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北宋末年 >

第220章

混在北宋末年-第220章

小说: 混在北宋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十一不由分说的牵起杨凌的手,快步进了旁边一家文房四宝店。

    “老板,准备一份笔墨纸砚来”唐十一说着,直接抽出一张百贯钞票来,拍在掌柜面前的桌子上。

    掌柜的一愣,迅速收好钱,磨好墨,铺好上等宣纸,并准备了一盒粗细不一的毛笔来。

    唐十一抽出一支细笔,迅速书写起来。

    店里的掌柜和几个客人见此情况,也不由疑惑围上前来,不由跟着读出了声: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及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听一宿梵唱,不为参悟

    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瞬

    我飞羽成仙,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只是,就在一刻,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此生与你共度。

    ……

    “好,真乃应景之作,不错,好诗词啊!”围观者赞叹道。

    粉脸羞成霞的杨凌美眸已闪现晶莹的泪花,虽然看一遍就牢牢记在了心底,不过还是小心的将身前纸张折好,象宝贝似的握在了手里。

    望着两个年轻人肩并肩的出了店,掌柜的已经忘了人家只是写了一张字,自己就收了百贯了,还沉浸在了那首诗词中。

    杨凌一开始也为这露骨的诗词羞怯不已,但更多的还是感动。也对这小子能瞬间因时因地因景的写出如此诗词来,深感震撼,心想还别说,这小未婚夫虽然没上过学堂,文化水平不高,却能临时想出如此有深度的诗词来。

    两人来到庙堂门口,小红正提着一包吃食等着。杨夫人不一会也走出来。

    四人回到梅园后,天色已暗,唐十一就让一路劳顿的干妈她们歇息去了。

    王虎二愣子几人直到深夜才回到梅园,还在兴奋之中的几人睡不着,又陪唐十一热火的闲聊起来。

    “还是这京城好”二愣子说道。

    “看你小子这点出息”唐十一忍不住骂道。

    “哥几个,要不你们别当兵了,留在京城跟我们经商吧。”三皮提议道。

    “啊”二愣子和周家兄弟明显没往这方面想过,听三皮一说,不由一拍大腿,激动道:“好,我怎么特么没想到过要辞军啊”

    “你们三个抽什么风呢,以为想辞军就能辞军啊”王虎不由骂道。

    三人这才看看胳膊上的印记,想想这一日为兵,终生是兵啊,辞军的念头被王虎一盆冷水给浇灭了。

    唐十一趁机又问了一些梅谷堡的最新情况。

    “唐兄弟,你现在若是回到梅谷堡,保准认不出来了,现在变化可大了,这次北上代州的千骑,除了原先八百多老兵外,还有一百多新兵,现在梅谷堡还有差不多两千人。”王虎说道。

    唐十一点点头又问道:“牛师傅现在什么情况?”

    “咱们梅谷堡后山坡几乎全被开发出来了,专门划出一片区域给牛师傅他们搞生产。对了,这次北上,我们带了上千颗石头雷呢,组件也带了数千。”

    “好,明天走的时候,你们再带上几车火药。”唐十一说道。

    ……

    第二天一早,唐十一将王虎几人送上船,正打算领着干妈她们好好出去转一下。却被突然传去了宫里。

    唐十一估摸着应该是让自己出发了,于是简单向干妈小凌她们交待了几句,就随内侍进宫了。

    当随内侍来到大庆殿前时,还是被眼前阵势惊了下。

    只见在大殿正前方的广场上正分立着数十名衣甲鲜明的军士,而在两侧各立有五十名武学院的学生,四围则散布着众多刀枪在手的内卫。

    赵佶在殿前廊下坐定,赵楷、童贯、梁师成、谭稹等人分立左右。

    看着这些龙精虎猛的军士,唐十一这才想起,今天是武举殿试。

    说起这武举,它是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举最早始于隋,制度化于唐,宋朝的武举在唐朝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而且,宋朝武举也一改唐朝武举的只重武艺,不问文章的做法。宋朝武举尤其重视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出文武兼备之儒将。

    宋朝武举的考试有专门的考试教材《武经七书》,后来又颁布了《补官差注格法》,将武举授官与军队建设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总之,宋朝武举打破了以弓马选帅的传统,开辟了在和平条件下选拔军事人才的新路,对从高门贵族子弟中选拔将领的倾向形成了冲击。

    不过,历史事实是,在“重文轻武”的国策下,武进士的选拔人数有限,每期也不过三四十人,武学院的规模也不大,仅有一两百人。其实终宋一朝,名臣名将中更是无一人出自武进士。

