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末之乱臣贼子 >

第91章

隋末之乱臣贼子-第91章

小说: 隋末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军中培养大量的行军大夫和护士。”李信认真的看着裴世矩说道。

    “大量的行军大夫和护士?这个护士?”裴世矩面色一亮,他一听这两个称呼就知道李信想做什么了,脸色虽然没有什么变化,可是心中却是翻起了滔天巨浪,眼前的李信太让人惊讶了,恐怕没有哪个将军会想到这一点。哪怕是训练有素的新兵也抵不上经历了战场洗礼的老兵,李信大力培养行军大夫恐怕就是挽救更多士兵的性命。

    此子不简单。裴世矩这个时候彻底的改变了对李信看法,一个谋划长远的将军,岂是一个普通人?

    “护士多是青楼女子,或者是被拐卖的女子,或是穷苦百姓家女子,或者是街上流浪的女孩子。”李信微微摇头,在后世,护士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白衣天使的名字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可是在这个时代,女孩子抛头露面,去服侍那些受伤的将士,恐怕还是开天辟地的一回,李信这是在挑衅传统,所以选取护士的时候,也只能选取这些人,只能培训之后才能上去帮助护士。

    “原来如此。”裴世矩目光如炬,盯着李信说道:“将军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光是我征西军,就是全天下的将士们都会赞扬将军的。”

    “这种事情也只能在我们军中施行,在其他的地方恐怕很难了。”李信摇摇头说道。大隋朝廷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更不会有任何势力干这种事情。

    “哎,是下官冒昧了。”裴世矩是一个老狐狸,也瞬间猜出了李信的想法,想来也是,这也就是李信提起了,就算是放在裴世矩身上,裴世矩都不会想到这一点。

    “将军,到了。”外面段齐低声说道。

第一百九十六章 孙思邈 (二)

    孙思邈和姚东主一开始倒是在绿柳山庄培养医生和护士,但是后来护士人数多了,就另外选了一个地方,地方距离绿柳山庄倒是不怎么远,等到李信等人到的时候,发现姚东主领着两个童子站在那里。

    “岳父。”李信迎了上去,拦着姚慕雪的玉手,恭恭敬敬的朝姚大夫行了一礼。

    “恩,不错,起来吧!你孙师伯就在里面授课。”姚东主望着李信一眼,点了点头,目光深处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来,只是看着旁边的长孙无垢等人眉头皱了皱,女婿虽然不错,可是女婿身边的女人太多了,这让他为自己的女儿有些担忧。

    “是。”李信心中一阵激动,在这个时代,他见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但是从未像今天这样让人兴奋的,孙思邈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丝毫不在李世民这样的帝王将相之下,并且活人无数,被万人称颂,这就不简单了。

    “信儿,现在在我们这里,有大夫四十五人,都是你师伯亲自挑选,还有护士六十人,现在已经初步掌握了外伤的治疗办法。已经达到你的要求了。”姚东主一边走,一边向李信介绍道。

    李信等人进了院子,入眼的是几十个女子,或者是中年,姿色不在,或者是小丫头,还有一部分是一些年轻女子,这些女子望着李信等人脸上都露出畏惧之色。

    “信儿,这些人都苦命女子。你可要照顾好她们。”姚东主望着这些女子说道。

    “诸位,从今日起,你们不但就要多一个身份了,叫做护士。你们将不在受人欺负,你们在不久之后,将会是我征西军士兵的救命恩人。你们将会和那些大夫一起,救死扶伤,成为万家生佛。你们的职责就是保护生命,减轻痛苦,日后,全天下的人都会记住你们的。你们也会为今日的选择而高兴,而自豪。”李信望着眼前的女子,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批护士,第一批军医,在这些人手中,自己的士兵将会最大限度的治疗。

    “将军,我们真的会如此吗?”一个中年女子,虽然有几分姿色,但是皮肤已经松弛,眉宇之间还有一丝风尘之色。

    “一定会,只要我李信不死,你们也是我的兄弟姐妹,也是我李信麾下的一员,享受我李信和李信麾下大军的保护。”李信想也不想大声说道:“克明、段齐。”

    “属下(末将)在。”杜如晦和段齐两人越众而出。

    “传我李信命令,从今日起,我的辖地、军队中,不得有任何冒犯行军大夫和这些护士的举动,凡是冒犯者视其情节轻重,以军规处置。大军战斗时,若是有失败的时候,一定要首先保护好这些大夫和护士的性命。”李信大声说道。

