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429章

跃马大唐-第429章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相国,王源有礼了。”王源拱手道。

    李林甫看似眯着眼在昏昏欲睡,身边的一名中年官员轻声提醒着李林甫道:“相国,王节度使给您见你呢。”

    李林甫身子震了一下,睁开眼睛来,双目中精光一闪而没。从这眼神中的光芒,王源便知道,李林甫的病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起码三年五载是死不了的。眼神中的精神便是人的精力,双目如此精光爆射,说明他的生命力还很顽强,可不会像他的政敌所希望的那样,一病便完蛋了。

    “哎哟,这不是我大唐的大功臣王源王节度使么?老夫失礼,老夫失礼。你们还愣着作甚,快扶我起身。”李林甫挣扎着要从抬椅上坐起身来。他身边的中年汉子忙摆手命抬着躺椅的仆役上前扶李林甫起身。

    王源忙上前伸手道:“不用不用,相国不必起身。相国身子有恙,坐着歇息便好。”

    李林甫也只是做做样子,闻言停止挣扎,拱手道:“感谢王节度使体谅,老朽这把老骨头病怏怏的,偏偏又不去见阎王,就这么半死不活的。老朽自己都觉得烦了。哎,本相老了,要入土了,今后大唐社稷便靠你们支撑了。”

    王源呵呵笑道:“相国说那里话来。相国虽抱恙,但我看相国气色甚好,也许过几日便会痊愈了。谈什么见阎王,相国去了,阎王也不敢收啊。”

    “呵呵呵,借你吉言,借你吉言。”李林甫也呵呵笑了起来。

    高仙芝也上前给李林甫行礼,李林甫赞道:“高节度使久在安西,咱们已经好几年没见面了。这一次又为大唐立下大功,真乃我大唐良将。这一次陛下定会重重的嘉奖于你,高将军要不忘圣恩,再接再厉才是。”

    高仙芝点头道:“卑职当然会尽心竭力,相国也要保重身体为好。”

    李林甫微笑点头道:“多谢高将军。对了,本相正想问问西域诸国的动态,以便朝廷调整对西域的政策,这方面高将军最是清楚,稍后有暇,可否跟老夫说说?”

    高仙芝迟疑了片刻,点头道:“卑职义不容辞,相国随叫随到。”

    李林甫满意的点点头。一旁站着的杨国忠已经面色难看之极,李林甫这明显是要拉拢高仙芝了。朝廷那里有什么对西域诸国的新政策的调整?身为政事堂二把手的杨国忠自然知道这都是借口,李林甫不过是要和高仙芝独处,拉近关系罢了。

    和杨国忠不同,一旁的王源察言观色倒是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很明显高仙芝和李林甫之间的关系一般,从对话和态度上就能察觉,客气的有些过了分。官员之间客气便是无交集的代名词,高仙芝显然在此之前并不受朝中势力的待见。至于李林甫这么明显的要拉拢高仙芝,王源却并不太担心。高仙芝若是能被拉拢,那他也不是高仙芝了。这个人之所以是高仙芝,正是因为他独立于自己,不受任何人的支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太子殿下来了,你要不要去见个礼?”杨国忠轻声在王源耳边道。

    王源心里咯噔一下,抬眼朝台阶下看去。但见几名内侍簇拥着面色苍白的太子李亨正拾阶而上。王源的目光一下子便和李亨冷冽的目光交汇到了一起,与此同时,王源还感受到一道凶狠的目光从李亨身边射来。转头看时,那正是一身紫色宦官服,面容丑陋冷峻的李辅国。

    李亨走到殿前平台上,目光从王源身上掠过,径自走向了大殿右首的石栏处。王源脸上挂上了笑意,快步走去,拱手行礼道:“王源见过太子殿下。”

    李亨恍若未闻,凭栏远眺前方不知何处。一旁的李辅国见王源身后无人,低声冷笑道:“王源,你还有脸来见太子。”

    王源微笑道:“李内侍,此话怎讲?”

    “哼,你是不想活了,敢耍弄太子殿下。回头再找你算账。”李辅国恶狠狠的道。

    王源摊手道:“李内侍,你可不要乱说话,我何时耍弄太子殿下了?”

    “现在不跟你啰嗦,这么多人看着,你若想弄得尽人皆知便在这里纠缠吧。稍后下了朝之后,少阳院的门开着,你想解释便自己去,不想解释便也随你。”李辅国冷冷的抛下两句话径自走开,留下王源一个人怔怔的站在那里。

    王源当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情形是他早就想到过的。但现在看来,太子和李辅国显然已经认定自己是耍弄他们了,一会儿如何解释,倒是个头疼的问题。王源当然还不想激怒太子,虽然料定太子绝不会将自己是罗衣门的身份抖落出来,但是又何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殿下,稍后王源自当去拜见。”王源朝着李亨冷漠的背影拱了拱手,径自回头离开。

    杨国忠迎上前来,皱眉低声道:“怎么了?怎么好像太子殿下没搭理你的样子。你怎么得罪他了?”

