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凤鸣宫阙 >

第174章

凤鸣宫阙-第174章

小说: 凤鸣宫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却也到底不是什么出门玩耍。万一有个什么,岂不是害了小九?
不过李邺不说,陶君兰也未必就想不到。她心里门清:这是皇帝不肯将事情说死了,要留下一条后路呢。毕竟现在国朝里真就只有九公主一个人到了婚龄。要和亲,这事儿还得落在九公主的身上。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倒是也并无多少气恼,只是心里有些不舒服罢了。但也更激起了一股雄心壮志:她还真就要九公主做自己的弟媳妇了!自己弟弟哪里配不上九公主了?日后待到陶静平崭头露角的时候,只怕说不得还要哭着喊着要他做驸马呢!
有了这股子意气,陶君兰倒是很容易就接受了陶静平要去边关的事情。她心里也明白,李邺呆的地方肯定比陶静平呆的地方危险多了。她连李邺这件事情都接受了,为何不能接受陶静平的?
况且,诚如李邺所说,这件事情的确是个好机会,一个立功往上爬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能抓住的话也是好事儿,是陶静平的运气。不然的话,一个走科举路子的没什么后台的人想要出头实在是太难了。
可在战场上立了功就不同了。就好比是去镀了一层金子,瞬间也就不同了。
陶君兰几乎已经能想象出等到陶静平跟随大军凯旋的时候,等待自己弟弟的究竟是什么了:除了平步青云之外,再没有别的词可以形容。
只是要说完全放心却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对李邺道:“王爷千万替我照顾好他才是。他是陶家最后的希望,断不能有事。”
李邺只说了两个字,却是重如千钧:“放心。”
陶君兰勉强一笑。此时却是完全忘记了自己要说的事儿了。比起李邺要出征,怀孕的事儿几乎是不值一提。而且再加上陶静平,足以将她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不过李邺倒是记得,笑着问道:“你不是有事儿跟我说?”;
第一卷 第284章 欺人

