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乌江战纪 >

第15章

乌江战纪-第15章

小说: 乌江战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转星移,几度春秋,郑柏因屡次谏劝,已渐渐不得宠。伴君如伴虎,越是曾经得宠的人,失宠后落井下石的人也越多,下场往往更惨,这一年,郑柏犯了个大忌讳,瞫棹将其打入天坑。

    天坑,乃是草原边上的一个很大很大的深坑,人不知其宽长,更不知其深浅,巴人眼中,就是一个吃人的黑洞,他们相信连天空的雄鹰也不会知道有多大。

    传说,天坑中毒虫猛兽成群,下坑之人无一幸存,且死得极惨。

    最让当地巴人害怕的是说死在天坑中连鬼都做不成,魂儿不能升上来,也有说不知魂儿飘散何地,总之享受不了后人的供品,他们宁可在短暂的人生中受尽磨难,也不能到漫长的另一个世界里做野鬼。

    因此,大约从瞫武子时起,打入天坑就成了草原上最最残酷的刑法。

    澹子听说郑柏将被打入天坑,回想当年的救命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又对天下大乱非常失望,当然凭他的修为,不能说是厌世,或者还有他自己的想法,外人不懂,不顾众人劝说,自愿陪郑将军下了天坑。

    澹子去后,果峰当年委派照料他的几个果氏人在此安居,一代代往下传,名为学舍实为难民所的观林云林学舍处于半死不活状况,也有远处的人慕名前来,与其说是来这里闭门读书,不如说是闭门混饭吃。

    好在住在里面的果氏后人沿袭祖先勤劳的品格,再加万风寨遵祖先果峰遗命长年资助,才没有关门大吉,慢慢成了万风寨一个特殊的子部族,人数不多,不仅不向万风寨承担义务,若有困难,反而有补贴。

    瞫棹晚年,更加残暴不仁,眼看就要毁灭虎安山瞫氏,其弟瞫诃屡谏无效,发动兵变,软禁瞫棹,扶其子瞫隆继位。这是虎安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易权的兵变,后世虎安宫主人既为瞫诃拯救部族的壮举赞美,又经常担心出现第二个瞫诃。

    瞫隆继位初,数部族趁机又反,被瞫光当年赶进深山峡谷的虎安山原土著部族也不知从何处冒出来大添其乱,瞫棹之弟瞫诃历经数战,杀了不少人,才弹压下去。瞫诃为当时瞫氏大部族第一武士,人人闻之胆寒,在整个巴国都有大名。

    反叛平定,瞫隆改弦易辙,轻刑法,减赋税,厚待各子部族,方才重拯虎安山气象,因之,虎安山瞫氏后人也称瞫隆为中兴氏祖,称瞫光为氏圣祖,称瞫武子为氏雄祖。

    就在这次平叛期间,有十几名混水摸鱼的外族武士逃进观林云学舍,瞫诃追至,四下搜索,不见踪影,下令烧了学舍,以绝后患。刚要点上火,一只怪龟不知从何处钻出来,将瞫诃拱翻在地。

    瞫诃迷信,以为放火烧林云不祥,遂罢。(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022章 来历不明的宝珠

    (全本小说网,。)

    往事到此为止,书归正传。

    瞫夫人道:“那是个远客了。听说孔子有言:有客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看来今日是个高兴日子。”

    五源继续道:“杜清涟是蜀国鱼凫氏蜀王望帝杜宇之后,后来鳖灵建立了蜀国开明王朝,杜漪的先祖不愿看到这个结果,就迁至鹄鸣山。

    “杜清涟多年习老子学说,颇有根基,自以为蜀中学者已无有其右者,于是出了蜀国,拟到老子故里楚国去淘见识。

    “一年多前,到了江州,顺大江到枳都,再进了丹涪水,准备从郁水转盐水进楚国,正值我国与楚国开战,不能成行,听说万风林海有一观云林学舍是老子的弟子澹子当年闭关读书的地方,他想到一时不能入楚国,于是来到观林云学舍,却发现并无读书之人,大失所望。先因战事,后因伤寒,住了三个多月。

    ”如今,丹涪水风俗也在变,我想让他留下来,将来或是有大用,比如办个乡学,于是想尽办法让他在学舍中长驻。

    “盛情难却,他先应承下来。当时我就承诺他要引见给夫人,一时忙事,冬来收不能收,种不能种,正好空闲。此人见多识广,待人和善,年近四旬,而面红耳赤,肤如婴孩,非为俗物,斗胆求夫人一见。”

    夫人笑道:“ 这样说来,老寨主一诺值千金了。既是来了,有请高人。”

    “既然夫人准了,我自去请他。”

    且说这果五源,已过花甲,头发却一丝未斑白,听说是平生多吃果氏部族的干果。天坑在果氏领地范围,因此历代以来,天坑牢营的主管便是果氏头人。

    因之,果五源,既为万风寨寨主,又为天坑牢营的主事,虎安宫格外多几分尊重,故他能直接求见夫人。万风寨与有名无实的观云林学舍素有渊源,当年澹子建馆之时便是得力于寨中支持。

