张寄北身边的,肯定是王光济的心腹,文笙怀疑王十三说不定就在其中。

    刺王杀驾这么大的事,王光济怎么可能放张寄北一个人做主,很有可能什么王一、王二都跟来了,看王十三的身手就知道这些人会有多么难对付。所以她很支持杜元朴的意见。

    可怎么把这些武林高手从乐师身边引开呢?

    纪家军们纷纷出主意,不外什么佯攻、设伏、下套之类。

    杜元朴摇了摇头:“最好不要惊动他们,要知道一旦张寄北警觉。就光是那几个乐师,咱们也不是人家的对手。”

    众人想想对方都曾杀到御辇底下,而后又从容退走,硬拼的话自己这些人怕真是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杜元朴想了想。叫过一名亲兵队长:“你带一队人绕到前面去探探路。重点观察一下隐蔽藏身之所。”

    那队长领命而去。

    文笙问:“可是想到办法了?”

    且说那一队可疑的人里头,除去乐师,赶车的,剩下如斥候所说腰间鼓鼓的武林高手并不多,只有五六个。

    为首是个三十来岁的矮个子,留了两撇小胡子,眼睛不大,透着精明强干。

    这天中午。一行人路过一处小镇,眼看到了饭点。打尖歇息。

    众人一宿没睡,几个车夫匆匆扒拉了个半饱,正打算趁这工夫眯一小会儿,却听着自来路上响起了一阵急骤的马蹄声。

    几人赶紧把车往旁边挪了挪,就见七匹快马首尾相接,自官道上一路疾驰而去,每匹马上都坐着一个汉子,虽然身穿便服,却透着一股彪悍肃杀之气。

    正吃着饭的矮个子不由地目光一凝。

    旁边一个同伴凑上来:“二哥,刚过去的这几个,不像普通人啊。”

    矮个子点了点头,眼见周围没有外人,低声道:“南面不正打仗么?”

    “二哥说的是,我看着刚才过去的这几个也像是出自军中。”

    矮个子沉声道:“赶紧吃饭吧。”

    但这饭注定吃不消停,只停了一刻钟不到,官路上又冲过去了五匹马,马上骑士与之前看上去如出一辙。

    这下子,就是再迟钝的人也觉出不对劲儿来。

    朝廷的大军刚刚出发,这一拨接着一拨的快马是要做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