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471章

幻之盛唐-第471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教以“二宗三际”为核心,所谓二宗即光明与黑暗,三际即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分离的初际、二者相互混战的中际和二者秩序重置的后际。在摩尼教创立之初,曾得到萨珊波斯王沙卜尔一世的支持,但该教反对生产、生育,这势必会引起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公元277年摩尼被剥皮而死,教徒四散逃亡。随后,到6世纪时,在教会和王权合力压迫之下,它被罗马帝国驱逐了出来。而不得不一路跑到东方,才重新站稳脚跟。
    从这一点说,三夷教的其他两只拜火教、景教一样。这些外来宗教都是被人驱逐迫害的丧家犬,依靠东方相对的宽容和包容,才得以延续下来。
    不过,相比拜火教,景教,摩尼教在本朝的命运却要坎坷的多,强大的佛道本土势力,还有来自拜火教和景教等众多的竞争者,直到开元十九年六月八日,摩尼教才有大德拂多诞,奉诏集贤院译经,算是打开一个统治上层的突破口。结果到了开元二十年七月,玄宗老皇帝就敕令:“末摩尼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以其西胡等既是乡法,当身自行,不须科罪者。”自此变成官方禁绝的邪教。
    不由令我多看了几眼,珂婆第,其实就一个穿白袍的栗末人,对我微微低头颔,谦恭有加,看起来和其他回纥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刚刚册封为我回纥的国师……”
    可汗口风一转,突然道。
    国师,我惊讶了一下,摩尼教在回纥的影响,什么时候已经到这个程度,这可是个重要事件,也是是情报部门的缺失,草原的国师可不比中原的国师那种空有名望的虚衔,可以直接参政议事,直接施加影响力的。要知道,在我的印象里,摩尼教这东西在中国的历史,就是盛产方腊之类极端分子的***组织的抗争史。
    随即注意到,可汗身后一路引我们来的莫贺达干,脸色似乎也变了变,经过先前可汗的介绍,才知道他居然还是可汗的堂兄,好几个大部的监军。
    莫贺达干用眼神扫过部分帐内的回纥贵人,那些人纷纷左右顾或低下头去看着脚尖,张口欲言,却又被左右扯住,硬生生的压下去。
    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插曲。
    然后可汗呈上回馈大唐的礼物,无非就是良马若干,珍惜皮料若干,金沙、美玉、玛瑙若干,最贵重的,却是代表吉祥和高贵的白鹘一对……
    第一次会面结束,回到营地。
    新建立的营地上,正在挖出一道半圆的壕,用挖出来的土在车阵前堆成版人高的胸墙,然后插上枪尖和铁蒺藜,再扎上一圈粗铁丝。
    “已经勘探过了,河水中有鱼,水质清澈,可供上万人采用……”
    正从王帐中交涉回来的军司马杜佑,如此道,
    “那些回纥人问起,我就说:我们家的大人,比较喜欢吃鱼,因此希望能把营地按在临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捕捞……”
    “甚好……”
    当然我并没想到,这个出于方便的考虑,会给后来生的事情,造成多大的影响。
    “秉大人,回纥左贤王白兀罗求见……”
    随后又人传报。
    是左贤王白兀罗,没错,就是左贤王,一个很古老的职位,回纥虽然效法唐置二十八等官,但是一般兵民一体,常设军事职官只有设、贤王、达干、苏尼等几种。
    左、右贤王可以一直上蒴到东胡、匈奴时期。理论上使仅次于可汗的军事领,但演变至今,变成类似中原的三公之类,地位尊崇的虚衔。由部落中身份尊贵德高望重的人当任,平时负责协调各部军队的关系。白兀罗就是先可汗的幼弟,也是拱卫王庭的左厢五咄陆部落,名义上的君长。
    他负责将可汗的回礼送到使团营地,随后也将驻留在我的营地中,作伴大小事宜的联络递送。
    正式会盟之前,还有老汗的丧礼,回纥人的葬俗沿袭自突厥,流行停灵,春夏死而秋葬,秋冬死而春葬。
    大礼隆重的,接受朝廷追封的英义建功可汗的册封诏书,和怀顺王的金宝玉信,行头冠带,车服仪仗。然后一些怀仁可汗的老臣子,跑出来回顾当年自玄宗皇帝、肃宗皇帝以来,唐回的友好深情,涕泪舞之。
