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北宋末年 >

第257章

混在北宋末年-第257章

小说: 混在北宋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杨可世和手下的数千精骑生生的被留在了界河对岸。只要从浅滩登陆的辽骑再兜回来,那么成了孤军的杨可世部绝对是凶多吉少。

    这等于是老家伙阴了杨可世一把。

    杨可世看这老匹夫如此不可靠,急得隔河大骂:“老匹夫,奈何未战就跑,你特么拿什么报效国恩?”

    杨可世骂得再响亮,跑路心切的赵德也不一定能听得到,估计就是听到了也装没听见。总之,赵德领着部下瞬间跑没影了。

    卧槽,杨可世又恼又急。

    潮水般从南岸涌过来的辽骑堵住了杨可世和其数千精骑的退路,很快,耶律大石的兵马又从杨可世部的北面出现。

    至此,耶律大石指挥军队完成了对宋军先锋的合围。

    这一战,是耶律大石自从考上状元,被分配到燕云地区后的第一战,也是其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战。完美的开头,似乎预示着大石会获得一场完胜。

    但他面对的不是一般人,是无法用常规推理来衡量的万人敌杨可世。

    杨可世恼怒一阵,迅速冷静下来,既然被围了,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杀出重围,回到南岸。

    杨可世一马当先,率众向桥南岸杀去,眼神中闪着不屑的凶光,就以为自己这万人敌的武力,杀回去还不特么跟玩似的。

    可他同样没料到指挥辽军的是耶律大石,就象他刚刚没料到老匹夫赵德不可靠一样。

    耶律大石根本不给宋军突围的机会。针对宋军前锋是轻骑的特点,耶律大石在桥南岸集结大批弓箭手,守住桥头,对冲过来的宋军进行密集攒射。

    不得不说,辽军箭法很准,其中一箭正中杨可世,这箭很不普通,是辽军的铁蒺藜箭。不知射到了哪里。史料记载,杨可世的血拼命的往下流,很快将他的军靴都给灌满了。

    卧槽,流这么多血,若是常人,不死也昏过去了,就算不昏也绝对失去战斗力了。

    可流血的是杨无敌啊,这已经不是轻伤不下火线了。

    受伤的杨可世目眦欲裂,吼声如雷鸣,率先杀入辽军阵营,连杀百余辽兵,直接率部冲出重围,返回了大营。

    杨可世的勇武,把向来以勇武自称的辽军给惊得目瞪口呆。

    回到大营的杨可世不但身受重伤,心理也被赵德给狠狠伤到了。

    宋辽第一次交锋,无疑是辽军占了上风。宋军不但没有抢占石桥,主力前锋更是身受重伤

    耶律大石虽然没有取得完胜,但他也没有被杨可世的强悍给吓住。当天夜里,重新夺回石桥控制权的耶律大石,就亲率主力南下去偷袭宋军大营。

    这耶律大石的胆子也不是一般的大,就手下万把兵力,也敢深入宋军大本营搞突袭。

    统帅种师道看第一战就折了一张王牌,顿时有点心灰意冷起来。得知辽军来袭营,猜测辽军人数必然不会很多,但也没有让主力出营作战。只是令各营金豉齐鸣。

    耶律大石被宋营的此起彼伏的战鼓声给搞晕了,溜达一圈,搞不清宋军虚实,于是就退兵了。

    昨天夜里是天黑摸不清宋军大本营的情况,第二天天一亮,耶律大石又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也不特么偷袭来,直接率主力过来踹营了。

    由此可见,耶律大石是多么渴望打仗啊。好象生怕宋军跑路不跟自己玩似的。

    种师道听说辽军竟然过来踹营,本能的不信啊,特么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真是老虎不发威,你们辽人当老夫是病猫。

    种师德当即就火了,当即下令全军将士备好粗木大棒,因为普通刀枪对付重装骑兵效用不大。

    老种一发火那是不得了,前来的踹营的耶律大石的军队被乱棒打出,估计损失也有限,毕竟这大棒杀伤力有限。

    耶律大石踹营失败,意识到宋军这不还是有点战斗力的吗,于是也不敢大意起来。

    宋军这边,先是先锋军失败,接着又被辽人连续前来骚扰两次,都没有奈何得了人家。这心里的震动更大,本来,众将以为辽国已是日落西山的破落户,都被金人追的满大草原跑了,还能有多少战力。没想到,两个回合下来,辽人勇猛十足啊。

