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第120章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20章

小说: 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百姓。

    而且,当今陛下早就有规定,皇家资本企业的员工无论是官员还是庶民,都享受高于其他私人作坊三倍的工薪,且还得建立档案,提供各类补助和报销,甚至还有年终奖励等。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宁愿不考科举也要进皇家工业公司。

    但这样一来,多一个人进皇家工业公司,就意味着皇家工业公司就得多拿出许多钱财。

    但巩永固不敢直接回答自己是舍不得钱,为了能解朱由校之忧,便委婉地说道:“如今皇家工业公司由于运输大量货物的需求量增加,正需要大量的基层搬运工和护送人员和包装工,微臣和其他几位责任人商量了一下,初步估算需要三万人左右即可。”

    “五万人!从今年皇家工程院和皇家科学院的课题成果来看,皇家工业公司今年至少得开辟百万级产业链八个以上,正是亟需用人之际,别等到时候西洋和东洋等买卖打开了,你又不知道能用的人,现在就得抓紧培训,钱不够可以先从皇家银行处贷款,你好歹也是朕的亲妹夫,姓杨的不会不给你面子。”

    巩永固满怀幽怨地看了杨寿春一眼,心道:“得嘞,别说自己是驸马爷,就连今年福王要修花月楼,想从皇家银行处贷款不还是非要福王拿出三万亩的田地作抵押吗,而自己不过是想在成都府修个厂库,这家伙也非要自己提供在四川的利润证明,不然不给自己钱,深怕自己还不起,小气得很。”

    皇家银行杨寿春没有说话,他知道自己因为是晋商出身,又没有功名,因而在地位上就比这些勋戚官员矮了一等,而如今自己又管着皇帝陛下的钱袋子,管控着大明所有的财富储备,卡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发财路,才使得自己这么招人恨,这是没办法避免的,只要陛下还需要用自己,自己就不能退缩。

    朱由校见这些人一个个对杨寿春满怀怨毒之色,也不由得咳嗽了几声,他知道这些家伙对杨寿春这种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是恨之入骨,但朱由校却对这个晋商出身的掌柜很是喜欢,因为此人虽然恪守规则且几乎到了古板的地步,但在面对贷款和投资等金融利好利坏现象时却能做到收放自如。

    因朱由校对杨寿春的袒护,其他人也不敢再说什么,即便是巩永固也只能忍气吞声。

    而朱由校倒是很乐意如此,这几个被自己扶持起来的新财阀若好的蜜里调油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五十八章 郑氏海盗是个大问题

    (全本小说网,。)

    这时候,皇家织造局的负责人茅元升主动站了出来:

    “陛下,此次江南的动荡皆因皇家织造局而起。江南本就以布闻名天下,松江白布更是有衣被天下之称,而如今皇家织造局的介入导致大量江南织造作坊停产,才使得百姓心生不满,甚至数次出现本地百姓烧毁皇家织造局所产棉布之现象,且也因此使得皇家织造局在江南广受排挤。

    微臣觉得既然皇家织造局要成天下第一布商也得承担起以前其他织造作坊以前承担的责任,将这些织工从新培训,让他们学习学会用归安机,了解什么是机器和蒸汽动力。”

    茅元升说着就道:“微臣让人做了估计,如果考虑到皇家织造局日后在大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都建立分局的话,以当今天下所需要的布匹最大量,皇家织造局可以招收十万人织工,这十万人应该可以进行简单的培训就能直接上岗。”、

    “皇家织造局就只把市场着眼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不成,塞北哪怕是满清和吴襄部,不涉及军事的重要战略物资都可以去做买卖的,军事是军事,买卖是买卖,有些钱不赚白不赚,让他们依赖于我们的经济,甚至在以后可以对他形成更大的打击!

    另外,还有西洋和东洋这些外番,可恨的是江浙闽一带最好的出海口被郑氏控制在手里,使得我们的买卖大受限制,但我们可以从辽东、两广这些地方想办法与西夷取得联系,以欧罗巴等地需求量,你皇家织造局再扩增两倍也行吧。”

    朱由校现在是急于将江南这些因为蒸汽动力出现导致生产力迅速提升后产生的劳动剩余问题快速解决,因而也没想那么多,就信口说了出来,但谁知当即就听茅元升有些着急地道:

    “陛下有所不知,与西夷的买卖只能通过郑氏,郑氏现在在海上就相当于自成一国,无论是南洋还是东洋之外番都不是其对手,且郑氏早已有协定,这些西夷与大明的买卖只能通过郑氏,否则这些西夷就会被郑氏消灭,所以即便是我们愿意,西夷也是不愿意与我们直接做买卖的。”

