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135章

跃马大唐-第135章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钊惊骇道:“你希望我坐上左相之位?那岂不更成了李林甫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王源道:“如果李林甫得手,本就会将矛头指向你,你还担心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么?那便是比谁的手段,比谁的力量强大的时候了。占据左相之位,起码可以相抗衡,若连职位说话的分量都没有,那便只能是被宰杀的份儿了。”

    杨钊惶然踱步,摇头道:“不成,不成,这个位置决不能去夺,否则必遭大难,李林甫目前不是我能对抗的。”

    王源道:“度支郎,你且莫忧心,我说的都是在一种情形之下才能让你公开争夺左相之位,那便是我此去查案的目的能否达成。若能达成,你便可安安稳稳的坐在左相的位置上,李林甫也不会优先的对付你。若此行目的失败,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到时候李林甫若是怪罪你,你将我踢出去给他解气便是。”

    “你这是什么话,不过你还没告诉我,你拼命要取得这个职位的目的何在?你该不会是要保李适之吧。”

    王源对杨钊的智商无语,轻声道:“度支郎,你我皆知李适之这一次必倒,账目都是真的,那李邕必死,也必会牵扯出李适之来。我要你做好准备夺取左相的位置,便是基于这种判断。我真正的目的是防止这把火烧到太子的头上。如果李林甫只能扳倒李适之而搬不倒太子的话,你觉得形势如何?”

    杨钊拍着大腿道:“我明白了,你是说太子不倒,李林甫便只能将心思落在太子身上,我就算座上左相之位,他恨也无用,因为他没有精力对付我。到时候我再表示出合作之意,他便会用缓兵之计对我,先对我示好,扳倒太子之后才能真正的找我算账。”

    王源笑道:“这不就对了嘛,这就是我敢于要你攫取左相之位的目的,我之所以拼命要得到这个职位,可不是我要出风头,而是为了你杨度支呢。”

    杨钊呵呵笑道:“你怎么不早说出来?虽然有风险,但若是真能达到目的的话,这一次我杨家收获最丰了。若能成事,你便是第一大功劳。但是我顾虑的是,你如何能阻止这把火不往太子头上烧?再说你跟着那个杨慎矜一起去,我担心你应付不了他,这个人可不好对付,你又是副使,在他之下更是难了。他可能什么都不会跟你说。”

    王源道:“我知道很难,但事在人为,我总是陛下同意的人选,他总不能将我排除在外吧。再说了,我也有我的办法。”

    杨钊想了想道:“杨慎矜这个人自视清高,这是他的弱点,也许你能拍拍他的马屁,这样或许能搞好关系,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又或者……”

    王源摇头笑道:“我拍他马屁?他清高我便不清高么?度支郎,你只需提供我背后的帮助,其余的事情交给我便是。我希望能有个好的结果,如果不成的话,度支郎也莫要怪我便是。”

    杨钊点头道:“好,既然如此,我也不多说了,你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说便是,譬如财物,人手等等。”

    王源道:“我要说的正是人手的问题,朝廷所派的人手我是一个也调动不了的,即便能差遣调动我也是不敢让他们办事的,那便等于是在杨慎矜的眼皮底子干事了。”

    杨钊道:“这个好办,我身边有些人手,都是些精干的私人护卫,给你挑选个十来个便是,他们会绝对忠心,而且武艺高强。”

    王源道:“那就好办了,我这便要去收拾行装,午后便要上路,时间紧迫。”

    杨钊点头道:“我立刻便去挑选人手让他们去你宅中待命。对了还有一件事我有些疑惑,不过……也不知道该不该问。”

    王源道:“问吧,咱们之间不能还有何秘密可言?”

    杨钊点头道:“好,那我便直问了,今日陈玄礼其实是你得到这个差事的关键,这个陈玄礼可不太说这种话,难道他和你私下里交情不错?”

    王源听出了杨钊的怀疑,杨钊定是对自己同何人结交也是很在意的,说到底大家都是相互的利用,谁都担心其他人背着自己和外人关系亲密卖了自己,这种担心也属寻常。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真的无法回答你,我和这位陈大将军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也不知他为何要为我说话,我还以为是你杨度支郎暗地里安排的助力呢。难道竟然不是么?”