    最终,在宋朝,靠武学培养,用武举选拔优秀将帅以提高军官素质的想法并没实现。

    现在进行的武举殿试,就开了历史先河,最终形成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解试和省试都由兵部主持,考试周期一般三年,不过这殿试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25章 代州防御使

    (全本小说网,。)

    照例,率先由四十名武进士进行武艺演练。

    首先进行的项目是射箭,这也是武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分为步射和弓射。

    一阵激昂的鼓点声过后,数十名武士精神抖擞,轮番上阵,广场上一时“嗖嗖”箭鸣声响起。远方树立的箭靶上飞满了箭矢。

    武学院的上百学生率先鼓起掌来,眸间闪现激动羡慕光芒,也期望着有一天能站在这里接受大官家的检阅。

    “好”一旁的谭稹忍不住鼓掌叫好。而童贯则面色平静,没什么表示。

    赵佶只是象征性的点了下头。

    接下来是刀枪器械的演练。

    武进士又是各持拿手兵器,拿出毕生所学,一时之间,广场上刀枪飞舞,呼呼生风。

    这殿试除了常规的弓马器械科目外,最重要的当然是策问了。所谓策问,即以时务边防或经史事涉兵机者为题,限七百字成文。

    刚才说了,这殿试不过是走个过场,主要是体现大官家对武进士的恩典,一般只要不出现大的差错,所有参加者都能通过。武状元是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大官家个人的喜好选出来的。

    策问过后,赵佶当场公布了今年的武状元是张建侯。从外表看,此人生得高大英俊,气宇轩昂。很符合赵佶一贯的审美标准。

    武状元选出来了,前五名的名单也已公布。唐十一正有点纳闷,将自己叫过来干嘛呢,不可能只是来观摩这些武进士们的表演吧,突然听到赵佶喊自己:

    “唐君,你身为四国大赛第一勇士,不妨与今年的武状元切磋一下”

    赵佶临时想到了娱乐项目,心想这武状元和第一勇士比,绝对有看点啊。

    卧靠,唐十一完全没心理准备啊,给惊得不行,木然的应了声。

    同样,殿前的武进士和武学院的学生们闻听有比试,一愣之后,立马兴奋的满脸期待起来。四国第一勇士和武状元比,好啊,不知谁强谁弱。就连在外围担负警戒的在内卫们也满脸期待的样子。

    正兴奋不已的武状元张建侯,听到大官家让自己和什么四国第一勇士比试,也是一愣,没想到还有这节目,不过在看到唐十一时,也是暗自冷哼一声,就这小身板,还能和自己比。这也怪眼下传媒不发达,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武进士们,并没几人知晓轰动京城的四国大赛。

    兵部一名主考官上前,宣布先比步射。

    张建侯也不客气,率先取了一把强弓三支箭,“咯吱吱”一阵响动过后,三支箭先后飞出,如长了眼睛般正中七十步外的箭靶红心。

    “好,好箭法”围观者轰然鼓掌叫好道。

    轮到唐十一了,也选了把强弓并拿了三支箭。一时有点为难的样子,这要是把武状元给赢了,自己是不是太显摆了。唉,不管了,反正是大官家让自己比的,那就尽力比吧。

    “嗖嗖嗖”瞬间三声鸣响过后,三箭同样深深的扎在了七十步外的箭靶红心上。

    “嘶”广场四周顿时响起一阵倒吸冷气声,虽然两人三箭分别正中靶心,但很显然,唐十一的这三箭举重若轻,只是怎么可能,数石的强弓拉射起来跟玩似的。

    让众人无语的是,唐十一都没感怎么用力呢,怕这恐怖内力掌握不好将这强弓给拉断了。

    一旁的兵部考官也给惊得不行,不过还是按例宣布两人这一合打平。

    接下来该是骑射了。

    张建侯此时哪还敢大意,选了把一石的弓翻身上马,拍马加速后,连射三箭,同样是正中靶心。

    唐十一又抽了三支箭,在围观者目瞪口呆的注视下翻身上了一匹马,有样学样的拍马跑动后,连射三箭,全部正中靶心。

    这一下,围观者完全被震撼到了,卧槽,这怎么可能,步射和马射同选拉力最强的硬弓,这如何让人相信。

    要知道,这步射和马射的要求是不同的,步射要射起三石的强弓,而骑射由于在马上用力受限,只要能射得动一石的弓就可以了。而唐十一却马上马下全用的数石强弓,而且全都轻松自如的样子,如何让人不震撼。