    朱由校倒没想到郑氏集团在海上有如此大的势力,还直接垄断和控制了大明的海洋贸易,弄得自己之前还天真的以为只要把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搞出来了,就能生产大量的产品外销出去,然后赚取大量的财富,增强大明的国力。

    但如今看来,不是大明不想进行海外贸易,对外交流,而是这些暗藏私心的海上地主武装集团不希望大明有一个开发自由的海洋贸易。

    也难怪,这郑氏家族能经营着动辄一次性千万两的买卖,试想控制了一个国家还是全球最大的国家的海洋贸易能不有钱有势吗。

    “只怕这江浙闽一带也有不少人和他郑家是一伙的吧,合着利用我朝廷海上无力的局面来大发国财,而他郑氏为这些大户做牙人,这些大户则做他背后的靠山”,朱由校冷声问道。

    茅元升递上了一份文案:“这是今年四个月内郑家从皇家织造局,前三个月都是三百万匹,但这个月直接减少到一百万匹,理由是依西巴尼亚(西班牙)和波而都瓦尔(葡萄牙)不和,西夷不需要那么多货了,使得皇家织造局货物积压在因江南动荡导致五百万匹积压后又增加了两百万匹,损失达八十万银元,但实际上却是因为想让臣转告陛下对江南士绅慎重处理,臣把他们的密函呈递给陛下的。”

    朱由校点了点头,他确实收到了茅元升交上来的密函,但他可不愿意受一个海盗集团的威胁,所以也就没有理会这郑氏家族的密函,不过他现在不得不承认这郑家还真是阻碍自己发财的拦路虎,不除不行!

    但现在朱由校不得不承认,自己拿郑氏集团半点办法没有,朝廷没有强有力的海军,即便是有也难与海上霸主郑氏集团抗衡。倒是可以通过经济封锁制裁,但这样一来,蒙受巨额损失的就不仅仅是郑氏,还包括大明朝廷。

    所以,朱由校现在只能对郑氏集团采取羁縻优待的政策,便道:“工科给事中颜继祖曾上奏劝朕招抚郑氏,既如此,就传旨给福建巡抚熊文灿,负责此事,若郑氏有意归附朝廷,可任海防游击,永镇闽南。”

    据朱由校所知,本来的历史上,郑氏也的确是在这个时候归附明廷,而如今也只能顺从历史的发展,如果所料不差,一旦自己招抚郑氏成功后,郑氏就会名正言顺的去打击其他海盗,并巩固自己的海上力量和扩张自己的地盘。

    但这样是对朝廷不利的,海盗多时朝廷还可以拉一个打一个,但一旦东南沿海甚至南海、黄海等地都被郑氏控制,那到时候整个大明朝廷在海上对于郑氏集团就毫无还手之力了。

    “同时,传旨给阎应元负责招抚海盗顾三麻子,还有让两广总督商周祚招抚李愧奇、钟斌等部,可都授游击之职,暗示他们若归附朝廷,朝廷则必借他人之力围剿他们。”

    天下乌鸦一般黑,大明的海盗也都是一个特性,降而复叛是常有的事,而他们也视朝廷招抚为儿戏。这些打家劫舍惯了的海盗是难以真正的归附朝廷的,比如朱由校提到的李魁奇就是这样的人物,不过朱由校还是这样干,原因无他,就是要让郑氏集团失去合法吞并这些海盗的机会,也算是给这些海盗一个自保的机会,不由得他们不答应。

    这样的话,大明或可在表面上解决了海患,从而寄希望于这些海盗在从良能安分点,能让朝廷皇家工业公司和皇家织造局有更多的货物外销出奇,能让沿海的百姓少受点破坏和劫掠。

    同时,这样也能给朱由校留更多的时间去打造自己的海上力量,只要自己有了强大的海军,到时候也不必惧怕什么郑氏集团,甚至大明可以扩张海上霸权而绝地逢生。

    凡是得循序渐进的来,既然要建造自己的海军,朱由校也得做许多的事,首先要确定如何去训练海军军官和士兵,然后还得确定要花多少钱,目前至少要建立多大规模的海军。(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五十九章 皇庄的性质

    (全本小说网,。)

    朱由校最终答应了皇家织造局暂时只招十万织工进行再就业培训的要求,并让皇家银行的杨寿春无条件给皇家织造局一笔贷款,以解决皇家织造局布匹货物积压的危机和承担这批织工的先前培训成本和皇家织造局进军除江南外全国其他各布政使司市场的运营成本。

    皇帝陛下的旨意,杨寿春不敢不从,有时候就是这样,皇家银行与其他皇家资本可谓是息息相关,一旦皇家工业公司或皇家织造局经营不善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亏损也会波及到皇家银行,使皇家银行背锅。

