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第139章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39章

小说: 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束后,直接授予上校指挥使级!”

    王承恩见朱由校起初还在给戚昌国保证会让他顺利皇家军事学堂,如今却让东厂传密旨给负责皇家军事学堂招生工作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刘若愚,要他在第三期军官生录取考试中罢黜戚昌国,这让王承恩感到大为好奇,不由得问道:“敢问陛下,为何要如此。微臣不解?”

    朱由校不由得笑了笑:“不给他戚昌国使绊子,他能体会得到进这皇家军事学堂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吗,他日后能做到在皇家军事学堂踏踏实实学习一年,你别看他在朕自己谦卑的很,朕告诉你吧,像他这种将门虎子,骨子里是有股傲劲的,不经历一下挫折如何成为沉着冷静的名将;而且皇家军事学堂对于武人而言就如同翰林院之于文人,如果他戚昌国连这点小挫折都接受不了,朕以后如何能放心让他掌管特种兵部队,还要去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陛下英明!”

    听朱由校这么一说,王承恩不由得拍了朱由校的马屁。而朱由校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淡淡一笑。

    ……

    虽然楚王朱华奎谋反之事一结束,但朱由校没有打算直接离开湖广,朱由校打算在接见一次湖广的乡绅们。

    甚至,还要去一次江陵。

    而这次平定楚王谋反之事中,朱由校收获自然是颇丰的,不仅仅是从楚王朱华奎这里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天产和家产,还一并废黜了楚王、鲁王等多位藩王,几乎整个大明的几十万皇亲贵胄中,几乎有上万人受到了牵连,且因此失去了合法寄生的权利,而且这上万人几乎都是大明宗亲中的上层,占据的是大明宗亲所占资源的一半以上。

    所以,现在中央朝廷的财政压力无疑会因此大大的减少。

    而且,除此之外,朱由校还下了明旨,继续鼓励各地皇亲国戚经商贸易,且皇家银行会给予其贷款优惠,当然若是有兴趣去干其他职业,如只是想做一个单纯的艺术家,朱由校也是同意的。

    但也有一条红线,朱由校不允许藩王们参与到军事中来,甚至于政治中也不能太高的权力。

    朱由校到达江陵城的时候,江陵城的官员早如江陵县令柴硕等早已整齐的侯在城门外,但朱由校并没有与这些地方官寒暄几句,在寥寥问了几句后就径直朝张居正当年所住的地方去了。

    但因为张居正现在已经成了整个大明被定性为权臣奸臣的典型,所以他在江陵的老家早已是破败不堪,其私有园林甚至也被其他实力派瓜分干净。

    江陵县令是突然知道当今陛下朱由校要来的,所以也准备匆忙,也没想到当今陛下朱由校会突然来访张居正。

    在他看来,还以为陛下来江陵是因为要去显陵祭祀祖先,却没想到是要来见张居正!

    江陵县令暗自后悔没有将张居正的老宅重新修葺一番,以此蒙骗过关,但如今陛下一来就看见了张居正的宅邸变得如此破败,连带着其祠堂都已经跨得没有了屋顶。

    见当今陛下朱由校一直皱着眉头,江陵县令不由得冷汗直冒。

    而朱由校却没有朝江陵县令发脾气,突然只是很和婉的说道:“板荡识忠臣,当年张居正虽然有挟持幼主以此来号令天下的僭越之嫌,但说到底,他当时的一切举措和实行的新政变法都是秉承的先帝的旨意,也算不上什么不忠不义之举,而且在他十年主政期间,我大明的确是欣欣向荣,哪像朕即位前后那几年的情景,外事烽烟不断,连丢数十座城池,眼见我无数大明子民被蛮夷所屠戮而无动于衷,而朝廷内部也是党锢之争愈演愈烈,先是东林党和浙党、楚党等,后又是东林党和阉党等,可以说是国无宁日,百姓苦不堪言,若是张阁老再主政十年,何至于出现这种结果。”

    江陵县令柴硕这才意识到当今陛下朱由校的意思是要给张居正平反,要不然,也不会句句都在说张居正的好话,而其溢美之词是连连不断。

    江陵县令柴硕虽然当年也曾因为丈量田亩一事激烈反对过张居正的新政,但如今陛下重新提及,他也只能唯唯诺诺的点头称是。

    同时,为了增加点自己在陛下朱由校面前的好印象,江陵县令柴硕还不得不忙保证道:“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会重新修葺张阁老的宅邸和祠堂,以纪念张阁老为我大明所做之贡献。”

    “嗯,你明白就好”,朱由校说着就又吩咐李明睿道:“当年害得张阁老家因被羁押而饿死无数家人的那位刑部右侍郎和那位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等,都要严惩!如果他们还在世上,就让他们也尝尝被饿死的滋味,若已经作古,则收其家产,以扩充我大明国有资本的实力。”