    这双方一都小心,战局自然就暂时僵持了下来。

    东线主力这暂时消停了,可辛兴宗率领的西路军却是另一番景象。

    辛兴宗这一路的目光是范村。范村就在今天河涿县的西南角。

    对面的辽军主力部队是由四大民族组成,分别是契丹、汉族、渤海和奚族。

    辛兴宗一看敌军人员构成,不由乐了,妈的,看样辽国精锐已经被金军给打光了,已经没落到只能凑出一支杂牌军来了。

    同样,和东路的杨再世没有算计的自己的对手耶律大石一样。辛兴宗更是只看表面,而不知统率这支杂牌军的辽将是谁。

    四族军的辽军统帅来自赫赫有名的萧氏家族,此人名叫萧干,萧干这一支族人世袭奚族。此人也是辽朝末年的一员名将。

    萧氏家族历代都是领导杂牌军的,所以很善于做少数民族的工作,很会调解各种族之间的矛盾。到了萧干这一代,他也从父辈那里继承了这个优良的传统,他十分清楚如何整合不同种族,并使他们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想想也够悲催的,先是耶律大石,接着是萧干。这金军和辽打了一百多仗,遇到的全是酒襄饭袋,唯一一个和金军对阵中能打的猛人耶律余睹还被自家皇帝给逼着投靠了金人。偏偏为数不多极能打的猛人全让大宋给摊上了。

    本就不是本次主力的辛兴宗部,加上骄兵轻敌,再加遇到猛人萧干,不可避免的,又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损兵折将。

    这一来,宋军上下全懵了,不是说辽国已是苟延残喘了吗,不是说辽国精锐都被金国打光了,不是说辽国残兵败将豪无斗志……

    怎么会这样,一个被金军杀得象小绵羊似的残军,到了宋军面前转眼变成了一群狼。

    宋军上下对此毫无心理准备,两路军士本是抱着摘桃子的心理来抢军功的,这心理落差实在太大,更严重的是,军队士气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留守雄州的童贯还幻想着尽快将大营搬去燕京城呢,没成想,大战刚进行四五天,前方伤亡报告一个接一个。可把老贼给惊坏了。

    连更两大章

    一章四千字一章五千字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67章 激情悲壮应州城

    (全本小说网,。)

    雄州城内驻军却是两番心态,少部中央禁军和童贯带来的亲随及从西路紧急赶过来的三万胜捷军,对急转而下的形势也是大吃一惊。

    而雄州当地驻军却是有些幸灾乐祸,本来,这些地方军就对趾高气扬的西军看不顺眼,现在看他们一个照面就被辽军打得鼻青脸肿,普遍有看西军笑话的心态。

    随胜捷军前来雄州的杨勇,前几天刚听说干弟弟在河东路干出的惊天动地之举,也是兴奋的不行,直恨不得也驰马疆场建功立业。可自己现在只是一教官的身份,觉得童贯不可能派胜捷军迎战辽军,那么自己也就没有机会上战场。

    所以,现在杨勇突然听到前军失利,也是又急又无可奈何。

    两路军刚刚折了头阵,又一惊天消息传来,幽州方面已经派出数万大军,正火速往白沟河一带增援。

    久经沙场的童贯给这个消息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显然,两路大军连现在驻扎在边境线上的辽军都打不过,若是再有数万辽军增援而来。这加减法一算即明白,老贼觉得自己这一方将豪无胜算啊。

    童贯甚至动了跑路的心思,历史上他就是这么干的,结果将数万西军精锐给葬送了。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东西两路同时战败,也并不是西军不能打,而是西军准备不足,料敌不足,再就是对当地的地形不熟,另外对习惯在多山的西路与西夏交战的西军而言,更是缺乏在大平原上与辽国铁骑正面对抗的战略战术经验……

    所以,西军的暂时失利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

    童贯思虑再三,终于还是没有跑路,而是传令三军,严防死守,不得主动出击。

    同时,童贯又突然想起了正在河东路打得风生水起的唐十一。老贼眼前一亮,此子如此勇武,攻城掠地如探襄取物,何不将其调到本路来。

    考虑到河北路才是主攻方向,毕竟河东路只是起着牵制辽军的任务。而且随着大同府被金军攻取,河东军继续向北扩展的可能性已经几乎没有。

    于是,童贯没考虑太久,就下定了决心要将唐十一及其现在统率的人马全部调过来。说干就干,童贯象是捉到一颗救命稻草似的,立马派人带着自己的亲笔手书,火速前朔州去调唐十一了。

    在此期间,远在寰州的唐十一他们也没闲着,确切的说是金军没让他们闲着,因为金国皇八子完颜宗强来找麻烦了。

    完颜宗强虽然恨不得马上率留守大同府的铁骑杀去寰州,亲手将唐十一那小子的脑袋给砍下来。奈何父王有令,自己也不敢去主动挑衅,当然,恐怕就算自己有胆,城内主将也不敢将兵将交给他。

