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第142章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42章

小说: 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也好,你就辛苦一下,告诉他接下来该怎么做,就不用我管了,他要是出去就让他出去,若是犯了纪律,就直接让军法处的处理,不用给我报给,不过这人,应该是放心的,你没事就把你当初跟鞑子干仗的事给他多说说。”

    就这样,丈二摸不着头脑的就在一教官的指导下开始了训练,而这时候,一旁站军姿的顾三麻子则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对于这种最基本的队列训练,戚昌国虽然觉得新鲜但却不觉得有多难,有从小打下的基础在,没多久就比前期军官生还标准。

    没多久,戚昌国便得到上面允许,可以免除队列训练,然后基本上就是理论学习,甚至还会去兵部参与军情讨论,去军械司参观。

    但队列训练等对于顾三麻子来说就难很多,由于他本身走路都是外八字形的,因而光是矫正就费了不少力,而且晚上还得再加时间进行扫盲,几乎就没有时间出学堂,每天各级教官对他是吆五喝六,一有小错就别揪住不放。

    一个松一个严,等待朱由校到达京城时,就发现两人明显都进益了许多,戚昌国变得更加谦逊且更为好学睿智,顾三麻子开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并变得稳重起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与奸臣

    (全本小说网,。)

    等朱由校回到京城后,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时节,整个京城白茫茫一片,肃穆却又潜伏着一丝生机。

    但对于讨厌皇权政治,向往自由的士大夫官员们而言,他们可没感受到半丝的生机,皇帝陛下朱由校从离开京城开始的一系列举动让他们的心情坠入了冰点,只觉得寒冷刺骨,哪里体会得到恩情半点。

    北宗孔门倒台,被南宗孔门所代,而南宗孔门继承的爵位却已经大打折扣,这毫不疑问的说明当今陛下是有意要降低儒门的作用。

    到江南放逐上千文人雅士于苦寒之地,明着说是要淬炼其筋骨,磨练其意志,以备将来朝廷大用之,实则不过是压制文人的权益,进而控制整个江南的财政,为接下来的大张旗鼓的改革做一个试探。

    而中都凤阳留守司和山东、陕西两个承宣布政使司的改革更是直接而具体的向他们展示着皇帝陛下要干什么。

    但他们现在也只能偃旗息鼓,遍布全国的东缉事厂的番子,再加上驻扎在各处要津的各部禁卫军,都像是陛下的眼睛一般时时刻刻的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堂堂巡按御史说斩就被斩,藩王想谋反,不到一夜就被突然云集的禁卫军攻破城池,而在第二日就落得个惨淡下场,甚至连带着其他藩王也跟着受牵连,但举目望天下,竟无一股势力可以阻止当今陛下。

    而当今陛下在民间的威望却是越来越高,他们没想到最初不过是连载章回传奇故事和供文人墨客发牢骚的大明日报等这些报社们会在转眼间就夺走了他们文官集团的舆论导向优势,甚至还将他们的行政解释权也夺走了一部分。

    现在他们这些当官几乎就真正的成了为陛下服务的工具了,甚至只是同其他工匠一样只是为当今陛下打工的人而已,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而且已经有些工匠的官衔品级和社会地位开始超过他们了。

    对于顽固而又不可舍掉特权的一些士大夫们而言,这是一个没办法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改变。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宫里即将诞下一名皇子或公主的事,他们也一样是满怀期待。

    在君王权力极大而又不可撼动时,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储君。

    对于保皇党而言,这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消息,很多大臣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自己严重的关切之心,有直接上奏疏请安询问的,有暗地里向宫里的内侍打听消息的。

    本来就开始斋戒的南京镇守太监魏忠贤已经住进了南京东庐山的观音寺,决定在剩下来的日子,更加严苛的清修,每日必三次在观音娘娘前祈福,还将自己所有的三十万银元家财尽数布发。

    皇家工业公司的掌舵者即驸马都尉巩永固则更是直接成立了大明慈善总会,拿出一百万银元,给天下各府州县衙门的养济院都捐了钱。

    远在陕西实行摊丁入亩新政的孙承宗,本是个稳重且从来不过问皇家私事的人,但他也居然也在今年腊月初上了一份奏疏询问皇嗣可安,且直接谏言当今陛下从新开启选秀,广纳民间良女以充实后宫。

    不只是孙承宗,一大批的臣僚都开始上奏疏谏言朱由校广纳妃嫔,甚至包括一些理学名臣如刘宗周还有卢象升、袁可立的人,在他们看来,既然已被封为惠嫔的徐佛能怀孕,那就说明当今陛下在生殖方面没有问题。

    既然没有问题,作为天子,就没有把宝押在一两个女人身上的必要,因为谁也不确定日后会不会有皇子夭折,所以越是关心朝政的大臣反而越是强烈的要求当今陛下再纳妃嫔,而作为保皇党核心成员的李明睿更是直接谏言当今陛下应充实后宫七十二妃。

