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63章

大明1624-第63章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知道,今天朕收了他的礼物,他明天应该就亲自上门了。朕正好有事要跟他说说。”朱由校点头说道。

    “陛下,定嫔这段时间茶饭不思,今天大夫来看了,说定嫔已有身孕。”范慧妃说道。

    “定嫔现在人在何处?”朱由校惊讶地说道。要知道在历史上,可是没有关于定嫔生育的记载的。这个孩子的出现,朱由校意识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大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了,蝴蝶效应即将要掀起风暴了。

    “此时正在房中休息。”范慧妃说道。

    “既然这样,就不要打扰她了,传朕旨意,册封定嫔为定妃。”朱由校说道。

    “妾代定妃谢皇上隆恩!”范慧妃双目含泪说道。

    “今天是高兴的日子,爱妃似乎不开心?”朱由校问道。

    “妾请皇上恕罪,妾只是想起妾的两个苦命的孩子。”范慧妃低声说道。

    “我们还会有孩子的。”朱由校轻声安慰道。

    “谢皇上。”范慧妃轻声说道。

    ……

    王礼乾在大牢里待了一天,重新又带了一份口供出来。

    “这份口供刚好明天就能用上。”朱由校看了一遍口供说道。

    “这八人应该如何处理?”王礼乾问道。

    “帝国与士人过宽,与庶民过严,农民不堪暴政,商贾借士人崛起,无利不起早,心中无民族之所义,唯图方寸之所得,范奸永斗者,明国之人,汉之苗裔,却在国战之时,不图利国与一毛,却重金人之一信?不重汉人之存亡,只顾一家之私,图小利忘大义者,莫过于此,金人如无铁器之利还至于如此迅速的崛起?真正是送利刃与仇寇,如果明亡,正是始于这类汉奸商人之手也,虽万世难消此恨。”朱由校借用后世的一段评价说道。

    “陛下,要不干脆就将这八人九族尽灭。”王礼乾说道。

    “朕一诺千金,不会牵连无辜人等,待此案了结,范永斗、王登库两家被关押在大牢中成年丁口一起随这八人斩首示众,另用白铁铸造八人跪像立于汗青园门口,朕要这样的汉奸永世被人唾弃。”朱由校狠狠地说道。

    汗青园,取自“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朱由校在大同云冈石窟边修建的一处公墓,专门用来埋葬此次大同战役中殉国的烈士的。当然以后为国尽忠的烈士都可以埋葬在这里。

    “陛下,汗青园的修建可能要到大同城的封锁结束之后,才能进行。”王礼乾说道。

    “朕知道,待大同城封锁结束,先让这群烈士入土为安,然后再修建其他的建筑,尤其是华表的底座,众位烈士的名字一定要刻上去。。”朱由校说道。

    “诺。”王礼乾答道。

    “待此案处理完毕,朕就要回京师了,汗青园的事情一定要找得力之人来做,不可有丝毫松懈。”朱由校说道。

    现在已经到八月底了,朱由校想到任容妃快生了,但他却可能赶不到了,但他还是想尽快赶回去,何况定妃也怀孕了。

    ……

    第二天,晋王朱求桂果然亲自上门来了。

    “晋王,你先看看这些口供再说。”朱由校将昨天王礼乾带来的口供递给晋王说道。

    这些口供真真假假,里面有些事情朱求桂是知道,但里面还有很多事情都是朱求桂听都没听说过的。看到这份口供,朱求桂冷汗都冒出来了,“陛下,这些供词全都是子虚乌有之事,陛下切不可相信。”

    “真的吗?既然全都是污蔑晋王的,看来有必要让八人来和晋王当面对质了。”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罪臣该死。这供词里所供述的事情极有可能是有人假借罪臣名义和八人串通而为,臣的确不知。”朱求桂跪倒在地说道。那些他没听说过的事情,他也不知道是不是下面的人和这八人串通起来做的。

    “通敌卖国之罪可是大罪,就算太祖高皇帝在世,他恐怕也不会容忍。”朱由校说道。

    “陛下,如果罪臣真犯有通敌卖国之罪,罪臣万死难恕其罪,只是这中间肯定有误会,还望陛下明鉴。”朱求桂说道。

    “晋王,不管是谁做的,只要是你的人做的,你都难辞其咎,都是因你才使得这八人通敌卖国得以成功。朕本应立即将你等锁拿,但考虑到我等本是同宗同脉,朕有心放过你等一次。”朱由校冷声说道。

