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第165章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65章

小说: 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标榜,甚至进而衍生出解放普罗大众、幸福全人类的伟大来。

    或许也正是因为两性繁殖的出现让我们有了各种各样更为复杂的种间关系,比如夫妻、父母与儿女、兄弟与姐妹,进而衍生出同乡同年乃至同一个民族。

    朱由校就是这样的一个复杂体,他牺牲掉大部分时间精力,铲除东林党、对乡绅大开杀戒,既有要让天下百姓乃至于这个民族有更好的前景的伟大目的,也要想让自己可以安安稳稳过没羞没耻昏君生活的自私目的。

    吱呀一声

    朱由校推门走了进来,不得不承认,王承恩很会布置,将这个不过是拿来自己小憩的内堂小屋装点的颇有情调,红烛配着红毯,还有红色的帘幔与床帐。

    唯独只有躺在蟠龙御床上的海兰珠依旧是一身玉白色蒙古服,脸红若樱桃,唇齿紧抿,三缕玉佩吊挂在腰间,悬摆在床沿。

    王承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没了人影,朱由校也不知从何时起呼吸也有些急促,明显下丘脑已经释放的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已经作用于他的性腺,而促使他也跟着面红耳赤起来。

    但朱由校没有如饿虎扑食一般扑过去,而是坐在一边,微微端起一杯飘着麦香的酒,轻啄了一口:“你知道朕接下来要干嘛吗”

    海兰珠点了点头,她能感觉到自己砰砰直跳的心,也能清楚的看见自己那剧烈起伏的胸膛,但除了死死地用手拽住床单,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而朱由校则走了过来,坐在了海兰珠大腿处仅有半存的地方,一只手轻轻的放在了绵软的身体之上。

    将那吴三桂、皇太极、木塔尔送给海兰珠的配饰之物一个个的暴力扯了下来,直接摔落在地上,碎成两半。

    风吹得很紧,直打得窗棂叮铃铃的响,一声嘤咛恍若天籁一般让躁动的内心再一次充血。

    红帐开始翻起白浪,枯叶被风卷得一层层的剥开,在烛光的映衬下,恍如三月的樱花又如腊月的白雪降落一般,直接洒了一地。

    风灵动的带动着这些叶旋转着,直引得那些细雨降落下来,将整个花径都变得湿漉漉的。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世界里,朱由校不知道弄了多少次水漫金山,但也不知道有多少长龙卷狂沙,一啸震天涯。

    海兰珠瞪着眼,没有入睡,她的下半身已经没有知觉,她没想到做这种事会是这种感觉,让人食骨知髓却也羞愤难当,疼痛感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一抹嫣红也将被褥浸润开,恍如盛开的牡丹花一般。

    而当她看见旁边睡的正香甜的朱由校却不由得生出一丝恨意,她甚至想伸出手来就这么把朱由校掐死。

    一咬牙,她果真忍着疼痛转身过来,伸出手来,一点点的靠近朱由校的脖子。

    但这时候,王承恩的脸却突然出现在窗外,一张煞白的脸就这么瞪着她,海兰珠吓得忙缩了回去,还不由得握住了一根热热的如同铁棒一般的东西。

    她下意识的要拔出这根铁棒,这根把自己弄得颇为疼痛铁棒,但这一扯时,却牵连得朱由校不由得大呼一声:“呜”

    王承恩直接闯了进来:“大胆快救驾”

    五六个内侍闯了进来,而海兰珠也吓得愣在了那里。

    朱由校见此则忙将海兰珠的手拔开,一手盖在被褥,一手将海兰珠压在自己右侧被褥里:“别大惊小怪,都退下去”

    这里,朱由校则干脆双脚并用将海兰珠夹的紧紧的,问着她:“你到底想干什么”

    海兰珠不禁梨花带雨,抽泣起来,想要推开朱由校,且拼命的推着,但朱由校就是不放开。

    也不知道是火力太旺还是真的怒了,朱由校又战斗了数百回,直到人家海兰珠再一次瘫软后,他起身去了西暖阁处理朝政之事。

    走在路上的朱由校感觉到自己有些软绵绵,恍恍惚惚,脑袋里依旧不停闪现出昨夜荒唐的画面,直到摇晃了几下后才清醒了许多,而他答应李明睿考虑在今日就处死海兰珠的事却也丢到了九霄云外去。

    而且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又到了夜间的时候,朱由校再一次选择了留宿海兰珠。

    紧接着是第三日,第四日。

    “陛下”,王承恩这时候不由得提了一句,朱由校听后便点了点头:“朕知道你想说什么,将海兰珠打发到坤宁宫做侍女吧,朕今日去惠嫔那里。”

