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第28章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28章

小说: 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仿佛在一瞬间就经历了大明两百年的沧桑,直到此时,帝国由自己来掌舵。

    国教重礼,以恢复中华礼仪的大明更是如此,百姓尚且有开祠堂,摆大宴席,杀猪宰羊以供祖先之礼。

    而朱由校作为大明皇帝,帝国礼仪秩序的象征,其间礼节自然更加繁琐,仅仅一场太庙祭祀下来,他就得完成无数项仪式。

    等到祭祀结束,就已是傍晚,朱由校也只得把政务搁置,给自己放一晚上的假。

    皇后张嫣也会在这个时候献上妻子的温柔。

    在朱由校教导下,她已熟练了各种按摩技巧,每每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朱由校疲倦的身子就能在皇后的一番按摩下就能恢复精力,浑身舒坦若卧软绵。

    柳如是也会在这个时候懂事的端上一盆热水,替朱由校泡脚。

    昏昏欲睡的朱由校很享受现在这种静谧的状态,如果不是因为现在是明末,危机重重,他宁愿就这样当一个守成的皇帝,与自己的爱妃婢妾安静的生活在这与世隔绝的紫禁城里。

    或许他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微服去领略一下各地风光,即便像正德帝一样也不错。

    文官也好,宦官也好,还有武官,让他们去斗好了,自己懒得去管。

    可按照历史的安排,自己的大明江山从现在开始就只有十七年的国祚,也因此注定,自己这个皇帝得同崇祯一样勤政。

    “臣,卢象升见过陛下!”

    为了训练军官生,卢象升被朱由校强留在了宫中,因而没有办法回家过年。

    皇后张嫣见此干脆下懿旨命宫中人接卢象升之家人进宫暂住,以解卢象升团圆之思。

    朱由校也主动邀请卢象升一家与自己这个皇帝一起过除夕。

    这倒也亘古未有的荣耀,卢象升此刻来就是要亲自上一道谢恩折子。

    朱由校也没多少闲情去看那文绉绉的谢恩折子,命人赐座后就问卢象升:“这些日子,军官生们的训练如何?”

    对于“军官生”这一词汇,卢象升最初听朱由校提及也是颇为惊异好奇,但如今倒也习惯了,一见陛下问起,就忙回道:“进益了不少,已能做到令行禁止,纨绔习气也减少许多,各项体能也提高了上来,想不到陛下的一套练兵方法不但新奇而且有效。”

    “你不必奉承朕”,朱由校见刘汝愚也在一旁侍候,便道:“今天是除夕夜,你去把那一众军官生都叫到朕的乾清宫来,霍维华那家伙与数十万百姓同过除夕,如今朕也不能太寒碜,索性与朕的这些军官生们一起过年,皇后,吩咐御膳房,多煮些饺子。”(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章 天启八年就此开始

    (全本小说网,。)

    因礼制所限,朱由校只能让三十名军官生在乾清门外的广场上与自己一起过除夕。

    但对于军官生们而言,能和当今天子一起过除夕,已算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即便是此时不能与家团圆,心中也已知足了。

    十七张高脚长条桌子已排放在汉白玉台基的左右两旁,除了三十名军官生还笔直的站成一排等候朱由校命令外,卢象升的家人已在皇后张嫣的邀请下入座。

    此时正中央的广场上也搭建起了戏台,从各地上贡的名酒也码放在了一旁。

    四周也已经挂满了大红灯笼,柱子上也缀满了用纸做的各色花卉,尤以大红为最。

    于台基上与自己皇后并排而坐的朱由校将酒杯一举:“入座吧”,众军官声才齐声大喝一声“是!”然后才井然有序的入座。

    一时,皇后见此不由得赞叹道:“这些儿郎个个都如此精神,当真是威武不凡啊,陛下。”

    “他们有朕威武吗?”朱由校不老实的把手放到皇后张嫣的大腿上,惹得皇后直接凤目瞪了他一样,低声嗔道:”陛下,自重些。“

    朱由校微微一笑,就恢复往常一本正经的样子来,举起了酒杯:“来,今日是除夕,新春将至,在此宴上,不分君臣,只论情谊,大家不必拘束。”

    “谢陛下!”

    众军官生忙一同举杯回应朱由校,而朱由校却发现三十名军官生少了一名,便问卢象升:“卢爱卿,为何少了一人?”

    “回禀陛下,缺席之人乃玄字号房丁号床位军官生覃博桐,他因正步依旧未达标,无颜来见陛下,正把自己关在屋内苦练,因陛下您说今日来除夕,不必点名,所以才未曾提及。”

    卢象升回答后,其他军官生都是微微一笑。

    “既然如此就不必管他了,喝酒吧”,朱由校说着就举杯倒酒入口,一口饮尽后就倒置过来。

    “陛下好酒量!”

