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201章

医师1879-第201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引起了纽约城的轰动,只不过因为前面爱迪生曾经建了一个发电厂,而且亨氏综合医院也异常高调的缘故,所以没有那么夸张而已。

    不过

    约翰知道,用不了几年电费肯定就可以大幅降低。别说照明用电,工业用电也会慢慢的普及开来。而到了那个时候,纽约电力公司将会和现在的贝尔电话公司一样,成为全美瞩目的明星企业,不管是坐收红利还是卖出纽约电力公司的股份,对亨特拉尔家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在约翰看来暂时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一秒一秒前行的时间,慢慢来到了1888年的5月。

    “得得”

    “请进”

    夏洛特医院外科学教授办公室里,博格曼随口应了一声。随即又把注意力放在了眼前的杂志上面。

    “早上好,博格曼教授”

    很快,一个熟悉的声音就把博格曼的目光从杂志上拉了上去,他抬起头一瞧,顿时表情有些惊讶的招呼道:“早上好,沃尔夫冈教授。”

    来人正是柏林大学的内科学教授,博格曼的老朋友沃尔夫冈教授。

    原本有些奇怪的博格曼突然看到了沃尔夫冈教授手中拿着的一本杂志,顿时就明白了。笑着点点头道:“怎么你也拿到最新一期的柳叶刀了”

    “嗯,所以想来找你聊聊。”

    沃尔夫冈教授没有否认。干脆的点了点头道。

    1888年5月时,新一期柳叶刀杂志在伦敦出版,将会逐渐送到诸多订阅者手中。虽然影响力日益增加,但是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同一期柳叶刀杂志送到订阅者手中的时间可能会相差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但是像柏林大学的内科和外科学教授这样的客户,无疑是相当有分量的,所以柳叶刀杂志会特殊对待,以最快的速度送达。

    因此在同一天,博格曼和沃尔夫冈收到了杂志。

    不用博格曼招呼。沃尔夫冈自己在他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沉声问道:“那两篇论文你看完了吗”

    “刚刚看完第二遍。”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博格曼轻轻的点了点头。

    他当然明白沃尔夫冈教授来的用意,这一期的柳叶刀杂志虽然也有几篇不错的论文,但是能让内科学教授来找自己聊聊的,恐怕也只有那两篇署名为约翰亨特拉尔,来自于美国纽约亨氏综合医院的论文了

    两篇论文,两个方向

    这个数量本身并没有让博格曼意外,因为他曾经见识过约翰一口气在两本杂志上发表四篇论文的“壮举”,只不过在看过了两篇论文的内容之后,他的思绪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了

    “现在发表那篇论文,恐怕有些不智啊”

    皱了皱眉头,沃尔夫冈教授低声道。

    不用直接说出具体的论文名,博格曼也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因为其中有一篇论是有关前段时间的一个热点话题血型来判断亲子关系的,博格曼几乎已经可以预见到,这篇论文将会引起多么大的注意。而且他还可以肯定的是,注意到这篇论文的人绝对不会仅仅局限于医师和生理学家们,恐怕很多社会学家甚至普通人都会非常的关注。要知道,那两起轰动一时的惨案过去还没有多久,关于血型理论的争论还没有平息

    谁都知道,血型可以判定亲子关系的理论来源于一部侦探小说。

    福尔摩斯和华生是虚构的人物,大家自然不会把理论真的归结到他们身上,因此当柳叶刀上出现了一篇有关abo血型理论的论文,并且署名为约翰亨特拉尔的时候,恐怕所有关注的人们都会立刻明白了过来:理论的创造者终于露面了。

    这样的一篇论文,必然会引来所有反对者的攻击

    “不过”

    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博格曼微微一笑道:“我倒是觉得这样的话,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毕竟不管怎么说这篇论文一发表,引起来的抨击虽然会很多,但是关注恐怕同样也不少吧”

    “唔倒也是。”

    侧着脑袋想了一下之后,沃尔夫冈教授也不得不认同的点了点头。

    在大多数时候,关注度决定着一项理论或者技术的发展速度。有更多人关注,自然就有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其中。同样的道理,一些生理学家和医师们会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些生理学家和医师恐怕会被吸引着开始研究血型理论。毕竟从目前的技术来说,血型研究所需要的技术其实并不算特别的复杂,不少大学的实验室都是可以做到的。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之后,更多的论文被发表了出来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无疑将是理论的提出者约翰亨特拉尔