    朱由校说着就亲自走到张居正的灵位前,且亲自给张居正上了三柱香。

    朱由校重新评定张居正是板荡之忠臣,而且还命人重新修葺张家宅邸和祠堂的消息一经大明刊载就立即不胫而走。

    其中,朱由校对张居正的评论更是引起天下哗然,谁也没想到,陛下会要重新推翻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否定与贬斥,而是重新选择要肯定张居正,谁都看得出来,当今陛下这是要借着给张居正平反,以此来肯定新政,并为日后大肆推广新政铺路而来,并以此来鼓励更多的大臣敢于参与到的新政的改革中来,特别是那些锐意革新的官员。

    但由此一来,朱由校的举动则引起了很大一部分保守或者自私的官员的警惕,他们觉得自己必须要阻止陛下这个疯狂的举动,否则自己将会不得不面对失去特权的危险,如同那些藩王一样。(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职责

    (全本小说网,。)

    辗转到了秋尽冬来之际,皇后娘娘张嫣已给朱由校传来书信,言及惠嫔徐佛已经临近待产之期,且太医已经看过,胎位平稳,不必过于挂念。而柳如是也能写些简单七言诗,内书堂的先生还夸赞过。

    朱由校看了张嫣的信,恍然间也陡然生出一股惆怅之感,想到自己离开京城达半年之久,也时候该启程回去了。

    此次南巡的政治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从山东到凤阳,再从江南到湖广,朱由校都搞出了不小的动静,每一件事可谓都足以留在青史之上,每一件事都足以引起天下震动。

    皇帝离京,再加上在几处紧要地位都设置了禁卫军,即随时可以使用的皇权,因而让整个文官士绅体系对皇权的禁锢在顷刻之间崩塌,而皇帝的影响力也冲破了士绅这一层的阻挡而直接在底层百姓间产生了影响力,直接撼动了士绅作为底层百姓代言人这个角色。

    在此之前,士大夫会以不与民争利为理由来劝阻统治者征收商税,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会自然而然将自己代入为底层百姓的代言人的身份,而很自然的将自己的利益同百姓们的利益绑架起来,这他们看来很正常也很正确。

    但朱由校此次直接饶过了他们,甚至直接用行动证明,真正代表底层百姓利益是自己这个帝王,而不是士大夫们。

    朱由校知道阎应元与顾三麻子有些交情,因而就让阎应元在赴任前招抚顾三毛子,如今果然不出朱由校所料,阎应元对顾三麻子的招抚已经成功,顾三麻子已经同意归附朝廷,且愿意将自己的人马和船只都献出来,由禁卫军进行整编,但要求则是要编入禁卫军体系。

    朱由校很爽快的答应了顾三麻子的要求,且承诺让顾三麻子做禁卫军指挥使,且日后独领一支海军以登莱沿海以及辽东半岛和刘公岛为基地建立禁卫军北洋海军,但前提是顾三麻子得先去皇家军事学堂参加第三期军官生培训的考核。

    顾三麻子虽是海寇,但却也是海上义匪,多有劫富济贫之举,虽恶贪官却也对朝廷还有一份敬畏之心,尤其在得知陛下免费天下徭役,与民休息之后,更想学宋江。

    当然,也不是没有部下以宋江后来下场结局来警示过他关于有可能出现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但在阎应元的劝说和目睹当今陛下于秦淮河畔处斩犯事藩王之事后,他毅然选择了接受诏安,且也坚定的认为当今陛下不是宋徽宗。

    但如今朱由校却让他去皇家军事学堂进修,还要参加什么第三期军官生的培训,而且朱由校已经明旨告诉他,若不去,将不会成为禁卫军的指挥使,只能先从一士兵干起。

    顾三麻子不明白当今陛下为何这样做,他也不是非得要当什么官,但他是真的不愿意去学什么学堂,去学之乎者也。

    但阎应元却明着告诉他,若想做宰辅只能出自翰林,而日后天下武臣若想得富贵却只能通过皇家军事学堂,因为通过皇家军事学堂的学员一毕业就能享受到皇家资本股份的奖励且直接授予高阶武散官就可以看出这是陛下在培养自己的嫡系亲兵。

    而且直接带这些军官生的总教官是兵部堂官和司礼监内相,其搭建的人脉就非同普通武官相比。

    所以,在阎应元的劝解下,内心里还有点不甘平庸的想法的顾三麻子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在江南做个富家翁,靠着朝廷赐予的官爵混日子的想法,而毅然以白衣身份遵从陛下旨意北上京城。

