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 >

第247章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第247章

小说: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眼中精芒闪烁,火器,向来是明军最擅长的,八旗在明军的火器下可是吃了不少亏,没有想到,明军竟然又出现了更厉害的火器!

    “来人,给我将吴三桂叫来!为什么这么厉害的火器,从来就没有听他提起过?”

    谭泰摇摇头,苦笑道:“王爷,只怕吴三桂也不知情吧,这些武器,好像只有天威军才有装备,我们之前与京城的京师交手之时都没有发现京城军队有装备,如果只是小范围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天威军,那吴三桂一直坐镇山海关,对此不知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何洛会接着说道:“王爷,这支天威军与其他明军真的很不一样,其他的明军装备了大量的火器,甚至会携带战车,用来与骑兵相持,但是天威军,都是清一色的骑兵,除了火枪兵之外,再没有鸟铳、三眼神铳之类的火器,正面相对,就直接于我们进行正面厮杀,战力丝毫不落下风,实在是我们八旗精锐的心腹大患了……”

    多铎点点头,心头浮现一丝阴霾,他早就得到了情报,这天威军,可不仅仅是德州出现的这数千骑兵,天威军一共分为五镇,其中除了李定国部远在豫鄂边境之外,其他四镇都已经到了河南北部与直隶交界的地方,总兵力甚至达到了六万人,再加上那个通州镇的兵力,这支力量可是着实不弱,甚至完全可以跟自己率领的清军主力分庭抗礼了。

    如今在天威军之中竟然又出现了一样威力如此巨大的火器,那天威军岂不是更加如虎添翼了?搞不好,甚至在接下来的大战之中,八旗还要吃大亏呢!

    “何洛会,我问你,三千骑兵之中,到底装备了多少火枪?”

    多铎喝道。

    何洛会迟疑了一下,答道:“王爷,奴才不敢隐瞒,这天威军骑兵之中的火枪兵应该在一百五十左右,不会超过两百,不会低于一百,至于整个天威军之中,奴才以为不会装备太多,如果装备太多,早就被我们的情报人员搞到情报了,不会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摸清楚这种火器的底子……”

    多铎微微点头,何洛会说的不无道理,天威军应该装备不会太多,但是,哪怕不是太多,就算是按照他们两个说的,整个天威军准备不过一两千支这样的火器,照样不是八旗精锐现在能够承受的了得,两百步以上的射程啊,太恐怖了,自己想来以臂力著称,也仅仅能够保证两百步左右的杀伤力而已,两百步之外,只怕连只兔子都射不死了,可八旗精锐之中,有多少人能够想自己这样臂力过人,精通骑射?普通的将士,一百二十步距离就已经算是优秀的射手了,普通的弓箭手甚至连百步都打不到!

    但是,这些火枪兵就不一样了啊,射程两百步以外,这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火枪,那天威军就会有足够的射程超过两百步的善射火枪手,射击的水平比之自己这个大将军都不在以下,毫无疑问,在远程攻击力上,八旗精锐就要落入下风了,八旗精锐最擅长的就是突袭与骑射,当骑射这个又是被抵消之后,只怕霸气姐精锐的战力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了。

    多铎沉声道:“好了,你们两个人下去整顿兵力,安置伤员去吧,传令给前面的吴三桂,要他加倍小心,不要大意,务必派出斥候,搞清楚大名府明军的部署情况,特别是那些火器,最好给本王搞一批到手!”

    何洛会与谭泰连忙答应一声,转身退下。

    多铎深深吸了一口气,借着传令道:“来人,传令三军,大军连夜开拔,向着大名府方向挺近,本王要在大名府好好的会一会天威军!”

 第564章 火器之威

    南京城,国丧的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紫禁城奉天殿中,一众朝臣都集中在了这里,非但有南京六部的官员勋贵,连同从京城逃出来的官员、勋贵也不在少数,云集南京城,作为陪都,如今北京沦陷,那南京就是无可争议的临时京城了,所有的权贵都知道,想要有所作为,那就非来南京不可,最重要的是,要拥立新君,奋起抗清,这是臣子最基本的本分,天子都死社稷了,作为臣子没有死社稷,那最起码也要为社稷肝脑涂地了,即便是官员们私德有些不济,但是大节还是有的。

    如今一个月的时间都已经过去了,孙传庭与候恂等人也已经陆续来到了朝堂之上,除了两个人之外,户部尚书黄道周、左都御史李邦华、卫国公邓怀、淮安候华显等等,起码有十几位权贵同样也抵达了南京城,如今端坐在奉天殿上开始商议拥立新君的事情。

    户部尚书、太子少保蒋德景是当朝唯一一位来到南京的内阁辅臣了,虽然如今南京风云际会,都要靠实力说话的,但是名义上,终究还是百官之首,南京六部的这些人却是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诸位,如今满洲鞑子已经稳定住了京畿一带的局势,开始向着山西与河南发兵了,济尔哈朗听说已经进入了山西境内,至于多铎,更是连下保定、河间,真定三府,兵锋直指大名府,先帝殉国,俗话说,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再要是不确定新皇的人选,大明江山社稷可是真的要气数尽灭了……”

    蒋德景沉声说道。

    马士英在一旁答道:“阁相所言极是,只是如今皇上殉国,太子与皇子下落不明,北面纷纷传言,太子与皇子已经尽数落入鞑子之手了,咱们想要拥立新君,起码也要有个章程方才可以……”

    “本阁晓得!”

