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妾身由己不由天 >

第144章

妾身由己不由天-第144章

小说: 妾身由己不由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奴才这就去。”

    李照人忙赶出殿去,见萧贵妃穿着浅红色的斗篷,正站在风雪里头。

    洁白的雪花落在她斗篷上,红与白之色,显得格外温柔。

    而萧贵妃美艳的眉宇间,却凝着淡淡愁绪,似风雪一般挟裹着忧思。

    李照人才一走出去,椒香忙道:“娘娘,李公公出来了。”

    萧贵妃倒没有什么喜色,只是面容平静地转过头来。

    圣上若是肯召见她,不必等到这个时候。

    想来今日冒着风雪出来,是白跑一趟了。

    李照人笑脸相迎,谦卑地拱手禀报,“贵妃娘娘,圣上今日心情不佳,不想见人。他听说娘娘在殿外等着,特命奴才用撵轿把娘娘送回去,免得娘娘着了风寒。”

    椒香不禁看了萧贵妃一眼,不知她会不会再次求见。

    而萧贵妃只是笑了笑。

    “也好,劳烦李公公,好好照顾圣上龙体。”

    说罢慢慢地转身,朝着宫门外走去。

    李照人连忙挥手,命底下的宫人抬着撵轿上去。

    “贵妃娘娘,您请。”

    萧贵妃上了撵轿,隔着撵轿上薄薄的一层纱幔,看了李照人一眼。

    “李公公回去吧,圣上身边没有你照顾着,那可不行。本宫的华清宫就在眼前,你不必送了。”

    李照人对萧贵妃,也有二十多年的了解了,知道她不是虚伪客气。

    便顺从地躬了身子,退避一旁,目送她的撵轿离开。

    路上已经积了薄薄的一层雪,到了夜里,雪会没过人的脚踝。

    “京城尚且如此,北疆苦寒,必定风雪更盛。”

    萧贵妃坐在撵轿里头,伸了一只手出来,接住飘落下来的雪花。

    跟在撵轿旁的椒香道:“娘娘放心吧,楼兰已经递了降书,晋王殿下很快就会回来的。”

    萧贵妃轻声叹息。

    “本宫倒不担心这个,只是担心,追封小郡主为晋王妃这事,他会不会愿意。毕竟,他是答应过斓姐儿的……”

    身为一个男人,他应该说到做到。

    椒香想到沈风斓,忽然有些担忧。

    “娘娘,晋王殿下现在还没回来。你说,要是沈侧妃固是不从,那可怎么好啊……”

    以沈风斓的性情,她完全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这也正是萧贵妃所担心的。

    圣上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故而为沈风斓做了补偿。

    三日之后,李照人带着一道圣旨,进了晋王府。

    沈风斓端正地跪在堂中,她穿着一袭素净的衣裳,面目沉静。

    虽是跪着的姿态,自有一番令人不可小觑的气度。

    李照人看着,心中暗暗叹服。

    这等人物,这般风姿。

    居于侧妃之位,实在是可惜了。

    好在……

    他展开手中的明黄卷轴,高唱道:“卫氏郡主玉陵,仰承卫大将军懿范,深蒙长公主之教导。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经,秉性贞烈,为救晋王而丧身胡人之手。”

    “着依其遗愿,册为晋王妃,葬入皇陵。晋王府上下依旨而行,奉迎小郡主灵位入府,不得有误,钦此。”

    李照人宣读完毕,合上了圣旨。

    而沈风斓背脊如柱,直挺挺地端着,纹丝不动。

    她像是完全没有听见,李照人宣读了什么似的。

    “沈侧妃,接旨吧。”

    李照人低声出言,好意提醒她,“圣上知道,此事沈侧妃必定心怀委屈。故而圣上言明,只要沈侧妃办好此事,一定会补偿你的。待三个月后,便会册立你为晋王妃的。”

    沈风斓这才动了动,抬起头来看他。

    “原配嫡妃,和继立的晋王妃,能一样么?”

    哪怕卫玉陵是死了,但她先册为晋王妃,那就是轩辕玦的原配夫人。

    她的灵位迎进晋王府,便要享受晋王妃的香火。

    便是沈风斓再册为王妃,那也是续弦,日后每一个忌日和年节,都要在卫玉陵的灵前,以妾的礼仪侍奉。

    只看小陈氏在新婚当日,还要执妾礼对已故陈氏跪拜,便可知继室的地位。

    让沈风斓在此后的年年月月,都要受这等羞辱,这就是圣上所谓的补偿吗?

    李照人道:“沈侧妃,你可千万别想不开。继室又如何?那也是堂堂正正的正妻啊!你今日若是抗旨不尊,别说继室了,性命都保不住!”

