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军火贩子的抗战 >

第18章

军火贩子的抗战-第18章

小说: 军火贩子的抗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山西,名噪一时的西北军就此分崩离析。

    1931年1月,这些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收编,成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宋哲元任军长,秦德纯、刘汝明任副军长,冯治安任三十七师师长,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同年6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张学良给了二十九军五十万元的安置费以后就撒手不管。晋东南是阎锡山经营多年的地盘,二十九军驻扎在此寄人篱下,军费无着,穷困潦倒,士兵们衣衫褴褛,如同乞丐。

    尤其是后来阎锡山潜回山西之后西北军的日子就更难过了,范杰查过资料,今年八月,在张学良的大力推荐下,gm党中央政治会议将会任命宋哲元为察哈尔省主席。

    察哈尔虽然地狭人稀,但毕竟是个落脚之地。但察哈尔依旧贫瘠,数万西北军日子恐怕还是会过得穷困潦倒。

    现在是西北军最困难的时候,范杰的打算就是在此时与西北军搭上线,慢慢的扶持西北军成为华北举足轻重的抗日力量,东北军,他是真心信不过。

    二叔范熙申已经在运作和西北军在北平主要将领的会面,范杰只是在等着罢了。

 第三十二章 平津 5

    (全本小说网,HTTPS://。)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老汪已经出去了,范杰带着小柳,开着车,满北平城的转了起来,仔细留心过后,范杰回到了燕京大学。

    九一八之后,这里的东北口音越发增多,这些东北来的难民在这里贱价卖出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换回少许金钱,没有物品的就只好卖儿卖女了。

    随着这些东北难民的涌入,北平城内地反日气氛越发浓烈,东北人士组织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东北流亡学生日日在城里组织游行请愿,要求政府出兵收复东三省。

    北平市政府对这些流亡学生还真没好办法,抓人吧,前脚抓进来,后脚就有人拿着张学良的名片来保人。

    张学良一枪不放丢掉东三省后,全国的舆论压力和来自东北军内的压力差点让他直不起腰来,更重要的是丢掉东三省,就丢掉了东北军安身立命之所。

    丢掉了东北的财税,数年苦心经营的工厂,丢掉了全军官兵的家属,整个东北军成了无根地浮萍,然而更大的压力却是精神上的,东北军官兵甚至不敢穿军装上街,不敢招惹任何人,一句干嘛不打膏药国去,就让他们屁滚尿流。

    燕京大学的学生们常常趁课余时间去示威游行,但好在近期稍微平静了一些,但也都在学校憋着劲的排练各种话剧等,进行了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宪楷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范杰找过来的时候,他们正在排练,依范杰后世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话剧实在粗糙的够可以,但是很有激情,这是很值得称道的。

    台上的排练暂时停了一下,宪楷转过脸来却看见范杰站在一旁,赶紧下台走了过来,抱住范杰的胳膊,说道:“表哥,你怎么过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没事,我就是过来看看!”范杰微笑着说道。

    宪楷抱着范杰的胳膊,给她的同学一一介绍范杰。

    要知道,这时候的表哥可与现在不一样,那个时代,表哥表妹结婚时很常见的事情,毕竟人家青梅竹马这么些年。

    刘志文,燕大文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大四。生的是面白如玉,高大威猛,自诩风流倜傥小郎君,家里条件还算不错。

    家世不错,不缺钱花,人长得帅气,学习又好,言谈举止很厉害的样子,自然也受追捧,然而缺点什么呢,缺个好的女朋友,于是他就盯上了宪楷,刘志文第一次见到曾宪楷,当时他就觉得自己的心脏猛的跳了好久,惊为天人!

    之后便一直在不停的接近宪楷,他早就发现追求宪楷的人不少,但是宪楷却一个也不理,而他则借助职权,硬生生的插入到这次话剧排练当中。

    范杰的出现让他有了危机感,于是刘志文酸酸的说道:“表哥,你既然来了,不如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吧!”

    范杰推辞不过,只好无奈表示自己还是唱首歌吧: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

    姑娘好象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

    一首歌唱完,范杰看着下面的同学们还是震惊之中,便拉着宪楷悄悄的溜了。

    就在范杰带着宪楷游玩的时候,听完他唱歌的同学们终于回过神来,一下子就炸锅了。

    这首歌的原名叫“一条大河”,后来才改名为“我的祖国”。

    在原作者的眼中,这“一条大河”,它汇合着长江、黄河,汇合着祖国的每一条小溪,

    “一条大河”流淌的是“爱国情,民族音”,可以说凡有龙的传人的地方,就有这“一条大河”歌声的流波。

    长江的确是中国最大的一条江,居住在这个流域的人口也很多,但和全国相比仍然是少数。

    “一条大河”,无论你出生在何时何地,家门口几乎都会有一条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条大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

    譬如松花江!东北的沦陷!

