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嫡女之花开富贵 >

第43章

嫡女之花开富贵-第43章

小说: 嫡女之花开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承担。我不喜欢被束缚,我要自由自在的,不离开青城。天京,那是你们的地方,它不属于我。”
“阿音!闭嘴!”姬司言怒道,他目光如同冰霜,一层层寒气从脚下升起,片刻时间,就将他全身冻住。他不相信这样的话,是慕兰音说出来的。他知道自己王府事情麻烦,他知道让慕兰音同意很难……可是她都答应了!她明明都已经答应了!
“一定发生了什么……”姬司言目中阴沉,要再追问。可碰上慕兰音那凉透的目光,他又什么都说不下去。
慕兰音低下头,听着外头雨点敲落湖心的声音,缓缓道,“对不起,司言哥哥,我不够喜欢你,也不够勇敢。你回天京吧,日后,我们再不见面了。”说完,她转身,快步出了凉亭。
“慕兰音,你给我站住!”背后是姬司言的喝声,他追上来一步,但被慕兰音脱手躲开,她身体灵活无比,他都没想到会被她躲开。
慕兰音看他一眼,笑容古怪,“你看,我有许多事情瞒着你,你都不知道我身手其实很好……算了吧,我们不合适。”
她快步走入了雨帘,四周都是雨水哗啦啦的声音,她听到丫鬟们追在后面喊她撑伞,听到天地间的雨水都在唱着一出交响乐,可是她再没有听到少年的声音。
她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忍也忍不住。
慕兰音一步步走在雨水中,一遍遍揉着眼角,小声哭泣着。爹娘是为了她好,明王妃也是为了姬司言好……大人们都是对的,他们并不是很合适。若是大家都不祝福的情谊,强行保留,又有什么意思呢?
她知道,司言哥哥强大无比。若他肯争取,她还是有办法嫁入明王府的。只是那很没意思……真的很没意思。
那么,收手吧,趁大家还没有陷入太深的时候,就抽身吧。
大雨中,慕兰音一边哭着,一边就想起多年前,表姐陆静对自己的评价,“那被你喜欢的人、或者喜欢你的人,真是可怜。”
一针见血,让她伤心难过。
她的心太狠,伤人至深时,自己也会反噬。但即使这样,在出手的那一刻,她仍然不会犹豫。多年前,陆静就对她做了这样的评价。
而现在,慕兰音觉得好是难受,她从未这样难受过。
她方觉得,或许,她也是喜欢姬司言的,她也是对他带有期待的,她也是……但那些也是,都没有意义了。所有的一切,都被她亲手斩断。
终归到底,还是因为她对他喜欢得不够深,不够义无反顾。
这是命运,慕兰音只觉得自己和姬司言有缘无分,她却谁也不怪。大家都是为他们好,都是对的。
当晚,慕兰音回去院子时,遇上母亲跟前的玉兰,已经端着参汤等了她好久。幸好慕兰音淋着雨回来,周身湿漉漉的,谁也没看出来她刚刚哭过。慕兰音只说自己心情不好,就将所有人挡在了外头,任谁敲门也不理。
外头劝说的声音此起彼伏,后来见她实在不妥协,声音才淡了下去,人也离开了。
慕兰音换下湿透的衣裳,抱着膝盖坐在床头,听着外面的雨声,模模糊糊地睡了一夜。第二天起时,眼肿成核桃,她自是以此为借口,不肯出去。又过了几日,丫鬟们偶尔试着跟她提世子殿下和林姑娘来看她,慕兰音也推脱自己不舒服,谁也不肯见。
等她心情平复得差不多、觉得自己能出去的时候,大家告诉她,明王一家要启程,回天京了。
慕兰音怔然,“什么时候?”
青萍在一边拾掇她的衣物,想了想道,“就是今天吧。”
“什么?!”慕兰音惊叫,“为什么没人告诉我?”