    更何况沃尔夫冈教授也明白,约翰在这篇论文中的论点非常的聪明。

    在这篇论文中,人们并没有看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之前引起争论的理论,甚至没有看到作者来继续支持自己之前的理论。相反的是,约翰亨特拉尔先生仅仅只是提了一下,就从血型可以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概念出发,系统的阐述了一个对大多数医师们来说完全陌生的理论遗传理论

    白人和白人的孩子为什么也是白人

    为什么父母个子都高的话,孩子个子高的几率会更大

    孩子眼球的颜色和父母眼球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从一个个人们平时习以为常,但是却从未有关理论来进行解释的现象出发,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把他研究中的“发现”和由此带来的“推断”娓娓道来。在这个过程中,亨特拉尔先生当然也不会全都是推断,而是结合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引用了德国人弗莱明和施特拉斯布格前几年有关细胞分裂的发现,引用了德国医师和动物学家魏斯曼有名的“种质论”,赞同了他认为染色质中拥有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因子。

    基因这个概念,在论文中被正式提了出来。

    比真实的历史上提前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而且因为有着未来的全套理论,约翰阐述的更系统,也更有条理性,不仅提出了遗传和基因,甚至还把显性遗传、隐性遗传的概念也都完善了一下,当然在提出这些理论之前,亨特拉尔先生在论文中就已经明确表示过了,除了少部分内容有现成的理论支持外,大部分都只不过是他的“推断”而已

    但是在沃尔夫冈教授看来,这篇论文中比比皆是的“推断”可谓是价值千金

    如果是在一百多年后的话,这些知识最多只能算是科普文章的内容,甚至都有些浅了。毕竟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知道遗传是怎么回事儿,dna之类的概念更是早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这个时代,约翰的这篇论文就像是一个灯塔一样,给相关的科学家们指引了一个方向:沿着论文中指引的领域走,或许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他们浪费的时间。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这篇论文恐怕会引来更多的反对者。

    如果只是局限于血型理论的话,或许反对者也就局限于医学界,但是如果把范围扩大到遗传领域,那么进化论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们恐怕也会很快就加入进来了。要知道,这本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领域,甚至很多时候要把争论的内容从科学延续到哲学的领域

 第五十九章 抗毒素血清

    bx

    柳叶刀上的两篇论文,在欧洲大陆自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blank〃》

    但是因为约翰的“狡猾”,并没有直接对血型遗传引起的惨案发表评论,把内容局限在了学术的领域之中,而且通篇都在使用模糊的字眼,所以虽然抨击者众,但是终究还没有达到乱战的地步。相反的是,不少人看了论文之后对约翰的理论大感兴趣,比如说研究血型的人,渐渐就多了起来

    至于说另外一篇论文的话,是局限于医学领域极小的范围之中。毕竟约翰论文中那些在未来只能算是科普性质的文字,在这个时代可是真正的“科学前沿”,普通的医师们天天为了温饱而奔波,愿意关注的只是少数人,能看得懂的就少了。

    不过论如何,至少数百人受到了影响,这对约翰来说已经足够了。

    且不说柳叶刀后续三篇论文发表后会如何,约翰在大西洋彼岸的纽约城中,对此却已经不再关注了。或许未来的医学院和医院中都会建立起相关的实验室,继续遗传领域的研究,而且维生素理论也在亨氏综合医院中开始了研究,但是约翰对他们却没有太多的兴趣,至少近十几二十年都不会有什么兴趣。现代医学是个非常庞大的体系,现在比它们加重要的方向多得是,比如说刚刚开始萌芽的疫学

    在亨氏综合医院的院长办公室里,约翰和埃尔利希相对而坐,静静的看着这位未来的诺奖获得者。

    1888年的埃尔利希,实际上已经相当出色了。

    对于后世的医师和科学家们来说,埃尔利希著名的成就自然是侧链学说和化学疗法的创始人,但是在遇到约翰之前,埃尔利希其实在很多领域已经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比如说他发明了染色法,发现了嗜酸性粒细胞,鉴别了白血病和贫血等等。不然哪怕有约翰的鼎力支持,他也不可能折服那么多来自德国的研究者和化学家们。成为亨氏综合医院研究所的负责人。