    鳌拜和一些生性豁达的军官生不由得大声赞叹了一句,忙也跟着一股脑的喝干了酒,似乎在这一刻,他们与自己的陛下拉近了不少距离。

    待这些军官生一喝完,朱由校就又让身边的小黄门给他们添酒,这些军官生倒也是放得开,都主动起身朝朱由校和皇后张嫣躬身:“今日除夕,谢陛下,皇后娘娘恩赐,微臣感激不尽,恭贺陛下、皇后娘娘福寿安康!”

    让这些军官生们在自己面前说些文绉绉的共贺词,朱由校怎么都觉得有些别扭,即便是皇后张嫣也不由得掩面偷笑。

    不过,看得出来,这些军官生们的祝贺都是出于真挚之心,朱由校便也就直接拍桌叫好起来:“很好,诸位都是我大明未来的希望,朕有你们这群好儿郎为朕护佑江山,朕何愁不能福寿安康!在此,朕也恭祝各位儿郎们早日建功立业,加官封侯!“

    因酒性发作,再加上又是皇帝陛下的金口玉言,这些军官生们一时间也不由得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即就横刀跨马于百万军中取得上将之首献于朱由校,以不辜负君恩!

    “陛下请放心,他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众军官生的豪迈之气算是彻底被朱由校调动了起来,而并不同以前那些长于深宫的皇帝朱由校也没有显得矫揉造作,便也降尊纡贵的与这些军官生们畅饮起来。

    卢象升和王承恩等陪侍的臣僚都不由得相视一笑,他们现在算是看出来,如今的陛下已非是当年的陛下,一场大病痊愈后,陛下先贬魏忠贤,再以雷霆手段除东林、抄晋商,其手段不得不说更铁血,其帝王心术也更熟稔。

    如今在一群军官生面前,素来滴酒不沾的陛下也能做到豪气干云,与一干文官都不愿意瞧在眼里的武官吆五喝六,开怀畅饮。

    明白人都看得出来,陛下这是在收揽军心,不甘心做一个被锁在紫禁城里的傀儡,虽然他现在已经不是傀儡,但在座的天子近臣都知道,陛下的目标不仅仅是做一个守成之君。

    “当年太祖皇帝本是淮右布衣,靠二十四名淮西弟子起家,终究荡除北元,复我华夏,如今朕亦有三十名少年英杰,当不输于祖宗当年之荣耀!来!干!“

    坐着的军官生选于京营,大都也都是淮西勋戚后裔,如今一听朱由校夸祖上荣耀,一个个也是意气风发。

    这次除夕之夜,仿佛朱由校和军官生们仿佛就成了主要角色,而其他人就只成了陪衬,可大家又不能离去,也就只能干等着。

    一时酒意渐浓,在皇后张嫣的劝谏下,朱由校才收敛了一些,忙又命开戏,亲自点了几出岳飞精忠报国和霍去病征匈奴的戏。

    激扬的战鼓和铿锵的锣声和台上武生们精彩的打斗让一众军官生听得是面红耳赤,恨不得现在也纵马沙场杀敌建功。

    等戏演完后,朱由校已是酩酊大醉,倒在皇后张嫣怀中闭眼就睡,众军官生见此没有一人敢笑话自家陛下,即便是鳌拜也不由得更加笃定自己跟定了明主,有这样的大明皇帝在,后金勇士虽再骁勇只怕也难让大明屈服一步。

    等到次日,朱由校苏醒后,时间已近子时。

    只是朱由校来到大明朝以后起得最晚的一次,但一听到远处已经传来军官生们的口令声,他也不由得立即翻身起来:“更衣!”

    “陛下,您昨个儿喝酒太多,要不今日就多睡会儿吧“,皇后张嫣这时候走了进来,很是关切的问道。

    “不必了,再睡头就更疼,谁让朕是皇帝呢,大臣们有假期,朕可没有”,朱由校说着就自己穿起鞋来,皇后见劝不过便命柳如是去御膳房传午膳来,而她则亲自给朱由校梳头打发髻,并道:“人人都想当皇帝,可以臣妾看,这皇帝可没半点意思,累死累活的。”

    “爱妃你要是争口气,给朕再生个龙子,等他长大了,朕就把皇位传给他,然后自己当太上皇,就轻松了。”

    朱由校这么一说,皇后直接就低下了头,半晌不言语。

    朱由校自知说漏了嘴,尴尬一笑就径直出了殿外,舒展了一下身子道:“朕的大明天启八年,就从此刻开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一章 花钱与要钱

    (全本小说网,。)

