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297章

永历四年-第297章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嗨,成亲才多长时间,又是打仗,又是驻防,在家都没呆多长时间,哪有那么快的。”想到这里,张益达转念一笑,似乎这次能赶在第一批回来轮休,不就是照顾他还没孩子的吗,是得努力努力了。

    “娘子,天色也不早了,咱们先休息吧。”

    站起身来,张益达拉着他娘子的手便要往床边走去,可是这一次,他的娘子却并没有如以往那般百依百顺,却是喜上眉梢的要他重新坐下,继续说话。

    “当家的,奴家今天去看郎中了,郎中说,说奴家有了。”

    “有了?有什么了?”

    看着张益达一脸的茫然,羞恼立刻就浮现上了小妇人的面容之上。

    “郎中说奴家有喜了。”

    “啊?”

    张益达记得,他成亲是二月的事情,当时还特别请的婚假。半年下来,聚少离多,倒是四省会剿结束后回来养伤,伤好了临回营的最后几天他可是没少下功夫,以至于回营后还被那个久已成亲,孩子都有两个了的步兵队长说笑过呢。

    “确定了吗?”

    被张益达环住了双臂,小妇人轻咬着下嘴唇,带着低低的浅笑,回了句“嗯”之后便向身前的良人解释道:“奴家最开始也不敢确定,先是回了趟娘家,俺娘说应该是有了。这两天当家的回来没来得及,到了今天才去看的郎中,郎中也说有了,想来应该是不会有错的。”

    “有了,有了,哈哈,真的有了!”

    一把将自家的娘子拥入怀中,随即张益达又松开了臂膀,拉着媳妇跑到祖辈的牌位前下拜,将这个好消息禀告给列祖列宗,而后更是轻轻的抚摸他那娘子尚未显怀的腹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只不过,此间幸福已经有些凝固了时间的空气很快就被一阵敲门声吹动,天色不早,张益达带着疑惑前去打开了大门,看到的却是一个提刑司衙门的官员正带着一队手拿铁尺、水火棍和绳索的衙役。

    “阁下有何要事?”

    “你可是两年前唤作冯七,后来投军复了本姓的张益达?”

    听到这话,张益达心头猛的便是一震,随即便点头应是。

    “永历六年六月,横店镇富户冯敬时失踪,前不久发现其被人杀死在书房密室之中。今,我东阳县提刑司衙门经过调查,确定阁下于此案有重大嫌疑,特来请阁下随我等到提刑司衙门走一趟!”

    隐藏在心头已经一年的秘密被人揭开,张益达登时便愣在了当场,转瞬之间,他才猛的想起来今日吃酒,喝道正酣的时候,好像依稀听一个熟识说过,几个月前冯家那个被传闹鬼的老宅子好像被什么人买了下来。一旦想到此间,他登时便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我是军官,归军法司管,你们提刑司没权利抓我。”

    “少说废话,绑了!”

    ………………

    “张益达是神塘营的军官,以陪戎校尉的军阶作为火器队队长。此人乃是军中之人,请问贵官之僚属有什么资格调查、逮捕、审讯其人?!”

    “诚如齐军法官所言,疑犯张益达确实是军官,但是被害人冯敬时却是民户,东阳县提刑司衙门自然有权受理。”

    齐秀峰是军法司的主事,负责军法条例的执行,而韩启正则是以金华府同知的身份掌管提刑司,东阳县提刑司衙门便是他的下属。奈何此事牵扯甚多,那个提刑官居然擅自做主逮捕、审讯军官,实在让他不满以极,但是在外人面前,自然还是要出言回护一二。不为别的,提刑司衙门的权威必须要维护,这是他这个主官不可推卸的责任。

    偌大的会议室中只剩下了陈文、孙钰、齐秀峰和韩启正四人,陈文还在静静的坐在那里闭目养神,而孙钰则是一副烦躁疲惫的神色,只是不知道是对齐秀峰和韩启正之间的争论不休,还是为了其他的什么事情。

    “好一个有权受理,贵官的意思,是我军法司日后也要听你们提刑司衙门的喽?”

    “齐秀峰,你少在这跟老夫断章取义!”

    “够了!”

    “啪”的一声,随着陈文拍案而起,刚刚还争执得脸红脖子粗的齐秀峰和韩启正二人连忙行礼致歉,口称死罪。

    “张益达现在在哪呢?”

