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良缘 >

第107章

良缘-第107章

小说: 良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在担心什么?”苏玮感到乐思齐脸有忧色,很是不安。难道她不愿意小郡主归来?

乐思齐道:“她一个娇生惯养的郡主,自小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什么时候受过苦?猛然流落到顺庆镇,身边没有一个人,日子可要怎么过?”

她要不是幸运地遇到陈东一家,孤身一人来到古代,寸步难行,能不能活到现在还两说呢,何况一个身娇体贵的郡主。乐思齐同病相怜,不由深深为小郡主担心起来。

苏玮叹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好好儿的,怎么会掉落山崖呢?”乐思齐不解道:“她不是侍卫丫鬟成群吗?”

“这个,我真不知道。”苏玮想了想,道:“接到信说小郡主失踪,就只是忙着寻找,还真没寻究过原因。”

苏玮还清晰记得在西北大营接到消息,快马加鞭赶到居然山,威武王府的人乱成一团,有人坠下居然山,却徒劳无功,他要亲自坠下去,却被艾军死死抱住。

难道因为惊慌,所以错失了救援的时机?既已找到步摇,或者被人救去也无可知。

真相未明之前,总是患得患失,忐忑不安。苏玮也未能免俗。

乐思齐问:“小郡主与谁一起去的居然山?”

威武王府的别院巍峨高大,从栏杆外望去,亭台楼阁掩映其中,光是围墙已望不到边,怎么会走到山崖边的呢?

苏玮道:“据说是与大小姐一起到居然山玩耍,姐妹俩在一株古松根下坐着说话,丫鬟们都被遣开。后来便听到大小姐大喊救命,丫鬟们过来一看,大小姐焦急指着山崖下,说小郡主贪玩,要攀爬松树,一不小心掉下去了。”

大小姐是威武王爷的庶长女,因是婢女所生,并没有封号。

乐思齐大疑,道:“好好儿的,为什么要爬树?”

苏玮若有所思。十六岁的大姑娘,自小接受皇家良好的教育,有什么道理突然小孩子心性发作,要去爬树?

“那位大小姐,现在怎么样?她是出嫁了,还是自责不已?为小郡主做过什么吗?”两人沉默了一会,乐思齐问。

“我如何能得知?”苏玮有些窘,道:“她是未来的大姨子,我怎会去打听她的事?”

“也是。”乐思齐表示理解,道:“我能不能见她?”

苏玮道:“她没在京城吧?王妃带了世子夫人一起进京,其它人全留在封地。”

古代交通真是不便,要搁现代,几个小时的飞机就到了。乐思齐挠头,道:“能不能把她弄进京?或者把她的贴身大丫头绑来?”

苏玮不解,道:“你想做什么?”

乐思齐开始八卦:“你想,小郡主因是嫡妻所生,所以地位比姐姐高。她自小与你订亲,谁都知道她总有一天会是徐国公夫人,你又长得帅气……”

苏玮笑,抚了抚自己的脸,道:“你也觉得我长得好看吧?”

乐思齐道:“别打岔,说正经事呢。在人世间,小郡主要家世有家世,安享富贵荣华,又有好姻缘,得嫁年轻英俊名利双收的好郎君。”

苏玮两眼发亮,道:“在你心里,我有这么好吗?”

虽然很多人说他是京城第一美男子,但从心上人口中听来,总是特别不同。

乐思齐娇俏地白了他一眼,道:“说正经事。”

苏玮挪到她身边坐下,道:“好吧,你说。”

乐思齐扳着手指一条条数给他看,道:“你想,同样身为威武王爷的女儿,只因为母亲出身不同,差别就这么大。难道她姐姐不会有想法,不会嫉妒么?”

闺蜜中,女孩子中谁要是出脱点儿,其它人肯定又妒又恨的。不如人的女孩子,心胸要是宽敞的,打趣几句,大家说笑一场也就是了。心胸要是狭窄的,指不定出什么妖蛾子呢。

 第182章 究底

马车停在威武王府门口,角门很快打开,冬儿上车,车夫扬鞭驾车进了角门。

这是乐思齐第一次主动求见,也是第一次单独过来。

威武王妃站在台阶下相迎,远远见到马车,脸上露出笑容,腮边一滴泪,还未干。

“慢些。”威武王妃对走下脚踏的乐思齐道,伸出的双手停在半空。谁都看出她要下阶相扶,又硬生生忍住。

丫鬟仆妇们看向乐思齐的神情,又多了几份恭敬。

乐思齐裣衽行礼,双膝才稍蹲下,王妃已上前扶住,把住她的手臂,道:“快起来。新来了好茶,你尝尝。”

在宴息室坐下,丫鬟端了茶来,乐思齐在威武王妃满含期待中抿了一口。

“怎么样?”威武王妃竟然微微有些紧张。

“很好的茶,汤色清亮,入口醇香。”乐思齐说着,又大大喝了一口。

王妃绷紧的肩才垮了下来,眼里满满的都是疼爱。一旁侍候的大丫鬟清荷轻轻叹了口气,没找到小郡主时,王妃天天担心得睡不着;得知小郡主去世,王妃晕厥多次;现在又天天拿着小郡主的赤金步摇垂泪。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威武王妃眼里只有乐思齐,越看越觉得她跟女儿长得一模一样。递过一块芙蓉糕,道:“这是新来的厨子做的,你尝尝。”