    朱由校得知后则直接命令东厂道:“传一道旨意给刘若愚,在第三期军官生培训中,无论顾三麻子考得多差,必须一次性录取,且以优等生对待,但在训练上务必要严苛三倍,他与戚昌国不同,戚昌国家学渊源,有出身有背景,人生过于顺利缺少挫折,但其人自律性不错且又有自学天赋,可令其在军事学堂自由发挥,方能铸就有特色的将军,而顾三麻子则是一批野马,但因出身寒微且做过海寇,虽表面桀骜却内心卑怯,因而务必要给他这匹野马套上缰绳,让其懂规矩,但同时要多肯定他,这种人,你对他好一分,他会敬重你十分。”

    身为一个王朝的帝王,无论是科研制造还是思想教育,亦或是士兵训练和未来军事人才培养,朱由校很难做到事必躬亲,因为这根本就不现实。

    他不可能像很多穿越小说里的主角一样可以安安心心的搞发明创造,然后虎躯一震就平定天下,而一旦成了皇帝,会没办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去攻关某一件具体的事,如米尼弹的制造和蒸汽机车的研制。

    所以,朱由校先建立好最基本的科研体系,从人才训练教育到科研课题的选择与团队任命和应用推广以及课题资金发放规则和奖励措施,为的就是让科研不仅仅是朱由校这个穿越者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大明的事,同时让大明真正的改变以前的散沙式科技研究状况。

    而军队训练也是一样,朱由校即便是把自己累死,也不可能一个人就训练出具备近代战略和战术素养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更何况他自己其实在这方面的天赋还不如某个大明的人,如同他在科学理论的领悟力其实并不如孙元化和宋应星一样。

    他具备的优势只是知道后面数百年的历史知识和文明发展轨迹和一些卓越科学家和军事家乃至其他领域优秀人才的经验然后来给当今的人提供指点和启示而已。

    如今指导皇家军事学堂如何对待戚昌国和顾三麻子这两类不同出身背景具有不同特点的人进行因材施教已经算是朱由校能做到最细致的事了,对于其他,他则不会再越俎代庖。

    最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朱由校更多的是要知道如何利用人才,如何通过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治国大计。朱由校不是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但他知道如何用什么样的人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如今大明的天启八年已经结束,虽然大刀阔斧和离经叛道的大动作已经在局部地方开始,但却没有引起大的动乱,这一点让朱由校很欣慰,至少证明自己现在做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九十七章 皇家军事学堂第三期招生现场

    (全本小说网,。)

    京城,皇家军事学堂。

    这是一座坐落在离皇家科学院和翰林院不远的一座占地数千亩的军事学堂,且是大明第一座以中西结合为建筑特色建造的军事学堂,军事学堂的改建基础是嘉靖朝嘉靖皇帝次子景王王府,因而也算得上有几分贵气。

    顾三麻子和戚昌国几乎同一天到达京城,且同一天到达皇家军事学堂报名。

    顾三麻子并不认识几个字,甚至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学名,就在几天前,朱由校才亲自赐予他一个学名,名为顾和,字振海!

    名字很简单,同郑和一样,都以“和”字为名,寓意自然是希望他顾三麻子能同当年郑和一样再为大明在海上扬威,其字的意思则更为直接易懂,顾名思义就是要重振大明的海洋事业!

    不过,再看见皇家军事学堂的第三期军官生考试选拔制度相关告示后,他仍旧有些为难,因为他根本看不懂告示内容,也就没办法知道这个学堂到底是考什么,因而本就性格粗野的他当即就骂了娘:“这不是捉弄本大爷我吗,这他娘的写的都是什么玩意,让老子怎么考。”

    同样站立在告示前面,一身箭袖长袍,仪表端正的戚昌国不由得嗤笑一声,虽然暗笑这样粗鲁而不识字的莽汉居然也来应考皇家军事学堂但还是颇为好意的朝顾三麻子拱手道:“这位兄台请了,这上面的意思就是你需出具介绍人的推荐贴或者有三名同乡担保书,然后在明日卯时开始去学堂的宣武厅录名。”

    “老子知道,不过你小子看起来跟书生似的,还有一肚子的学问,怎么不去考科举做官,来端这碗饭干嘛,兄弟,当哥的看你也算是良善的人,好心劝你一句,还是回家娶媳妇安心读书的好,这里可不是好玩的地,你杀过人吗,打过战吗,敢跟死人一起睡觉吗,哥哥,可不是吓你,要想在这里面混,就得不怕死!”

    顾三麻子第一次来京城,但一身匪气的他很难熟识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如今见戚昌国主动跟他说话,他便一时打开了话匣子,收不了嘴。

    而戚昌国却笑而不语,他心里虽然知道此人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