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聊天群 >

第363章

崇祯聊天群-第363章

小说: 崇祯聊天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济格被他一训,没敢再说话,只是瞅了一眼范文程的时候,眼神中带着一丝恨意。

    这时候,代善不得不开口,转移开这个有点让人难堪的话题道:“海州之兵力,确实不宜乱动,还是应当谨慎一点为好!”

    他这话说完,他的儿子岳托却提了反对意见道:“之前的时候,不是有说盖州明军兵力有限,不敢离城太远。只是探马巡视盖州附近,明军就不敢出城么?”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皇太极,见他若有所思的样子,便继续说道:“或者可以让海州那边派出精锐骑军,只要堵住曹文诏一日,我军就能赶到,一举歼灭关宁骑军,而后迅速返回,大概也就两天到三天时间而已,不会超过四天。这短短几天时间内,盖州明军又怎么可能如此凑巧,刚好来攻?“

    “就算他们去打海州,有探马警惕,海州也不会有什么事!”阿济格听着,连忙补充道。

    岳托一听,灵光闪动,又立刻接着道:“要是盖州明军还真敢来攻海州的,到时候大军刚好回师,就能把盖州明军堵在海州城外,又能歼灭盖州之明军!”

    ……

    这几个建虏头目,按照他们自己的思路说下去,越说越兴奋,就好像能一下解决辽东明军,说什么克服盖州,而后兵发金州,定能打下金州。还有什么关宁骑军覆灭,东江军覆灭,建虏又能过上从前纵横无敌的好日子了。

    倒是皇太极没有被他们的描述冲昏头脑,但情绪还是有点乐观的,点头说道:“不要说那么多,先定一个小目标,就是歼灭曹文诏所领的关宁骑军。这战,朕势在必得,一定要赢!”

    既然他有了这个结论,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海州那边出兵了。就见皇太极对范文程微笑着说道:“打仗原本就没有一定能赢的道理,但只要战事有六成以上的把握,就可以搏上一搏了,更何况这次的战事,朕以为至少有九成的把握。盖州明军那边,让探马严密监视,并破坏道路,没有火炮可用,明军想要短时间内攻下海州,那也是做梦的事情而已!范卿以为如何?”

    还能以为如何?范文程露出一脸受教的样子,恭声奏道:“陛下英明,奴才不及也!”

    这些都是打惯了战的人,他们的分析,范文程也找不出错来,提出过质疑后,也就随大流了。

    于是,为了争取时间,皇太极一边向海州那边的济尔哈朗发出旨意,一边集结兵力,由岳托和阿济格领兵,快速赶往大黑山那边。

    蹄声隆隆,人喊马嘶,对于沈阳城来说,是久违的热闹。一时之间,都让人忘记了之前的白色恐怖,都在讨论这次出兵,到底是去打哪里,会不会赢的问题。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瞒不过有心的钱富贵,他立刻进入聊天群,点了普渡众生的图标,私聊禀告道:“群主,沈阳发兵了,大概六千左右的骑军,由岳托、阿济格领军,往草原方向去了。“

    ……

    大黑山的山顶,明军的帐篷四散而扎,不少明军兵卒都在砍伐树木,做滚木礌石,动静很大。而在其中一处帐篷外面,却坐着一名矮个兵卒,无所事事的,东看看西看看地,似乎有点不安。边上有一名比他个子高的,似乎是他的随从一般,就陪伴在左右,也有点不安的样子。

    在不远处的悬崖边,曹文诏放下望远镜,不再观察山谷里的动静,转身返回,看到那名矮个兵卒的动静,不由得笑道:“放心,没事的,陛下此策乃计中计,套中套,以建虏的性子,绝对会上当的。等我们返回时,本帅只会让人护送你们回宁远的。”

    这名矮个兵卒其实就是刘王氏,没法子,缺少”人肉发报机“,只能让刘王氏过来了。她看了一眼身边的丈夫,略微有点尴尬地回答道:”以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让大帅见笑了。“

    刘衙役也有点尴尬,陪着笑笑。说句实话,他也有点害怕,这种两军厮杀的事情,他也同样没经历过。就算是之前的昌黎之战,好歹是据城而守,心中有个依仗的。

    曹文诏可不敢笑话刘王氏,客套了几句,便转身准备离去。可他刚走几步,就听到刘王氏在他身后突然出声道:“大帅,陛下有旨意,说沈阳建虏出兵了。”

    一听这话,曹文诏立刻转身,点了点头道:“好,还有消息,立刻禀告给本帅!”