    现在留守大同府的金军主将是完颜赛里,此人汉名叫宗贤,号盖天大王,是金军万夫长。

    金军官名有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等。顾名思义,百夫长满员的话手下有一百兵,万夫则有万骑。金军向来有“女真不成万,成万无人敌”之说。

    盖天大王,单从名号上看,就是一位猛人,实际上也是如此。

    虽然金主下令不准挑衅宋人,但没说不让打辽人的主意啊。

    很快,盖天大王就按捺不住了,盯着军事地图大眼一扫,眼皮子底下的寰州已被宋人抢了去,当目光扫到东南处的应州时,顿时虎目一亮,好啊,拿下应州,就等于将朔州和寰州与燕云其他地区生生切断了。

    盖天大王打定主意,当即决定发兵攻取应州。

    根据他与辽军交战的过往经验来看,估摸着派去一两千骑就可轻轻松松将应州拿下,可他转念一想,觉得这应州紧临宋代州,怕宋军横插一棍子过来,于是很谨慎的派了三千铁骑。

    当盖大天王在军事会议上将此事一提,正闲得无聊的众猛将纷纷请战。

    其中一员虎虎生威的大将轰然请战道:“请主帅允许末将率本部儿郎杀入应州”

    盖天大王抬起眼皮一看,发现说话的青年将领正是完颜娄室的儿子完颜活女。听其说率本部儿郎前往,心想这小子只是一千夫长,手下兵满打满算不过一千。按说这点兵力也足以拿下应州的,正打算给其加点兵,让这小子去抢军功。毕竟这小子他爹和自己一样,也是万夫长,而且正率大军在追击辽国皇帝呢。

    完颜宗强一愣之下,仔细看了看应州的位置,也是心里一亮,加入了请战行列。

    突然又听到有人求战,盖天大王一看,眼皮子一跳,发现是皇八子。

    盖天大王略一思忖,估摸着这皇八子不是耐不住寂寞,而是看几个哥哥都立了不世之功,这是想抢军功呢。

    于是盖天大王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让完颜宗强出战。根本没担心皇子的安危问题,现在哪个皇子不是在第一线厮杀,何况辽五京都抢过来四个了,一直没遇到辽军象样的抵抗,也是觉得皇八子出马,拿下应州是毫无问题的。

    完颜活女对这决定虽然有些不愤,但也没好说什么,知道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

    完颜宗强得令后,强压制住内心的兴奋,马上点集三千重骑,并带了三辆攻城战车,直往应州杀去。深知这是自己的第一战,若是能攻取应州,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州啊,也是一件不小的功劳,而且还能趁机找找唐十一的麻烦。

    完颜宗强刚出城不久,盖天大王突然有点不放心起来,毕竟金主走时并没交待自己去攻取任何地方,若是八皇子打应州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可够自己喝一壶的了,这么一想,直觉自己如此安排很是不妥,可军令已下,再收回也晚了。连忙做了补救措施,那就是令求战心切的完颜活女率部前去接应。

    完颜活女正有点郁闷呢,猛听主将让自己去接应,这不是特么给人家打下手吗,虽心有不甘,还是领命而出。

    完颜活女慢悠悠的点集了本部千骑,缓缓的出了城,往应州向奔去。

    一个将二代,一个皇二代,先后奔应州而去,两人却是心思各异。

    金军一出城,就有宋军哨探回报了正在寰州布防的唐十一他们。

    唐十一和柴洪等人得知金军有向应州进攻的可能时,也是大吃一惊。

    “出动的金军有多少骑?”唐十一问道。

    “大约有三千骑,不过,后来又出城一千骑,好象也是前往应州的”哨探回报。

    “严密监视这两路金军的动向,随时来报”唐十一又派出一队哨探,专门监视这两队金军。

    “金军若是果真进攻应州,估计应州也守不住,那咱们?”柴洪面露焦虑道。

    “大同府的金军这几天一直没有动静,这次突然出城,不是打应州就是打咱们的主意。”刘预立分析道。

    “很有这个可能,张指挥,你马上返回朔州,让张应张将军迅速集结两千精骑火速赶往雁门关,并将金军可能攻打应州的消息报告王机和郭清。”唐十一马上果断下令道。

    接着又对柴洪道:“柴兄,这里就交给你了,现在咱们有六千骑,我带去三千前去应州,无论如何,这应州不能落入金人之手。”

    “唐兄弟,你还是多带些人马吧,金军很不好对付,这城内留下一两千人就行了,外面还有地雷阵……”柴洪说道。

    “不用了,咱们还要防止金军玩调虎离山之计,若是情况不对,我会马上率军赶回来的。”唐十一说着就往外走,知道时间紧迫。

    唐十一出了议事厅,领着周家兄弟和武松,来到军营,迅速点集三千兵马。因为时迁武力不行,唐十一直接将他分配到史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