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第247章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247章

小说: 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而此时的林丹汗却依旧在做着他的春秋大梦,喀尔喀部与科尔沁部还有建奴的陨灭没有让他完全意识到大明现在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存在,在趁着大明休整与应对国内疫情之机,他几乎已经吞并了整个漠北的蒙古诸部,俨然成为了关外最强的势力,所以他现在很天真地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可以和大明一战的实力。

    再加上,从来中原农耕政权与关外游牧民族政权作战,都是游牧民族胜多败少,所以,在林丹汗看来,在自己数十万骑兵面前,大明即便再强悍也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对于建奴的失败,他也只是简单的认为只是建奴骑兵数量还是偏少且毕竟在接触汉人文化以后开始堕落腐化导致如今的结局而已。

    林丹汗虽说有野心称霸天下但并不注重生产,他的思维模式依旧停留在靠掠夺获得生存资料的层次,因而在如今关内丰收之际,他依旧如往常一般派出大量游骑来大明边镇扣关打粮。

    飞行营的战士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盘旋于空中翱翔一会儿,以侦探四处敌情,而轰鸣着的战车则肆无忌惮地行进在最前面,且随时跟进飞行营的导引改变着前进的方向,跟随着战车后面的禁卫军步兵倒是步伐整齐,双手端着火枪,犹如钢铁洪流般横亘在水丰草茂的草原之上。

    骑兵则是分成两队,呈弧形前进,且也时不时的会有哨骑策马离开,转眼间就没了踪影,也有探听消息的哨骑回到主力队伍。

    而边军这边则几乎都是战骑,犹如风卷残云般从自己所在地区朝一些中小部落席卷而去,很多离大明边镇比较近的部落直接被大明边军直接杀的片甲不留,而这些部落残余的骑兵则只能往林丹汗部集中。

    此时,林丹汗部准备南下扣关打粮的部分游骑则已于禁卫军的前沿部队遭遇,这些鞑子骑兵一看见前面轰隆隆前进的战车就傻了眼,但还是试探性地拉开了弓,无数支利箭直接朝战车倾覆而来,而就在这些鞑子骑兵的弓箭叮叮当当地打在战车上时,飞行营的燃烧包与炸弹也已丢了下来,轰隆一声就在这些鞑子骑兵间炸开,火花四处溅开,这些鞑子骑兵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炸的是四肢分离,肠子滚了一地。

    片刻之后,战车继续前进,后面的步兵也依旧保持着整齐的步伐,除了这些倒在地上无法爬起的鞑子骑兵的躯体被战车压得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和一些还没有完全死头的鞑子骑兵哀嚎声以外,整个草原依旧保持的很安静。

    而这时候,也陆陆续续有骑兵带回消息给林丹汗,言及大规模的明军来袭,林丹汗听后不由得感到有些惊讶,但他也没感到十分的惧怕,直接集结其本部所有骑兵开始直接朝禁卫军前进方向直趋而来。

    林丹汗的本部骑兵已有十余万,一起出动时倒也规模巨大,遮天蔽日一般。

    但等到他的十万铁骑遇见禁卫军主力时却都傻了眼,他们没想到这大明竟然出动了如此多的军队,但他们发现这些明军大部分是步兵时倒也不由得松了口气,在林丹汗一声令下后,还是卷起万丈狂沙朝分成数路犹如长剑出鞘一般朝禁卫军各个方向杀来。

    顿时整个草原上是杀声震天,而禁卫军行进在最前面的战车也停了下来,开始调转着炮口,猛然间就无数火舌喷射出来,炮弹直接在这些鞑子骑兵间炸开,与此同时,飞行营也在天上丢着炸弹与燃烧包,烈火犹如绚丽的牡丹花一般在草原上绽放,无数鞑子的鲜血与残肢直接飞扬起来,溅落在泥土上,荡漾起无边的哀嚎声。

    炮兵营的火炮也开始发射,这些射程比较远威力更大的炮弹使得林丹汗部十万铁骑的后方也遭受到了炮击,顷刻间,这林丹汗部的十万铁骑就被炸的是人仰马翻,阵营顿时变得大乱。

    林丹汗有些懵逼,他从来没想到打战还可以这么玩,他本以为自己铁骑过去就能轻松对这些明军步兵大砍大杀,即便是这明军的炮火与火器犀利,然而现在的事实却是,自己的铁骑连步兵的影都没摸到,自己这边就已经被炸的折损大半,一些地方更是直接变成了火海一般,无数被火焰吞噬的骑兵在地上拼命的哀嚎着。

    杀啊!