    “是。”杜如晦等人面色一变,没想到李信居然如此重视这些大夫和护士。

    “谢侯爷。”众女听后顿时喜笑颜开,纷纷跪倒在地。

    “起来,起来。”李信连连摆手,亲自上前将这些护士都扶了起来。收服这些人,不但可以救治自己麾下受伤的士兵,更是能得到仁义之名,李信这笔买卖是不会吃亏的。

    “好,好。”远处一个中年人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在当今社会上,大夫虽然不是贱业,但是也好不了多了,那些达官贵人们除非是对名医或者御医之类的还比较尊敬之外,对其他的大夫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哪里有李信如此尊重大夫这个行业,就是对这些护士也是很尊敬,这让孙思邈心中更加的高兴了。

    “师兄。”姚东主看见远处的中年人,连忙喊了一声。

    “他就是孙思邈?”李信望着远处的中年男子,大约三、四十岁的模样,但是周身气息飘渺,目光平静而温和,身上穿的是葛衣,站在那里风轻云淡。李信怀疑,若是孙思邈穿着一身道袍,手执拂尘,恐怕是一个活脱脱的全真道人了。

    “晚辈李信见过师伯。”在孙思邈面前,李信可是不敢摆着侯爷的架子,而是将自己放的很低,称了晚辈。

    “信儿,你很不错,我要代天下的医者感谢你。”孙思邈满意的点了点头,在他面前,富贵名利如浮云,就算是见了王侯将相,他也是如此,只是见到李信对自己如此恭敬,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更重要的是,李信重视这些大夫,不但是心理上,而且还是行动上都付出了实施。

    “不敢当师伯如此夸赞。”李信有些尴尬,他之所以如此重视行军大夫,主要还是想着这些大夫为自己服务,挽救更多的将士。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孙思邈摇摇头说道:“我一向致力于医术的研究,但是以我个人之力显然是不行的,听你岳丈说你准备建立一个相当于太学一样的医学院,我很期待,所以就来了。”孙思邈深深的望着李信一眼,在他眼中,已经没有什么比医学更加重要的事情了。

    “李信准备在金城建立一个大的医学院,不过,恐怕还需要半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李信沉吟了片刻,说道:“组建医学院恐怕不仅仅是场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医学博士的问题,金城远在西北部,人口稀少,想要召集更多的名医恐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放心,我孙思邈还有几分薄面,医学博士肯定是能找到的,只不过是人数多少的问题,真的不行,我的几个徒弟,也是可以教导一些人的。”孙思邈很有自信,甚至连自己徒弟都贡献出来了。

    “多谢师伯。”李信很高兴,人才最重要的,李信准备有十年的时间储备各种各样的人才,然后才有底细为争夺天下准备,才能在那些世家口中抢食。医学人才也是人才的一部分,用的好,可以发挥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都是一家人。”孙思邈面色祥和,扫了李信等人一眼,指着长孙无垢说道:“你有疾,先天所至,虽然时下还不错,但是绝对活不过四十岁。你也是如此。”孙思邈最后却是望着杜如晦说道。

    “还请师伯施以援手。”李信面色一变,他记得长孙无垢在历史上寿命并不长,否则的话,也不会有武则天什么事情了。

    “放心,既然遇见了,肯定会出手的。”孙思邈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们都来了,那就一起看看吧!”孙思邈当下领着众人来到大堂,准备给众人做一个诊断。

第一百九十七章 义锦堂 (一)

    这恐怕是李信没有想到的福利,有孙思邈在一边,身边人的健康恐怕是没有问题了。孙思邈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医术巅峰者。

    看着手下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挨个被孙思邈折腾,李信却是笑眯眯的站在一边,和姚东主商量着医学院的事情,并且提出了后世的一些看法。

    孙思邈在一边听的很惊讶,没想到李信除掉行军打仗之外,就是连这些医学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而且有些地方更是闻所未闻。让孙思邈大受启发,连连点头。杜如晦等人也是如此,听的头头是道。

    裴世矩在一边冷眼旁观,心中却是暗自点头,李信已经走在许多人的前方了,就是他以前看好的李世民,在许多地方都不如李信。他看了自己的孙女裴馥一眼,见裴馥目光中露出惊讶之色,心中更是高兴,自己的孙女还是知道的,那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主,没想到,在李信面前也露出这样的神色,日后未必没有和李信联姻的可能。

    他不知道的是,他这边是很快活,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师洛阳,李信的一封奏章让整个大隋朝的京师变了起来。

    “皇上,心里有事?”萧后望着杨广,自己的这个男人脸上真露出又喜又忧的神情来,她偷偷的看着另外一边的柳娣一眼,见她摇摇头,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杨广好女色,最近又喜欢上柳娣,封为嫔妃。