陶君兰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件事儿。犹豫了一下后她才开口:“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儿。不过是——”还没等她话说完,外头冷不丁的响起丫头敲门禀告的声音;“秋宜院那边来了人,说是有急事儿要见王爷。”
本来已经到了喉咙口的话,便是又咽了下去。陶君兰心头叹息一声,道:看来还真是老天爷不让自己说了。罢了,罢了。嘴上话音一转便是对李邺道:“既是这样,那回头再说吧。先问问有什么要紧的事儿。”
事实上,陶君兰半点不觉得秋宜院出了什么事儿。无非是想拉李邺过去罢了。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儿,可嘴上又怎么说却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李邺面上一闪而逝的是不耐烦。不过他也没法子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只得沉着脸上前去拉开了门。
来的居然是绫香。绫香一脸的惊慌失措,见了李邺连行礼也顾不上了便是急切道:“王爷,侧妃吃什么吐什么,连胆水都吐出来了!这可怎么办?”
孕吐这么严重?陶君兰微微挑了挑眉。随后心头无声冷笑,口中更是直接毫不犹豫的斥道:“糊涂种子!姜侧妃这般严重,不去请太医来看,倒是忙着过来找王爷!王爷又不会医术,去了也只能干看着!能有个什么用?你们都怎么伺候的?”
陶君兰这一声斥骂,几乎让绫香尴尬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原本绫香觉得陶君兰就算识破了也是不会吭声的,毕竟这个时候谁还好意思拦着李邺?可没想到陶君兰却是一张口就说了这么一番犀利的话,还一针见血。
绫香讷讷的嗫嚅半晌,好不容易找回声音:“侧妃不让请太医,只说想见王爷。”
陶君兰忍不住的冷哼了一声,皱眉再度开口斥道:“姜侧妃使小性儿,难道你们也都糊涂了不知道轻重?胆水都吐出来了,还不去请太医!真真是糊涂!以往我只当你们是好的,如今瞧着倒是没有一个中用的!罢了,罢了,回头我让人去寻两个懂事的嬷嬷送过去伺候姜侧妃罢。靠着你们,能做什么?”
绫香一下子白了脸。她这会子不仅无缘无故被痛骂一回,而且秋宜苑还面临着被塞人进来,等到姜玉莲知道了,也不知道要发多大的脾气。只怕又要怪她没用了。
绫香只觉后悔:以后她可再不愿来沉香院了。这位陶侧妃看着软绵绵的,可实际上呢?着实还是少招惹为妙才是。
陶君兰却是不去去看绫香的脸色,她只笑吟吟的看向李邺:“王爷觉得意下如何?”
李邺含笑一脸赞同的点头。
“那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陶君兰微微一笑;“王爷只管放心,我必定会找经验丰富的嬷嬷过去。保管将姜侧妃伺候得好好的。”
顿了顿,她又故作愁眉不展的样子叹了一口气:“一样是怀孕,当初我生拴儿的时候和红蕖怀孕的时候,倒是都轻松。怎么到了姜侧妃这里,便是这般的难受了?真叫人担心。”
绫香的面色更白了几分,解释也显得苍白怯懦:“太医说了,侧妃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等日后也就好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李邺的神色到底还是显得有些微妙了。
绫香心里有些发慌,却是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最后只得低下头去讷讷不敢再言了。
而李邺趁机朝着陶君兰投过去一个似笑非笑的神色。
陶君兰则是冲着李邺挑了挑眉。
李邺最后还是去了秋宜院子,不过却也让人去请了太医——虽然时间有些晚了,可是他却是觉得这件事是十分必要的。就算不替姜玉莲看病,也可以看看姜玉莲到底是不是真那么难受。
待到人走后,陶君兰没好气的冷哼一声:“下三滥的手段。”
红螺上来赶忙分散陶君兰的注意力:“厨房做了一点酒酿圆子,侧妃要不要尝尝?”
陶君兰倒是真被勾起了几分食欲,犹豫一下:“那就尝尝罢。”
红螺忙吩咐下去。末了才又笑道:“且让那边折腾去罢。王爷的耐性折腾完了,看她们还怎么折腾。”
陶君兰微微一笑:“可我却是等不到那么久了。这一次次的来抢人,真当我是面团了似的。我若不做点什么,倒是显得我不中用了。”
红螺见状,心里便是猜测陶君兰是不是有了什么主意。面上自然也带了几分好奇。
陶君兰却是不解释,只道:“你且瞧着吧。”
因不知李邺还会不会回来,所以陶君兰也没等门,自顾自的先睡了——再则,虽然面上轻松可心里哪里能一点不介意不膈应?
再则,她觉得若是这个时候她再巴巴的留门等着,多少是有些犯贱的意思:人家在那边温香软玉的伺候着,你这么等着,又算是什么意思?
所以,等到李邺好不容易安顿好了姜玉莲之后回了沉香院,陶君兰倒是已经睡着了。当下多少也猜到了陶君兰的心思,不由得苦笑了一声,随后洗漱了轻手轻脚的上了床,却是不舍得也不敢去扰了陶君兰。
只是他这头刚一掀被子,那头陶君兰就醒了,不过因了心里的一点儿小情绪却是不肯搭理李邺就是了。
第二日,李邺却是连早膳也没来得及用便是被召进宫了。
陶君兰心下倒是忘了昨日的别扭,心中反而担忧起来。只是李邺进了宫,她也打探不到什么消息,自然也只能是白担心。
心神不宁了一早上,陶君兰到底是按捺不住了。吩咐红螺:“备车,我要进宫去给太后请安。”顿了顿,倏地想起昨儿姜玉莲的事儿,便是冷笑了一声:“去问问秋宜苑的姜侧妃,看她要不要一起进宫去跟太后说这个好消息。”
姜玉莲却是一口回绝了——虽说姜玉莲倒是很想去,可是却是架不住担心陶君兰做什么手脚。要知道,如今她的身子金贵着呢,她可是不敢冒险;在姜玉莲看来,如今除了自己的秋宜苑,却是哪里都不安全了。哪怕是进宫:万一路上遇到什么事儿呢?到时候能怪谁去?又如何说得清楚?万一陶君兰怕自己生了儿子和他儿子争,干脆痛下杀手呢?
只是姜玉莲却是想错了陶君兰了。陶君兰可是半点不担心姜玉莲生了儿子和拴儿抢什么。在她看来,姜玉莲就算生十个儿子,该是拴儿的还得是拴儿的。就算旁人想抢,那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儿。
再则,还不一定是儿子呢。况且,她也没那么下作,会用那些阴狠毒辣的手段。
其实姜玉莲的回绝陶君兰也是想到了——所以她压根就没等过姜玉莲。
待到进了宫,陶君兰见了太后行了礼请了安后便是笑道:“今儿妾进宫却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太后您呢。”
太后挑了挑眉似乎有点儿不大相信:“什么好消息?莫不是你得了什么宝贝要献给我?”
陶君兰抿唇一笑:“得了宝贝是不假,可是得了宝贝的人却不是妾。实话告诉太后您罢,是姜玉莲姜侧妃有孕了!王爷又要添一个子嗣了!算上红蕖肚子里的,王府马上就要添上两个人口了。”
太后自是又惊又喜,声音都拔高不少:“果真?!”
“这事儿妾如何敢撒谎?”陶君兰也笑了,觉得太后是高兴过头了。
太后想了想也的确是这样,当下也是自己觉得自己是糊涂了,拍了拍额头:“瞧我倒是老糊涂了。我还当你是为了哄我高兴骗我呢。”
陶君兰只管抿唇笑。
太后自顾自的高兴了半晌,又念叨了要赏赐什么东西,最后才又将目光落在陶君兰面上,和煦道:“你是个大度宽厚的,日后你还得多看顾着姜氏才是。她年轻不懂事儿,你多提点她。不管如何,孩子才是最要紧的。那是端王的骨血。”
陶君兰如何听不出来太后话里藏着的话?当下却是只微微一笑:“太后放心,妾知道轻重的。妾也盼着她能替王爷开枝散叶呢。”顿了顿,又叹了一口气:“不过姜侧妃的确是太年轻了些,什么都不懂。孕吐那样严重,都吐出胆汁了,还只当没事儿呢。底下服侍的人也不经心,也不知请太医瞧瞧。反而顺着姜侧妃胡闹,半夜里将王爷请过去。”
太后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还有这样的事儿?”
陶君兰点了点头:“王爷也觉得不妥当,私底下跟我说让我寻两个妥当的人过去服侍呢。不然那一群丫头都是没经验的,万一出了差错可是不好。”
“是该这样。”太后也点了点头;“端王是个细心的,他能想到这个很好。不过,姜氏也太胡闹了一些:大半夜的折腾端王做什么?端王这几日在皇帝跟前也劳心劳力的累得不行,她还这么折腾!”
孩子虽然重要,可是到底还没出世呢。再则,不管孩子怎么总要总是越不过李邺去的。只从这一句话就能看得出来,太后到底最在意哪个了。
陶君兰心中明白这个道理,当下越发有了底气。;
第一卷 第285章 猜忌