    军械司的商业化程度赶不上皇家工业公司和皇家织造局,他目前的订单全部是禁卫军的战备所需,甚至许多军械司的军械武器还属于保密阶段,不对民间开放,也不对大明之外的军事力量出售。

    不过,朱由校打算等到大明的科技工业发展到一个阶段,至少禁卫军的主力装备已经更新了一代后,就可以开放对外的武器封锁,允许军械司将禁卫军淘汰掉的但仍属于当前时代较为先进的武器贩卖给外邦,哪怕是满清也行。

    让敌人依赖于自己制造的武器,就可以因此间接控制敌人的武器装备。

    如果有一天能让满清忘记自己的骑射本领,而也习惯于用自己造的燧发枪去打战,那绝对是朱由校愿意看见,骑兵纵横捭阖,朱由校很难保证能以此将满清杀绝,但如果大家都是用火器的话,朱由校觉得有信心让大明在最短时间内击溃满清。

    “如今禁卫军的订单还有十个营的装备没有完成,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技艺娴熟的工匠很少,微臣可以接收五万人,然后加以培训,争取在今年重阳节之前禁卫军的订单,但还请陛下能让皇家银行再给军械司拨一笔款项,不然这五万人的安置很难完成。”

    毕懋康一脸苦涩的说道。

    几个皇家资本产业中,就军械司是亏钱的,甚至亏的不少,从成立以来,一直是皇家银行倒贴,尽管军械司是现今大明乃至全世界最先进军事武器的生产地,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它现在还欠着皇家银行的几千万债务。

    如今又要找皇家银行要钱,朱由校不能不给,便让杨寿春再给军械司一笔无偿贷款。

    杨寿春直喊肉疼,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军械司可是皇家禁卫军能控制大明时局的罪强有力后盾,也是产学研最典型的代表,皇帝陛下朱由校曾经说过,宁愿少养几个藩王,也不能让军械垮。

    工部尚书霍维华提出的大工程可以满足五十万百姓的就业,皇家工业公司可接收五万百姓的就业,皇家织造局可接收十万百姓的就业,另外,皇家银行也愿意接收一批学童和熟稔账务的做学徒外,大部分的百姓就只有交给皇庄来解决。

    如今的皇庄不仅仅是朱由校的私人土地那么简单,实际上他的本质就是一个以皇帝的名义占有所有权,将夺得的大部分土地和皇帝原有的土地分给百姓们耕种,且无偿允许百姓们具有数十年承包使用权的一种变相土改。

    最大的地主是皇帝陛下朱由校,但对于承包皇庄的农户,朱由校并不限制他们的其他权益,按照朱由校的最新旨意,皇庄的佃农同自耕农一样,享有参加科举、其生命和私人财产被朝廷保护的待遇。

    且早在天启七年,朱由校就让工部左侍郎徐光启和司礼监王承恩负责将皇庄土地以正式文案的方式承包给各个百姓,但前提是无地百姓和往年纳税信用度不错的百姓,每个承包皇庄的个体户的使用权是五十年。

    在这五十年来,朝廷不会干预你种什么,你收获多少,只是每到夏秋两季,会按时收取比朝廷当年赋税标准更低的租子。

    自己有五十年的使用权益,不用担心五十年来不给种,而且朝廷还不干涉你种什么,且比种自己地时承担的赋税更低,再加上地又是朝廷的不会担心被抢走,所以很多百姓都愿意投献土地到皇庄,自愿到皇庄承包土地。

    不过,皇庄对每个家庭个体承包的土地做了限定,还特地分为耕种和其他两种,耕种自然是单纯的种植生产粮食,而其他则包括建房、建造作坊和窑子等商业用途用地,前面所说的租子低于朝廷赋税是指的前者,而商业用途的用地其赋税并不低,甚至远远超过所谓的三十取一的商税。

    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保障皇庄能成为提供粮食这一重要战略物资的基地,不让他过度商业化,同样通过对承包者的土地承包规模限制而达到抑制土地兼并现象的目的。

    谁再大胆,也不敢兼并皇帝陛下的土地。

    但这样的举措,自然是违背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利益,毕竟这已经阻碍了他们对土地的吞并。

    然而,现在大部分江南文人名士不是被抓进大牢就是被流放到大明朝的大西部下乡助学助教,再加上连续几次对文人的大清洗,使得现在没人敢明着反对陛下朱由校的决策,但私下发牢骚的还是不少的,最直接的莫过于说当今陛下横征暴敛,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无地可种,庶民无衣可穿。

    可事实上,因为皇庄等的出现,流民特别是北方的流民已经大幅度减少,甚至很多南方的百姓更是直接冒险走出县城、走出南方、不远千里的来到京城,找到皇庄的负责人,要求能承包给十几亩地。

    士大夫们对此是恨之入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