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替明 >

第179章

替明-第179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说汤若望怎么回去向龙华民禀告后续经过,单讲胡广一行人走远之后,康全安就有点好奇地问胡广道:“老爷,这些书都是讲什么的?”

    “对啊,老爷,您什么都懂,还拿他们这些破书干嘛?”另外一名护卫听了,也跟着好奇地问道。

    胡广听了笑笑,看看几名护卫怀中抱着的那一叠叠书,满意地说道:“我又不是真全能,什么都懂。这些书,是泰西那边的医学书,从基础开始,一直到目前泰西最新的内容。”

    他说到这里,看看周围行人不多,且离得比较远,便低声说道:“我们军中就缺军医,这西医比较适合用在军中,回去后可以让人学,结合我们中医,相信能极大地提高伤员的存活率。”

    护卫们都是战士,听闻有这样的好处,都是大喜过望。没有谁比他们更喜欢军中有这样的事情,因为那意味着,每个将士的生命多了份保证。

    那几个抱着书的护卫,都不由得用力抱着书,就怕自己大意丢失一本就麻烦大了。

    而胡广则还是有点遗憾,如果可以的话,那些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书,从基础开始都拿个一套。毕竟自己是记得一些,可没有那么系统。

    只是每一套都有很多,要是都拿的话,显然太多了。只能先拿最紧要的,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拿其他了。

    他们一行人走着走着,又走到昨天那处贴朝廷布告的十字路口时。发现这里又围满了人。

    这一次,胡广没有马上就走。想着可能又有大事发生,便带着护卫过去瞧瞧。

    刚一走进,就见到一个肥头肥脑的书生有点不屑地说道:“什么玩意,一群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巴佬,竟然想出这么一个玩意,叫天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哈哈!”

    这人的声音有点大。胡广等人都听到了,不由得都楞了下,没想到布告的内容是有关叫天军的事情。他们互相看看,一时之间,都有点紧张起来。

    还是胡广先回过神来,马上向前挤去,准备看看布告上写什么内容。

    就在这时,那个肥书生的同伴跟着说话了:“也不能这么说。再不是玩意,他们也打下过保德州城了!”

    “那有什么。还不是被朝廷夺回来了。那贼首也是搞笑,什么名字不好取,竟然取了个外号叫手掌,真是笑死人了!”肥书生摇头晃脑的,一脸的鄙视,显露出一股浓浓地优越感。

    几个护卫一听。对这肥书生怒目而视,不过马上被康全安不着痕迹地提醒,才收敛了自己的表情。

    胡广则没管他们,自己挤到了布告前面看了起来。这一看之下,才明白了是什么。

    原来朝廷的布告上。是说在三边总督的英明指挥下,由督粮道参政洪承畴领军击溃名为叫天军的贼军,接连收复府谷县城和保德州城。外号叫手掌的贼首带着残军狼狈逃去了草原上,官军大获全胜云云。

    之所以朝廷误会为手掌,是因为胡广从起事之后,一开始是王嘉胤为首领,后来赶走了王嘉胤,成立叫天军时,又已到了严冬。

    当时的老百姓都是只进不出,去打劫四周村镇的时候,也是以叫天军的名义,因此胡广的真名一直不为外人道。

    严冬还未过完,叫天军就主动撤离了府谷县城,所有人都跑到了关外去。官军对于叫天军的首领叫什么名字,就依旧一无所获。

    这次入关,叫天军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释放了一些俘虏。还攻下了保德州城,胡广在城里也亮了相。

    可叫天军的将士是称呼胡广为首长,真名仍然不足为外人道。那些从没听过首长称呼的人,很自然地就以为胡广的外号叫手掌了。

    在明末的农民起义中,基本上所有的起义军首领都会用外号,因此,没人觉得叫天军首领用外号有什么特别。只是这个“手掌”的外号,确实让人感到胡广不学无术,甚至没有一点霸气。就是那个“扫地王”的外号,都比这什么“手掌”要好!

    胡广放下了心,挤出人群,笑着招呼护卫走人。背后那个肥书生他们的对话还传过来,一直到听不见。

    “不知道这什么叫天军什么时候占了保德州城,完全没一点消息。这一公告,竟然就收复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之前不敢报呗!扳回一城了才报到京师,算是将功赎罪了!”