太后先是高兴,随后又因为姜玉莲的“不懂事”心生埋怨,这倒是都在陶君兰的预料之中——说白了,太后有这样的想法,不也和她说的话有关系?
不过她也清楚,有些话太后能说,她却是不能说。当下反而一笑帮着姜玉莲说起好话来:“姜侧妃也是依恋王爷罢了。这样的小女儿情思谁没有呢?况且她现在怀着身孕,到底娇贵些。”
太后没说话,可是瞧着神色却是不大高兴。
陶君兰点到即止,随后言归正传:“王爷的话妾也记在心里,本想着从府里挑些有经验的人过去伺候。可是想来想去,却是又觉得不妥。妾有拴儿,又同和姜侧妃是一样份位,只怕她多想。若我派人过去,她万一因此生出什么疑虑来,却是不好了。一则坏了府里的和睦,二则孕妇多思忧虑也不好。所以,这事儿妾着实不敢去做了。”
太后思虑片刻,冷哼一声:“多想?她多想什么?拴儿是长子,如何是旁人能越过的?”顿了顿却是又像想起了什么,当下神色一凝,随后便是狐疑的看了陶君兰一眼,语气也慢了下来:“不过姜氏看着性子倒是单纯,不像是会这样的。怕是你多想了罢?”
陶君兰垂头叹了一口气,“但愿是妾多想了。只是我听说姜侧妃将我命人从库房里送去的补药都扔了出去,再加上今儿我邀她一同进宫她却是一口回绝,这才不得不多想了一些。心想着不管姜侧妃有没有多想,妾身多想一层总是好的。府里人多口杂,万一有些好事的在中间挑拨以至于生出误会也不好。”
太后本还真觉得姜玉莲不至于如此,可是听了这番话之后,却是明白过来:只怕陶君兰说的话也是真的。一时对姜玉莲有些失望,可心里却也隐隐理解姜玉莲这般作法:换做是她自己处于那个环境,只怕也是多疑的。
再则,陶氏……也的确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这样一想,太后的心情又平静不少,看了低眉顺目的陶君兰一眼,太后便道:“这样也好,你也摘清了里头的关系,她也不至于胡思乱想。”
陶君兰闻言,隐约猜到了太后心中所想。心里微微一动,当下便是露出几分尴尬的神情来,嗫嚅道:“太后英明,一下便是猜出了妾心中所想。妾之所以不敢派人过去,也的确是存着摘清关系的心思……”
太后见陶君兰认了,便是微微一笑心中自得:小狐狸再奸诈,又如何能逃得过老狐狸的眼睛?陶氏有那样好心就对了,说来说去还不是怕担责任?怕出了什么事儿自己有嘴说不清。陶氏倒是个滑头的。
陶君兰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似是心虚,半晌却又鼓起勇气;“妾今日进宫,其实也是有一事儿相求;。”
“什么事儿?你且说说看。”太后老神在在的抿了一口茶润喉,心里却是觉得自己对陶君兰的心思猜了个七七八八。
陶君兰低声道;“妾想着,这要去服侍陶侧妃的人,还要太后帮着寻一寻才好。这样一来,不管是谁都放心了。”
太后微微一笑,心中为自己猜中了而有些得意。想了想太后也觉得这个法子的确是完美的处理方法,当下也就没反对,一口应承下来:“一会儿我就指派两个随你一同出宫回府罢。”
陶君兰喜出望外,连连向太后道谢。
太后摆了摆手:“好了,你去看看拴儿罢。几日不见了,拴儿也怪想你的。”到底是血浓于水,随着拴儿年岁越来越大,倒是对自己的亲娘越来依赖亲近了。
陶君兰笑着应了,随后便是要告退去看拴儿。
太后忽又想起一件事情来,想了想到底还是开口说了几句;“你且记住我这句话。拴儿是端王的长子,不管什么时候,世子之位都是拴儿的。旁人再好,那也是在拴儿的后头。所以,你无须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