    钱谦益不甘其后,在奏疏上将这个数字变成了一百零马,朱由校知道后很是龙颜大怒了一番,骂这些大臣们是把自己彻底当成种马了,即便是自己铁打的身体也架不住如此多的女人,更何况自己也没那精力。

    但有人的就有江湖,整整一个大明朝廷,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没有私心,没有替自己着想,或者可以这么说,其实大家都是在为自己着想,只是保皇党为自己着想的利益和皇帝陛下一致而已。

    当今陛下秦淮河畔邂逅一魏氏女,还与其荒0淫数月,以至于耽搁了三月才回到京城的谣言不知是何时起开始在满京城流传,而再一联想到如今怀了龙子的那位也同样是出自于风月之所,如此一联想,不甘于去肯定这位铁血君王的反对者们开始将朱由校与贪恋美色的君王等同起来。

    于是,也就有人为了邀名或是真的眼见蔽塞而上奏疏劝谏当今陛下洁身自好,裁撤宫女,勿恋美色,处置谄媚或靠献美人而邀宠的小人之臣,纳忠良以正朝纲。

    大明的朝廷官员们总是存在着这么对立的矛盾体,一边是一些大臣们劝谏陛下要广纳妃嫔,以充后宫,保大明万年基业;一边是大臣们劝谏陛下要戒色戒贪,作为人君表率;而如果是只从表面看来,似乎前者是不顾国家利益的奸臣,而后者才是敢忤逆君王的忠良直臣。

    后世观史者,若不根据当时之背景揣摩推测,也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不仅仅是等到后世,即便是现在,如果这些奏疏传了出去,天下士民们只怕真的会简简单单的以为当今陛下的确是一好色之君了,所以朱由校听了是异常愤怒,他从天启七年以来,总共接触到的女子不超过五个,而纳入后宫的也不过一个,却又何时成了去民间强抢民女,害得百姓妻离子散的残暴君王了。

    这是一个叫杜绎弘的御史上的奏疏上所详细写下来的,足足上千言,却没有一句说朱由校的好,倒将凭空想象和风闻之言全一股脑的写了上去。

    “杜绎弘此人,可知道他的详细资料,是谁的门生?”朱由校在从王承恩手里得到这份奏疏后并没有当今摔东西,而是冷笑着问了一句,并将一堆谏言自己纳妃嫔和一堆谏言自己洁身自好的奏疏都放在了自己眼前。

    朱由校不明白,自己都这么狠了,怎么还有不识抬举的敢触逆自己,你要说像海瑞那样骂的有理有据,哪怕是也骂自己天启天启,家家乞讨,自己也能忍,哪怕是把唾到自己面自己也能忍让其自干。但一个个那些莫须有的东西来说事,这让朱由校着实捉摸不透。(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零三章 下狱(上)

    (全本小说网,。)

    晨曦,紫禁城厚重的宫门一大开,便能看见红墙外白雪皑皑的世界。

    朱由校从惠嫔的房间里出来,嘱咐了几句就上了龙辇,搓了搓有些通红的手就揣进了大明版暖宝宝里,鼻见不停的冒出一股白气,两眼微微眯了起来,似睡非睡间,思绪却已经不自觉的转移到朝政上来。

    御史杜绎弘是文华殿大学士周道登的学生,却又和东阁大学士周延儒是同乡兼乡试同年,还与吏部尚书崔呈秀是亲戚,个中关系却是复杂得很,朱由校在得知后也没有立即着令东厂逮捕此人,而是依旧如往常一般。

    这日正好是大起的日子,朝臣们都早早的来到了乾清宫的朝房里等候,内阁首辅钱谦益自没了子孙根后是越发的清心寡欲,每时每刻都会戴着一串佛珠念上几句经文,说事为皇上祈福,为大明祈福。

    武英殿大学士卢象升督师辽东,没在京城,而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则是一个十足的技术宅,非年终大朝不来,一心在皇家科学院搞他的课题研究。因而能居钱谦益之下便是刚刚随扈南巡而归的中级殿大学士李明睿了,李明睿如今是圣眷正隆,其声势地位倒也不比钱谦益低多少,甚至在文官集团眼里还更胜钱谦一筹。

    毕竟,钱谦益自从烧了东林书院后就已是声名狼藉于儒林,而李明睿虽然同样在跟随朱由校南巡途中做过不少有损儒林文臣的事,但相比起钱谦益这种叛变之臣而言,却是小巫见大巫,文官们也就更加厌恶钱谦益。

    李明睿坐在太师椅上也是一言不发,这是他回京以后第一次上朝,前来套近乎的朝臣一个接着一个,但也只是笑笑,余光瞥向颌下无须的内阁首辅钱谦益时,却正好听见周延儒从旁附耳低声说了一句:“让一个阉人做文臣之首,与牝鸡司晨有何区别,李公何不代之?”