    王源笑道:“你问我,我问谁?要不左相替我去问问,今天太子殿下怎么不开心?”

    杨国忠撇嘴道:“我去问?你想的倒美。”

    说话声中,南熏殿厚重的大门发出咔咔的声响来,那是里边的门栓被抽离的声音。台阶上的群臣立刻停止了喧闹,自动来到台阶上排好队伍,文武两排,各有序列。

    但见嘎吱嘎吱的刺耳的声音想过,三四名宫中内侍齐心协力将一扇宫门推开,将已经巨烛高烧,亮如白昼的大殿中的情景露出了一半来。不久后另一扇大门也被推开,职事官高声的提醒之下,文武百官陆续移动,鱼贯入殿。

 第六七四章 殿上

    南熏殿虽非上朝正殿,但久在兴庆宫居住的玄宗已经将这里当成了上朝的大殿,故而殿中的布置同金殿无异。两排高大的朱色廊柱上,盘龙舞爪,气势恢宏。宝座上空无一人,两名婢女交叉打着羽扇静静而立,就像玉屏上的画中人一般。

    文武百官次第按部就班,百余人站在殿内却鸦雀无声,静静等候玄宗的到来。

    终于,侧首帘幕外,一声高亢的叫喊声响起,然后有人卷起了珠帘垂幕,玄宗昂首阔步从侧首而出,迈步走上宝座的台阶。他身后跟着身材高大的高力士,几名捧着锦盒的内侍以及十几名禁军带刀侍卫亦步亦趋的跟随着,分别来到宝座两侧站立不动。

    “吾皇万岁万万岁!”百官匍匐于地,高声跪拜。坐在抬椅上的李林甫也挣扎着趴在椅子扶手上行礼。

    玄宗消瘦苍白的面庞上露出笑意来。看着殿下一个个低下的头颅,玄宗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虽然已经见惯了这种场面,但每一次见到群臣在自己面前俯首帖耳,玄宗还是和第一次登基临朝时一样的激动。

    “平身平身,都起来吧。”玄宗摆了摆手,一屁股坐在宝座上。一名内侍轻轻弓身,将冒着青烟烧着醒神香片的小铜炉摆在龙案一角。

    群臣纷纷起身,随后响起一片整理衣冠之声。

    玄宗微笑扫视全场,开口道:“诸位,今日上朝别无他事,是为了两位凯旋而归的大将抵京。故而朕想让他们在你们面前露露脸,同时接受朕的嘉奖。”

    众人的目光落在王源和高仙芝身上,所有人其实都知道今日上朝所为何事,倒也不用玄宗说明。陛下能为这两人上朝,也确实是恩宠备至,要知道,陛下近三个月来只上朝了数次而已。

    “去岁,吐蕃国同我大唐在石堡城爆发大战,吐蕃宵小侥幸小胜一场,气焰嚣张之极,竟然多方炫耀,侮辱我上国之威。故而朕决定派三路大军讨伐吐蕃,惩罚他们对我大唐的不敬。现在九个月过去了,吐蕃宵小得到了惩罚,割地赔款岁岁上供,此事大快人心。经此一事,周边宵小之国,应能感受我天国之威,怕是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了吧。哈哈哈。”玄宗高声笑道。

    “陛下天纵之君,前无古人后无追者。我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已经强盛冠绝当世,宇内无处其右者。这些宵小之国,一时得小利便狂傲自恃不知天高地厚,陛下这一回让天下人都清醒了些,明白我大唐天威凛然不可犯的道理。”杨国忠出列高声道。

    玄宗笑道:“国忠说的好,我大唐天威凛然不可犯。这一次算他们运气,本来朕可是打算彻底的灭了他们的。但时机未到而已。今后这些宵小之国再有冒犯,定斩草除根灭国以惩,再无今日的好运了。”

    群臣连连点头,几位老臣出列发言,言皆歌功颂德之事,说尽君王圣明之理。王源听的昏昏欲睡,本来就睡的晚,起的早。站在殿上都有些犯困。这些歌功颂德之事翻来覆去的听就像是在耳边数羊一般,差点让王源睡着了。

    高仙芝昨晚睡的很好,精神好的很,见王源有些萎靡,忙伸手拉了一下王源。王源微笑看了他一眼低声道:“不要担心,我只是眯瞪一会儿,借你肩膀靠一靠。”

    高仙芝还没答话,王源的身子已经歪斜了过来,高仙芝忙腿上用力撑住,心中叫苦不迭。

    事实证明,王源忙里偷闲的打盹是英明的。十几名老臣纷纷就此事上前奏议,说的话大同小异,就像嚼过的甘蔗渣一样的索然无味。最后就连高仙芝也皱紧了眉头大气哈切来。下边百官打瞌睡打阿欠的不知多少,个个瘟头瘟脑的犯困。