    他替圣上宣旨十来年来,从来没有遇见过,敢抗旨不尊的。

    可他今日看着沈风斓,却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恐。

    似乎能够预见,沈风斓会成为第一个……

    沈风斓却笑道:“册封小郡主为晋王妃,这等大事,岂是我一个侧妃能够接旨的?李公公怕是找错人了,应当把这旨意送到晋王殿下面前才是。”

    这份旨意,圣上只命人往长公主府送了一道,晋王府送了一道。

    圣上说轩辕玦远在北疆,路途太长来往不便,就不必再多宣一份旨意了。

    其实李照人心里清楚,圣上只是怕轩辕玦会拒绝罢了。

    只要说服沈风斓,迎了卫玉陵的灵位进府,轩辕玦回来木已成舟,想阻止也阻止不住了。

    李照人面色一僵,沈风斓很快便明白了。

    她伸手扶着浣纱的手,款款站了起来,带着了然的笑意。

    “晋王府的主子是晋王殿下,妾身做不得主。还请公公把这道旨意传给晋王殿下,若是殿下同意迎灵位,妾身绝无二话。”

    李照人不禁睁大了眼睛,捧着圣旨的手,微微颤抖。

    “沈侧妃,你这是真的要抗旨不尊吗?圣上对你可是寄予厚望的,你这样做,对得起圣上隆恩吗?”

    沈风斓丝毫不惊,反倒笑得更加自在。

    “李公公切莫胡说,妾身不敢抗旨不尊,只是自知没有资格接旨罢了。只要晋王殿下接旨同意,妾身一定会让府中人等全都配合。”

    倘若轩辕玦真的同意,那便是违背了对她的承诺。

    她会让府中众人配合,奉迎卫玉陵的灵位入府,而后——

    她会毫不犹豫地,离开这里。

    究竟如何,一切只看他轩辕玦的抉择。

    说罢,她转过头来,对浣纱使了一个眼色,“还不快请李公公下去喝茶。”

    喝茶之语,便是送客的意思的。

    李公公万万没想到,沈风斓不仅敢抗旨,还抗得如此冠冕堂皇。

    无论他如何劝说,沈风斓都笑着给他打回来,油盐不进。

    “沈侧妃,你……好自为之吧。”

    李照人无功而返,最后只留下这么一句话。

    长公主府中,接到明黄圣旨的长公主,露出了一个久违的微笑。

    “谢圣上隆恩。”

    她端端正正地跪地行礼,抬起头来,面上尽是泪痕。

    玉陵,你看到了吗?

    母亲为你请到了晋王妃的册封,待晋王百年之后,他便会葬在你的身旁。

    你欢喜吗?

    这也是母亲,唯一能为你做的了……

    如果早知如此,她当初一定不会阻拦卫玉陵,对晋王的所有接近。

    至少,那会让她走得更快乐些。

    丫鬟连忙上前搀扶起长公主,“长公主,这是好事,小郡主在天之灵,一定会欢喜的。厨房刚熬好的鸡松茸粥,您快用些吧。”

    趁着这个时机,丫鬟连忙劝她进食。

    长公主已经好几日不肯用膳了,只是喝些茶水来,身子一下子消瘦了下来。

    要是再不进食,只怕就要去陪小郡主了……

    长公主被丫鬟扶着,慢慢地坐到椅子上。

    “拿来吧,本宫正好有些饿了。”

    她没有那么傻,卫玉陵的死带走了她所有生的希望,即便如此,她也不会轻易自绝。

    这一出绝食的苦肉计,只不过是做给圣上看的。

    若不是看她有饿死的危险,圣上怕担上不仁不义的名声,怎么会答应得如此痛快呢?

    她心中冷笑,手里慢慢用银勺,拨弄着碗里的鸡松茸粥。

    香气在灵堂偏殿溢开,长公主鼻尖轻动,嗅了一嗅。

    她不仅要活着,还要长长久久地活下去。

    不仅要让卫玉陵被追封为晋王妃,还要亲眼看着,卫玉陵的墓穴点在晋王正妃该在的位置。

    更要让晋王以女婿之礼,此生不得不认卫家这个姻亲。

    让沈风斓以继室的妾礼,年年岁岁跪拜卫玉陵的灵位。

    只有如此,卫玉陵才真正成为晋王的原配嫡妃。

    她舀了一小勺粥,慢慢地抬手,因为长久不进食,手不停地颤抖。

    再如何颤抖,她也不愿丫鬟来代劳。

    而是执拗地,要将那一小勺粥,送进口中。

    就在她努力之时,门外忽然跑进来一个侍从,惊慌地回禀。

    “长公主,不好了!晋王府那边……那边,没有接旨!”

    银勺蓦然落下,掉到那一小碗热气腾腾的粥里,洁白的粥粒溅在长公主面上。

    她直勾勾地盯着那个侍从,一字一顿地问他。

    “你再说一遍,晋王府如何?”

    那侍从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

    “回长公主,晋王府的沈侧妃,抗旨不尊,没有接旨!”