青萍和雪锦都被她的反应唬了一跳,但想起姑娘平时和世子关系很好,也都可以了解。见姑娘穿着中衣就要下床,连忙劝她,“是老爷和夫人说姑娘生了病,就不要出去吹风了。再说,明王一家现在早走了,姑娘就算出去,也已经来不及了。”
慕兰音怔坐在床上,爹娘说不要告诉她的?她慢慢垂头,想到爹娘大约是知道她的问题了。她抿着唇,只模糊想,原来,这么快就走了。
“司言……世子殿下可有问过我?”
“没有。倒是明王爷说,让姑娘好好养身体,等来年有时间,他要世子殿下邀请姑娘去天京做客呢。”
慕兰音扭头,轻声,不知道说给谁听,“我才不去。”
缓了缓,她又说一遍,“我才不去。”
一切都这么结束了,在她没有丝毫准备的时候。即使撒泼打滚,世上也没有后悔药可吃。慕兰音也告诉自己,她不后悔。本就没有缘分,她不强求。
慕兰音开始迅速长大,她的变化,整个慕家都看在眼里。以前那个调皮捣蛋的小姑娘不见了,现在的姑娘愈发沉默下去,变得端庄而稳重;以前总喜欢往外面跑的小姑娘也不见了,姑娘安静下来,日日躲在房里背书,或者去给父母请安,她对外面的事情一点兴趣都没有……慕琅和陆汀兰一开始有些担心她,但见慕兰音除了性格变得沉静,并没有其余变化,才慢慢放下了心。
如今的慕兰音,真正成了让陆汀兰最喜欢的大家闺秀,可每天,看着女儿走过来给他们夫妻请安,陆汀兰总止不住伤感。她原先那个灵动调皮的小女儿,已经死了吗?
慕琅劝她,“没事,阿音自己既然决定了,我们只看着就好。”才慢慢让陆汀兰止了伤心,接受他们的女儿真得变成大家闺秀的事实。
秋天的时候,慕兰音收到明王府的一封信,除了问候他们一家,还随信寄来请帖:姬司言将和辅国公孙女林挽衣定亲,若是他们有时间,可去天京观礼。
慕兰音倚着窗,看外头的飞花和黄叶,笑了笑,让人将信收起,“父母在,不远行,我没时间的。”
这一年的秋天,真是在人悄无声息的时候来了啊。慕兰音恍惚想到曾经看过的一句词:门虽设,常掩秋来春去过。
时光,真是快啊。
所有人都长大了,包括她。
——第一卷结束——

☆、第46章 逝去

慕兰音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仍不断听到姬司言的消息,慕琅和陆汀兰并不避讳这个。或许是他们觉得女儿会明白的,事实上,慕兰音也从未表现过抗拒的反应来。
她知道姬司言和林挽衣成功定亲了,也知道明王带姬司言一起上战场去了,还知道他即使定亲、在天京中仍不乏是大众情人。
那件事之后,慕兰音也想过,他们有缘无分,但是兄妹之情,可还能保留吗?慕兰音并不想和姬司言老死不相往来的。
她给他写信,一开始叫他“司言哥哥”,但自己心里就跟扎了刺一样,在心里那么叫他一声,就想起过往种种,就想起那天的事情。慕兰音叹气,扶着额角:多年情意,她不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啊。
她这时,终于明白当年,陆静本也是叫姬司言“司言哥哥”,但后来就改称他为“世子殿下”。不是陆静自己想和姬司言生疏,而是借着一个称号,陆静在提醒自己,不要逾矩,不要出格。没想到有一天,慕兰音也得用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
她重新铺信,尊敬地称呼他为“世子殿下”,写着一些随随便便的事情。