    杨钊眼珠子转了几转,哈哈笑道:“这个……不谈了,不谈了,心知肚明便是,我只是随口一问,看看你知不知道我私底下做出的努力而已,此事到此为止。你去收拾动身,午时后我在灞桥边为你设宴送行。”

    王源微笑点头感谢,匆匆告辞出宫回家收拾。

    王家大宅中,闻知王源要去北海郡的消息,众人都觉得突然,一边给王源收拾着衣物包裹,一边商量着此行是否有凶险。当得知是查大案,而且是和杨慎矜同行的时候,李欣儿立刻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并要求跟随前往。

    王源可不愿带着李欣儿去,虽然能派上用场,但李欣儿不太理智,也许会坏了大事,婉转拒绝了李欣儿的请求。家中其他人中只能带着大黑同去在身边照顾了,黄三等人带去也是拖累。

    晌午时分,杨钊选派出来的十名精干随从也骑马赶到王宅,与此同时,杨慎矜也派人前来催促王源在东门集合动身,于是简单交代一番,王源带着王大黑和众随从跨马直奔东门而去。

 第二百章 折柳

    长安城东灞桥边的长廊中,杨钊果不食言,带着婢女仆役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在此为王源践行。另一边,李林甫也亲自设宴给杨慎矜践行,两座酒席相隔十余步,倒是像相互比斗一般,搞得排场十足。

    不少官员也跑来凑热闹,不过大多是李林甫的座上客,杨钊这里来者寥寥,虽然酒席上的货色比李林甫的不遑多让,这方面却相差良多,这也是实力和地位上的真实写照。

    酒过三杯,杨钊正低头和王源说着悄悄话,那边李林甫席边一名奴仆快步过来,行礼后道:“相国请度支郎和王学士过去入席,相国要亲自给王学士敬酒践行。”

    杨钊和王源没法推辞,于是双双离席过去,给那边宴席上的众人见礼。

    杨慎矜满脸的不高兴,开口便道:“王学士,践行之宴你不与我同席这可不好,从今日起你我可是要共事的,怎么从一开始便各吃各的了?”

    王源微笑道:“度支郎盛情难却,我也确实不知道相国百忙之中回来给我们设宴践行。本来杨度支是要给你我二人共同践行的,但却也不好将杨尚书从相国的践行宴上拉下来了。”

    杨钊也道:“确实是我没考虑到相国也是要来践行的,是我的错,想想也是,杨尚书离京,相国怎会不设宴相送?”

    李林甫微笑道:“怕不是杨度支不知道老夫会设宴,而是杨度支嫌老夫的酒宴没你的好,要另起炉灶单干,呵呵呵。老夫也不怪你另起炉灶,我李林甫的宴席确实不如你杨家的宴席丰盛,但老夫的宴席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到的,杨度支不爱吃,自有人爱吃。”

    杨钊甚是尴尬,李林甫这是在讽刺今日自己突然的反水,自己从此将再无机会成为他李林甫席上一员了,既是讽刺也是警告。

    杨钊不想多说,含含混混的搪塞过去,举杯向李林甫敬酒,李林甫倒也不太着相,话虽说的不好听,礼节上可不亏,仰脖子将酒喝干之后满上一杯酒转向王源。

    “真没想到,数月之前梨花诗会上初见王学士,数月之后王学士已非吴下阿蒙。这就叫做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夫这把年纪了,已成老迈昏聩之人,将来大唐天下便是王学士这样的年轻人纵横的天下了。”

    王源微笑道:“李相国折煞在下了,我等如何能和相国相比,相国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我等便像是树下的蝼蚁,天下风雨还是需要相国遮蔽,我等又能有什么用?相国老当益壮,这杯酒祝相国身体康健长命百岁,这便是大唐百姓福了。”

    李林甫抚须哈哈大笑道:“果然会说话,听着叫人心里痛快。长命百岁是不想了,老而不死是为贼,那会让人厌弃的。老夫唯一的愿望便是能替陛下多尽忠效力几年,尽自己的一份心力。你王源不是写过一首无题诗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夫在梨花诗会之后深研此诗,觉得此二句堪称绝妙,还让人写了条幅挂在书房自勉呢。”

    王源当然知道所谓写条幅自勉云云都是扯淡,但李林甫还真记得这两句诗倒是教人意外。

    “看来相国是真的喜欢王学士了,王学士,看来你前程无量了,这次差事要是让相国满意的话,回头相国定会大力举荐学士了,可喜可贺。”一名官员笑道。

    杨钊略有些紧张,李林甫越是向王源表达善意,杨钊便越是觉得这是拉拢,生恐王源真的会投入李林甫的帐下,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李林甫对那名说话的官员斥道:“这叫什么话?什么叫差事让老夫满意?应该是让陛下满意才是。王学士,别的老夫也不多说了,同杨尚书好好配合,将朝廷的差事办好,这才是要务。来,满饮此杯。”

    王源举杯一饮而尽,李林甫放下酒杯笑道:“看来杨度支和王学士还有不少话要说,我也不留你们了,你们且去叙叙。但送行酒可不能多喝,注意节制,一会还要上路。王学士,此去北海郡千里之遥,路上小心了。”