    如果按照历史的原有轨迹,从今天开始,应该是崇祯元年。

    且从这一年开始,大明王朝就像一辆马车坠入深渊一般,国势一天比一天危急,直至灭亡。

    在历史上的这一年,秦地农民起义大爆发,全国性饥荒也开始出现。

    辽东的局势开始恶化,并从崇祯二年开始,满清八旗入关次数增多,规模一次比一次大,给大明的破坏也是一次比一次厉害。

    而且以后几年,还会出现骇人听闻的鼠疫,朱由校作为医生,自然知道这个亦被称作黑死病的且曾经席卷欧洲导致几千万死亡的瘟疫有多么恐怖。

    天花尚可有种痘之法,可鼠疫在这个没有疫苗的年代要想进行免疫接种谈何容易。

    好在因为朱由校的到来,历史就这样悄然发生了改变,也许是因为蝴蝶效应,但不管怎么说,现在不是崇祯元年,而是天启八年。

    这说明,历史的轨迹不是不能改变,命运似乎也并不是完全不可控。

    从去年八月开始,朱由校命孙承宗主政秦晋陇三边,收拢流民,开荒赈灾。

    再到现在开始着实编练新军,提拔少壮派官员,建立科技体系,弃用空谈误国的东林党,联合传统士绅与勋贵。

    虽然朱由校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让这个王朝重新迸发出他新的活力,但他一直在努力,而且他还要做的有很多,他的危机意识从未消除过。

    只是,常言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朱由校不是天生的政治家,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局之中,他只能慢慢来。

    如今,虽然东林党已除,但文官的势力依旧庞大,只是由东林党或阉党一家独大变成各省乡党互相攻讦而已,朱由校的保皇党在人数和规模上还没有完全控制住朝堂和民间。

    与此同时,也已出现地方军阀开始割据自立的现象,尤以关宁铁骑为最,虽然八大晋商被朱由校迅速抄没,但蠢蠢欲动,通敌卖国的军官或其背后支持的商人走私依旧存在。

    而朱由校现在所设的钞关其实也只是卡了普通商人的钱,这从长远来讲,并不利于大明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若不能发展起来,代表着小农经济的士绅们仍然控制着广大乡村的治理权,朱由校的皇权就下不了县。

    而他也就动摇不了儒家体系,也改变不了文官的统治体系。

    现在,朱由校只能靠着自己是皇帝这个大义名分,且各方势力彼此制衡而做些事情,但他现在好在有些钱粮,再加上自己这位身体的原主人近七年的努力,至少还能通过锦衣卫和东厂做些不被文臣喜爱如抄家之类的事。

    只要自己不太过,自己这个皇帝因为还是他们维持统治体系的礼仪象征,他们就不会造反,即做出清君侧的事来。

    看着前方小院里军官生们整齐的呐喊声和结实有力的步伐,朱由校不由得不兴奋,这说明,这个王朝的朝气还在,也不是他一个人还在努力。

    卢象升、王承恩、曹文诏、满桂、赵率教、秦良玉……

    朱由校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些人名,大明并非无锐意进取之士,只是自私自利的小人汉奸太多了些。

    既如此,朱由校希望带着眼前这一群精神勃发的青年除掉国家之蛀虫,恢复大明昔日的荣光。

    覃博桐和常延龄等军官生因为皇帝陛下朱由校的出现都不由得将胸膛挺得更加直,炯炯有神的双目平视着前方,当朱由校亲口喊出一声立正之后,全都整齐一致的发出了比以往更加响亮的撞击声。

    感觉自己表现很好,许多军官生都暗暗露出了一丝自豪的笑容。

    朱由校也不住的点了点头,拍手称好,并跟着这些军官生们一起奔赴景山,看他们接下来的体能拉练。

    由皇帝在一旁看着,这些军官生倒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从爬铁栅栏到跑独木再到跃堑壕时,一个个倒也是奋勇争先,即便是独臂的鳌拜也能在独木上奇迹般的保持平衡且快速通过。

    见这些军官生们虽不过几日训练但也有了些效果,朱由校也就没有因为毁了自己景山后花园十亩蔷薇圃而后悔。

    他甚至在想是不是就在景山之下,挨着紫禁城不远的地方建设一座讲武堂,训练场就以此为基础扩建,日后武官训练自然不能局限于弓马骑射,军官生培训也应该有所准备。

    既是新年,群臣自然也要上表向朱由校庆贺,各种祥瑞与贡品也是陆陆续续的被送进宫中。

    朱由校也不是刻薄寡恩之人,大臣们只要听话,肯实心办事,他也不会表现得太吝啬。

    念及虽有许多京官有地方官的孝敬,但亦有清贫衙门的官员难以度日,朱由校索性也给他们发了一笔“年终奖”,加四倍俸禄发放,并宣旨以后此为惯例。

    除此之外,朱由校给一批去年卓有贡献的大臣赐银赐物,且同时对货物额在一千两以下的普通商贩也豁免了一个月的钞关税收。

    秦晋两地的赋税也被朱由校以旱灾为由豁免了一年。

    一时间,群臣对朱由校赞誉自然不少,但只有朱由校自己知道,他的内帑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