    终于,玄宗似乎也受不了这些老生常谈了,摆手打断一名老臣的奏议笑道:“诸位看来都为这次大胜欢欣鼓舞,朕甚是欣慰。朕就想看到我大唐有今日之盛景。内有名相,外有良将。国力昌盛,兵马强大,百姓安居乐业。说起内有名相,左右相为国鞠躬尽瘁功不可没。而外有名将,我大唐也是名副其实。这几年我大唐国运昌隆,涌现了不少能够领军打胜仗的后起之秀。而王源和高仙芝,显然是他们当中的翘楚人物了。王源,高仙芝,上前来让朕瞧瞧。”

    高仙芝听到玄宗点名要自己和王源上前叩见,忙伸手掐了一下沉甸甸靠在肩头的王源。王源惊醒过来,见百余双眼睛都看着自己,一时不知所措。

    高仙芝低声道:“陛下要我们上前叩见。”

    王源这才清醒过来,擦了擦嘴边流出的水渍,迈步走向宝座之下。

    “臣王源、高仙芝参见陛下。”王源和高仙芝跪地叩首道。

    玄宗老眼昏花,并没有看到王源靠在高仙芝肩膀上睡觉的那一幕,脸上笑意盈盈,摆手道:“起来起来,诸位,这两位便是王源和高仙芝,想必你们都认识了。”

    “认识,岂能不认识。”群臣纷纷道。

    “即便认识,朕也要介绍介绍他们。这一位叫王源,本是我长安城的一介书生,朕读过他的登楼诗,惊讶于他的文才出众,给人印象深刻。后得国忠举荐,朕决意破格任命他为翰林学士院的学士。后来王源就任河北道黜陟使,同奚族人遭遇时无意间展露了军事才能。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南诏国也是他给打的臣服的,现在吐蕃国也是他打的求和的。朕算了算,他出道以来,还没败过一场仗,是我大唐的常胜将军呢。”玄宗呵呵笑道。

    群臣中大多数人对王源的经历都很了解,但也有一些人直到现在才知道王源这么厉害。闻此言不禁发出赞叹之声。

    王源微笑拱手道:“陛下,常胜将军可担不得,陛下折煞微臣了。”

    玄宗呵呵一笑,伸手指着高仙芝道:“这一位……”

    李林甫忽然在旁开口,打断了玄宗的话:“陛下,这一位老臣来给诸位介绍如何?”

    玄宗笑道:“甚好,相国一直没说话,朕还以为你身子不适呢。”

    李林甫沉声道:“谢陛下关心,臣是老毛病,没什么大碍。但听陛下谈及这位高将军,老臣忍不住要出来说几句。”

    玄宗微笑颔首,李林甫指着高仙芝道:“高仙芝,安西四镇节度使。很多同僚甚至从来没有对安西这块地方有过关注,都认为安西孤悬在外,是西域蛮荒之地。对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怕是也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字,却不知他的功绩。安西镇通过河西道于我大唐内陆连接,活生生将吐蕃和突厥两大劲敌割裂开来。而安西所在之地,原本是数十依附于突厥和吐蕃的西域小国。经过历代节度使的征战,我大唐在昆仑以西开辟了巨大的疆域,收服了众多的小国,成为我大唐臣属。而高将军便是收服这些小国的功臣。最近几年,高仙芝就任安西节度使之后,先后收服了包括小勃律国在内的十几个小国。足见其军功之大,才能之高。”

    群臣之中,有一人忽然出声问道:“敢问相国,西域之地偏僻蛮荒,对我大唐到底有何好处?还要派驻重兵在那里,耗费兵力去保护这些小国,并没有什么回报啊。”

    此言一出,居然有不少人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李林甫叹息一声道:“蠢材,没想到这大殿之上还有人问出这个问题来。那一位是哪个部门的,请主官查一查他是怎么当的官,怎么能立足于金殿之上的。”

    那人吓了一跳,那是个新近入职工部的员外郎,并非是科举出身,而是因为治理洪水有功而被提拔入了户部。是个大老粗出身。哪里懂得很多的道理。大唐朝廷在用人上还是不拘一格的,很多人都是专业上的人才,科举并未唯一能当官的途径,特别是一些需要专业技能的官职。

    “李相国,何必如此?人家不懂你就解释给人家听嘛。陛下都没说什么,你这一言不合就要查人家的老底,罢人家的官职,这不好吧。这岂不成了你的一言堂了么?”杨国忠阴阳怪气的插话道。

    李林甫恨得咬牙,但面上却很平和,点头道:“说的是,是我太偏激了。这一位我认出来了,是工部的赵员外。淮河去年发大水,便是你带人疏导治理,救了很多百姓是吧。”

    那赵员外惊魂未定,咽着吐沫点头。

    李林甫道:“很好,我想赵员外的疑问肯定也还有许多同僚不知,今日便一并说给大伙儿知晓吧。毕竟有些道理并非人人都懂的。”

 第六七五章 封赏

    “一国之强,在于国土辽阔,坐拥海内之地,四夷宾服,万邦来朝。这才是泱泱大国的强盛之气。故而莫看安西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