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末之乱臣贼子 >

第446章

隋末之乱臣贼子-第446章

小说: 隋末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原战事紧急,苏定方正在进攻太原,房玄龄和侯君集两人抵挡的很辛苦,所以世民就回去了。”李渊笑呵呵的说道。

    “李信不是已经退兵了吗?那苏定方应该知道此事,为何还在强行进攻太原呢?”张妃佯装着不懂的样子疑问道。

    李渊听了心情顿时有些不高兴了,摆了摆手说道:“路途遥远,苏定方哪里那么快就能接到消息的。他回去也好,留在这里只能是让朕为难?哎!”

    “皇上至高无上,有什么能让皇上为难的?”张妃眼珠转动,忍不住询问道。

    “黄河决堤,总得找一个人来。”李渊叹息道:“不然天下人会认为是朕下旨意的,对我大赵声望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世民是南征主帅,按照道理,他是应该承担这个责任的,但是世民现在回太原,事情就找不到他了,而且这件事情他是没有错的,朕也不忍这样对他,毕竟世民对大赵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张妃心中顿时有些不妙了,既然不是李世民,那就只能是李元吉了,她这次前来,就是奉了李元吉之命,想办法解决此事的,李元吉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黄河决堤之事关系重大,李渊需要有一个人来背黑锅,弄不好就是自己。李元吉赶紧让张妃前来斡旋。

    “那就是齐王了,齐王是副帅,陛下,这手心手背可都是肉啊!您这么做,齐王心里肯定是很难受的。”张妃忍不住叹息道:“我说那秦王也是的,不就是暂时受点委屈嘛!陛下事后补偿一些就是了。臣妾看他是爱惜羽毛,还是冲着太子之位来的。”

    “这与太子之位又怎么扯上关系了?”李渊最不喜欢就是有人在他面前提到夺嫡之争,哪怕他心中知道此事,也不愿意有人在他面前提起此事。

    “皇上,一个名声不好的人,如何能做太子呢?臣妾看秦王不想承担此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张妃十分平静的说道。

    李渊闻言一愣,目光深处闪烁着一丝阴沉来,原本他心中有一根刺,只是没有想出来而已,现在经过张妃这么一说,他还真的有些明白,李世民为何这个时候急急忙忙的离开了军队,连信都都不进,回了太原。

    真的是因为太原战事紧急吗?苏定方不是傻子,李信都已经撤军了,他这个方面大将还会猛攻城高池深的太原吗?

    “这件事情不要胡说了。”李渊忽然面色平静的说道:“秦王是因为太原之事而没有回京的,知道了吗?”

    “臣妾明白。”张妃听了之后,赶紧行礼说道,心中却是松了一口气,按照她对李渊的了解,就知道自己的一席话已经起到了作用,李渊这个时候已经怀疑李世民的做法了,有这一点,就算李元吉受了一点委屈,但是绝对能得到大笔的补偿的。

    至于李世民,或许他会逃脱惩罚,但是在李渊心目中的印象肯定是差了许多,一个为了自己的名声,不肯为自己的父亲背黑锅的人,就不是一个好儿子,更何况,他还是为了太子之位。

    这个太子之位是掌握在谁的手上,不是在天下百姓的手中,也不是在满朝文武的手中,而是在李渊的手中,李渊让谁当太子,谁就是太子。李世民显然是想错了这一点。

    当然,李世民错得更加厉害的,就是没有想到,张妃居然会为李元吉说话。或许,当他想起夜宴的时候,李元吉和张妃之间的苟且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今日。张妃没有告发李元吉,两人之间就应该有勾结。

    “来人,去传裴寂来见朕。”李渊猛的下定决心,李世民这个时候还没有回太原,李元吉还在回军途中,可是黄河决堤的事情已经传出来了,这个时候若是李赵还没有反应,恐怕天下人要说话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章 东皋子王绩

    李信的兵马是四月底才到荥阳的,李靖就在荥阳,当然等到他赶到荥阳的时候,才知道有一个叫王绩的人正在等着自己。

    王绩是谁,他被人称之为五斗先生、东皋子,他是绛州龙门人,更重要的是,他是大儒王通之弟,在士林中享有广泛的声誉,当今天下,也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都是出自他的门下,无论他是在李渊的境内,或者是李信的境内,他都可以畅通无阻,因为他不仅仅是大儒的弟弟,还是本身就是大儒,都是受到当朝政要的尊重。这次来到荥阳,李信回军的时候,所以来到荥阳。

    “靖兄,这个东皋子怎么来荥阳了?”李靖来五十里外迎接李信,李信迫不及待的说道。

    “陛下,东皋子前辈来者不善啊!”李靖认真的说道:“陛下还记得女学吗?东皋子虽然没有提过,可是陈还是猜测出来了,东皋子前来就是为了女学而来的,现在朝野上下议论的不就是此事的吗?”

