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明 >

第4章

回明-第4章

小说: 回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出这样的举动,估计他们早就令侍卫拉下去了。

    燕王这样做是司马昭之心,是公然向皇权出挑战。

    但是朱允炆早就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现了问题,及时的暗示他们不要乱来,他可是不想因为这些小事引起朱棣的不开心,众所周知,这个未来的明成祖是多么的小心眼和记仇。景清、铁铉和黄子澄三人不是都被他杀了之后再灭九族吗。

    他可不想由于自己的改变历史而导致这些对他忠心耿耿的人提前被朱棣怨恨。但是却是想不到几个人早就心存不满了。一直在留意着燕王他们的一举一动。

    正好燕王带来的一个太监好似和朱棣十分贴心。几乎是走一步跟一步,在无意之间竟然也走在朱允炆的前面,这种错误是明显的。

    在场的人都没有注意到,却被铁铉在那一瞬间找到漏洞。

    一声令下,那个太监马上被按在地上,开始朱棣还不明所以。但是立刻就知道时怎么回事了,也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看向朱允炆。道:

    “你婶婶非常喜欢这个人!”

    他不求情,只是借助燕王妃喜欢这个由头,来暗示朱允炆这是家事,他不想抬到桌面上讲,因为要是较真的话,朱元璋可能会维护自己,但是绝对不会维护一个阉人。

    “怎么回事?”朱允炆装作不悦的问道。

    铁铉站出来,将早就准备好的理由说了一遍,特别强调了这是在东宫,皇太孙才是至尊,说的时候,眼睛扫向朱棣,仿佛在提醒一般。

    燕王的脸色一片铁青,但随即就恢复了正常。看也不看铁铉,低头望着脚尖,只是等着朱允炆的反应。

    “算了,奴婢无状,可毕竟是四叔的属下。”仔细斟酌着用词,朱允炆继续说:“就交与四叔处理吧。”

    朱棣方想开口,铁铉抢道:“太孙殿下,这是在东宫,既然太孙殿下让属下统领诸率,下官就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否则还不如让下官回到太学,以免让殿下为难。”

    “燕王也是一方统帅,知道令行禁止和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这个道理,再说,殿下身为大明储君,要有上位者的威严,此等阉人,如此无礼,下官这样做,更加是为了燕王的尊严。”

    朱棣就是不开口,朱允炆也没有办法。总不能第一次见面就把人家的贴身太监干掉吧,正在犹豫着怎么做决定,听到铁铉如此说,也看向燕王,说了一声:“四叔,你看……?”

    朱棣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就如刚才这位大人所说,这是在东宫,允炆你看着办吧。这等不知死活的杀才,杀了也好。”

    说过,转身就往内殿走去,那个太监一脸铁青,脸上却无惧色,只是冷眼望着燕王的背影,仿佛要杀的不是自己一般。待到朱棣身影消失,才跪下向朱允炆道:“奴婢不知进退,冒犯太孙殿下,请殿下赐罪。”

    脸上不亢不卑,竟然没有求饶的意思。朱允炆经常出入皇宫,自己的东宫也有不少太监,但除了朱元璋身后跟的那个德阳老太监之外,还没有见过如此沉稳的,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

    “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蒙王妃恩典,赐名三保。”

    朱允炆头顿时痛了起来,这个太监总是拿燕王妃说事,也不求饶。从他穿越后到燕王就藩期间,燕王妃来东宫看了他几次,和自己的便宜母亲吕氏交往甚密。看来这个太监是杀不得的。

    朱棣这次的冒犯是有意的?

    朱允炆这样想,突然一个激灵,“三保?马三保?郑和?”

    想到这里,不由脱口问道:“你可姓马?”

    那太监有些意外,有些好奇似地抬头看了朱允炆一下,不过还是很恭敬的回道:“奴婢跟随燕王之前的确姓马。不过……。”

    朱允炆听到这里,当下心里确定面前的太监,就是在他那个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三宝太监”。心里大动。

    要是招揽到此人,何愁以后海运大业不成呢?

    可是又看见铁铉等人的跃跃欲试,也不能不顾他们一番维护之情,当下有些犹豫。此时,已经走进内宫的朱棣不知怎么又出现在身边,冷眼看着这尴尬情景。

    此时却上前一步,喝道:“将这奴婢拖出去,鞭打五十,以儆效尤。”

    东宫内黄子澄和铁铉等人心内大愤,这是在东宫,怎么能让燕王做主呢?但是苦于自己的身份,只能看向朱允炆,等待太孙殿下的指示。

    但是燕王随从却是不管那么多,要将马三保拖了出去。但是东宫宿卫未得铁铉的指示,却也不敢将其交出,空气中一时弥漫着诡异。

    朱允炆心里的念头闪动,当下就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不过朱棣这次试探的确太过于胆大一些,不是说在靖难之前,朱棣和朱允炆的关系还是不错吗?但是为什么要公开和自己叫板,也不怕传入宫中給朱元璋知道?