    “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朱求桂边叩头边说道。

    “先别忙着谢恩,朕还有几个条件,如果晋王能同意,这件事情朕就当从没发生过。”朱由校微笑着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四十四章 削藩的意图

    (全本小说网,。)

    “还请陛下明示,臣一定会做到的。”朱求桂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第一,晋王一脉所占的土地,必须缴出一半,朕要用来抚恤阵亡的将士;第二,晋王一脉的爵位从今日起降等承袭;第三,以后晋王一脉只享受爵位的荣耀,不再享受俸禄。”朱由校说道。

    “陛下,这……”朱由校的这三条,真的是让朱求桂痛彻心扉,简直就是从内脏痛到了汗毛上。

    “晋王,朕保证你们晋王一脉在十年之内必定有人进入帝国的中枢,另外这是朕的底线,如果晋王不答应,那我们就只能秉公处理了。”朱由校威胁道。

    “臣……臣答应陛下便是。”朱求桂说完这句话,眼泪都快出来了。对于朱由校说的晋王一脉在十年之内必定有人进入中枢这句话,他选择性的忽视了。

    “晋王,朕还答应你,从今天起,晋王一脉所有人都可以从官、从军或者从商,再无限制。朕相信太祖高皇帝的子孙都不会太差的,说不定数年之后就会将军或者机要大臣,重现晋王一脉的辉煌。另外这件事情,朕要你明日自己主动上奏要求朕按朕的意思来办。”朱由校说道。

    这件事情朱由校觉得让朱求桂自己提出来是最好的,这对大明其他藩王和朝廷官员算是有个交代,虽然这背后都是朱由校在操作。

    “臣明白,谢陛下隆恩!”朱求桂说道。

    现在朱由校说什么都没用,他都听不进去。

    按照朱由校的爵位降等承袭,晋王一脉数十年之后,许多人都会沦为普通百姓,再也享受不到皇家的优待了;不再享受俸禄,这对于晋王一脉才最致命的,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寻求新的谋生手段,而很多人都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缴出一半土地,这种惩罚对于朱求桂来说反而是最重的,朱求桂虽也是晋王一脉,但是这缴出来的土地大部分才是真正属于他的,相对于其他的那些晋王一脉,是生是死他并关心,俗话说得好:一代亲二代表。他们的死活,他并不是很关心。

    同时朱求桂也意识到朱由校要对藩王动手了,只不过他刚好撞到了他的枪口上。

    ……

    朱求桂好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回到了他在大同的府中。

    “父王,你这是怎么啦?”朱求桂的儿子朱审烜看到朱求桂的样子,就知道情况不太对。

    “哎,陛下……”朱求桂将整个事情跟朱审烜说了一遍。

    “父王,我晋王一脉,忠心为国,陛下就为了一点子虚乌有的事情,就这样对待我们晋王一脉,陛下难道一点都不顾及太祖高皇帝的情义吗?”朱审烜义愤填膺地说道。

    按照朱由校爵位降等承袭的制度,朱审烜继承爵位之时,他不可能再是亲王了,而是变成了郡王,还是没有俸禄的郡王。

    “难道你还没看出陛下这是要削藩啊?只是本王刚好撞到他枪口上了。”朱求桂冷声说道。

    “难道陛下不怕天下诸王反他?”朱审烜看了看周围,警惕地轻声说道。

    “陛下现在大权在握,手上的新军更是大明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就连蒙古人都无法与之抗衡。陛下要削藩,谁敢不服?”朱求桂轻声说道。

    “父王,我们明天真的要向陛下提请这样的削藩奏章?”朱审烜问道。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算本王不提请,陛下也会动手,如果让陛下先动手,我们晋王一脉最后的结果就是所存无几,不要说亲王了,就是你的郡王位置也不一定能保住。”朱求桂哀声说道。

    “欺人太甚,真是欺人太甚。”朱审烜气愤地说道。

    “你最近一段时间最好老实一点,不要再犯在陛下手里了,陛下说不定干脆会将你贬为平民,甚至会圈进起来。”朱求桂看到一脸愤怒的朱审烜冷声说道。

    “知道了,父王。”朱审烜说道。

    ……

    第二天,朱求桂就按照朱由校的意思提写了一封主动请求削藩的奏章。

    俗话说:演戏要演全套。

    朱由校收到朱求桂的奏章之后,在群臣面前大肆赞扬朱求桂忠君爱国的行为,特批准以后晋王一脉可以从官,从军或者从商。

    朱求桂的行为也获得一些不明所以的官员支持和赞扬,现在皇室的财政支出占了朝廷支出的一半以上,在1602年,皇室的财政支出达到了1526万两,这其中就不止包括俸禄,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这给朝廷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现在国库还欠着地方藩王的俸禄无法支付。