    “一个女学有必要这样紧张吗?那东皋子好久都没有出过龙门了,这次一出来就是为了此事,这是给朕来个下马威啊!”李信冷哼哼的说道。

    “陛下,此人在朝野上下名声很好,专心教学,臣听说许多文人墨客都是出自王通兄弟门下。”李靖有些担心的说道。

    “虽然如此,朝廷之事岂是他可以随便议论的?”李信有些不满的说道。

    “陛下以为这件事情朝野上下不会有人议论吗?现在是一个东皋子,再过上几天就不是一个东皋子了。”李靖低声说道。

    实际上两个人都很明白,上元夜的事情只是一个引子,更重要的还是女学,虽然隋朝到现在风气比较开放,但是不管怎模样,女子的地位还是很低,现在长孙无垢开了女学。女人有了文化,会发生什么事情,东皋子这次前来不是为了其他,就是为了女学。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女学,居然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李信不屑的说道。

    “殿下以为呢?”李靖深深的望了李信一眼,说道:“陛下,甚至还有人说陛下还准备让女人当官,给女人提高权力呢!”

    “这也不是不可能的。”李信冷哼哼的说道:“女人为何不能当官,若是逼急了朕,这种事情。朕也不是不能做的。”

    李信很是气愤,冷哼哼的说道:“在朝廷有太学、国子监,在地方也是有各级学府,朝廷可以免费适龄的学子学习,为此朝廷支出了大量的金钱,有学问的学子都可以参加科举,这不是好事吗?可是在这些人眼中,朝廷虽然做出了许多事情,却是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许多人都自认为是儒家大宗师,学子们都必须是他们的门下,他们开展私塾、书院,这些朕都是支持的。但是若是因此来要挟朝廷,朕却是不允许的。”

    李信记得在历史上有许多的学派,这些学派是怎么来的,都是由私塾、书院形成的。有大儒在一起讲学,许多学子慕名而来,慢慢的师生、同窗等等都形成了一个团体。在政坛上发出力量,发出声音。比如后来的东林书院等等,本质上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还有后来的浙党、赣党等等,这些都是由私人书院组成,或者有的商人资助,使得读书人在朝堂上为这些商人们张目。在历史上,明朝中期的晋党,明朝末期东林党人都是如此。私人私塾、书院最容易形成的就是这样的利益团体存在。

    他们一开始或许是因为一个好的事情,但是走到了最后,就是有着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比如隋末大儒王通,在讲学的时候,门下弟子达数千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实力,就算是坐镇龙门,李信和李渊都无可奈何,从传播教化来说,他们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有的时候,却成为一个弊端。

    李信以前很希望这种大儒为自己说话,为自己张目,但是现在不一样,这样的人将会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不利的影响,你在这边讲学,天下人还会去朝廷开设的学府学习吗?

    “大将军,那是什么地方?”李信忽然看见远处有青山叠翠,虽然比较远,但还是能感觉到风景不错,心中极为喜欢,顿时好奇的询问道。

    “陛下,那是环翠峪,是荥阳的风景所在,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学子前往此处,游山玩水,写诗作画。臣也曾经去过这个地方,也忍不住为其中的景色而吸引。”李靖老老实实的说道。

    “好,登善,走,你和大将军一起陪着朕去见见环翠峪。”李信忽然想到了什么笑呵呵说道。

    “殿下,荥阳文武都在等着陛下呢!”李靖有些迟疑的说道。

    “元庆,去招呼他们,让他们也来环翠峪。对了,东皋子在什么地方?”李信忽然笑呵呵的说道:“他的年纪大了,还是让他回去休息吧!朕明日再去见他。”

    “陛下,东皋子前辈正在环翠峪。”李靖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尴尬之色,低声说道:“东皋子前来,荥阳学子闻风而动,纷纷登门请求指点学问,好在明年科举之中大显身手呢!”