    想到这里,不由一笑。对铁铉他们说道:“没有听到燕王的吩咐吗?就按照四叔说的办。;

 第八章 暗藏心机

    燕王已经走了,带着已经奄奄一息的马三保。东宫宿卫虽然恼火,但是没有得到暗示,也不会要了他的命。

    但是朱允炆又要忍受黄子澄等人在耳边的啰嗦,所谓的太监,在这些文人眼里是极度受到鄙视的。燕王此次的试探,任是谁都能看出一点端倪,但是燕王却拿着如此身份低贱的太监来试探,未免也小瞧太孙殿下了。

    按照他们的想法,就是当堂杖杀马三保,也不能让燕王小视东宫。朱允炆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但苦于不能用自己所知来开导众人。

    他应该说算得上熟知朱棣和朱元璋性情,这种事情要是说朱棣没有得到宫内的暗示,一向稳重的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幼稚的行为。但是朱元璋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动作呢?难道因为自己的穿越而改变了历史,使朱元璋已经不想将帝位传与自己?

    想到这个问题,朱允炆的心里不由的一阵紧张,真的是那样的话,自己一点反抗的资本也没有。

    心里盘算着,竟然不理会在外边的铁铉等人,直接回书房去了。

    而京师的长安大街上,朱棣骑着马,若有所思的回头看了看几个人抬着的三保。他也知道,今天东宫生的事情,很快的就会传遍整个京师。

    马上临近年关,朱棣也不想生出那么多事情来,可是自从他知道父皇要对付蓝玉以来,一颗本是平静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那日从宫中回到燕王府,将父皇的话告知谋士袁珙求解。只是隐瞒了蓝玉之事,不料袁珙一语就中。说皇上磨刀霍霍指向蓝玉,遂跪拜庆贺燕王。说皇上将会托付江山与燕王。又说起临走之前专门吩咐他去东宫看望皇太孙之事,袁珙则以为,不能再东宫丢了气势,但是也不能落下什么话柄。

    而燕王在前先挑衅东宫诸人的注意力,然后再由马三保也越众而出。故意犯上一次错误,看看太孙殿下怎么处理,趁机看看关于东宫的态度。

    有些出乎预料之外,往常那个文弱善良多愁的侄子不知道怎么回事,面对自己摆明了要保的人,却是显得在那瞬间有一丝杀气。

    想到这里,突然有些疑惑的又看了三保一眼。

    “难道允炆认识三保?”

    不可能啊,三保已经跟在自己和王妃身边已经十年了,允炆才多大啊,但是要说不认识,为什么知道三保姓马?而当确认后,又转了心思,身上那瞬间得杀气也消失于无形之中呢?

    这一点朱棣倒是可以肯定,因为这是在战场上多年浸淫出来的直觉。而且除了朱允炆身上瞬间而过的杀气之外,他还能感觉到从三保眉宇间露出的怨毒。他们肯定有着什么关系,回去要好好的调查一下,否则,身边真的多了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关键时候可能会功亏一篑的。

    他也要赶回燕王府,和袁先生参详一下父皇的反应,所以也是行色匆匆。

    ~~~~~~~~~~~~~~~~~~~~~~~~~~~~~~~~~~~~~~~~~~~~~~~~~~~~~~~~~~~~~~~~~~~~

    朱棣和朱允炆两人都想到了此事传播的度会非常快,但是最快也没有锦衣卫的度快,朱棣是在酉时左右离开东宫,也就是大约下午五点左右的样子。

    而天色刚刚暗下来,锦衣卫的密折已经放在了朱元璋御书房的案头了。

    还是御书房那四支牛油巨蜡,将朱元璋的孤独照的无所遁形。

    此刻的他更像一个守护在田边庄稼旁的老农,而大明就是他经营了一生的田地。这片土地是属于大明的,更是属于他朱家的天下,他不允许有半点疏漏,不能允许有人窥视。正事出于这样的心理,他借助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他亲自处理才能放心。

    所以朱元璋非常累。真是不入哪行不知哪行苦,没当皇帝的时候想当皇帝,当了皇帝才现真不是人干的。他曾经过一诗牢骚:“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披被。”文采虽不足却是实实在在。

    一如既往,晚膳还是在御书房用的。因为临近年关的原因,这几天的奏折比往常少了许多。但是他要考虑的事情丝毫没有减少。

    拿着锦衣卫给自己的密折,朱元璋似乎有些不认识这个孙儿了。往常那个儒雅文弱的孙儿去那里了呢?