    说这闲话之间,果五源已将杜清涟引进了宫中。

    夫人见客人年约四旬,中等身材,略为偏胖,身上是一件白色蜀段(听说后世才称“蜀缎”),就如天生就在他的身上一样合身,铮亮的额头和明净的眼神隐藏不住睿智;尤其是皮肤,就如婴儿一样,指尖轻轻一弹,怕是要弹破。

    夫人固执地认为,在丹涪水,甚至整个巴国,邓路的文人气质就如一道独立于盘瓠湖水面比蓬莱小岛的美丽风景,无人能及,见这人浑身气质与邓夫子有相似之处,且不在邓路之下,先吃了一惊,顿时多几分喜欢,心中暗想:“他吃的什么,比女人皮肤还要细嫩,如何驻颜?定非俗物。”

    杜清涟施礼道:“某西蜀草鄙之人。”

    夫人答礼。

    宾主坐定。

    一席交谈,夫人兴趣盎然。

    夫人道:“杜子学识,愚妇已见识。依你所请,我当转达我夫,以后,任何人不得去观林云学舍闹事。不过话先说明,也不得强迫当地人学书,毕竞当地以祭师最为尊。”

    杜清涟起身行了个大礼,道:“并不敢奢望有人学老子学说,多谢夫人!”

    “请复坐。不用谢。改日有空,我当亲自去请教。”

    果五源道:“夫人若去了,定然不会失望。自从澹子创建学舍,数多年来,学生没有长进,树木却是年年长进,已是古树参天,虽然简朴,但与别处不同。只是,历代邑君均对学舍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更有刻意打压的,有一年说窝藏要犯,差点一把火烧了,目今房屋多有些破损。”

    夫人笑道:“你这话一出,我是不出点血就显得小气了。”

    杜清涟忙道:“我来求见夫人,绝无此意,因听说夫人开明,不比他人,听了寨主之劝,才敢茂然求见,只想在林中清清净净,当地人不常去添乱,足也。”

    夫人道:“晓得你们读书人清高,但我话已出口,不必推却。眼下虽是时有战事,消耗颇大,有苴大总管在,这点东西还是挤得出来的。”二人谢过出宫。

    果然,从此以后,当地混混不敢再无故去找学舍的麻烦。有果五源为其出头,再加众人敬重杜清涟的人品,反客为主,他倒像是学舍的老板,众人都听他的。

    次年春末,虎安宫拨付钱粮若干,用于修缮学舍,郑氏、相氏、樊氏、荼氏、句氏、三苗寨等部族见虎安宫资助,自然懂得起,也送来一些物资。万风部族出人力砍伐大树,开凿山石,修缮殿宇,焕然一新。

    杜清涟窝居在此,不是当先生,而是当学生,潜心研学,不关心外面的事情,乐得做个隐士。再加战乱,一些人避难到此,有的住了下来。学舍气象与前大不相同。

    虢昌、果五源、邓路是学舍的常客。

    瞫夫人也去过几次,与杜清涟相谈甚洽,甚为敬之。

    渐而,观林云学舍,远近驰名起来,多晓得万风林海中有这个好去处。

    日月更替,光阴易逝,不觉又过了一个寒署。

    正是夏天,睡了一个午觉起来,杜清涟对学舍中人道:“这观云林学舍名称,一则名不富实,二则殊为罗嗦,只需林云观三字足也。”于是将学舍更名为“林云观”,此后,人们便称为“林云观。”(注:当时道教并未兴盛,此“观”字仍为“观看观察”之意,不是以后“道观”的“观”字意,不要误解)。

    一日深夜,杜清涟在最大的一间房,他们称为主殿中乘凉打坐。

    突然听到有异响,起来查看,又不见了动静。

    杜清涟静立不动,过了一刻,听到老子石像下面好像有人**。

    杜清涟掌灯来看,才发现声音是从老子像前大香台下一方多年没动过、习以为常的石块下面传来,并听到里面有击石的声音,吃了一惊。

    他忙去叫三个老成的人来抬开石块,却见地面上有一个洞口,里面有人,三下五除二,拖将出来,是一个蒙面男子,满身是血,身上有一行囊。

    顾不得其他,先抬入偏房,急为其医治。

    上好药物,杜清涟道:“你是何人,为何躲在祖师像下面?”

