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替明 >

第263章

替明-第263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想着,皇太极忽然灵机一动,猛地一拍自己的肥大腿。目前天下三分,看似庞大的明国实质最弱。大清和叫天军都对其虎视眈眈,一边提防着对方。一边想吃掉明国壮大自己。

    眼下这个情况,既然自己不可能用举国之兵去远征叫天军,那为什么不用最快的速度去吃掉明国,把明国庞大的人力、物力化为己用。如此一来,自己那还用担心损失过多而畏手畏脚呢!

    皇太极越想越有必要,眼下这情况,宁可吃撑了也不能让叫天军的发展赶到大清的前头去。如此看来,得改下策略,今年冬天必须咬咬牙挨过去才行。

    在原本的计划中。因为大清国力贫瘠,今年冬天的情况不容乐观。而大清又新成立,皇太极想着有必要鼓励下士气,从明国身上捞一笔钱粮过来才行。

    可要是想一口吃一个胖子,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措施。幸亏那少年天子性子冲动,被文臣一忽悠,就想来个天子守国门,把自己置于如此危险之地。

    想到这里。皇太极在心中暗自感慨一声,真是天助朕也!

    他原本就有过想法。如今在仔细考虑了一会,便向边上站着,大气不敢喘的宦官吩咐道:“传东江镇诸将即可前来见朕!”

    在皇太极紧锣密鼓地开始部署针对明国的灭国行动时,明国的朝堂上也乱成了一锅粥。虽然此时和叫天军和建虏没有交战,但朝中的口水战就没停过。

    总得来说,一方是以周延儒这个首辅为首的朝廷高官们。另外一方是不得要缺的官吏们,包括一些清流,争论的焦点是有关中原百姓的生死存亡。

    如果用后世简单点的话来说,就是在野党攻击执政党罔顾民生,不知道休养生息。安抚百姓,以致兵祸大于匪患,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如此下去,不要多久,恐怕国将不国。皇帝陛下必须严惩当政之人,还百姓一个公道,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而执政党则反驳他们危言耸听,辩解那些被勤王军剿灭的都是流贼,是为祸地方的贼人。勤王军没有军饷,一边要严防建虏,一边又要剿匪,为安定天下而到处奔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们如此攻击,安得是什么心,难道要让建虏打进京师,让流贼蔓延到全天下么?

    这个争论,咋一看好像在野党是正义的,但实际上朝中诸位官吏都心知肚明,他们只是借助这个理由,妄想扳倒占据高位的对手,从而取而代之。否则的话,也不会只是在京师打打嘴仗,而没有去地方上有点实际行动来缓解民生。

    处于争论中心的崇祯皇帝,他虽然多少有点知道勤王军去剿匪不会很干净,可他并不是很在乎。眼下的他,在乎的是要安定军心,防范建虏打到京师来,甚至最好是勤王军能反攻,夺回山海关,收复辽东失地。还有,最好再把叫天军也干掉。这些,才是头等大事。

    虽然在野党那边是站在道德高点,掌握着大义。但崇祯皇帝明白周延儒、孙承宗等人的苦心,知道他们维持目前的局势不容易。如果离开了他们,万一建虏又打来怎么办?

    因此,崇祯皇帝的心思,还是想着法子要保住这些在干实事的朝廷重臣。只有江山稳固的前提下,再来徐徐图民生,这才是王道。

    可没想到,崇祯皇帝的这个想法,被建虏的一封国书给改变了。

    原本朝廷上下都有点担心,怕建虏到了深秋,就会发起战事。那样一来的话,能不能打赢先不说,光是军需开支的费用,就会激增,朝廷根本就没有负担的能力。

    因此,在野党虽然嗓门大,不过终归还是有点顾忌的。但当他们听到建虏来了一份国书,竟然很谦卑地表明他们大清帝国只是大明帝国的附属,如果****上国能救济一份粮食,让他们渡过冬天的话,他们可以降帝国为藩国,大清皇帝改为大清国王,一如朝鲜一般称为大明帝国的藩属,替大明镇守东北。

    建虏竟然如此识相,让明国君臣都松了口气。不过如此一来,朝中原本有点顾忌的口水战,一下便爆发了出来,直接激烈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未完待续。)

    ps:  我家妞今天第一天去上托班,算是解放老婆了,也算是间接解放我了,哦也!