    随着李信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李信的地盘越来越大,本身的官吏根本不够,所以才会每年都会开恩科,虽然每年录取的人数不多,但是比三年一度要好的多。

    “呵呵!学问是学出来的,难道东皋子前辈能猜的到明年朕要出什么样的题目不成?或者说,朕开设的学府教的学问不成?”李信目光深处露出一丝冷哼来。

    “陛下所兴办的学府不过是给天下人识字的地方,但是想要科举,进入官场,不仅仅是识字,而且还有胸腹经纶,能写的出来锦绣文章才是正途。”褚遂良见李信对东皋子有不满的意思,赶紧解释道。

    “能写的出来锦绣文章的是才子,朕需要的能治理天下的人。”李信摇摇头说道:“有许多人都会满腹经纶,但同样的,这些人也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褚遂良却是不说话了,他已经听出来了,皇帝陛下不仅仅是要维护女学,甚至还对天下的私塾、书院十分反感,若是再刺激的话,弄不好李信甚至还会取缔这些私塾、书院。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够兴办私塾、书院,这样的私学的,都是世家大族,他们有着巨额的金钱,维持着这些东西的消耗,所以说,诗书都是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连带着朝廷中许多官员也是出自世家大族的名下,东皋子王绩不也是王家的一员吗?与李赵的王珪等人不一样,王通、王绩等人都是以诗书传世,在天下赚足了名声,而王珪等人却是在朝堂上发表议论,为王通等人张目。

    这不是个例,实际上,那些世家大族都是这么做的,方法基本上都相同,这些名家号称无论寒庶,或者是富贵,只要能有向善之心,懂得诗书文字,都能拜入其门下,但是这与上古时期孔子的有教无类不一样,所教的也都是阳春白雪,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想入王家门下,可不是一般的人,王家免费资助的也是有机会进入官场的人物。

    李靖等人都不说话,这个时候,也对东皋子有些不满,刚才李信或许还不会有这种看法,可是让李信没有想到的是东皋子居然不在城门处迎接自己,而且躲在环翠峪里讲学,说的好听点,这是叫教化天下,李信虽然是天下之主,可是却不如这些士子们重要,但是说的直接点,东皋子并没有将李信放在眼中,所以才不会去荥阳城门口。这是对大唐的侮辱。

    “走吧!”李信笑呵呵的说道:“东皋子乃是世之高人,现在年纪大了,还想着教化士子,朕心中十分感激,这不要亲自上去拜见东皋子前辈。”

    旁边顿时有史官记录道:“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帝屈尊荥阳环翠峪,拜见龙门东皋子王绩,随行者武德殿大学士曹国公褚遂良,武英殿大学士鄂国公大将军李靖等十三人。”

    “陛下,是不是应该通知一下环翠峪那边。”沈千秋上前低声说道。

    “陛下,东皋子若是知道陛下驾到,必定会心中欢喜。陛下亲自前往,也将是士林中一段佳话了。”褚遂良上前劝说道。

    “不,不必通知,王前辈可是潜心治学之人,岂能因为朕的到来,而坏了对方的兴致。”李信摆了摆手,说道:“不仅如此,我等将身上的衣服都换一遍,既然是去拜见士林领秀,穿上官袍算什么呢?换了吧!”

    “臣遵旨。”褚遂良听了心中一阵苦笑,李信绝对是故意如此。他看了一眼李靖,眼下恐怕只有李靖才能劝说李信,却不曾想到李靖却是摸着银须,静静的站在那里,根本就不说话,显然这个大将军李靖对东皋子王绩也有些不满,顿时彻底的熄了劝说李信的主意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一章 文坛论战

    环翠峪风景优美,就算是游览过名山胜景的李信进入其中,也忍不住点了点,远处山峰叠翠,吹来一股清凉之气。

    “青山环绕,松柏叠翠;诸山来朝,势若星拱;林黛罗列,谷峪清幽。难怪这个地方叫做环翠峪了。”李信点了点头,环顾左右说道:“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休闲游玩的地方,更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啊!登善,你说呢?”

    “陛下圣明。”褚遂良也点了点头,说道:“此处风景优美,倒是一个安心读书的地方。”

    “既然如此,就在这里建一个学府,让学生们都来这里读书吧!”李信笑呵呵的说道:“朝廷有太学、国子监,在地方也应该有府学,荥阳的府学就在这里,河南的士子们在经过县试,中了秀才之后,都可以来这里读书,朝廷负担学费,还会给予补偿。”

    “陛下此举必定会后世千古传扬。”褚遂良先是一愣,很快就点头说道。其余的众将也都连连称是,这是李信对传统的私塾、族学、书院的一种抵制,将所有的读书人都聚集在朝廷的麾下,避免被那些世家大族所影响,所学出来的学生,也只是会为朝廷服务。

    如果说乡一级的读书不过是启蒙,县一级的学子已经初步拥有成为官员的潜质,这样的人进入府学之后,只要稍微努力就能参加府试,成为举人,然后前往京师长安学习或者是考试。

    “在府学之中,不仅仅要开设诗经之道,更是要开设算、法、农、医、武之道,要求那些学子们都必须要选修这些科目。算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