    那人道:“我命快绝,不妨以实相告:我本是一个盗儿,与兄弟们在梦幻谷口专抢寻宝出来的人,多次并不发财。这次出来一队人,真寻到宝物,不想功夫却也很好,双方大战一场。

    ”我抢到一个看上去很重要的包袱就跑,被寻宝人追杀,身中数剑,舍命朝前跑,不识路径,就跑到这后山上来了。因身上有伤,不敢多藏,又一时不敢走大路,偶然发现有一条暗道,就到了这里。”四人难以置信。

    杜清涟道:“我在此住了两年,从未发现有暗道。”

    一人去查看回报:“果有暗道通向后山”。

    杜清涟道:“不必大惊小怪,想来是当年澹子修建时预设的一个必要时逃身的通道,时间长了,就无人知晓了。”

    次日近午,那盗儿失血过多,一命归天,杜清涟命将其安葬。清理他的行囊,发现五颗不同颜色的珠子、一册染了血迹的竹简书,还有几样其他物品。

    一人道:“这几颗珠子,莫不是什么宝物?”另一人道:“不太可能,你看没有光泽。”

    杜清涟将红珠儿拿在手中,看了看,比鸡蛋略小点,质地较沉,道:“看这珠子色彩晦暗,未毕是什么好东西。”

    杜清涟检看那书籍,书中的字,一个不识,道:“这书不知是何内容,一时看不明白,我拿去慢慢看。将其他物品连同包袱存放在后室之中,看有否人来认领,到时物归原主”。

    杜清涟又道:“今日之事,只你三人知道,为防盗来寻事或是不良之人起心,不得外泄,就是学舍中的其他人,也不要说,免生祸端。”

    三人诺了。

    杜清涟回到房中,再三看那书上刻的,弯弯拐拐,似字非字,似图非图,仍不能明白,暗道:“我自栩有些学识,在一册书面前,还是第一次猫儿吃乌龟, 不知从何下口”。

    杜清涟顺手将书置于几案上,常于空闲时揣摩,多日不得其解。

    越是不能解,越是心中牵挂。

    随时间一长,当时在场三人,后来一人离开了,一人已死,另一人年纪较大,正事尚时时忘记,也渐渐忘了这件不与自己穿衣吃饭相关的事。

    唯有杜清涟,总是放不下那书。(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023章 巨蠎吞巨枣

    (全本小说网,。)

    杜清涟解不出书中玄机,茶水不思,坐卧不宁,他没想到,还有比他更焦急的。

    且说比这先生更焦急的,不是一般人,是在盘古洞中的十条大蟒,此事须得从头慢慢道来。

    乌江(当时还称蜒水)下游有一条小支流,名叫猫儿沟,这一段沿岸地名便被顺口叫做“猫儿沟”。

    猫儿沟段多有枣树,尤以猪腰枣最富盛名。

    每年枣熟季节,多有熟枣落入江中,附近一带江中鱼儿、虾儿、蠏儿等物类常到此段捡食。尤其是江岸一颗大枣树,高数丈,一半树枝叶儿盖于江面,其枣儿形似猪肾,最受水中物类喜欢,常聚于此树下。

    大约在公元前1500余年,又是枣熟时节,数不尽的水物来到大枣树下,仰头一望,个个吃惊,条条发呆,原来树梢之处,有一颗巨枣,其形状、大小、颜色皆如成年野猪腰子一般,无不惊叹,胆小怕事的还惶恐,以为要出怪事。

    正在议论纷纷,江中一只老鳖信水而来,抬眼看了多时,老辣持重道:“众位不必乱哄哄议论,我居江中数百年,不曾见过这大枣王。我有一言,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众水类皆道:“鳖老哥多有见识,但听无妨。”

    在这群乌合之众面前,老鳖早意料他们只能这样说,便道:“有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兆,此枣定非常之物。我意是:如有谁能从江面一跃而触到这猪腰枣王儿,便为江中之王,悉听其令。”

    说这话前,老鳖自有他的考虑,他认为就凭出这个空前的主意,不论是谁当了大王,他的开国功臣都算上了,当然前提是他充分评估了自己除了爬,就是再长四条腿也不可能跳到那么高的高度,令他最不明白的是蛇类没长腿反而跑那样快,难得怪他们要受脱皮之苦。

    众皆大喜,无不惊叹甚至嫉妒老鳖超过了猴子,同人一样高明,就像相信他们生活的这条江同传说中的海洋那样宽阔一样。

    于是,江中各类活物,有脚的、无脚的,爬的、游的,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吃荤的、吃素的,只要听得消息,无不来一试运气。

    可惜,数日过去,各物用尽吃奶的气力,使尽破壳的本事,没有一物能跃到大枣的高处,搞得江面上如开大会一般热闹。

    这个消息,传到数里之外江岸的一个石洞中,洞中一条小蟒听说了,心想:“不知是何仙枣,弄得满江燥腾,洞中也是无聊得紧,不如去看个热闹”。

    小蟒无心无意出了洞,到了枣树下水面,见众水物心有失望,道:“我来试试。”

    众水族不以为意,准备看他笑事。

    小蟒话才说完,收卷了身躯,搅动江水,用尽全力,一跃飞出江面,也是当该他出风头,成大名,只见他蟒尾怒扫,腾上半空,够着大枣,囫囵吞下,落还江中,溅起数丈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