596 复社

    不过再怎么口水战,有一点是无论如何都跑不掉的。那就是扳倒,甚至除掉竞争对手都要通过大明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的手。

    正因如此,崇祯皇帝的耳边,几乎是无时无刻都有人给他灌输他们想灌输的内容,说这个道那个,理由一堆一堆的。谁都能说出个一二三,谁都能拿出一些对方的黑材料。

    如果一个人的耳朵边时刻都有一只苍蝇在嗡嗡嗡,不,是一群,一群苍蝇在嗡嗡嗡。而且这些苍蝇还不是一般的苍蝇,都是有文化有水平擅长忽悠,嘴皮子一流的苍蝇,就算再沉稳的人,恐怕也会被说得心浮气躁,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

    如果是一般情况下,一般皇帝可能会把这些事情先撂到一边不处理,对于那些苍蝇也可以避而不见,躲在后宫先落个清静醒醒脑子再说。

    可崇祯皇帝却又不是一般的皇帝,他一心急于挽大厦之将倾,中兴大明,为此晚睡早起,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了政事上。让他避在后宫静静心,这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偏偏他以前只是一个藩王,虽说不至于没文化不识字,可让他去对付、去分辨那些成精了的苍蝇,哪些是真正公忠体国、一心为国为民,哪些是夹带私心、一心只想往上爬而后为自己、为家族谋福利,还真是难为了他。

    要说崇祯皇帝不聪明吧,这也不是。在有目标的情况下,比如知道魏忠贤是他敌人的时候,他知道怎么对付。但眼下这种情况,他还硬着头皮上,最终倒霉的。还终归是他自己,还有他的大明江山和天下无辜的老百姓。

    在这场口水战中,担任兵部尚书的张凤翼首先顶不住,为勤王军的事情背锅而去职,并永不录用离开朝堂。

    勤王军的统帅孙承宗是一个有本事,又有眼色的老人。他知道自己在这场口水战中肯定躲不开,干脆自己上书说年事已大,对于兵事力不从心,要求告老还乡。

    不过他一直在对抗建虏的第一线,又在军中威望很高,崇祯皇帝虽然被忽悠,却多少还是认识一点的,一直留中不处理。

    而大明首辅周延儒作为主要的当政者,自然也是斗争的焦点。不过他却在这场口水战中一直坚挺着。底下的官员被处理了不少,他还是没事。

    这一切,不但是他在朝中有同盟,更因为他有一个好学生,崇祯四年进士,授庶吉士的张溥。

    这个张溥,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明末最为有名的复社领袖之一。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凭借着复社,拉帮结派。使得官宦子弟莫不以进复社为荣。张溥以此为基础,运用他的影响力,甚至达到了左右最为科举的程度,被人称为“民间皇帝”。

    此时的复社,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初步显露出了狰狞。让张溥得以保着周延儒。

    不过到了崇祯四年冬,将近过年的时候,平素默不作声的温体仁忽然上本,只列举事项,言结党之实。

    朝廷上吵成那么激烈。对立的两派很是明显,经过温体仁一点拨,当即让崇祯皇帝大为忌惮,也让这场党争暂时告了一个段落。

    首辅周延儒黯然离职,回江南去休养;首辅的位置,出乎意料地落到了之前不声不响的温体仁手中。而勤王军统帅孙承宗的告老还乡奏章,也因为疑是周党一员而准奏。不过崇祯皇帝对于兵事还是比较在心,最终是准了孙承宗在奏章中保荐的洪承畴接替勤王军统帅一职。

    温体仁上台之后,因为觉察到了复社的能量,便想着法子要对付。不过复社受官宦子弟追捧,几乎是官场关系网络中的巨无霸,就算是首辅,也不是说对付就能对付的。

    为此,他授意其弟温育仁和吴炳写了本《绿牡丹传奇》,让人四下演出,揭露讽刺了假名士的欺骗行径,揭露了科场考试的种种弊端。

    不过张溥等人自然也马上还击,指使地方官员封禁《绿牡丹传奇》,甚至还将温育仁的家人逮捕入狱。当然了,这些有关温体仁和张溥之间的斗争都是后话,并不只是发生在崇祯四年底。

    大年三十,大明周皇后略微皱着细眉,有点不高兴地对正往门外走去的崇祯皇帝道:“这可是大年三十,就休息一下吧,龙体要紧!就算陛下不愿见臣妾,去田贵妃那也是好的。”

    因为之前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带头闹事,对抗捐银一事,让崇祯皇帝顺带着对周皇后也没好脸色。因此,周皇后才有此一说。

    崇祯皇帝听到后停下了脚步,缓缓转身看着一脸担心的周皇后这个结发之妻,叹了口气道:“朕哪都不去,只去御书房批阅奏章!天下未定,百姓受苦,朕想着列祖列宗在天看着,又哪能松懈?”

    “陛下,建虏不是服软,中原流贼也以平定?”周皇后听了马上辩驳道,“再说了,天下事那么多,又何必在乎大年三十这一个晚上

    ?”

    崇祯皇帝听了,眉头不自觉地皱了下,随即想起周皇后是为了自己好,便松开了眉头,只是语气有点冷地说道:“朕要的是收复辽东,平定四海,万国来朝,重现大明开国之鼎盛!”