    “呵,沈风斓,又是这个沈风斓。”

    长公主幽幽地冷笑起来,越笑越狂放,笑得几乎没了力气。

    “她既然这么想死,那连晋王的继室也不必让她做了。就让她,去死吧!”

    此时的晋王府,亦是一片愁云惨雾。

    在这片抗旨不尊的惶恐之中,反倒是沈风斓这个正主,该吃吃该喝喝。

    好像抗旨这件事,不是她干的一样。

    云旗和龙婉,都在她屋里的榻上玩耍。

    两个孩子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照常玩闹得开心。

    再过十几日,他们就要举行抓周礼了,越长大越发可爱。

    云旗变得更加乖巧,处处谦让妹妹,对沈风斓也十分体贴。

    龙婉变得更加活泼,在轩辕福昀面前,也更加霸道。

    沈风斓则亲自动起手来,给他们两绣肚兜。

    这是继轩辕玦的发带之后,沈侧妃第二次动手做女红,越发熟练了起来。

    新年要穿新衣裳,外袍她实在不会做,只能绣绣最简单的肚兜。

    “浣纱,这个折叠针法你上次说过,我有些忘了,你……”

    沈风斓抬起头来,只见浣纱侍立一旁,面上愁云惨雾。

    再朝不远处的外间一看,丫鬟们都是一个神情,怯生生地像是要抄家灭府了。

    她索性放下了手中的绣绷,无奈地看着她们。

    “一个个都是什么神情?有话就说,别藏着掖着,我看着不舒服。”

    她都这样说了,众人对视一眼,便涌了上来。

    云旗和龙婉坐在榻上,小手鼓捣着王怪的毛,替它梳理着。

    王怪难得顺从一次,卧在榻上打着盹,任凭他们两为所欲为。

    乍一见众人都涌了上来,昏昏欲睡的王怪,震惊地抬起头来。

    一见它这副被吓着的小模样,云旗和龙婉咯咯直笑。

    众人却笑不出来,问沈风斓道:“娘娘,你今日怎么能抗旨不尊呢?李公公一回宫报信,圣上必定要大怒的。”

    “是啊!您不愿意迎小郡主的灵位进府,那也不能抗旨啊!无论如何性命要紧,殿下又不在府中,万一出事他都保护不了娘娘啊!”

    “是啊娘娘,万一一会儿御林军的人就进府拿人,那该怎么办啊?”

    几个丫鬟七嘴八舌,沈风斓听得耳朵都疼了。

    “好了,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了。”

    沈风斓不以为意,目光在众人面上扫视一眼。

    “不抗旨,你们希望我怎么做?让我这一辈子对着小郡主的灵位,执妾礼跪拜?还是让云旗和龙婉,长大后每提到小郡主,都要称呼一声母亲?”

    最最可怕的是,在世人的眼中,卫玉陵才是原配的晋王妃。

    她沈风斓,算什么?

    轩辕玦对她的山盟海誓,又算什么?

    她这一番问话,众人无法回答。

    的确,这对沈风斓而言,太不公平了。

    沈风斓见她们面色犹豫了起来,又缓了语气说话。

    “更何况,我并非抗旨不尊。我说过,只要晋王殿下愿意,我必当遵旨而行。”

    如果轩辕玦点头,这个晋王妃的位置,她就不必再计较了。

    她会大大方方地让出来,而后——远离他。

    浣纱咬了咬唇,低声道:“娘娘,你说,殿下会愿意吗?”

    卫玉陵以命相救,这份恩情,能不能超过他对沈风斓的感情?

    沈风斓笑着摇了摇头。

    “不知道。”

    不知道,她还能笑得出来?

    浣纱着急地绞着手帕,待要说什么,又恐沈风斓多想。

    浣葛却说了出来,“那晋王殿下若是愿意,娘娘今日没有接旨,岂不是落人话柄了吗?到时候,圣上岂不是要怪罪娘娘?”

    她这话一出,浣纱悄悄踩了她一脚,示意她别再说下去。

    “我愿意赌一把,相信殿下。”

    沈风斓说着,拾起榻上的绣绷,重新绣了起来。

    “浣纱,上次那个折叠针法,你再给我演示一遍……”

    她的注意力全都回到了刺绣上,不再谈论方才那个话题。

    或许是她的镇定,将众人惶恐不安的心,也带动镇定了下来。

    又或许是,她们同沈风斓一样,相信轩辕玦的决定。

    好一会儿,众人目光平和了下来,各自分散开去做事。

    这份平静没有维持多久,很快,莫管事赶进了天斓居。

    “娘娘,长公主府的人,捧着小郡主的灵位来了!”

    才平静不久的人心,随着这一声通报,又紧张了起来。

    沈风斓道:“来的是什么人?”

    “是长公主府的长史官,他是正四品的品级,老奴只能来回报娘娘。”

    长史官,相当于长公主府的大管家。

    不仅有总管府中事务的权力,凡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启书疏等,皆由长史奏上。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