等再收到姬司言的信时,慕兰音看着他那“慕姑娘”的称呼,咬了咬唇。他一未对她的称呼发表不喜的意见,二也顺着改了对她的称呼。慕兰音唇角含笑,手轻轻抚摸着信件:真是姬司言的风格啊,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你既要跟我生疏,我又为什么要和你亲近。
慕兰音微伤感,却仍然掩不住心底的那一阵欢喜。即使这样,他仍然是那个姬司言,没有因为她的不妥行为而改变。
在两年中,慕兰音便断断续续跟他写信,但他们已经没有小时候那样的亲密感了。他偶尔回一两字,大部分时候都是只送东西,不动笔。
比起和姬司言相交的古怪气氛,慕兰音和陈誉就自然多了。陈誉早已考中探花郎,跟在了太子殿□边,前途算是一片光明。他经常给慕兰音送些古玩,慕兰音也乐意跟他讨论那些文理诗词,只为消磨时间。
但在这期间,慕兰音的心情一直没有真正好过,因她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一点点衰弱,到后来,已经卧病不起。她和府上常来的大夫们讨论,大家都劝慕家节哀。
慕兰音什么都不说,只一径专心地侍奉在父亲身边。每回看到父亲沉睡、母亲坐在一旁落泪,她便觉得万分难过。当慕琅清醒时,只对她万分愧疚,“我病了这么久,都一直忽略了你。阿音已经是十二岁的姑娘了,早可以定亲了……”
慕兰音轻声,“我谁也不嫁,只愿陪在爹爹身边尽孝。”
慕琅说不过她,只回头跟陆汀兰说,边说边咳嗽,“我已到了这番光景,若不趁着还在的时间为阿音定亲……阿音就得一直往后拖,她已经这么大了,拖不起了。”
陆汀兰垂泪道,“你莫如此想,阿音脾气倔,只有你能说服她。你只好起来,才能为阿音做主,她素来不听我这个娘亲的话。”
陆汀兰平时对慕琅称得上是言听计从,只这一次,无论慕琅如何说,她也不肯答应。慕琅盯着她,一声长叹,再不言论。
虽然大家的期望都是美好的,虽然都希望慕琅可以好起来,但慕琅仍在慕兰音十二岁的那年冬天过世。
临去前,慕琅将慕兰音叫道床边,细细跟她说着,“……我走后,只有你和你娘了。你娘性格素来温软,你们恐怕没法再留在青城,得回天京去。天京慕家人皆势力,功利心强,阿音,你既要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你娘,莫要被他们算计了去。”
到了这个时候,慕兰音已经觉得一切哭哭啼啼再无意义,慕琅已是强弩之末,不能把时间留给那些无谓的伤感了。她忍着心中酸楚,拉着父亲枯瘦的手,轻轻点了点头,“爹爹放心,阿音明白的。”
慕琅撑着一口气,瞅着自己这个渐渐长大的女儿。她年华如玉,青春貌美,已渐渐到了可以让人惊艳的地步。他真想多活些日子,为她安排好一些,可惜、可惜……他既活不了那么久,也一直怕自己委屈了她。
慕琅叹口气,转了话题,指挥着慕兰音把地契资产之类的票子拿来,一一交到她手中,“我们家在青城有两个铺子,我去了后,你们母女把它卖了吧,身上也能备些银子。我们家的古玩书籍,你好好收着,其余的,都交给从天京来的慕家人处理吧。你也不用担心,你祖母虽然势力,但她又极为好面子,且京中还有你祖父坐镇,你们母女回去,应该不至于有大问题。”
慕兰音憋着眼中的泪水,答,“是。”
慕琅吃力地吩咐完这一切,想着应该无事了,和她怔怔对望,缓缓道,“阿音,当年世子的事……你会不会怪我不肯?”