    说完之后,他立刻开始传令。

 837 精忠报国

    (全本小说网,HTTPS://。)

    没多久,一名曹文诏的亲卫下到谷地,巡查了粮食山包之后,气势汹汹地找上艾曼儿部族长和胡尔特部族长,带着训斥地口吻说道:”怎么建虏还没有来?我们山上都已经准备好了!不要以为伏击不成的话这粮食会给你们。告诉你们,我们自己粮食也不多,要是伏击不成,我们不嫌麻烦,会装上车子运回去!“

    艾曼儿部族长和胡尔特部族长一听,都有点急了,连忙陪着笑脸,说已经派人去联系了,建虏一定会派军队过来接粮食的,因为建虏也很缺粮,肯定来。

    看到那名亲卫生气地离开,他们两人又商量开了。事情都到这一步,无论如何不能让明军离开,特别是把粮食再运回去。于是,商议的结果,是又派出信使去催大清快点过来。

    而那位曹文诏的亲卫一到山的北面,蒙古人不可能看到他的时候,那脸上很凶的表情顿时不见了,匆忙上山向大帅做了禀告。

    曹文诏一见,又下令全军转入休息,不用再装模作样的搞出动静了。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皇上那边传来的第二个消息。当然,时间一到,不管第二个消息能不能有,都必须撤军。

    而在离海州不远地一座的高山上,一条官道从海州出来,一直往西边延伸,从这高山下面经过。山上高处,积雪并未融化,白茫茫地一片。

    在这山上朝着海州的一边,有一处悬崖附近,有一个身上披着雪白披风的壮汉走了过去,对着空地上说道:“定国,吃饭了!”

    这话音一落,就见那处空地上有了动静,雪地上一个人翻身坐起,在他趴着的地方,铺着干草军衣,身上同样披着一件雪白的披风,半大小子一个,手中拿着望远镜,微笑着说道:“那麻烦李哥了。”

    这人正是原本在京师初级武备学堂学习的李定国,因为能信任的“人肉发报机”缺乏,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崇祯皇帝就早早地派他到关宁军中报到,如今在一队关宁军夜不收的护卫下,前来监视海州的动静。

    李哥听了,笑着说道:“客气什么,托你的福,我们兄弟才有机会用用这千里镜。”

    他们都知道李定国的前程远大,而且李定国小小年纪表现出来的军事素养,让他们这些做惯了夜不收的人也是佩服,因此,虽然此时李定国没有任何军衔和职位,但他们一个个都刻意和李定国交好。

    李定国走回林子里的宿营地,这里还有一伙明军夜不收在休息,看到他过来,纷纷和他打招呼。李定国对此很自如,毕竟正要说起来,他在军中待得时间也不短,早就学会和当兵的相处了。

    一边吃饭,他们一边小声交谈着,忽然,有一名夜不收问李定国道:“定国,这么久了海州没有一点动静,他们会不会不敢出来?”

    听到这话,其他夜不收也停止了交谈,都想听听李定国怎么说。因为他们发现李定国年纪虽然小,可谈吐间却经常让他们感到新奇,有些话,有些观点,哪怕他们当了一辈子夜不收的,也是从未听过的。

    对于这次战事,他们这些身处其中的,自然想多知道一些。因此,也想听听这个李定国的回答,这海州的建虏到底会不会出城?

    李定国听了,稍微沉吟片刻,显然是认真想了想后才回答道:“这个不好说,必须从这次战事的全盘考虑,还要再考虑建虏主事人的脾气、个性,还有他们所处的背景这些。要是都知道的话,就容易分析出海州会不会出兵。”

    “厉害,定国考虑得真是全面,真有名将的风范了!”一名夜不收一听,立刻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他倒不是拍马屁,而是他原本的想法,就是在想着海州建虏是不是会出城,却没像李定国一般,从各方面综合考虑,这个回答出乎了他的意料,却又是最好的答案。

    其他夜不收听了,也都纷纷点头,他们感觉,李定国考虑事情的时候,比他们考虑的都要高,也都要全面,或者,这就是将军和小兵的区别吧!

    李定国听到同伴的夸奖,并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少年人的青涩显然已经被他历练掉了,就听他继续说道:“不过我比较了解皇上。既然皇上做出了如此的安排,肯定是有把握的。皇上那边,肯定能知道我刚才说得那些,至少比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要强。因此,我觉得,大概有七成的可能性,海州是会出兵的。”

    听到他这话,这些明军夜不收不由得很是羡慕。他们自动忽略了原本想问的问题答案,焦点集中在李定国说得比较了解皇上这点上。

    他们长这么大,当了那么久的兵,就有幸在之前凯旋到京师时,作为勤王军的一部分曾看到皇上检阅军队。他们只能是远远地看到了下皇上而已,就这,回到关宁后,就和留守的吹了不少天的牛。可李定国却被皇上特旨从地方调到京师学习,肯定是和皇上接触很多,得圣宠的人啊!