    说完之后,一转身便向外走去。到了门口时,忽然身子又顿时,没有回头,只是再次冷声说道:“朝中之事,后宫不得过问,不要有下次!”

    扔下这冷冰冰的话语之后,崇祯皇帝也不管周皇后如何回答,在内侍“起驾,御书房”的喊声中离去。

    相对于崇祯皇帝这边的没年味,远在草原上的叫天军根据地,胡广的办公房内却是热闹地很。

    除了胡宽镇守榆林城没有回来之外,叫天军的许多老兄弟都聚集在这里,开心地说着话,逗弄着胡广的儿子。

    三个月前塔娜生产的时候,可把胡广给担心坏了。这小子重六斤九两,十足的大胖小子,幸亏塔娜的身体素质好,才母子平安。

    如今满了三个月,老伙计们都在讨论着,这小家伙该取个什么正式的名字?(未完待续。)

    ps:  感谢断更期间还在投推荐票的朋友,请放心,后续情节已想好,会写完的。

597 胡为民

    “你们说,这小子叫胡羽,字云长如何?”王黑子喝了几两烧刀子,满脸通红,大声地嚷嚷道。

    代表东南野战军从关内赶回来的胡汉三一听,当即大声反对道:“去去去,你这起得什么名,那关云长有好下场不?再说了,这可是首长的儿子,怎么得也不能是一武夫吧?”

    顿了顿,他兴奋地大声宣布道:“我觉得吧,应该叫胡丕,字子恒……”

    他这话还没说完,丫丫也参合进来反对道:“不行不行,曹丕心太黑……”

    胡广就坐在边上,笑看着偌大的办公房内,一众老兄弟在吃过年夜饭,喝过一点小酒后兴高采烈地替自己操心。这么无拘无束、热闹的气氛,已经好久不见了。

    不过这些老兄弟们文化水平到底有限,虽然在读书识字,可那些都是实用的适合他们目前职业的知识,对于文化典故、传统文学之类的东西,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接触。他们所能依据的,也只有以前听过的《三国演义》之类的评书。

    塔娜就坐在胡广的身份,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她的性子又沉稳了一分,也变得更温柔了。

    这要是换了以前,按她的性子,恐怕也笑着参合进去了。可如今,她只是坐着,笑看着一切而已。

    忽然,睁大眼睛看着一群老少爷们的大胖小子张开嘴巴“啊啊”地哭了起来,声音洪亮,一下让围着的人都闭嘴了。

    塔娜赶紧起身,抱着儿子进里面的房间去了。老少爷们没了谈论的对象,便都围在了胡广的身边,纷纷嚷嚷着。让胡广快点决定名字。

    说实话,这取名字好难。胡广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也都是第一次当爹,为儿子取名字这种事情,实在没经验。也因此,才拖到了今日。

    如今看着老伙计们一个个围着自己。兴奋地互相争论着表达自己的意见。想起自己这些人的经历,忽然心有所感,当即一拍手道:“我想到一个,就这么定了!”

    “首长快说说,是什么名字?”胡汉三首先双手乱摆,让别人收声,同时好奇地看着胡广道。

    其他人听到,自然不用胡汉三来示意,也都停止了争论。听着正主说话。

    只听胡广微笑着说道:“我们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起来反抗,只是为了求一条活路。而后慢慢壮大,也找到了我们的奋斗目标,也就是革命党党纲。因此,我决定了,这小子要继承我的志向,就叫胡为民,字太平。为万世开太平!”

    他的话音落了之后,房子里沉默了一会。大家伙们被首长的话勾起回忆。虽然才经过短短差不多四年时间,却好像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如今的他们,在胡广的带领下,一直在拼杀。虽然也时刻记得革命党党纲,可在脑中却下意识地有了开创新的王朝,当开国功臣的意识。

    虽然他们努力下去的目标。确实是如此。可思想的重心,其实已经慢慢地在改变了。这一点,就算胡广再有权威,再有影响力,对于他们的改造。也抵不过几千年来的正统影响力。

    不过他们毕竟是朴实的农民出身,一直受胡广影响,并没有染上其他农民军在得势后的陋习,保持着本性。

    经过胡广这么一说,回忆起当初起事前,作为普通老百姓的种种苦难,感同身受之下思想又回归了正途,当即纷纷表态,胡为民,字太平这个名字取得好!

    当然了,有不同想法的人也还是有的,比如说赵月雅。她陪着塔娜在里屋听到了胡广的拍板后,脑中第一反应便是不行。不过转念一想,想起大唐太宗,那还是世民呢,这么想想,好像为民也没什么不好。再说了,儒家不一直提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