隔了这么久,慕兰音早已清楚,当年那些话,恐怕是慕琅故意要她听见的。慕琅是为了她好,天下父母,没有一个会不疼爱儿女的。虽然总说事事要她做主,可当她做出不符合慕琅期待的决定时,慕琅总忍不住想将她引回正途。明王府太复杂,慕琅不想女儿牵扯进去。
但是事后,慕兰音性情大变,也让慕琅诧异。他好多次想,当年是不是错了,阿音是不是后悔了……他无数次想,若是当年,他和陆汀兰不阻拦,他的女儿,会不会快活许多。至少,不会耽误到十二岁,仍然没有定亲的意思。
慕兰音怔一怔,才轻声,“爹,不会的,你是为了我好。我和司言哥哥……原也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她心中酸涩,却仍试图宽慰父亲,不想父亲临去前,仍对自己不放心。
慕琅见她如此,只一叹气,又让她去取锦盒,中有陈誉当年给她的信。慕琅道,“……信已交到你手上,如何,就看你自己了。你回天京后,若觉得陈誉不错,就答应下来吧,至少到陈家,你娘是可以放心的。而我,再不会干涉你的选择了。”
慕兰音忍了许久的泪,终是落了下来,她趴在父亲床头,哭道,“我并没有不喜欢您干涉我的选择啊,我知道你是待我好的呀,爹。”
慕琅微微笑,抚摸她乌黑油亮的长发。
等慕兰音出去后,陆汀兰才进去。慕兰音站在门口,抱着锦盒和一大叠契约,泪水一直往下流。她听到里头轻声的说话声,是爹和娘最后的告别。慕兰音不再进去了,父亲的最后时刻,应该和娘在一起。她听到陆汀兰的哭声,也听到陆汀兰的笑声。
慕兰音闭眼,她爹娘恩爱无比,家中未有妾室,只有她一个姑娘。无争斗,无吵闹,无腌臜,这一世,本应平平顺顺……她的泪水,挂在面颊上,露出一个淡淡的笑。
天京慕家也早得了慕琅恐怕不行了的消息,慕老将军担心得病倒了,慕老夫人让人连夜去青城,处理那边的后事,接回陆汀兰和慕兰音。去的人,是慕家三爷。他本无事忙,慕老夫人骂骂咧咧,他想到自己大哥自来旧交极光、生平又喜好收藏珍品,估计去了后,该有不少遗产,就喜滋滋接了这个差事。
其妻韩氏听说此事,只让他莫要太贪了,莫委屈了留下的那对孤女寡母。慕三爷本不高兴,韩氏只好拿儿子慕栢说事,提起当年慕兰音如何住过哥儿读书,才让慕三爷不满地答应下来,说会照应留下的陆汀兰和慕兰音一二。
但慕三爷生来富贵,从未出过远门,这一趟,半路上就又吐又泻。等他一脸菜色地到青城慕家时,发现大哥早已去世,葬礼已经有条不紊地办着。慕三爷连忙拉人问,才知道这是自己那大哥留下的女儿慕兰音一手操办的。他早从妻子口中知道这个慕小姑娘不简单,但她连葬礼都能办,仍让他吃了一惊。
慕三爷连忙让人通报,说自己已到。
十二岁的少女素衣素带,脂粉不施,俏生生站在他面前,那双乌黑分明的杏眼滴溜溜瞅着你,只这么一站,那身段、那气质、那脸蛋,就生生把慕三爷平时见到的那些小姑娘们都比了下去。慕三爷不禁有些嫉妒,大哥自己就生得好,无奈百病缠身,但他就一个女儿,这女儿还长得跟仙女似的漂亮。
慕兰音客客气气将慕三爷迎了进去,也不多说什么,只将一些自己不方便出面的事情交给慕三爷做,比如出去陪客啊,和匠工商量事情啊之类的。慕三爷见人家小姑娘一言一语逻辑清晰,更是羞愧万分,想找一找错处生出长辈的尊荣感,硬是没找到。完后,慕兰音向他一欠身,“……本该多陪三叔坐坐的,无奈事务缠身,我娘亲又累病了,我还得回去照料,外头的事,麻烦三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