    范杰的这首歌之后被拿来作为他们这部歌剧的主题曲,一遍又一遍的在北平各所大学里演唱,慢慢的传遍

    许多从东北逃难来的人们,听到这首歌首先想起的就是自己的松花江,他们在北平的这些日子,听着膏药国人在东三省横行霸道,不停地屠杀中国人的消息,心里充满了愤怒,更多的却只是伤感和叹息。

    他们从别人的嘴里上听到《一条大河》之后,就再也忘了不了。原本已经麻木的心也仿佛被激活了。这简单,却无比激荡人心的歌词。仿佛这首歌随时都响在耳边。

    尤其是那句,“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像他们这样逃难来北平的东北人,不是正应像这首歌唱的这样,想要奋发吗?

    歌声在东北军的军营中,在那些寒风中露宿街头的难民中,在那些流亡关内的学生中,甚至于一些东北军军官的家中,这首歌如同瘟疫一样蔓延着。

    范杰从未想过事情会便的这么快,他依旧按着自己的步骤在行动者。

    夜里范杰回来时,二楼上依旧没人。

    “柳儿,老汪还没回来吗?”范杰问道。

    “没!”小柳回道。

    “西北军那边有消息了吗?”范杰又问道

    “也没有!”小柳摇了摇头。

    范杰不禁琢磨了起来,莫非西北军瞧不起咱,不想搭理咱。范杰还有别的事情要办,也不能总呆在北平守着。

    夜里老汪回来之后,将今天的情报汇总后交给范杰,范杰看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太有价值的东西。

    于是他说道:“收拾,收拾,明天早上咱们去天津。”

    范杰终于下了决心。

    第二天,天色刚亮,范杰他们就从北平出发了,开着车在上午时分的时候到达了天津。范杰开着车直接往法租界行去。

    他少时曾在平津两地住过一段时日,随多年未来,但大体的路还是认识的。

    半路老汪就下了车,办事去了,小柳则跟着范杰驶往法租界,范杰二叔范旭东的家里。

 第三十三章 平津 6

    (全本小说网,HTTPS://。)

    范杰看着街边电线杆子上写着的“打倒膏药国帝国主义”、“打到东北、收复东三省”之类的标语口号的残余,苦笑了一声,现在可是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东三省刚刚沦陷,义勇军与日军正是酣战正激,全国民情鼎沸之时!

    怪不得过去一群又一群的示威游行的学生们,范杰放慢了车速终于在人群过后拐了个弯,进入了另一条人少的路。这条路倒是一路平静,范杰他们很顺利的到达了二叔的家里。

    这会儿范杰正坐在二叔范旭东的家里,坐在上首的是大伯娘和二婶。自从大伯范源濂过世后,二叔就将大伯娘和新滕、果明接了过来,一起奉养老母亲。

    范杰见过两位长辈后,便提出去要去拜见老祖母,但是范杰从两位长辈那里知道老祖母最近身体不大好,已经早早吃过饭午睡了。

    “伯娘,二婶,既然老祖母已经休息了,那我还是抽空再去拜见他老人家吧,万一打扰到了她老人家,我们这些做孙儿的就罪莫大焉了。”

    “恩,这样也好!”大伯娘和二婶对视一眼知道这样了,婆婆最近身体不大好,很是嗜睡,她们也不敢这会儿去叫醒婆婆,打扰老人家。

    “果明,果恒,果纯几个丫头呢,侄儿很久没见她们了。”范杰很知趣的转移了话题。

    “她们跟您二叔一起出去了,过会儿就该回来了。”