每次来都吃芙蓉糕?乐思齐疑惑了一下,接过来,咬了一口,道:“比上次做的清香了些,没那么甜。”

“你最喜欢吃芙蓉糕了。”威武王妃一脸讨好的神情,柔声道:“新来了几个做芙蓉糕的厨子,你喜欢吃哪个做的,娘便重赏哪个。”

又把自己当小郡主了。乐思齐没有一丝不耐烦,也柔声道:“都挺好吃的。”

清荷轻咳一声,道:“王妃!”

威武王妃瞪了她一眼。不高兴地道:“我们母女说话,你先退下吧。”

这样下去,王妃迟早思女成狂,非发疯不可。清荷出了门,直奔前院,去书房找威武王爷。

乐思齐吃了两块糕,拭了拭嘴角,道:“王妃这么思念小郡主,为什么不带小姐们一块儿回京呢?有小姐们承欢膝下,也可减少思女之情。”

威武王妃怔忡。脸上温柔疼爱的神情慢慢凝固。良久。道:“我是不是很让人厌烦?”

“没有没有。”乐思齐轻握她的手,道:“我只是觉得,如果身边时时有人陪伴说话,会开心些。”凝视威武王妃漂亮的眼睛。乐思齐诚恳地道:“我希望您每一天都开开心心的。”

威武王妃感受到乐思齐的真诚,慢慢反握她的手,道:“我虽有三个女儿,却只有芊儿是我亲生,自小与我最亲。”

兄弟姐妹中小郡主排行最小,自小最受宠爱。威武王妃生了世子后,隔十年才怀孕生下小郡主,常说这个女儿是佛祖赠予她的,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要星星不敢给月亮,捧在手心里如珍似宝养到十六岁,却掉落山崖,真是让人不想活了。

乐思齐问:“小姐们与郡主相处得可好?”

“她一向尊敬两位姐姐。只是婉儿觉得自己是长女。芊儿年小却有封号,她反而没有,有时候难免在背后口出恶言。我训斥了几次,反而是芊儿说,姐姐们心里有结,只应解开,不宜训斥导致她更加反感。我的话不仅不听,反而与婉儿走得更近了。”威武王妃说着说着泪如雨下,道:“这孩子就是太懂事了。”

婉儿是庶长女杨婉。

背后有恶言,再利用小郡主的同情心,何愁坏事不成?生活优渥的富家女对人性本恶原没有概念,以为只要对人好,人家自然会以好相报,哪里懂得人心险恶的道理。乐思齐几乎可以得出杨婉是凶手的推论了。

“大小姐出阁了吗?”乐思齐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没有异样。

威武王妃却没有发觉,用手帕擦着泪,道:“今年十八了,还没订亲呢。高不成低不就的,也不想想真正好的人家,怎么不挑嫡庶呢。”

很多高门大户会挑嫡出的子女作对自己子女谈婚论嫁的对象,乐思齐在顺庆就隐约听过了。嫡出的没人愿意娶嫁庶出的男女,也是风俗。门当户对,并不单指门楣。

庶出的女子想嫁嫡出的男子,只有向下发展,在门楣比自家低的人家中寻找。

听威武王妃的口气,身份地位相当的人家嫌她庶出,不嫌弃她的人家,她又觉得人家高攀,配不上威武王府。

乐思齐道:“既如此,不如把她请来京城,要论门第,哪儿也没京城勋贵多。就算不能像小郡主那样许配国公,至少配个伯爵世子什么的不在话下。”

庶出的子女也认当家主母为母亲,婚事得由当家主母作主。杨婉的婚事早成了威武王妃的心病,她想了想,道:“也说得是。她一向心比天高,常说王爷的封地仍是穷乡僻壤,呆久了会发疯。”

乐思齐估计这些话是府里的长舌妇传给威武王妃听的,庶出的女儿哪敢说这个。

威武王妃想起什么似的又道:“有一次姐妹们闲坐吃茶,她又说这个。芊儿道,一地有一地的风景,也不见得西北就比京城差。她便不高兴,说芊儿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了好婚姻便不把姐妹们放在眼里了。”

想起小郡主的乖巧懂事,威武王妃又流泪不止,道:“我的好芊儿,不知流落何方。她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如何过活?”

乐思齐安慰她道:“吉人自有天相,王妃且放宽心,总是能找到的。”

威武王爷听说王妃又得了怔忡之症,忙忙赶了过来。进门便见乐思齐为妻子拭泪,如女儿一般的容颜,如女儿一般的温婉,他不由呆住了。

乐思齐安抚了威武王妃,一抬眼才发现威武王爷站在门槛边,忙起身行礼。

威武王妃也起身见礼,道:“既是王爷不知几时能回去,不如把婉儿和洁儿接来,也好顺便在京中说亲。”

威武王爷点了点头,道:“好。”

妻子这样,多两人陪伴也好。

威武王妃留乐思齐吃了饭,乐思齐再三告辞,才得以离开。

冬儿坐在车把式上,有一搭没一搭和车夫说话。

“咦?”她突然道:“小姐,我好象看到了韦公子。”

乐思齐掀帘问:“韦哲吗?”