    蒋德璟沉声道:“本阁乃是太子少保,东宫侍讲,算得上太子之师了,难道天底下还有谁比本阁更像让太子登基吗?可是,如今太子下落不明,皇子同样是下落不明,时不我待,如果我们一直迁延,等待太子归来,群龙无首,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满洲鞑子?要知道,现在除了满洲鞑子之外,连关宁铁骑都已经全部叛降了,连同部署在京畿与辽边的火炮,全数为鞑子所得,兵强马壮,对我们虎视眈眈,形势已经不容得我们在死等下去了,必须要尽快拥立新君,至于太子的事情,也只能以后再说了……”

    不得不说,蒋德璟是一个明白人,与家国兴亡相比,太子反而是等而下之了。当务之急,就是确立新君人选,拥立其即刻登上皇位,然后诏令天下,北讨鞑子,一雪奇耻大辱!

    “既然如此,不知道阁相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马士英连忙问道。

    蒋德璟慨然道:“祖宗规制,嗣君立嫡立长,此乃国家之根本,如今先帝子嗣尽皆下落不明,京城陷落太急,先帝也没有遗诏流出,那就只能从藩王之中,选择血缘最近的藩王即位了,本阁的意思是洛阳福王,乃是神宗后嗣,先帝近支,身份最为显赫不过,当为嗣君不二之人选!”

    “蒋大人!此言差矣!”

    高弘图再次站了出来,沉声道:“如果是太平时节,立嫡立长,自然是毫无争议,群臣齐心,同样也可以维持长治久安,然则,现在可是不一样了,京城陷落,山西直隶甚至山东都已经陷入了战火之中,满洲鞑子来势汹汹,叛臣贼子数不胜数,大明仅仅剩下半壁江山,以先帝之才,先帝之勤政,尚且不能再满洲逼迫之下,保全社稷,如果再要拥立驽劣之才登基,岂不是要耽误国家大事?没有明君坐镇,如何能够剿灭建奴,复我大明江山?”

    马士英脸色一沉,喝道:“高大人,上一次议事之时,你就连胜反对,如今阁相南来,提出此议,你依然反对,到底是何居心?”

    高弘图愤然道:”马大人,家国罹难,危急存亡之秋,拥立嗣君,自然是有德者居之,有才者居之,无德无才,如何能够在乱世鼎定乾坤,恢复山河?从老福王到现在的小福王,都是贪鄙之人,一无宏才,二无大德,才德皆不足以胜任,猝然登上大位,于国无益!”

    蒋德璟眉头紧皱,淡淡答道:“高大人,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诸家藩王之中,哪一个算得上贤德之人?又有哪一个藩王能够超越的了先帝?从人品?从能力?从胸怀,从责任?不要说超越先帝,即便是接近先帝的都没有,每一个能够望其项背,既然都不如先帝,那选谁不一样?我们又何必去选什么贤王?以此而论,福王倒还有这正统的名分,众望所归,不是吗?”

    呃……

    高弘图被蒋德璟堵得说不出话来,不错,既然谁也比不上先帝,那还选什么贤王?先帝都不行,难道选出来的贤王就行?而且蒋德璟不比马士英,马士英只不过是一个凤阳总督,加上兵部尚书,也不能跟坐掌天下的阁相相提并论,这可是真正的大佬,南京城之中,没有人能够与其比肩,高弘图的气势上就先弱了两分。

    “蒋大人,话虽如此,然则,我们选举一个贤王,总比选立以为庸才要好得多吧?这、这福王父子恶名远播,河南一省之内百姓,无不恨之入骨,不然的话也不会被叛逆直接给煮了吧?如此恶劣之人,如何配得上九五之尊的宝座?”

    吕大器苦笑道。

    蒋德璟脸色一沉,喝道:“吕大人,我们只是臣子,子不言父过,臣不言君过,君王如何,不是我们做臣子的应该品评的,你失宜了!”

    蒋德璟为人端方,一介大儒,向来以正统自居,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哪里能够容忍吕大器如此说话?

    蒋德璟发话了,一众权贵与勋臣们纷纷挺身而出,不断的拍着马屁,决意要将福王捧上宝座!

 第565章 拥立之争

    “诸位,不要争了,也没有什么好争得了,听我一言吧!”