    “小声点,有公门中人……”

    “……”

    等胡广回到平安客栈的时候,发现李定国陪着安贵等在自己的房间里。一见到他们回去,马上站起来迎着。

    李定国第一时间便发现了几名护卫抱着的书,在向胡广见礼之后,马上过去观察,发现是西洋文之后,又和护卫小声地沟通起来。

    而安贵则带着一丝疑惑,正严肃地向胡广禀告道:“那个副指挥廖大武让他的丈人一家搬出了我家老宅,还把房契也还了回来,另外给了一百两银子,还一个劲地赔礼道歉。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安贵昨天也在平安客栈,他也曾和廖大武针锋相对,也看到了徐府管家喝斥廖大武的情景。不过他倒不觉得,就因为这,那廖大武就会退回宅子,还赔了一大笔钱。心中怀疑其中是否有问题,就来向胡广禀告了。

    胡广稍微一想,便明白那廖大武怕是知道自己和徐府的亲密关系,或者还误会了什么,才会这么做。

    他当即一笑,对安贵说道:“既然这样,你就安心收下就是。暂时不去和他算账,也不和他交往,保持距离,在京师低调行事!”(未完待续。)

404 收获

    ps:  今天下午带老婆孩子出去参加跨年晚会,所以就只更新一章了。大概要明天下午回家,因此明天的两章可能要晚上更新。祝朋友们元旦快乐,来年发大财,走大运,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这……”安贵还是有点犹豫。

    胡广一见,便补充解释道:“你要是不说,那就是说我们不和他和解,他还会搞出什么幺蛾子。因此还不如先收了,其他事等以后再说。”

    安贵听到这个说法,终于点了点头道:“好的,我懂了!”

    “你在京师,一定要学会应付各色人等,拿出你以前做生意时候学的精明头脑,能做到黑白两道通吃就最好。”胡广略微有点不放心,再次叮嘱他道。

    安贵抿着嘴,郑重地再次点了点头。

    胡广想了下,又对他说道:“明天我和徐府的一名家人去天津,等回来之后,应该你家人的伤病估计也差不多了,到时候就一起随我回去。”

    “那我要和他们说么?”安贵听了,马上征求意见道。

    胡广想了下,还是摇摇头道:“不能直接说,你就说张家口那边有你的产业,京师出了这样的事情,让他们去张家口住些天。等离开京师之后,我再和他们说明情况好了。”

    京师毕竟是公门中人最多的地方,虽然是至亲之人,但还是少一点人知道的为好。安贵懂得这个道理,当即点了点头同意了。

    两人在房里说着话,倒也不用怕泄露,因为隔壁几个房间都是胡广包下来的,且有护卫在那边看着,能防止隔墙有耳。

    胡广坐在茶几边。接着护卫泡好的茶,试试温度刚好,便一饮而尽,然后才对看着自己的安贵又吩咐道:“信鸽的事情,你要尽快筹备起来,张家口那边一站。然后就是家里一站。京师有什么动静,我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这点非常重要!”

    “放心,眼下银子足够用,应该很快能搞好的。”安贵态度认真地点头答道。

    信鸽通讯是自古就有的,这点不用胡广去教,安贵自己就能搞定。

    胡广自己很快就要离开京师,因此尽量想多嘱咐一点,想了会又吩咐道:“拼音都已学会了吧。记得通讯用拼音。至于简体字,你自己慢慢学,不急着用。”

    “拼音已会了,我知道用这,别人看不懂的。”安贵听了马上点头回答道。

    两人说了好久后,安贵才离开了平安客栈。

    第二天一早,胡广便带着六名护卫,并没有带李定国。让他跟着安贵这边,自己和徐府派出的一名家仆汇合。往天津而去。

    出了京师后,或者因为胡广是徐光启赏识的少年才俊,或者是胡广从泰西而来,对大明这边的事情了解的比较少。一路之上,那名家仆都给胡广介绍沿途的情况。

    比如一出了京师,路边上的是朝中某某大臣的良田。有多大有多好;还有不远的那庄园是京师某某勋贵的庄园,有仆人多少,年收入大概多少等等。

    胡广听着那徐府家仆的介绍,得到一个印象。京师周围,一直去往天津的路上。凡是好的良田,主人必然是一方显贵;凡是好的庄园或宅子,主人必然是极有来头之人;反正就一个结论,有钱有势有良田豪宅,没钱没势只配犄角旮旯,甚至就是当佃户的命。

    其实有这样的情况,在明末是很正常的。当官的一般都是地主,而且还是大地主。就算史书上有名的所谓清官、好官,家里也是如此。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以廉洁著称的首辅徐阶,有田产四十余万亩,仅在他的家乡苏、松地区就多达二十四万亩。这些田产多是以“投献”为名巧取豪夺,强占周围农民的。在华亭一地,他每年收租谷就达一万三千石,敛银九千八百两;由此可见一斑!