    “李信前段时间又灭了并州盗匪,他上奏说准备将这些俘虏发配凉州,做屯田垦荒之用,朕本来准备已经答应的,可是昨天他的折子又到了,准备给军功将士分田,有永业田二十亩,军功田五十亩,还有荒田若是开垦了,前三年免税,后三年征收一半。朝中有人认为李信是在收买军心。”杨广目光闪烁,露出一丝狐疑来。

    帝王多疑,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杨广也是一样。李信是自己的心腹爱将不假,可是与自己的江山社稷相比较起来,那就差了许多了。

    “哼,我看这些朝中大臣都不是什么好人,凉州那是什么地方,距离京师千里之外,李信手中兵马才多少,只有三万人,本身兵马就很少了,而且这些将士若是远离中原,远离家人,日久思乡,那还有心思打仗?李信招兵买马,不付出点东西能成吗?”萧后微微有些不满的说道,还朝柳娣使了一个眼色

    杨广点了点头,哼了一声,他对朝中的那些大臣也是不满的,只是此事涉及到军权,杨广才会有如此担心,他现在有些后悔让李信去西北了,不是不相信他,而是认为主持西北之事,让李信一个人前往无疑是增加了李信的负担。

    “皇上,臣妾也以为李信将军此举乃是无奈之举,皇上应该支持才对。”柳娣仗着这段时间杨广对她的宠幸,加上萧后的眼色,才出言说道:“臣妾看来,那些官员之所以反对,就是害怕自己家中的奴仆下人、佃户之流,听到寿阳侯将在西域施行这么好的措施,恐怕都会离开那些世家大族,纷纷前往西域了。”

    杨广双眼一亮,他想到李信手中无人,想到了那些官员的背后,哪个不是有世家支撑,朝廷的税收大部分都是落在人口头上,可是世家隐瞒了人口,让朝廷减少了损失,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有之,就算是杨广想制止也是不可能的。

    “不错。”杨广点了点头。相对于世家,他更加相信李信。当下说道:“还是皇后说的有道理,李信在西北的力量到底是弱了许多,三万人,要对付西突厥,还是少了许多。”杨广打开奏折,这是李信传过来的,听说是李信在前往寿阳的路上写下来的。

    奏折上的自己很工整,看上去很舒服,杨广也不得不承认,这种馆阁体看上呆板了一些,可是仔细看过去,还是很舒服的,上面写的是李信对自己西域之行的考虑,这是一个五年计划,从整顿兰州、屯田、剿灭兰州周围的盗匪、沙盗等等,到收服西域,改国为郡县最后对西突厥的战斗等等,除掉后面的西突厥的战争外,其余的都是说的头头是道,让杨广也有些感叹李信不为文官是差了许多。

    “宋和,去将那本《尚书》拿过来,就是新进贡的那本义锦堂出的那本。”杨广看着奏章忽然发现到什么,对殿外的宋和说道。

    “怎么,皇上有问题?”萧后看着杨广的模样,有些好奇的问道。

    “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皇后,你们过来看看。这个李信不但打仗可以,就是字写的不错,看起来很舒服。”杨广将奏折递给萧后,萧后和柳娣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的字迹,方正、光洁、乌黑,更重要的是大小齐整,就好像是一个模子里雕刻出来的一样,一眼望去,看上去很舒服。

    “虽然有些僵硬和呆板,但是看上去一清二楚,极为舒服。”萧后想了想说道。

    “这个是次要的,你看看这个。”这个时候宋和呈上来一本书,正是《尚书》,杨广打开尚书,将李信的奏折取了过来,比较了一番,说道:“皇后,你看看,这两者是不是相同的。”萧后和柳娣望了过去,果然看见两者的字迹是相同的。

    “还真是一样的。”柳娣很惊讶的说道:“皇上,这上面的字迹是一模一样,极为清晰,这,这是李信将军写的吗?”

    “娘娘,这是大兴城内新进开一家商号,叫做义锦堂,他们用东西印刷而成的,使用起来的极为方便、迅速。”宋和小心翼翼的说道:“一天能印上几十本甚至更多,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书籍字迹极为清楚,还有这种断句。已经在市面上流行开了。为那些读书人喜欢。”

    “这本书想来不便宜吧!”萧后有些惊讶的说道:“还有这些断句,咦,还真的与寿阳侯的奏章有些相似,这些义锦堂与寿阳侯有关系吗?”不愧是萧后,一下子就问到了关键的地方。

    “这个,奴才就不知道了。现在主持义锦堂的是一个大兴商人叫做窦义的。义锦堂在许多地方都已经出现了,成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