    “回侯爷的话,尚在东阳县提刑司衙门的大牢里。”

    “押送到金华府,让军法司的人从旁监督,顺便让参与调查、抓捕和审讯的官吏一起过来。”

    “下官遵命。”

    平了曹从龙之乱,作为当时的附逆之人,韩启正在陈文面前一向是谨小慎微,此番若非事情逼到此处,他也不敢当着陈文和齐秀峰在这里大吵大闹。此间陈文一语说罢,韩启正连忙退了出去,便是齐秀峰也同样被陈文挥退了出去。

    “辅仁,此事虽小,但关碍的可甚是重大啊。”

    “确实如此,具体的,等有关人等抵达后再作决定。不过,这里面的味道,好像有点儿不太对劲儿。”

    深吸了一口气,陈文唤人传来周敬亭,与他说了几句,周敬亭便拱手应是,重新离开了会议大厅,只留下了陈文和孙钰二人继续进行商议其他事情,一些不方便公开讨论的问题。

    “说说吧,那群遗民又打算怎么个意思?”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十七章 优免

    收复台温,陈文回到金华坐镇,一方面是应对洪承畴的反应,一方面是信得过马信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则是今年的夏税果不其然又出问题了。

    田赋、徭役根据一条鞭法收缴上来的银子,乃是如今浙江明军养兵作战的基础——军官、士兵的军饷,武器甲胄的制造和研发,粮草、原材料的收购,军事设施的建设,军官、士卒的培养,军队出征的巨额耗费,等等等等,无一不需要大量的银钱来保证。

    赚钱的办法,比如税赋、借款、偶尔会有的襄赞军需以及抄没满清官员武将的产业。当然,如今有了台州和温州,与郑成功之间的互惠互利、或是自行开展海洋贸易,都将开始。但是暂时而言,税赋还是最为重要的

    历朝历代,税赋收取过程中的猫腻多的无以计数,收粮有淋尖踢斛,收银钱就加收火耗或者强征铜钱在铜钱和白银的汇率上做手脚。比如清中后期就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当地市价一两白银能换一千七百文到一千八百文的铜钱,收税时,官吏按照士绅大户两千两百文铜钱换一两,普通百姓则是三千两百文抵一两。

    贪污腐败,手段多种多样,其中更有大量的手法是士绅大户勾结官吏进行的。如果全部记述下来,出一套贪污丛书都够了。

    这几年,孙钰来回转圜,绞尽了脑汁为陈文筹措,整个人都仿佛老了好几岁一般,其中辛酸无一不被他看在眼里。而随着浙江明军的崛起势头不可阻挡,陈文和孙钰的手段也更加强硬起来,针对去年秋税问题的严肃吏治就是个例子,换做是刚刚杀进金华府的时候,这么玩是根本玩不起的。

    可是随着吏治好转,就好像是腐烂的外皮被揭开,看到的则是更加腐败不堪的内在。

    “说说吧,那群遗民又打算怎么个意思?”遗民二字,陈文咬的很重,便是孙钰听了也不由得一叹。

    明朝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开始便有优容士大夫的传统,其中在税赋和徭役上的减免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的。

    嘉靖二十四年的《优免则例》规定:京官一品优免役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递减,至九品优免役粮六石、人丁六丁;外官减半;举、监、生员优免粮二石、丁二人;致仕优免本品十分之七。而到了万历三十八年,新订的《优免新例》则规定:现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万亩,以下递减,八品免田两千七百亩;外官减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进士优免田最高可达三千三百五十亩,未仕举人优免田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八十亩。

    至此间,甚至是清朝前期也是按照着被士大夫骂出了花的万历皇帝制定的《优免新例》进行的,后来虽不再实行分等限田优免之法,但官员及举贡监生员仍优免徭役。到了我大清绿帽帝的时代,财政上吃不消了,才开始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最后实际上也没有成功。

    陈文的占领区乃是浙江,虽比不得南直隶,尤其是他如今控制的金衢严处台温六府,亦是不及杭嘉湖宁绍的所在,但是士大夫却从来没有少过,每个县几乎都得有少则三四百,多则四五百个生员。而这还是在明朝已经多年没有进行科举的情况下,仅仅计算生员而已,进士、举人、监生,以及获得优免田更为巨大的官员则还没有计算在内。

    这几个府虽说是在浙江,但其实还算少的。如苏松常镇和杭嘉湖那样的地方,进士、举人、监生、生员等数量更是惊人。据顾炎武记述,明末光是生员全国就有五十余万之巨,平均每个县三百人,其中江浙的数量最多,愣是能把全国的平均值拉起来,就像后世的那些土豪是如何把平均工资拉起来可谓是一模一样。

    满清的功名,陈文是不承认的,他没有替满清优待读书人的义务,这是任谁也说不出个不是的。可是明廷的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却在无时无刻的不在享受着优免条例,而最让陈文无语的还是,这些享受着明廷优待的士人却普遍性的在家当遗民,甚至是出仕满清,反正就是不给明军干活。