    但也有一些精明的官员嗅到了其中阴谋的味道,他们都不相信朱求桂有这么大方,尤其是在朱求桂见过朱由校的第二天就上一份这样的奏章,这分明就是受到了朱由校的指使。

    朱求桂对于这一切议论也都沉默不语,他见过朱由校之后,就闭门不出,对外称病不再见任何人。不过朱求桂真的是病了,朱由校这刮肉的刀让他痛得撕心裂肺,整个人都苍老了许多。

    ……

    田尔耕办事的速度非常快,仅仅两天的时间,就提供给了朱由校许多口供和证据。按照田尔耕的习惯,他一定是会用刑的,而且是大刑,锦衣卫的大刑他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整个大牢里都哀嚎一片,恍如人间地狱,进去的人就没几个能完整出来的。但朱由校已经顾忌不了这么许多了,他必须尽快了结此事。

    随着审讯的深入,牵涉的官员越来越多,山西一省近七成的官员都牵涉到了其中,其中大部分都与贪污受贿有关,而且还牵涉到了其他省份的官员以及京师的大臣,甚至连内阁的阁臣都有人牵涉到了其中。

    赵南星再次上奏希望朱由校能停止追查此案。

    “朕决定听取赵爱卿的意见,停止追查此案,赵爱卿巡按山西有功,加封太保,赏白金百两,彩帛四件,表里大红坐蟒一件,月米四石。”朱由校微笑着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四十五章 只知东林,不知朝廷

    (全本小说网,。)

    “陛下……这……”朱由校此举分明是要将赵南星放在火上烤,查案之前是少保,案件结束就是太保了,这让其他人如何想,但赵南星又不知道该如何拒绝。

    赵南星犹豫了一会,才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东林党一脉结党营私,在朝廷势力太大,不利于朕治国,在现在这个时间,朕不会允许有任何人能挑战朕的权威,东林党的东林书院也必须解散。你是东林的领袖之一,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朱由校坦白地说道。

    “臣明白,臣请告退。”赵南星哀声说道。

    ……

    朱由校终于要对东林党动手,这是赵南星的第一个想法。赵南星明白现在的朱由校一边要用东林人,一边又不想东林坐大。这就让朱由校产生了解散东林书院的想法。东林书院是东林人的精神象征,一旦解散势必对东林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次山西的锅,朱由校故意让赵南星来背,就是有意造成东林人与天下官绅阶层对立的局面。现在杨涟出任左都御史,依照杨涟的“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性格,在朱由校的支持下,势必会掀起更大的官场地震。

    赵南星在离开大同之前,他决定一定要去见见杨涟。

    “大洪,你现在出任左都御史,掌管督察院,可谓是位高权重,其职之重要性不在六部尚书之下,你是如何看待的?”赵南星问道。

    “不知大人此话何意?”杨涟疑惑地问道。

    “督察院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可当今天下之势,正如陛下所言,官员贪污成风,非一朝一夕才能扭转,需要循序渐进,急切不得,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向前走两步。”赵南星劝说道。

    “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今陛下贤明,励精图治,诛奸邪,清吏治,据外虏,眼看我大明中兴有望,我等身为臣子,岂可畏首畏尾,涟只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今涟得陛下重用,涟自当为陛下先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涟慷慨说道。

    “大洪,可知陛下要解散东林书院?”赵南星轻声问道。

    “为何?”杨涟惊讶地问道。

    “东林势大,陛下以为东林人会威胁到皇权。”赵南星说道。

    “下官即刻去求见陛下,请求陛下收回成命。”杨涟说道。

    “你们去吧,我已经不在庙堂之上了,此事我就不参与了。”赵南星苦笑道。

    ……

    听到朱由校要解散东林书院的消息,杨涟、左光斗和黄尊素三人不敢有丝毫迟疑,他们立刻就去找朱由校求情,希望朱由校能收回成命。

    看着跪在地上给东林书院求情的三人,朱由校冷声说道:“世人都说‘东林势盛,众正盈朝’,朕一直不以为然,现在朕只是想解散东林书院,你等就立刻前来阻止,难道是朕错看了你们吗?”

    “东林人一直以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为己任,不敢有任何私心,还望陛下明鉴。”杨涟直言道。

    “那好朕问你,士农工商中,每年谁给国库缴得赋税最多?”朱由校问道。

    “农乃国之根本,自然缴税最多。”杨涟说道。

    “士农工商中,谁最有钱?”朱由校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