    自从接手锦衣卫南镇抚司后,除了例行的问安之外。这个孙儿总是一副匆忙的样子,做事也是必之前雷厉风行了很多。除了那个荒唐的叶昇案之外,允炆少了几分稚嫩,却多了几分成熟。

    主理南镇抚司不足三个月,就借助戴德彝查出军匠局贪墨一事,将军匠局千户李成文斩示众,并将赋闲在家的焦玉之子焦石、焦磊拉出来担当头目。说要研究火器。焦玉他还记得,就是那个当初献“迅雷铳”的蒙元降将。曾经献过《火龙神器阵法》而被封为都督,掌管神机营。后来因为牵涉胡惟庸案被贬。对于允炆能这样做朱元璋心里感到十分的安慰,不过这些都是小事。

    他唯一感到兴趣的是,孙儿竟然开始组建自己的卫队了。而且在奏折中表示,亲卫要从宫外自己挑选,并且向朱元璋讨要在国子监一个叫铁铉的回回人到东宫伴驾。同时请皇上恩准方孝孺和卢原质等人做自己的老师。

    还有,据锦衣卫密折奏报,太孙殿下命景清寻找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比如说陈迪、胡子昭、丁志方、高巍、郑华、王省。这代表着什么,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孙儿对锦衣卫的极大不信任。

    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朱元璋心里就像是针扎的一样。觉得孙儿的不信任,是对于身为皇帝的他极大的侮辱,使他更加迫切的想把原因找出来。

    铁铉是谁,陈迪、胡子昭、丁志方、高巍、郑华、王省是谁?他不知道。也不明白孙儿是从哪里得知这些人的。既然允炆高兴,就随他去吧,但是允炆自小很少出门,这些人他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呢?朱元璋保留着这个疑问。

    至于方孝孺,想到这个名字。朱元璋的眼睛不由眯了起来,扫向在东墙上挂着的那副大明江山图。

    方孝孺,承学于宋濂,六岁能诗,人奇其才。呼为“小韩子”。洪武十五年,东阁大学士吴沉等起荐方孝孺,因举止端庄,学问渊博深得朱元璋的喜欢,想留于日后辅佐太子,当时方孝孺不过二十余岁。年轻需要磨练,故厚礼遣其返乡。今年九月,皇太孙初为皇储,再次受荐为太孙师,但是朱元璋却是犹豫起来。

    方孝孺大才,现在隐然已经成了江浙文人中的领袖人物。本来就是他留给子孙们的肱骨之臣,用于教导皇太孙无疑是不二人选,可是朱元璋犹豫了半天,还是说了一句:“今非用孝孺时。”打消了朱允炆这个想法。

    到底是为什么,朱元璋也不明白自己当时拒绝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可能答案也就他自己知道吧。

    朱元璋摇摇头,似乎想把这个问题抛之脑外,但却是在脑海的深处扎下根来,再也不能忘记了。;

 第九章 玉落(一)

    烟笼寒水,桨声灯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秦淮河两岸便出现了酒家林立、商船昼夜往来的景色。于是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缈、灯红酒绿,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从此拉开了这一带风月金粉的序幕。

    为了彰显大明的太平,朱元璋自从入主南京。便下令每年元宵节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顺流而下,再加上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每年的这个时候,十里秦淮都是京师最为热闹的场所。

    可是,如今秦淮河上的花灯还未捞尽,京师的街里坊间就迅的传递一个消息,开始也只是窃窃私语,可是不知道为了什么,突然愈演愈烈起来。

    本该是最为喧嚣的场所,也为了这个消息而显得冷清,按照往年精心布置的期待这个时节能够大赚一笔的画舫,萧条起来的度明显也快了很多。一些忧心本钱的老板早就开着画舫顺着长江水道往扬州、苏州而去,以其能将损失减到最低。

    酒楼上伙计们无精打采拍打着桌上的灰尘。看到匆匆而过的行人也懒得招呼了。只在那里有一句没一句聊着家常,却是不敢在公开场合谈论那件事,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身旁有没有锦衣卫的探子存在。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驻扎在采石的征北大军在燕王的带领下迅的占领京师各个要害位置。

    宵禁立即实施,百姓被告诫要老实的呆在家中,除了胆颤心惊的去购买一些生活必须品,谁也不愿意在街上感受那种窒息的压力。紧邻东城区凉国公府的人家算是算是走了霉运,先是听见嘈杂的厮杀声,然后就是被逐家盘问搜查。

    卖豆腐的张老实此刻正在紧捂着小女儿欲哭的嘴,生怕出一点声音惹的外面的军爷烦心,他的邻居,也就是做糖葫芦的小范,就是因为军爷在搜查时嘟囔了一句:“你们不要冤枉好人,我觉得凉国公人挺好的。”

    就被当作乱党给带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