    王源拱手道谢,回身和杨钊一起回到杨家的宴席上。杨钊低声咒骂道:“老贼平白给我一顿侮辱,我就知道他没有好话。”

    王源安慰道:“且忍着便是,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杨钊道:“他倒是对你客客气气的,这是要拉拢你了,你该不会相信他的话吧。”

    王源看着杨钊气急败坏的样子,笑道:“哎,度支郎,我不知该怎么说你。明显他是以言语糊弄我,目的便是要我这次办案别从中捣乱。莫忘了,他可是曾经想着要我的命的,还有那个王鉷,他派人追的我如丧家之犬,我这个人很记仇,我岂会相信他的鬼话。”

    杨钊吁了口气道:“你不是自诩清高么?怎地拍他马屁?”

    王源道:“我何时拍马屁了?”

    “什么相国是参天大树,我等只是树下蝼蚁……这不是拍马屁这是什么?”杨钊翻着白眼道。

    王源无语,凑近杨钊的耳边低声道:“这是损他呢,你听不出来么?”

    杨钊愕然道:“这是损人?我怎么听不出来。”

    “大树虽高,但最怕蝼蚁啃食,任你郁郁葱葱的招摇,一群蝼蚁一夜之间便可让你躯干中空,外力轻轻一推,大树轰然便倒。将他比作大树,我自比蝼蚁,便是告诉我要啃倒他,明白了么?”

    杨钊白眼乱翻,愕然道:“原来作此解释,我也是服了你们这些名士了,说个话绕七八道圈,谁能受得了?谁能听的出?”

    未时一刻,酒足饭饱,饯别宴到了尾声。

    丝竹奏声起,乐师高歌,众人起身相送。王源和杨慎矜出了长亭骑上马儿,伸手折柳枝一束,在众人的道别珍重声中登上灞桥过河。过了灞桥之后,便等同于出了长安地界,也就算离开长安了。

    王源坐在大黑马上,听着灞桥流水哗哗作响,听着两岸绿柳如涛,倒也确实生了些离情别意。耳听得长廊内乐师的歌声传来,唱的如泣如诉甚是揪心。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离别。赠远屡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别人促,不愿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柳,并在离别期。”

    歌声凄切,王源不愿多听,将手中柳枝抛到桥下,一夹马腹,黑马加快脚步,飞快登上灞桥东的官道。

    ……

    两日时间,昼行夜息,走了五百多里路,行程过半。一开始队伍还混杂在一起,杨慎矜还有一搭没一搭的跟王源聊几句。话语之中也是些让王源听话办事的暗示。但王源一直不给于正面回应,只用些不负皇恩之类的话敷衍,聪明如杨慎矜也明白了拉拢王源是不可能的了。

    于是乎,杨慎矜再也不和王源说一句话,两拨人马也自然而然的拉开了距离。原本随行人员中有刑部的办案人员,有御史台的差役,到最后跟在王源身边的便只有十名随从和王大黑一干人了。户部的一名充当专业人员跟随办案查账的主事本来是跟王源混的很熟的,但杨慎矜像是要孤立王源一样,硬是将这名叫韩子平的主事叫着跟他一起前行。

    王源倒也无所谓,反正注定此去不会有什么很好的合作,自己这一趟就是去搞破坏的,也没必要跟杨慎矜搞什么表面上的和气。他不理自己,自己也不理他,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最好。到了北海郡,杨慎矜还敢撇开自己办案不成?

    第三日中午,队伍抵达滑州境内,距离北海郡只剩下两百余里了。吃了中饭之后,杨慎矜催促赶路,于是众人顶着颇有些火热的太阳,坐着马背上昏昏沉沉的赶路,一名随从忽然从后方骑马上来,来到王源身边低声禀报。

    “王副使,有件事有些奇怪。”

    王源从昏沉中回过神来,问道:“什么事奇怪?”

    “自处洛阳境之后,小人便感觉后面有人盯梢,本以为也是赶路的百姓,但这一路上几百里好像一直跟着。刚才中午吃饭的时候,小人特意延后,又看到了后面的人。”

    王源一惊,低声问道:“看得出什么人么?有多少个?”

    “没多少,就一个,骑着马儿,这么远也看不清来路,只看得出戴着斗笠。”

    王源道:“你确定从洛阳一直跟到这里?”

    “小人确定,这事儿张五哥也知道,他也判断是盯梢跟着的,不信王副使去叫他来问问。”

    王源的眉头皱起,想了想道:“不用问了,如果真的是盯梢跟随的,拿了他便是。前面找个有利的地形咱们埋伏起来,等他过来抓了询问,弄清楚是干什么的。”

    那随从点头道:“好,兄弟们正有此意。”

 第二零一章 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