    这句话虽然分贝极低,但却如惊雷般炸响在李明睿耳畔,李明睿忽的一下站起身来,看向古井无波,恍若什么事都没发生一般,且正与刑部右侍郎密切交流的周延儒,一时正要走上来低声警惕几句,却听见前面传来宦官的声音:“时辰到了!”

    李明睿只好作罢,同其他朝臣一起陆陆续续去了正殿。

    朱由校最头疼的就是去应付这满朝中各怀心思的文武大臣们,很多时候,大臣们与自己的想法并非是真的完全一样,他们有各自的私心,有各自的派系,虽然自己铲除了东林党,还建立了保皇党,但保皇党这个大集团下却又冒出了好几个山头。

    要不是因为杜绎弘上奏疏的事,自己还不知道这朝堂里的水已经这么深,以自己现在的话语权,已经足可以随随便便的让杜绎弘及其他幕后的主使遭受到灭顶之灾,九族之祸,并震慑那些借故邀直名的自私之臣。

    但自己或许就会因此进了个别文官派系的圈套,成为他们打击政敌的利用工具。

    这些进士出身的官老爷们搞政治斗争可是很有一套的,特别是这些还是自己提拔的循吏,他们相比于东林党而言,并非善类,甚至比东林党还要狡猾奸诈,既然能做好实事,斗争的水平自然是不低的。

    朱袍加身,胸前绣着仙鹤锦鸡,这就是自己现在所驾驭的官僚,看上去一个个仪表堂堂,气质若华,忠贞可靠。但却是各怀心思,眼如鹰隼游转不定,耳若碧水能因风而动。

    “谁是杜绎弘?”朱由校问了一句,后排就站出一看上去一脸忠厚,面扁平且黝黑如煤,身高却也不过五尺的矮胖之人:“回陛下,微臣正是杜绎弘。”

    声若洪钟,中气十足,表现得不卑不亢,丝毫没有因为朱由校眼神里的怒火而畏怯三分。

    朱由校也还算克制,很淡定的将他的奏疏拿了出来,展开后看了几句,问道:“朕且问你,你可否为你自己准备一口棺材?”

    棺材?朱由校这句着实让不知情的大臣很是懵逼,但也有反应敏捷的大臣猜中了当今陛下的言外之意,国朝嘉靖年间,海瑞谏言皇帝而自备棺材已传为一时佳话,如今陛下这样问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眼前的这个御史做了同样的一件事,就是辱骂君父!

    杜绎弘自然也明白朱由校的意思,很有一股大义凛然的风范,向朱由校拱手道:“回禀陛下,微臣未曾备一口棺材,微臣乃德薄福浅之人,即便是有了棺材也到不了西方极乐的。”

    朱由校不由得冷笑了一声,说道:“你倒是有自知之名,朕且问你,你上面言及朕荒淫好色,去一趟江南不是留恋于秦淮歌姬,就是私会良家之女,可是属实。”

    “陛下自知,朝堂之上,微臣不敢言及君父之过”,杜绎弘说的倒是振振有词,既没有明说这些都是属实,也没有将此否认,意思却是是不是真的,陛下你自己清楚明白。

    “你!”朱由校倒也有些怒不可遏,心想这个杜绎弘倒是很会回答,一阵抢白将自己呛的是哑口无言,而其他臣僚们却也是默然不语,也没办法表态,因为杜绎弘这个回答根本就没有给他们表态的机会。

    “杜绎弘,你知道你在跟谁说话吗,朕南巡祭祀孝陵,却被你说成了寻芳之旅,扰了百姓,你这是听谁说,朕要如实回答!”

    朱由校压住心中的怒火,又冷声问了一句。

    杜绎弘也是面色凝重的很,他自然知道当今的皇帝陛下是如何手段强硬的人,也知道自己一旦忤逆了龙颜是什么下场,但他还是选择了直言犯君,他要让这位屠戮孔门、践踏儒家的残暴君王认识到自己文人们的铮铮铁骨,至少要让未来的储君看见当今陛下是如何对待忠烈之臣,而他则应该如何去弥补这个过错。”

    “回陛下,臣没有受谁指使,陛下要实在逼臣说出幕后指使,那臣的幕后主使只有一个!”杜绎弘回道。

    “说”,朱由校狠狠的盯着这人,再看了看其他站在干岸上的官员们,也猜到自己今日若是把杜绎弘的气焰压下去,只怕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官借着激怒自己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零四章 下狱(下)

    (全本小说网,。)

    内阁首辅钱谦益愕然的看着杜绎弘,他不明白这杜绎弘为何会触逆龙鳞,他甚至有些担心,担心这杜绎弘是受了李明睿的指使,然后待会这杜绎弘会故意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