冬儿指着前面道:“刚才骑马过去的人里头好象有他哎,他们马快,一下子过去了。”

韦哲回京了?前面烟尘滚滚,已不见人影。乐思齐道:“是你眼花吧?”

当晚,乐思齐告诉苏玮:“我已经说动王妃,把两位小姐接进京来。”

“那又怎样?”苏玮道:“事情过去这么久,又没凭没据,你怎么让人信服?”

仅凭几句牢骚是不能定杨婉的罪的。

乐思齐笑,道:“你忘了我长得跟小郡主很像吗?如果她见了我,你觉得她会怎么做?”

苏玮怫然不悦,道:“我绝对不允许你以身涉险。”

乐思齐轻轻靠在他怀里,道:“不是有艾军、韩先、段勇他们吗?我怎会有危险?”

苏玮只是摇头,无论乐思齐怎么说,只是不肯答应。

冬儿在门外道:“小姐,任太太送了请柬来,任公子后天成亲,请小姐过去观礼。”

任卢两家订了亲,任威便从五城兵马司调进兵部当了主事,六品官。从小吏跑步进官的行列,于任威来说,无异于白日飞升。

想起一路护送乐思齐进京才有这番奇遇,对乐思齐的愧疚更深。

任太太喜不自胜,深觉当机立断的重要,对任天道:“威儿成了卢侍郎的女婿,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却是乐氏无法比拟的。”

任天就算有些些内疚,至此也完全消失了,儿子的前程才是最重要的。

连着在家里宴请京中的亲戚庆贺儿子高升后,紧跟着便择了吉日。任威不好意思告诉乐思齐,任太太不以为然。乐氏不知跟哪家王妃走得近,拉拢她很有必要呢。

乐思齐懒得应酬这些人,只着人送了礼,并没有到场。倒是喻老太太的信到了,数落几句任家的不是后,转而说再为她留意良人。

乐思齐回信,自己暂时不愿成亲,还请干娘不用费心。

喻老太太接到信只以为她心灰意冷,倒也不以为意。该得的利益已经拿到手,也不怎么关心乐思齐在京过得好与不好。

两家自此渐走渐远,直到十几年后喻家子弟进京赴考,才继续走动。此是后话。

或许受任威成亲触动,苏玮道:“不如我们也成亲吧,这样你才能名正言顺住在府中。”

乐思齐考虑后,道:“还是待找到小郡主再说吧。这样子成亲,我于心不安。”

让他顶着另一个女人未婚夫的名头与自己结婚,实在不道德。结婚乃人生大事,怎可糊里糊涂?乐思齐决定一切理清后才结婚。

苏玮没有说话,只是用乐思齐的手轻抚自己的脸。

乐思齐笑道:“你不用自责,我认识你之前,你已订亲,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我的齐儿最讲道理了。”苏玮马屁马上送上。

 第183章 寻找

乐思齐进京前帮衬了柱子五十两银子,预支了柱子一年工钱,陈东一家在顺庆镇南边里弄买了一个院子,院子有一溜儿五间房,和一个小小院子。

柱子成亲后住在东厢房,陈东老俩口住西厢房。现在秀英每天也跟镇上其它婆婆一样,每天早起洒扫院子,吃过早饭坐在门口东家长西家短,说说自家儿媳妇是永恒的话题。

“你儿媳妇年底要生了吧?”同坐一个妇人问秀英。

秀英乐呵呵道:“可能得过了年以后吧?”

路口身着皂衣一个领头模样的人喊:“仔细找,一户户问清楚。”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人道:“又怎么了?这些衙役天天吃饱没事干,就会无事忙。”

另一个年轻些的,瘦瘦小小的妇人道:“你们看,那不是陈三吗?”

一个胖胖的衙役手拿一张纸,可不正朝她们走来。

顺庆镇地方不大,居民们大都识得衙役,心情好时遇上还会开两句玩笑。现在被打断谈兴,妇人们心情可就不怎么好了。

陈三一户户打门,也没进屋,就在门口把手里的纸拿给门里的人看,然后到下一家。

秀英家是里弄最后一户。柱子在景福楼有分红,日子过得红火,平日里买菜时总顺带着买几个果子饼子,见了邻居们拿出来让她们尝尝鲜。因而邻居们有事没事总在她家院子里或门口台阶上闲坐。秀英能说会道,很快成为老太太们的头儿。

看陈三挨家挨户,很快朝这儿来,秀英眯起眼,努力想看清他手里的纸写的是什么。老妇人打趣道:“柱子娘也识字?”

“哪里识字了,不过好奇。”秀英笑道:“你别说,我家曾经来过一个识字的,还会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