    王承恩内心不由得一喜,心想陛下还是理智的。

    但李明睿等却不这么想,在知道陛下还是选择了让海兰珠活着的时候,他也就不由得叹了口气,但作为外臣还是不能干预皇帝家事的,除了叹气也别无他法。

    此事也就这样过去,朱由校依旧如往常一般上朝听政,下朝批阅奏疏,没事去各重要职能部门转转,或者私服访问一下京城的底层生活。

    而海兰珠似乎也渐渐被所有人忘记,那一夜的事对她而言似乎就像是做了场梦,她的生活依旧是平静的可怕。

    但知道她在一次回到自己的屋里被一个熟悉身影再一次抱住时,她才发现原来这一切并没有结束,自己一直活在被朱由校控制的世界里。(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静的天启九年

    (全本小说网,。)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明似乎显得很平静。

    关外的漠南与辽东依旧在进行着土地与牧场的划分,衙门和驰道的建设,要想完全建立统治体系,且开始征收畜牧税,至少也得等到天启十年以后。

    由于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而使得东北亚更加的寒冷,据锦衣卫来报,进军东北亚的禁卫军某旅与毛文龙的东江兵并不是很顺利,但好在都是自然环境的考验,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克服,朝廷也帮不到他们什么。

    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在被朱由校耍了一次后,也有些怨愤大明,开始与辽东的建奴眉来眼去,但他派往建奴的使者被辽东的锦衣卫成功截获。

    朱由校便干脆趁此将这使者所带的信件刊载于大明日报上,使其广天下,并同时命令山o西巡按御史欧阳徵前去察哈尔部诘问林丹汗。

    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正因大明皇帝朱由校的失信而郁闷,也没心情见一个区区巡按御史欧阳徵。

    但让林丹汗没想到的是,在他知道一个大明的巡按御史欧阳徵要来自己察哈尔部的同时,禁卫军第三军却突然来到和林,大有进军察哈尔部之势。

    而与此同时,曹文诏、孙传庭以及周遇吉等也陈兵大同至宣化一带,似乎也有要作战的意味。

    每日间都能听见游骑回报这些明军在与察哈尔部边界附近杀声震天,似乎要大举进攻的消息,林丹汗倒也是被吓得不行,他自然不知道这个搁在现代叫军事演练,而目的就是军事威胁。

    但他的确是被威胁到了,他林丹汗虽有统一蒙古之志,但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不敢现在去挫士气正盛的大明军队的兵锋。

    林丹汗不得不接见巡按御史欧阳徵,迫切地想要问问这大明的朱由校到底想干什么。

    但林丹汗没想到的是,当他见到欧阳徵的时候,就见识到了什么上国威严,也体会到了皇太极见刘宗周和史可法的苦楚。

    欧阳徵身材矮小,满脸痘印,但却是趾高气扬的站在林丹汗面前,指着林丹汗喝叱道:“奉陛下旨意,诘问顺平王:好你个林丹汗,朕封你为顺平王,就是念在你还算跟朕一条心,如今你屁股却做到了建奴那边,你想干什么你派去建奴的使者已经被朕正法,此事就当从未生,日后再敢有冒然之举,休怪朕不客气”

    欧阳徵骂完就转身而走。

    林丹汗愣了半天,半天才回过神来,但这时候欧阳徵已经走远了,他恨不得将其追回来千刀万剐,但却又不敢,一想到大明现在陈兵在边界线上,他也只能忍下被一个大明小小御史责骂的侮辱。

    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不得不老实,而建奴的皇太极也暂且蛰伏着。

    河套一带的蒙古诸部却因林丹汗步步蚕食而来不及去大明打秋风,甚至为了阻止林丹汗统一蒙古,朱由校还暗地里命令三边总制孙承宗低价出售一些武器粮食和茶叶盐巴铁矿等物资给这些部落。

    而对于关内,陕西仍旧没有李自成的消息,张献忠也没有人影,暴动倒是生了一次,但却变成了一些顽固乡绅动的暴动,贫民们一部分进了京城谋生,一部分则忙着种皇庄的地,还有一部分则跟着霍维华的工部工程队全国各处的跑。

    山西的晋商没有因为八大晋商而没落,相反无数新的晋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都是朱由校暗中指派的人,即便不是,也是在户部做了注册的,而且要想做关外的生意还必须交出关费变相的关税,甚至盐铁等还要专收,所以朝廷倒也不用担心这些晋商会再次成为关外势力的运输者。

    更何况,朱由校还专门在九边边镇成立了巡关司,指派一名巡关御史负责,专门征收出关费和各类敏感商品盐铁等的额外税收,同时也替朝廷监管和打击走私。

    两京大道已经修到了河南境内,民工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无地流民虽说大幅度减少,但也出现了新的社会现象用工荒。