    不过对于约翰的疫学理论,埃尔利希还是了解的太少了。

    哪怕在那份资料里面约翰写的极为浅显,基本上未来的医学生们张口就能来,但是在这个时代。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没有实验室的结果作为证据,仅仅是依靠一些凭空的“臆想”和“猜测”,想要说服基础扎实的埃尔利希可不是太容易,哪怕在初看到这份资料的时候他表现的是那么的兴奋

    不过

    “不如。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沉默了许久之后,约翰突然微微一笑,开口道:“早先在柏林大学读的时候,我在实验室里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什么实验”

    目光一闪,埃尔利希马上就开口问道。

    “一个和白喉有关的实验。”

    又是一笑,约翰接着说道:“当时我对巴斯德先生和科赫先生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曾经自己琢磨了很长时间,然后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既然减毒的病菌可以作为疫苗来预防疾病。那么有没有可能从生病的人身上找到治疗的方法所以我就做了这个实验,把患过白喉的老鼠血清注射到患白喉的老鼠体内,然后奇迹发生了”

    “奇迹”

    听到这里的时候埃尔利希心头一跳,口腔也突然变得干燥了起来。

    白喉,一个对于21世纪的人非常陌生,但是对于19世纪末的人们来说却异常熟悉的名词。这是一种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麻痹。

    在21世纪,白喉已经很少见了。

    孩子们入读幼儿园、学校必须的那个计划疫小绿本上,百白破疫苗的使用让白喉的传染率日益减少。即使有人得病也可以用抗生素等手段治疗。但是在19世纪末的时候,白喉却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凶险传染病它是威胁儿童的主要杀手之一,哪怕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仅美国每年就有20万人发病。上万人死亡,而欧洲这个数字则要增加几倍

    这个数字,是在“抗毒素”血清出现了之后。

    可想而知,在19世纪末白喉这种传染病对于儿童的威胁到底有多大,而19世纪的80年代,则正好是欧洲白喉大流行的时候

    所以听到约翰说的这番话之后。埃尔利希下意识的心中一紧,整个身体都变得僵硬了起来,楞了一下后迫不及待的问道:“约翰,你说的这个奇迹是指它痊愈了”

    “当然哈哈”

    点了点头,约翰哈哈大笑了起来。

    心中震撼之下的埃尔利希,当然不可能发现约翰笑声背后隐藏着的心虚。那时候的他怎么可能有时间去做这个实验不过是知道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纯粹是拿出来唬一唬人罢了。只是要唬的人是历史上抗毒素血清的真正参与者,即使是约翰也不由得有些心虚了。

    约翰有点儿心虚,但是埃尔利希可就是震惊了。

    白喉这种疾病的影响力有多大,埃尔利希心里自然是非常清楚的,而约翰的这些话如果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他很可能找到了一种可以治愈白喉的方法对于1888年来说,这是足以轰动整个医学界的消息

    “呼”

    重重的呼出了一口气之后,埃尔利希沉默了下来,好半天之后才开口问道:“约翰,这是你在柏林的时候做的实验那当年你为什么不发表”

    “这哈哈。”

    尴尬的笑了两声之后,约翰只能是奈的解释道:“当初因为学习和工作太忙,空闲时间太少,没来得及多做几次实验,所以”

    听到这句解释之后,埃尔利希顿时语了。

    作为一名医师兼科学家,埃尔利希很清楚约翰撒谎了,因为这样的实验结果论对于谁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怎么可能用一个没时间来轻易应付不过看看约翰那有些尴尬的表情,埃尔利希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情不一定是非要得到答案不可的

    心中的尴尬持续了几秒钟之后,约翰这才晃了晃脑袋笑道:“怎么样埃尔利希先生,对这个实验有没有兴趣”

    “当然有”

    没有任何的犹豫,埃尔利希立刻重重的点了点头

    看着对方一脸迫不及待的样子,约翰顿时笑了,这才轻轻的拉开身边的抽屉,拿出一摞资料给埃尔利希递了过去

    白喉抗毒素血清,注定要提前出现了。

    在医学的发展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圣诞节大拯救,具体就是在一年圣诞节的时候,柏林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病房里,一个女孩儿奄奄一息,恐怕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她患的是让人闻声色变的白喉,哪怕世界好的柏林大学医院也法拯救她的生命。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来到了病房。绝望的父母得知了这人的来意之后,没有犹豫太久就接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