    果然,就在两位长辈拉着范杰说长说短的时候,二叔范旭东开着车带着三个丫头回来。范杰在里面听见车响,便走了出来,大伯娘和二婶也跟了出来。

    三个丫头正在跟二叔唧唧咋咋的说个不停,二叔平时很少有时间带几个丫头出去玩的,今天不但带她们出去玩,晚上还吃了一顿大餐,几个丫头很兴奋。

    还是果恒眼尖,在两个妹妹还在和父亲打闹的时候,她就看见了站在不远处的范杰,范杰在民国十七年的时候在天津见过她们,果恒年级最长,记性最好,马上就认出了范杰。

    “九哥,九哥!”说着跑了过来,直接跑到了范杰的身边。

    “呵呵,恒丫头长大了!”范杰上回来的时候,果恒还在上小学,这会儿,马上要上高中了。

    二叔走了过来,招呼一下范杰三人,带着他们进了屋。

    “焕然啊,这回来天津有什么打算没有?”二叔一边洗手,一边关心的问道。

    “有点事情要忙,不过没什么难事,暂时就不麻烦叔父了。”范杰调皮的说道。

    “恩,这几天你多陪陪老祖母,难得有新字辈的孩子从长沙过来,她老人家见了你也高兴。”

    “是。”几人在说了一会话。

    下午老祖母醒来后,范杰又洗漱了一遍,才去去后院拜见老祖母。

    在整个范家人的眼中,老祖母是一个最值得人敬重甚至带有些传奇色彩的女性。

    二房嗣琛老太爷在光绪十五年,年仅39岁就过世了,那时大伯范源濂15岁,二叔范旭东只有7岁。是老祖母一人撑起了二房的天,在族人的帮扶下,几经风雨才将两个儿子抚养长大,又供两个儿子出国留学。

    戊戌政变之后的五年,是老祖母最难的几年,长子被清廷通缉,后又带着弟弟留学膏药国,二房只留老祖母一人在湘阴老家,日日忍受孤独和思念,直到1905年,大伯范源濂任晚晴学部主事,参与创办清华学堂,并在京师大学堂任教后,才将老母亲接到北京,家里的日子才好过了许多。

    老祖母今年已经年近80了,是整个长沙范氏唯一在世的长辈了,并且已经有十多年未回国长沙老家了,对于范氏这种讲究孝道的家族来说,老祖母一直不回长沙老家,实在让长房和三房的儿孙们无法接受,甚至于在长沙抬不起头来。

    只是近年来老祖母身体一直不大好,而且国内局势也一直动荡,这样大家才勉强接受了老人家在天津租界待着。但是九一八后,平津的局势也一直很紧张。

    范杰拜见了老祖母,果然老祖母见到范杰很是高兴,气色也好了许多。

    范杰陪老祖母说了一会话,看老人家有些精力不济便退了出来,唉,看老人家现在的模样,范杰也不敢提,请老人家回湖南的事情。

    范杰和二叔说了一声,便带着小柳出去了。

    开着车到了老汪新租下来的一栋公寓,范杰从后门出去,七拐八拐的才走进了一家街边的咖啡店。

    范杰在一张靠里临街的桌子上坐了下来,要了杯咖啡,便安静的等待着。

    窗外,小柳和老汪分站在街道两边紧张的观察注视着。

    时间过得很快,半个小时之后,一个身穿长衣,带着帽子的中年外国人走了进来。

    看见范杰,范杰朝来人点了下头,来人便朝范杰走了过来。

    “范杰先生?”外国人带着别扭的口音问道。

    “是我,鲍尔先生?”范杰点点头,随即反问道。

    “恩,你们中国人真是难认啊,每个人都长得差不多!”带着德国人惯有的腔调,鲍尔抱怨道。

    “好了,鲍尔先生,我们不是来谈感情的,我们是来谈生意的,你那些话,还是收回去吧。”范杰不耐烦的说道。

    鲍尔是舅舅曾昭抡的领事朋友介绍给范杰的,范杰专门挑了天津这么个地方见面,在上海最近他实在不宜露面,通报蓝衣社的渠道,范杰听说戴笠和王亚樵似乎又在策划什么,不过这回他可不想再参与进去了。

    “好吧,你想要些什么?”鲍尔正了正神色,作为一名犹太人在做生意这方面,他还是有着一定的敏锐感的。

    范杰将手上的一张清单递给鲍尔,鲍尔接过来后看了起来。

    德制1924年毛瑟步枪,100支;德制mg32通用机枪,10挺。子弹若干。

    “毛瑟步枪倒是没有问题,但是mg32通用机枪我还真没有听说过。”鲍尔皱着眉头说道。

    范杰吹了吹咖啡,说道:“鲍尔先生多久没回德国了,连德军自己的武器都不知道!”

    “这个,这个事情我需要回去问一下!”

    “好的,明天晚上九点,还是这个地方咱们再见!”范杰点了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