    马士英掌管的凤阳的税收再一次攀新高,甚至还有了凤阳商报,专门针对凤阳和整个大明的商业状况进行报道,还对大明的各类商人财富进行排名。

    这也算是大明的福布斯了,但令人惊讶的是,天下最富有的商人里,除了三家是晋商,两家是徽商,一家是福建商人,竟然有五家是凤阳商人。

    山东的官绅一体纳粮已经进入尾声,但其实也没多少官绅纳粮,因为袁可立为推行官绅纳粮,在朱由校的支持下,山东有一半的缙绅被治罪,或者打到了塞外和西部。

    在朱由校的强制作用下,大明西南不知不觉有了无数人才,据云贵川湖广等地巡抚上奏疏禀报说,现在新增的学校几乎比新增的田还多。

    六部的职能开始逐渐扩大,以前的一部一尚书两侍郎已经满足不了国家机器的运转,但也现官员开始不够用了,特别是能用的官员更缺。

    很多士子或官员只会之乎者也,除了调去增加识字率外也没其他用处,朱由校想着是不是需要在皇家工程院、皇家科学院以及各类技术培训机构和国子监、翰林院等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现代大学。

    其目的就是培养能用的人才,且是能满足各方面的人才。

    平静的天启九年,一切都在平稳的进行,但也有不平静的地方,两广和福建沿海的海盗似乎却比之前猖獗了些,澳门附近聚集的西洋船队也越来越多,连带着浙江沿海也出现海盗身影。

    朱由校的大明朝廷虽然是级大国,但却没办法主宰自己的海洋权益,甚至还比不上欧洲的一个小小岛国。

    一个本可以殖民全世界的国家却硬生生因为各种原因变成了内6国,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悲剧。

    而朱由校要做的就是在看似平静的万里海岸线上撕开一条口子,无论他这里面有多深的利益链,如果不受自己约束,就必须去打破

    所以在这一年,朱由校的精力也花在了针对海洋这一块上,锦衣卫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北转向南,皇家军事学堂的部分教员开始转移去大明水师学堂,甚至军械司和皇家工程院也开始将重点放在海战类武器与装备的研制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

    (全本小说网,。)

    转眼进入了天启十年,如果按西历算,也就是公元一六三零年,但按照目前的局势,似乎仍然没有要乱的迹象。

    而且还发生了一件小小的喜事,就是皇后张嫣也怀了孕,虽说作为皇帝陛下的朱由校已经有了皇子且以此证明自己不是身体有问题,但皇后怀孕则也说明皇后张嫣仍旧有当母亲的能力。

    这也就昭示着日后还是会有嫡长子出现的,虽然朱由校不在乎这个,但对于一干恪守儒家礼仪的官员来讲,的的确确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喜事。

    但朱由校却没有闲暇去看看皇后张嫣,他现在已经在大明船政局快待了一个月,就为了同茅元仪一起将大明第一艘木制蒸汽动力战船研制出来。

    按照草图计划,大明第一艘蒸汽动力战船并不小,为了让他有足够的动力,便必须有足够大的气缸和锅炉。因而在便使得整膄战船达到了三十吨,长达七十华尺,但绝对部分都是锅炉和气缸组成的双联卧式蒸汽动力机的机器主体,且主要放在战船底层前端,后端则存储着大量的煤炭。而上面则是双层侧面炮台,在甲板上还有一门大口径炮,其火力配置并不比福船小。

    而动力则是更快了许多,航速按照现代的话说大约在十一节。总之,如果再裹上装甲,也的的确确当得上当今世上大明乃至世界最先进的战舰,甚至也超过西洋的软帆舰船,毕竟依靠的动力都不一样。

    但造好了蒸汽动力战舰,却不能代表能立即应用于禁卫海军。

    这种超越时代的东西,不是传统的船工就能驾驭的,甚至什么是螺旋桨,如何去操作都需要一步步的教,让这些人一点点的去熟悉。

    朱由校本就是高学历的出身,也能看懂英文文献,当然,即便是中文文献,很多地方也是需要朱由校来翻译的。

    很多时候,都是朱由校自己先学习了一遍,搞明白了再讲给茅元仪,茅元仪明白原理后再想办法去攻克一个难题。

    最终,茅元仪自己设计出了一套接近近代的动力转换(将水蒸气的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和速度操控装置,并确立如何开动战舰的基本操作方法。

    但这也是他自己实验了许多遍实验出来的,所以花费的时间并不少。

    而现在,他还得亲自去教在皇家军事学堂和大明海洋学堂接受过理论基础训练的如顾三麻子等的海军储备人才。

    花了好几个月,一艘战舰总算能在津门外的渤海近海区域开动起来,而这时候朱由校才给他取了个名字“郑和号”。

    取名郑和号自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