    禁卫军这边的骑兵也发起了冲锋,噼里啪啦的子弹在烟雾弥漫的空气中炸开,簌簌地将一个个鞑子骑兵击倒,而这些还有战斗力的鞑子骑兵则也悍不畏死地朝禁卫军骑兵这边冲了过来。

    但他们的弓箭速度明显比不上禁卫军骑兵的子弹的速度,没待这些鞑子骑兵拉开弓,就早已有无数鞑子骑兵被掀开了天灵盖。

    一直躲在战车后面的禁卫军步兵此时也冲了出来,嗷嗷叫的就朝林丹汗部骑兵的中军位置杀了过来,但仍旧以队为单位整齐前进,连排的子弹横扫而来,一些见禁卫军步兵冲过来还想借用战骑的快速优势先击败禁卫军步兵,但却一冲过来就被禁卫军步兵的连排子弹扫倒大半。

    没到两个时辰,林丹汗部的十万铁骑就已呈现全面溃败的迹象,最终他林丹汗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仗没法打。

    林丹汗甚至已顾不得集合残部,直接就先带着身边的百余骑兵狼狈而逃,而飞行营和骑兵则先追了过来,不停地追在这林丹汗的屁股后面放枪丢炸弹。

    林丹汗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依旧是拼命地跑,他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自己苦心孤诣数年的力量竟然在顷刻间就被大明的军队碾压,他现在再也不敢妄想去取代大明,重建自己的大元江山,他现在唯一想到尽快逃出去,能活下去。

    这已然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禁卫军已经开始不再拘泥章法,甚至连征伐其他部落的边军也是如此,他们疯狂的追击着这些鞑子们,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士兵就敢追杀着十多个鞑子骑兵。

    明显,刚才一个照面的对战就已经直接吓破了这些鞑子骑兵的胆,而对于胃口很大的明军们而言,他们并不满足于此时的胜利,他们继续疯狂地扫荡着这漠北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几乎一个鞑子骑兵也不曾放过,犹如他们此次的军事行动代号是“狩猎”一样,此时的鞑子们在他们眼里就是猎物,谁都愿意猎杀更多的猎物,而不是空手而归!

    林丹汗最终被一个禁卫军骑兵击中了数枪而死,但他即便到死也没有明白大明军队缘何突然变得如此强大,简直就是摧古拉朽一般灭掉了自己的部落,在不到一天之内,就使得自己辛苦了数年的统一大业毁于一旦。(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四百八十五章 张煌言去漠北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煊赫一时的林丹汗部就这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被禁卫军大部歼灭,而在这两个月时间内,真正用于对战的时间却不到十日。

    而真正比较耗费时间的却是后勤的调配与情报系统的侦查,真正涉及到单兵作战,大明的复合军种已经可以完胜这种古典式的骑兵兵种。

    当然,在明朝初年国力鼎盛时,拥有神机营与朵颜三卫的大明军队也能完胜鞑子骑兵,而真正的消耗与损失也是在后勤与追寻敌军主力过程中。

    不过在大明初年,鞑子骑兵却没有敢与明军骑兵直接决战的信心,基本上见到大明北征的主力就直接遁离,使得大明很难全歼其部,并进而永久地解决边患问题。

    但对于现在的大明而言,可以基本上不用再担心无法彻底解决边患威胁,首先林丹汗部等蒙古鞑子因为忽略了大明已然发生的巨变而一开始就选择了大明的军队决战使得其主力丧失殆尽,其次,大明现在的军队装备与战争理念早已超越了整个时代,即便是一支营级的禁卫军在火力充足的情况下也能抵挡得住数万铁骑的进攻,因而这些鞑子骑兵即便避免与主力决战采取在运动中击破大明军队的战略也已失效,更何况,现在的朱由校对于漠北蒙古的重新占领并不打算继续对漠北蒙古采取羁縻政策,然后利用分封诸王的方式挑起蒙古诸部内斗,从而达到无法统一而威胁中原王朝的目的。

    如同对漠南蒙古和建州还有外兴安路以及庙屯的占据一样,对于漠北蒙古的占领将不仅仅以军事占领的方式结束,朱由校将要继续遣派官员在这些地方实行改土归流和主流文化统一的政策,对顽固反动的上层贵族采取严厉打击绝不姑息的态度,对于底层蒙古牧民则是采取分草地和鼓励贸易的拉拢方式并通过一些奖励制度引诱底层蒙古牧民放弃对上层贵族的支持进而选择将信仰转移到大明皇帝乃至融入和习惯大明的道德与习俗。

    朱由校相信,只要这样做,历史上,中原王朝无法一劳而永逸地彻底铲除关外游牧民族势力的威胁的历史现象将彻底地不复存在。

    除去禁卫军第二军骑兵部队和边镇部分骑兵部队留在漠北蒙古继续扫荡鞑子残余骑兵外,大部禁卫军与边军都开始陆续撤离,此次征战对他们而言的确只是一次实战训练而已。

    而在与此同时,朝廷也立即开始调派官员去漠北建立行政体系,经过廷议决定,刘宗周和史可法还有管绍宁分别被任命为漠北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按察使与巡按御史,其中史可法还提督学政;这三人中刘宗周和史可法这几年都在关外做过官,在建奴做过使节,在漠南做过地方官,对于如何管理游牧民族使其接受儒家教育并融入汉文化有着丰富的经验;而管绍宁在进入翰林院后曾去京师大学堂进修过,是实用主义与文化统一的倡导者,对于如何管理夷民使其真正成为大明顺民具有很深的研究,因而选择提升这三人主持漠北政务倒也恰当。