    一大群人聚集在停灵车前,唱唱跳跳完毕,然后死者的子孙亲友,有身份的族人,赶着羊和马到灵帐前杀掉,把血浇在帐子上,一边唱不知名的哀歌一边骑马绕帐,如此七转后。
    才和老汗的妃子侍女们站在一起,集体割破脸颊,对着灵帐的方向嚎啕大哭。没有生育子女的女人,除非是被新汗看中的,否则都要马皮裹起来用弓弦绞杀殉葬。
    每个赶来观礼的部族领,和他们的部众,都会带上一块自己领地上的石头,然后把这些石头堆砌起来,就是一座巨大的坟冢。按照生前功勋,围绕坟冢四周立起人高的石桩,每杀一人立一根,如此反复在
    ,形成一个太阳一样的圆盘。
    然后接着是连续好几天的庆祝活动,
    跑马、射箭,赛马球,抵斗,有些东西是共通的。还有回纥传统的抢羊戏,和大唐带来的手搏牛,
    手搏牛,也就是打赤膊,带上一壶箭,一块布,不断的**直至杀死一头犍牛。
    当天晚上的大宴,才是重头戏。
    牟羽可汗先举杯遥祝大唐的天子,再举杯祝过世老汗,回归长生天的怀抱。
    “为我们年轻的可汗与年轻的大唐天子,举杯……”
    算是正式开席。
    他很热情,对大唐也别是出足够的尊重。当然也不排除有借鉴大唐的外力,巩固自身地位的意思。
    那些胡人三五成群,席地而座,身边摆的和手抓的成堆美酒羔羊,予取予用。颇有自主餐的味道。只有高身份人才有坐席,而且依照远近等级高低,独占一席的只有极少数人,周边焚烧着辛辣香味的小碟,饮酒就食专门有身后奴婢侍侯,我正好在其中之一,
    场下正在进行搏斗表演,不断有回纥各部的勇士,汗如雨的击倒对手。然后作伴优胜这,到可汗的洗钱领受酒和肉。
    “枢府大人……”
    旁边有人在拉我的袖子。
    “嚒,不用管我,我就来旅游的……具体什么事都有他们操心……”
    “再拿一盘烤肉来……”……
    为什么就是写不出那种感觉来。
第四百八十八章 想念与交涉
    第四百八十八章想念与交涉
    长安韦宅。
    “老相,这是通政司刚送来的天子幸东都的随扈名单……”
    薛景仙恭恭敬敬的坐在太子少师韦见素面前。
    “大人临走嘱咐,有事多向老相请教……”
    “这个梁蛮子,倒是会给我找事啊……”
    韦见素叹息道。
    “我和颜相为政事堂留守,以鲁王西京留后,知内枢密使……其余省台部正,皆要随行?”
    韦见素看了眼手上的献书。
    “那枢密院呢,怎么安排……”
    “两位枢密使大人,左枢密李大人母丧守孝在家……郭枢密随扈,除了仆固大人,其他枢密副使皆留守长安……”
    “那你看出什么了么……”
    “还请老相训下……我只是觉得陛下此去东都,或有大举动的,所以做了长久的安排……”
    “能看到这些,已经算不错了,可惜还不够啊……”
    韦见素微微颔。
    “那为什么是鲁王啊……”
    “难道不是陛下有培养立储之意么……谁都知道鲁王最长,又深得陛下之心,金匮留诏也只是以防万一的手段……”
    “不过是朝中武人势大,那些朝臣文官反弹争权的手段而已……”
    “什么……””本朝自立国以来,文武之限,就不甚泾渭分明,但是无论是爵品。还是勋职,文臣总是要比武臣差一等的,哪怕是象三公三孤三少,也是武臣多居文臣之上……”
    “那是因为本朝历代天子都崇尚开边重赏军功的,作为武功出身的,总比积累资历和绩效的仕途,更快更容易一些……”
    “要知道,治政定国,立世百载之功,虽然前有房、杜、萧、魏奠基于前,后有姚、宋、张、专美于后,但他们最高封爵也只及国公而已……而历代以军功入王者,却是不乏其人的……因此本朝以来,文臣不乏转而领军追逐军功的,而将帅转入朝廷为相,却是天子养老优遇的手段……”
    “如今安史逆乱,对武人显赫之势,敲响了警钟,那些世职文臣士人,总算找到一个藉以拨乱反正,压倒武人,扬眉吐气的机遇……偏偏朝中有几座大山是不能忽视的……”
    “当其冲的本来是郭枢密,可惜郭枢密醉心与私房,终日含饴弄孙,长期不理世事……李枢密祖上是胡人,……”
    “倒是你家大人,善于经营。创制了许多名目,为国家产生大量的利益,又恰逢其会,救乱定难,鼎新革易,不仅仅据与将帅的格局,大有名臣的气象……没人眼红和忌惮那是假的……”
    “更何况,枢密院本来是那些宰臣,不愿意那些将帅入相,而鼓捣出来的妥协手段和优养名目……所以可以楞凭那些阉竖如何败坏,都没有人指嘀……”
    “但是到了你家大人手中后,却在短时内迅变成与政事堂并立的军国机要所在……他们怎么能不忌讳呢……身为宰臣虽然能质询、过问枢密院的情形,又怎么比的了,之前对军将的处置和专断呢……”