    胡广听着,心中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十天之后,胡广便从天津卫赶回了京师。去的时候是七人七骑,回来时却是多了一辆带蓬的马车。

    到京师时,已是傍晚时分。胡广和徐府家仆临分别时,吩咐他道:“你回去禀告下伯父,就说我明天想去拜访下他,就是说下农庄作物的事情。如果伯父有空,就派人来告知下。”

    “公子大才,我家老爷肯定会挪出时间来的。”那徐府家仆笑着答应后,才分手离去。

    等胡广刚在客栈安顿下来时,安贵和李定国闻讯赶了过去。

    李定国一进房门,看到胡广正在喝茶解渴,他第一时间便几步走到胡广桌前,带着期望问道:“老爷,有收获么?”

    他是知道胡广去天津干嘛的,自小就挨饿,甚至差点被人当食物吃掉。可以说,对于吃这一块,李定国是有天然的紧迫感。

    胡广见他急地,便笑了笑,用嘴努了努房间一角的方向。

    李定国一见,往那边看去,果然摆着一堆东西。他连忙走过去观看,一边的安贵也跟着过去,好奇地看着那些东西。

    最引人注目地是一个花盆上的植物,就一尺多高的样子,绿色叶子之间,吊着一个个鲜红欲滴的长条形果子,很是好看。

    李定国察觉到胡广已经走到了自己边上,便好奇地指着那株植物道:“这是什么,能吃么?”

    这东西在徐光启的农庄里是当观赏花卉养着的,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确实很好看。胡广指着那红色长条形果子道:“这个叫辣椒,是能吃,不过不能当饭吃,是用来当调料的。嗯……也可以作为化学武器用!”

    胡广想象着把辣椒磨成辣椒粉,通过没良心炮发射出去,第一次出现在明末战场上,估计能收到奇效。想到那个场景,他的脸上就不由得有了笑容。

    李定国没听过化学武器这个词,免不了胡广又给他稍微做了解释。末了,他看着那盆辣椒道:“这东西既好看,又能当调料,还能用来杀敌,真是好东西啊!”

    边上还放着几个麻袋,李定国感叹完了之后打开一个看,认得那是玉米。明末时候,玉米已经在陕西出现了。不过多是在陕西南部,北部还很少,李定国有幸见过一次,因此认得。

    他打开第二个麻袋后,就又不认识了,便请教胡广道:“老爷,这又是什么东西?”(未完待续。)

405 好东西

    ps:  感谢君自强、山水采田、无捂555、lovelegg的月票,谢谢枭獍的评价票!还有朋友的月票因为上个月末投的,看不到了,在这里一起谢谢!

    这个应该是上个月的投票统计前十名,非常感谢各位支持,正是有你们在,让我知道有你们在支持,才有更新的动力一直持续下去,谢谢!

    1 安静的青春 331票

    2 君自强 133票

    3 loveldgg 123票

    4 五岳倒为轻 90票

    5 中华田园猫 76票

    6 ╭ァ十年。。。 60票

    7 zhpl068 60票

    8 rabit2011 59票

    9 一个流浪书。。。 58票

    10 g00d 56票

    对于自己带来的这些东西,胡广不去看,也能知道什么袋子里面装得是什么。他稍微一瞄后,便笑着回答李定国道:“那是番薯,又叫甘薯。皮红的叫红薯,皮白的叫白薯。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只是温度太低的话,产量就上不来了。”

    李定国听得晕晕的,这么多叫法和分类,他好奇地问道:“老爷,这番薯能吃?”

    “当然能吃!”胡广有点无语地给他解释道,“此时在广东、福建都已有种植,特别是福建,在福建巡抚金学曾的推广之下,已经在全省都有种植了。另外徐光启徐大人得知试种之后,甚至还向朝廷上书《甘薯疏》。推荐这番薯。”

    李定国一边听,一边小心地拿起一个番薯,左看看右看看,最后拿着那块番薯问道:“老爷,这东西真有那么好?”

    胡广听了点点头,稍微一回想。便给李定国转述自己听来的那段话。其实是徐光启专门为推广番薯总结出来的《甘薯十三胜》,就是十三条好处。由徐光启那农庄种植的农人口述给胡广知道的。

    “甘薯一亩收数十石,一也。”

    “色白味甘,于诸土种中,特为敻绝,二也。”

    “益人与薯蓣同功,三也。”

    “遍地传生,剪茎作种,今岁一茎。次年便可种数百亩,四也。”

    “枝叶附地,随节作根,风雨不能损,五也。”

    “可当米谷,凶岁不能灾,六也。”

    “可充笾实,七也。”

    “可以酿酒。八也。”

    “干久收藏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