    孙传庭站了出来,向着眼前的官员们一挥手,高声喝道。

    众人尽皆安静下来,孙传庭,论官阶,孙传庭也不过是挂着兵部尚书衔的督师,实职不过是兵部左侍郎,不过与马士英相仿,至于实权,现在还不如马士英呢,毕竟马士英手握重权,庐凤总督负责的就是南直隶一旦的军务;但是,孙传庭的名声大啊,朱杰崛起之前,孙传庭与卢象升、洪承畴号称崇祯朝三大名将,战功赫赫,是少有的功勋无数的文臣,孙传庭一发话,自然是分量不轻。

    “孙督师,您有什么话说?”

    蒋德璟问道。

    一旁的马士英冷笑道:“孙督师,恕我不恭,您可是一直负责京师的防务,如今京城沦陷,你不在前方御敌,千里迢迢,跑到南京来做什么?不会是为了给朱杰撑腰吧?不过,这里可是南京,不是北京城,更不是你起家的西安府!”

    孙传庭冷笑道:“好,马大人说得好!你说我为什么不在前方御敌?京城沦陷前几日,先帝已经卸去了本督总督京城军务的职务,移交给逆臣陈演,至于是不是给镇国公撑腰?他是堂堂的国公,我不是是一个伯爵,如何配给他撑腰?本督前来南京,那是有公务在身!”

    “公务在身?”

    众人尽皆一愣,如今先帝已经殉国,哪里还有什么公务?

    “孙督师,您在开玩笑吧?这个时候,您到南京来有什么公务?”

    孙传庭看了一眼史可法,淡然说道:“宪之大人,您出来吧。”

    史可法点点头,站了出来。

    孙传庭高声道:“京城沦陷前刻,紫禁城混乱不堪,致使先帝连遗诏都没有能够传出来,不过,先帝的遗诏虽然没有传出来,但是懿安皇后的遗诏却是被人携带了出来,转交到了本督的手上,本督受命南下南京宣读皇后懿旨,宪之大人为人耿直,公正端方,作为监读,因为京畿战乱,本督也不知道蒋大人能够从京师逃离出来,现在蒋大人竟然来到了南京,也请与宪之大人一同监读,诸位大人,跪接懿安皇后懿旨!”

    懿安皇后,那是朝野上下公认的一代贤后,这个时候有懿旨到了,众人心头无不大震,纷纷跪倒在地,如果皇上有遗诏,那懿安皇后的懿旨自然算不得什么,但是皇上没有任何诏书出来,现在懿安皇后的懿旨,分量可是极重的。

    “已故懿安皇后遗诏,建奴入寇关内,围困京师,君臣困守紫禁城,皇帝已抱死志以谢天下,哀家母仪天下,领袖后宫,如何肯落于人后,唯有殉节,见先帝与九泉之下;唯两百年大明国运将倾,山河破碎,难安于心,皇帝死节,太子与皇子尽皆落入奸人之手,凶多吉少,大明国祚岂能就此断绝?唯遗书后来君臣,勉励重整河山,值危亡之际,哀家手书懿诏,示之后来群臣,镇国公朱杰者,实为先帝与哀家嫡脉骨肉,先太子朱慈燃,天启三年诞于皇宫之内,因阉党所害,生而濒死,赖异人所救,脱离紫禁,携之于四海,弱冠之年归来,统领雄师,剿灭叛逆,出使外邦,宣扬国威,待母子相见之日,先帝已故十数年,崇祯即位,然则年纪新皇有道,国家君主不可轻言更替,是以实言见于新皇,皇帝英明,年纪先帝恩义,封镇国公……,山河破碎,国运将亡,是以明示诸臣,若太子与诸皇子生还南京,则立太子,若太子与诸皇子殁于战火,则立慈燃,惟愿诸臣勠力同心,以中兴大明为己任,大明中兴之日,哀家与诸先帝必瞑目于九泉之下,钦此。”

    孙传庭宣读完毕,合上懿旨,交在蒋德璟的手中,淡然道:“诸位大人接旨吧!”

    奉天殿上鸦雀无声,一片宁寂,出人预料,太出人意料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马士英失声叫道,“这绝对不是真的!”

    孙传庭脸色一沉,喝道:“马大人,懿旨真假不是你说了算的,这里可是有诸位大人在呢!”

    蒋德璟展开懿旨观看,他久居京师,位极人臣,甚至还担任着太子的侍讲师傅,经常出入宫闱,面见懿安皇后都是常有的事情,对于懿安皇后的字迹清楚的很,一笔娟秀的文字,出自赵松雪,典雅沉静,如果这还不能完全确认,那最下面的皇后之玺的印鉴,却是百分百做不了假的。

    蒋德璟缓缓忘了史可法一眼,史可法沉声道:“阁相,下官是崇祯元年的进士,当年曾数次进入皇宫蒙皇上与两位皇后召见,对于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