    本来,对改土归流和同化非汉文化圈的百姓具有一定经验的还有曾经的漠南巡抚且是皇家军事学堂毕业的杨廷麟,但杨廷麟现在已成为大明的学部尚书,忙着改革天下学政,特别是对一些汉夷杂居的地区的教育体系建立,使得他已无法亲自参与对漠北的管理。

    但朱由校还是让他在百忙之中上了一个关于如何更好的改土归流的条陈,以让漠北的第一批由朝廷任命的实权地方官们有一个更好的参考。

    为了防止在改土归流初期,因为对大明的抵触而出现大规模的叛乱,朱由校没敢直接录用大量关外如漠南与建州的生员与举人去漠北担任府州县等地方官,而是让吏部继续选用关内的大量汉裔或者苗、土家、彝等非蒙、满的士子去漠北担任地方官,如石柱土司因秦良玉的功勋卓著,其夫家马家与其娘家秦家就有许多子弟被朱由校特旨任命为知县等官去漠北替朝廷管理地方。

    举人出身的原山西盐运司判官张煌言因政绩突出和大明目前急缺大量地方官员充实地方而被直接提拔为和林知府,也就是说,他将目前漠北承宣布政使司人口密度最大也是领地最大的一个府的第一任知府。

    对此,张煌言并不因为是去关外担任知府而心有不满,相反,他还是挺兴奋的,并也有一腔要为大明为朝廷效力的抱负。

    一得到朝廷吏部调令,张煌言就直接从山西任上去了大同,连家书也没来得及往家里寄,等到他到达大同时,漠北的第一场雪才刚刚降临。

    张煌言骑着小毛驴,身旁跟着一背着官印文书的老奴,倒也很是轻便地行进在大同境内。

    等到他看着眼前白茫茫的草原和背后连绵起伏且披了一层白毛边大氅的雄关峻岭时,张煌言不由得长叹一声,心中浩然之气陡然而生,他从未想象过从此刻起,这脚下的这一片无垠之地将成为他施展政治理想的地域。

    不过事实也的确如此,从他一脚踏出大同关城的那一刻起,他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和林府的管辖之地。

    “张府尹,在下乃禁卫军漠北宪兵总队和林分队的干事韩军,特奉第二军兼漠北鳌总兵官之令护卫你的安全,请上车!”

    此时一名头戴钢盔,肩膀戴着宪兵特有的长城肩章的禁卫军上尉骑兵军官韩军打马出现在张煌言面墙,并很庄重地向张煌言行了一军礼。

    张煌言则忙也同样向这名叫韩军的军官拱手行了一礼:“韩将军辛苦,不知此去和林城还有多少路程。”

    原来,因为关外之地都被实行改土归流不久,虽然大明朝廷尽量采取先劝导再武力解决的方式来推行汉文化的统治,但仍然会遭到一些比较顽固的反动者的抵抗,当然也有不少是不甘心就此失去奴隶主特权的蒙古上层贵族的人,经常会搞些偷袭或暗杀朝廷命官的事。

    因而考虑到去关外替朝廷施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地方官们的安全,朱由校决定在关外新成立的四个承宣布政使司分别建立以禁卫军战士为成员构成的宪兵总队。

    从大明灭掉喀尔喀部和科尔沁部、夺回河西走廊,收复哈密卫以及荡平建奴政权和现在的林丹汗部,再加上击溃马萨克骑兵实现对东西伯利亚的绝对占领后,大明就先后建立了漠南、辽东、甘肃、漠北四个承宣布政使司,而其中除漠南管理区域相对狭小外,其他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所管辖之领地都是极为广阔。

    其中,辽东的管辖范围不仅仅是当今的东三省,好包括了外兴安岭和庙屯地区以及东西伯利亚,而漠北承宣布政使司则直接东到大同,西到河套,几乎就横亘了整个大明西北边,而新分出的甘肃布政使司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甘肃,而是包括了北到哈密卫南到秦岭的地域。

    而禁卫军的四个陆战军也是分别驻扎在这个四个新成立的承宣布政使司,并分出部分兵力成立宪兵总队,以这些宪兵来负责辖区内对治安的维护与残余反抗势力的清剿还有对各级地方官员的护卫。

    其中,不同品级的官员有不同的宪兵配额,最低可到知县级会有一个伍的宪兵配额予以保护,但张煌言是正四品的知府官,所以他配额的是一个把的宪兵队。

    尽管这些名义上是护卫自己,算是自己的下属,但张煌言也知道这些人也是轻易惹不得的,不能像寻常衙门的那些衙役一样会呼来喝去,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