    “那些士绅可真是够要脸的,明明多吃多占,还舔着脸拿显皇帝的《优免新例》说事。”

    陈文口中的多吃多占,说的不仅仅是投献,明时士绅勾结官吏,将他们除了优免田外将应缴纳税赋的田土也想方设法的免除掉了税赋。摊派、损坏黄册以及其他的手段,可谓是多种多样,绝少有不这么干的。

    “算了,辅仁,这几年都勉力挺过来了,平白得罪他们,地方上的事情就要困难许多,实在得不偿失。”

    “《优免新例》我没有说不承认,那是显皇帝的订下的规矩,咬着牙也得扛着,但是这群不忠不义的混蛋,咱们几次张榜招贤,他们就是不来。生员还好一些,尤其是那些在家的官员和未入仕的进士、举人,除了你以外,还有几个在为咱们浙江王师效力的?”

    从陈文面带讥讽的强调遗民二字开始,孙钰就知道,陈文早已气极。这群士大夫确实够不像话的,可是现在哪里不是这样,以他对陈文的了解,这事情其实应该早已看开了,只可能是因为另一件事情倒是把他的火气激了起来。

    前段时间,安远侯府曾下达给卫所和军户的粮食、丝绸专收令,结果卫所和军户没有意见,反而遭到了这几个府的士绅们的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不说粮商少了赚钱的渠道,到说是军队与民争利,这样下去会导致老百姓吃不上粮食!

    浙江明军在金华和衢州占地不少,分出去的军功田数量巨大,这是实话,但是若说与本地的民田,尤其是士绅富户所拥有的田土相比这两万大军其实也没多出去多少。而且这些年陈文分出去的田土,大多还是最近几年因清军的屠戮和残虐而被迫荒弃掉的,始终在耕种的没有占据太大的比例。反倒是浙江明军军纪严明,于百姓几无骚扰,吏治也在持续转好,回来复耕以及官府开荒的民田也在有所增加。

    这些士大夫所说的,根据孙钰的调查,粮食出产总量不变倒也确实是会影响到粮价,不过出现影响的原因绝大部分应该还是在于粮商的囤积居奇,而不是民间的粮食真的会缺少到吃不上饭的程度。

    粮商与士绅本就是一体的,那些士绅即便自家不经营粮食贸易,他们手中也有大量的粮食出产,与粮商也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何况,如今的士绅大多有在优免田上雇佣农户种植经济作物的,所需的粮食只能购买,粮价可能上涨自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天下何处不是这样,尤其是江浙。此番收复了台、温,有海贸和盐专卖支撑,应该不会再像从前那么捉襟见肘了。军户的事情,我会与那些多嘴的士绅去说的,侯府的军令下令对象是卫所,按照皇明祖制,卫所出产是五军都督府所有,由不得他们说三道四。若是敢囤积居奇的,上一次在衢州的办法我也不介意再做一次。”

    孙钰所说的办法就是强行用行政手段平抑粮价,由杀字开头,强迫粮商平价售粮。这是古代官吏惯用的手段,但是敢用的却不多,因为更多的官吏早已和粮商沆瀣一气,反正吃亏的也不是他们,不过是些升斗小民而已,他们还能从中获利,何乐而不为呢。

    只不过,即便有了孙钰的保证,陈文的气愤一时间却还是难以消除。士绅干扰卫所事务是一回事,更多的还是为他麾下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感到不值。

    按照万历的《优免新例》规定,一个生员免税八十亩,一个举人免税一千两百亩,一个进士免税三千三百五十亩,而那些致世回乡的官员就更多了。可是这几年下来,他麾下重将李瑞鑫、尹钺、吴登科等人也不过才分到了千余亩的田土,连这些最高级的军官都不过是与一个举人相差仿佛,其他军官和士卒就更别提了。

    这些年,历次军功,陈文分出去的田土都很丰厚,这是那些将士们应得的。可是跟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比起来,一个以前做过官或是没有出仕的遗民,打死也不肯出仕为明廷效力,结果每年却还能享受到优待,而且还是天经地义的,那他麾下将士所付出的那些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岂不是太廉价了!

    陈文很清楚的记得,他以前在一本当时很有名的历史小说中看到过作者提及的一个南明时代抗清的小故事:

    永历元年,永历天子被清军追杀,岭南三忠之一的民族英雄张家玉于是便在家乡起兵反清,以为勤王。当时军中乏粮,便向同乡的前刑部尚书、当地的巨富李觉斯借钱筹饷,反遭李觉斯的断然拒绝。为此,张家玉在李觉斯庭前等候三天,晓以大义,声泪俱下,李觉斯竟不为所动。到了最后张家玉的部下都受不了李觉斯的嘴脸了,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