    李定国看到他们的反应,心中不由得很是感激崇祯皇帝,他自己都有点奇怪,按理来说,自己刚进入聊天群的时候,对崇祯皇帝说话很不客气,可不知道为什么,崇祯皇帝一直对自己不错,到了后来,甚至能明显感觉到,崇祯皇帝是要培养自己。

    这事,他私下其实想过很多次,可每一次,自己拿出的理由都无法说服自己。实在想不明白,唯有心中暗暗发誓,此生一定要精忠报国,回报崇祯皇帝的厚恩。

    他们正在说话的时候,忽然听到有动静传来。几个人一愣后,都是大喜,纷纷往悬崖那边而去。那个李哥看到他们过来,连忙说道:“你们快来看,海州北边飞驰而来的,是不是信使?”

    说完话的时候,他手中的望远镜不给别人,就给了李定国,让他先看。

 838 答非所问

    (全本小说网,HTTPS://。)

    其实,以这群夜不收的经验来说,他们比李定国更容易分辨来人是不是建虏信使。毫无疑问,结果肯定是建虏信使了。

    望远镜到了李定国手中,他一直关注着海州城的动静,心中不断期待着,海州出兵。因为如此一来的话,回头大军攻打海州,就会轻松很多了。

    如今在海州城主事的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他接到皇太极的旨意时,很是诧异。一直以来,他都盼着皇太极能派援军过来,没想到最终过来的旨意,却还要这边派出精锐。

    对于沈阳城内发生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相比建虏的其他头目来说,他更有政治头脑,也因此,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始终没站错队。

    他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哪怕到了后来经历过多尔衮夺权,历经风风雨雨,最终却成为满清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后入享满清太庙。其实相比来说,多尔衮死后被清算,如此一来,高下立判。

    因此,对于这道旨意背后的那些事情,济尔哈朗可谓心知肚明。他知道大清太需要有一场胜利,大清皇帝皇太极也太需要有一场胜利,更不要说这场战事,要是真打赢的话,能把关宁军的骑军全部歼灭,这个意义也是很重大的。

    海州派出精锐的话,自身会有丢城的风险,但这个可能性很低。济尔哈朗在这段时间内和盖州明军的交手中发现,盖州明军的骑军很少,大部分是步军。设身处地地想,如果自己是盖州明军主将,如果刚好在海州出兵的时候想起攻打海州,那也要准备粮草物资,又要留人驻守盖州,还要考虑攻打海州不是旦夕可下的风险,要面对大清的援军等等……

    算了,想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结论:只要盖州明军主将不是丧心病狂,喜欢孤注一掷的人,就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兵。

    想到这里,济尔哈朗也放心了。事不宜迟,他立刻调集手下精锐,除了盖州方向必要的探马之外,全部派了出去,两千多骑军,他亲自率领,务必要保证堵住曹文诏所部,不让一骑逃回锦州。

    海州城内,人喊马嘶,兵马往来调动,最终一队队的骑军,蜂拥而出海州,往西部官道飞驰而去。

    李定国在看到骑军出动的时候,就立刻进入聊天群,联系崇祯皇帝,做了禀告,发现崇祯皇帝没有回复时,就立刻点了刘王氏的图标,直接传达了消息,说海州建虏大约三千骑军,刚刚飞驰出海州。

    刘王氏听得惊喜交加,这边原定撤离的时间还没到,就等来了这个好消息,说明可以提前走了。她出了聊天群,连忙对身边人说道:“孩子他爹,快去通知大帅,就说海州三千左右的骑军,在主将济尔哈朗的统领下,刚刚出城!”

    如今的刘衙役在家中已经没有什么地位,充当了家庭主男的角色,听老婆大人一说,也是欢喜得很,立刻跑腿,把消息传给了曹文诏。

    曹文诏闻报,不由得大喜道:“皇上料事如神,海州的建虏真被调动了!哈哈,好!”

    这次的事情,从头到尾演了那么多戏,其实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夺取海州,进而威胁辽阳重镇,等于是一把匕首插到了建虏的心脏附近,一个不好,就是致命的威胁。当然,就算这事不成,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调动建虏大军,让他们动起来。大军一动,钱粮消耗就大,就可以进一步削弱建虏的物资储备。反正耗国力而已,以大明目前的实力,怎么都能耗过建虏的。

    他脑中闪过事情经过,就马上下令,全军悄悄下山,溜到后面战马所在,立刻转移。

    “阿嚏”崇祯皇帝正在船上看着两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