    兵部主考官也给惊得直擦眼睛,不相信眼前一幕的样子。

    “好”赵佶也忍不住叫了声好。

    围观者听大官家叫好,瞬间反应过来,轰然击掌叫起好来。

    唐十一倒是没在意,射几箭而已,咋都反应这么大。

    如果刚才两人的步射还不好说什么的话,现在这马射过后,孰高孰低可谓是一目了然了。

    同样,新科武状元张建侯也是震撼不已,这才感觉到眼前四国第一勇士的高深莫测。不服气不行,马上拉开一石的弓已经是自己的极限了。

    “你们各选趁手兵器,点到为止”赵佶也是临时起意让两人比试的,现在被唐十一的三箭给彻底激起了好奇心,不等主考官发话,直接命令道。

    唐十一和张建侯领命后,不约而同的从兵器架子上拿了把花枪。

    这花枪是专门用来比试的,比战场上的长枪要短上许多。

    张建侯主动拱手一礼,再不敢小看眼前少年,打起十二分的小心来。

    唐十一握枪在手,客气的还了一礼,做了个阁下先请的手势。

    张建侯哪敢率先出枪,直等了数秒,看眼前少年一直面色淡然的站定不动,想着大官家正在上面看着呢,不再客气,率先挺动长枪,向唐十一平刺而来。

    唐十一闪身的同时,拿枪横拔了下,同时加了些内力。

    “砰”的一声,两枪一触即开。

    唐十一依然站定不动,右手握着长枪横在胸前。

    张建侯却觉手臂酸痛,竟引得虎口一阵发麻,惊疑不已的盯着面前的唐十一,内心的震撼翻江倒海般,显然,这叫唐君的少年留了余地,要不然的话……想到这里,张建侯立马拱手认输了。

    卧靠,只是简单的一刺一挡,这比试就结束了,虽然众人都以为这唐君赢得可能性大,但没想到仅仅一招而已,今年的武状元就认输了。

    赵佶也是一惊,其实刚才看唐十一马上射的三箭,就意识到唐十一技高一筹,但还是没想到自己钦点的武状元竟然一招就认输了。

    “好,哈哈,我大宋果然是藏龙卧虎,英雄辈出啊,这边患何愁不平,燕云何愁不复。”赵佶震惊过后,忍不住哈哈大笑道。

    谭稹也是激动的点了点头,更觉自己没选错人,此去北路,有如此少年高手相随,自己的安全无疑又多了几分保障。

    童贯却是不经意的轻摇了下头,暗叹让这黑厮捡了个便宜。

    “唐君,你和今年所有的武进士及武学院的学生,马上随同谭节度北上。”赵佶朗声道。也是想借机让这些武进士和武学院的学生亲临边防一线,去长长见识磨练一下。

    这突然的命令,令武进士和武学生们吃惊不已。

    唐十一却落下了一颗心,心想这该来的总要来。

    一旁的赵楷也是一愣,没想到大官家要将唐十一派到北路去,不过也觉得将这小子派出去比留在京城经商强,毕竟这小子无论在镇戎还是在南下平叛的过程中都表现的极其出色,想必在北路更能发挥这小子的能量,于是稍一思索道:“大官家,听说唐君的梅谷堡部被调去了河东路代州,不如让这小子去代州吧。”

    “嗯”赵楷点了点头,现在赵佶对唐十一也是抱有厚望,一是这小子画技出神入化,二是武艺更是神秘莫测,三是战场上的表现也极好。唯一不足的是,这小子太年轻了,听儿子一提,想着在接下的对辽作战中,河北才是主战场,而占有地利的河东路应该安全许多,正好可以起到锻炼的同时也不怎么危险,于是当即就同意了。

    “唐君,你就先随谭节度巡视河北河东两地,然后再去代州任防御使”赵楷当即道。

    唐十一被这突然的命令惊呆了,本以为只是临时任务的,这特么一去就留在代州了啊,那自己和小凌的婚礼……

    “是,小的遵命”唐十一反应过来答道。

    “嗯,这代州的指挥权就交给你了,你不要让寡人失望。”赵楷又道。

    “是,小的定当不负圣望,定会将代州守得如同铁桶一般。”虽然一点心理准备没有,但该有保证还得有啊。突然又想到一件事,马上接着道:“小的此去代州,想带上些火药,不知?”

    “火药?”赵佶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