    “而现今,你家大人与天子关系亲近,又有拥立之功,现在已经成为朝中、军中出身不显者的一面旗帜,他们怎么不会担心手中的权柄,因为武人势大缩水……”
    “虽然现在政事堂的那几位大都是知晓事理的人,就算偶尔个别位有想法,也翻不出什么浪来……但不代表他们就可以长期熟视无睹啊。他们的幕僚官属,门人子弟,可未必有这种国事为先的城府和气度,他们也要追逐自己的前程和出身……”
    “鲁王知内枢密,不过是过度的手段,并不是天子真的有意针对谁,但是那些促成此事的人,却未必没有想法,要知道本朝开国,是有尚书令之职的……”
    “老相是说……一旦鲁王为储君,为了避讳避嫌,内枢密这个职位将效法太宗故事,被虚悬空置……这才是他们的打算啊”
    薛景仙脸色严肃了起来。
    “那么我家大人北上会盟,也不仅仅是天子的意思了……”
    “你家大人身在其位,是暂且无忧,不过安排继任的人,就不好说了……”
    “那……”
    “你是想说,为什么我也身为文臣……却要拆他们的台么”
    “老相……”
    “因为我已经是文臣可及的顶点了……作为两朝陛下刻意树立的元老善全典范,真正能做的事情几乎很少,再荣宠恩加,也恩加不到哪里去了……”
    “文臣妄及封王者,那是看不清自身的取死之道,大唐中兴五大臣又怎么样,先封王再罗织构陷,先贬叱后流放,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而我有两个不错的儿子……希望他们能站着你家大人的余泽,另外走出一条道路来……”……
    回纥人的主食没有中原那么丰富,主要是大量的肉、乳类,大如骆驼。骡马、牛羊、驴鹿、小如狗子、兔子、獾、狍、野鸭、大雁、草鸡,不过除了极少数部众,回纥人是不食水里游鱼的,因此尽量在烹调和炮制的手法上翻陈出新。
    因此回纥饮食,口味相当的重,凡是肉食都加了大量的香料和盐、酱等之类佐味,以烤炸煎为主,诸如手扒肉、羊背子、炸肉串、滚羊肉、内脏糜子、灌肠、奶粥、奶茶、奶皮、奶糕、炒奶糊、酪酒等等,
    作为王帐还有少量来自西域的胡瓜(黄瓜)、大葫(大蒜)、胡荽(芫荽)、胡麻(芝麻)、胡桃(核桃)、石榴(安石榴)、阿驵(无花果)、胡豆(蚕豆)、蒲桃(葡萄)、木粟(苜蓿)、茄子、莴苣、菠菜、浑提葱(洋葱)、柰(苹果)、香菜、菠菜、胡椒的供应。
    让我惊讶的是他们也吃粮食,据说是在前代葛勒建筑的富贵城周围,有大量王姓所属的部民耕种的田地,为王帐提供所需,不过主要是大麦、燕麦和豆子……做法也很特别。
    象酪麦,就是用酸的奶油,炒青麦炒到焦黄,作为开胃点心。还有用**泡煮的面疙瘩,或者用谷物做引子合**所酵的饮料,或用豆子打成泥,填抹在小型禽类上烘烤。或者将豆子切碎和肉糜一起腌制……
    不过作为王帐提供的野味,却是相当的地道,几乎都是当天套打回来,除了眼睛外无一损伤的鲜活食。
    “这是烤乳羔子么……”
    我看着西域风格的云纹银盘里,金黄色的袖珍小腿切片。
    “这是毗狸肉。一种鲜美的珍稀小兽,即使是回纥王姓,也只有在传统的大祭中,才吃的到啊……”
    左贤王白兀罗,笑眯眯的解释道。
    喝到月色西沉,气氛也酝酿的差不多,那些王公大臣各部头领纷纷离开毯子铺就的座位,开始轮流到各个席次上劝酒交谈,
    而更外围的那些回纥男子喝的差不多,就纷纷离开席位,成群结队的在一起萼蒲博戏。也就是掷子赌博,短时间忘情投入的人声喧闹。
    可汗看起来也不以为意,回纥人的酒宴,似乎没有中原那么多繁文缛节。
    而某些已婚的女人,这时也可以象男人一样,出现在筵席上,豪饮烂醉的满脸通红,也不乏其人,据说回纥男女老少,都以豪饮著称,当然豪饮的只是牛羊马奶酵成的奶酒,用后世的标准来说,更像是特浓的乳酸菌饮料。
    什么烧刀子烈酒,不过是武侠小说泛滥的浪漫主义情怀。
    此时的回纥人和后世定居的维吾尔人,根本是两回事,还属于典型游牧民族,与其说象维吾尔那样的西北民族,不如说更像后世的蒙古人。
    “他们在做什么……”
    我偶尔抬起头来居高临下,看见一些王帐以外火把照耀下的帐篷中,青年男子四处游走,直到在某个毡帐前停下来,然后边歌边舞起来,偶尔会有个别女子,笑眯眯的走出或者扭捏的被推出帐来,与男子相携牵手消失在外面的黑暗中。
    “这就是我们回纥人的求亲风俗啊……”
    白兀罗微微一笑,为我解释道。
    原来回纥人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