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和离记 >

第34章

和离记-第34章

小说: 和离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法慧笑着嗯了一声。

这两人的事情算是真的定下来了,沈月华暗自思忖,此前她还有些担忧,如今看来,是肯定会完满的,她傍晚离开铺子,顺便就去了京城最热闹的集贤街,直奔翠宝斋。

伙计上来招呼,她仔细看了下,选了一对镶红宝的金镯子,指定了样式,叫他们打造。

这镯子除了有宝石,还镂刻牡丹花样,十分好看,带在自己徒儿手上肯定漂亮的很,沈月华很满意,当即就付了定金。

负责铸造的师傅说,大概半个月后就能来拿。

沈月华便走了。

到家后,她刚一进门,就见刘氏跟沈月茹在,不禁拧起了眉,再看到王氏,便知道是她领来的。

“大伯母,堂妹,是有什么事么?”她冷淡的招呼。

王氏笑道:“到底一家亲戚,还一定有事才能聚聚么?你搬来这里后,你大伯母跟月茹都很少来的,这次过来看看你么。”

沈月华见她抢着出头说话,猜测肯定是刘氏同她说了什么,哄得她高兴了,不然之前两人因为刘氏多嘴沈月华的婚事,关系已经不好了,王氏根本也不可能理会她们。

她懒得答话,进屋去换衣服。

出来后,刘氏笑眯眯的看着她道:“哎哟,咱们月华就是好看啊,穿什么都这般雍容华贵,就是少奶奶的命,以后肯定一嫁更比一嫁高。”

这么恭维的话,沈月华听得都恶心,以前刘氏怎么说她的?说她和离了,又生不出孩子,本就应该将就嫁了,这会儿又说这种好话。

沈月华只当作没听见。

刘氏脸色有点儿不好看,但还是忍住了,没话找话;“你铺子现在忙得很罢?可要注意身体啊,你奶都担心呢,这不叫我带了些吃的给你,自家腌的腌菜啊,还有才从集市买的猪蹄呢,炖汤好补身体。”

“也不算忙,铺子里人多,我看奶年纪大了,反倒是要这些,大伯母还是提回去罢。”沈月华拒收。

“你这孩子,拿都拿了,自然就送你了,咱们可是一家人啊,以前大伯母说的那些话,你不要放在心里。我这嘴儿都是直来直去的,但也没有坏心。”眼见沈月华不理她,刘氏开始自我批评。

沈月华皱了皱眉,这刘氏下了狠心了啊,连面子也不要了,在小辈面前承认自己以前说错,果然是不择手段。

王氏见她如此,忙道:“哎,过去的事情就算了,你到底是长辈,月华也叫你一声大伯母的。”

沈月华没吭气。

刘氏朝沈月茹使眼色,这事儿到底是为女儿,光她一个人讨好有什么用,沈月华不喜欢沈月茹,那也不可能帮她啊。

沈月茹拉不下脸,刚才就站的远远的,不肯过来说话,可刘氏一直瞪她,暗示她,她只得撇了撇嘴儿,跟沈月华亲近。

见她满脸的不乐意,沈月华都想笑。

真是为难这两个人了!

“堂姐,这是我自个儿做得绢花,我看你戴合适呢。”沈月茹从袖子里抽出一个小匣子,“花了我好几天的功夫,咱们姐妹两个,一人一朵,你看看,可喜欢?”

她也开始送东西了,沈月华道:“我素来不喜欢绢花呢,这过了春天,满城都是鲜花,总是比假的鲜活,带着更好看。”

沈月茹僵住了,她这堂姐是一点儿不给她面子,当场就要发作。

刘氏忙拉住她:“你堂姐不喜欢就算了,你自己一个人戴,下回等开花了,咱们就折一些送你堂姐,岂不更好?”

沈月茹咬着嘴唇压下了。

其实这是他们全家想出来的主意,毛氏听说二孙女有可能嫁给侯爷,当即就让她们去拍沈月华的马屁,说这节骨眼儿可不能要脸,以后成了,自然什么怨恨都能报。

母女两个一听,也觉得有理,沈月华虽然对他们不好,可人还是善良的,所谓伸手不打笑面人,做什么事情总得付出点代价,所以二人这便来了。侯府不太好进,可小侯爷却常来这里,她们打算从贺允宁身上着手,但首要的条件,便是经常能上这儿。

这里是沈月华的家,岂能不通过她的同意?自然要好好讨好一下了。

珊瑚,玉珠这会儿端了饭菜上来。

眼见她们要吃饭,刘氏也识趣,说不打搅她们,拉着沈月茹告辞而去。

王氏吃着饭,笑着说八卦:“我才知道她们为什么没有跟柳家结亲,原来那柳公子是要纳妾,让月茹当姨娘,难怪你大伯母不肯,我问起来,也是守口如瓶,今日才告诉我,月茹也是可怜啊!”

这么丢脸的事情,刘氏居然肯说出来?难怪王氏听了,会带她们来。

玉珠跟珊瑚也露出惊讶的神色。

玉珠向来对这母女两个也是不喜,幸灾乐祸道:“总是想着炫耀,这会儿栽到阴沟里了,难怪又来讨好咱们掌柜,许是觉得没有靠山了,他们在京城生活可难。”

“才不是这回事儿,我开纸扎铺的能给他们当什么靠山?他们的野心可大呢!”沈月华淡淡道:“她们上回借找我的名头,去过侯府了。”

王氏惊讶道:“还有这回事儿?你怎么没告诉我?”

“我只是提醒你,她们两个是有目的的,你当她们真会对咱们好,那是做梦!”沈月华冷冷道,“真要好,不是做在一时的。”

王氏不明白:“可找你干啥呢?”

沈月华索性挑开了:“我看大伯母是给月茹相上侯爷了。”

“啊?”王氏愣了一下,又大笑起来,只当作一个玩笑,“怎么可能,你大伯母是傻了吗,侯爷怎么会娶月茹,也不看看他们什么人家!这是傻了啊!我倒是没想到,她们会这样没脑子!”

玉珠也是笑:“是啊,侯爷这种条件,京城里什么姑娘不能找,就是富贵人家的小姐照样都是行的,怎么会要沈月茹呢?”

“可不是?”王氏瞧瞧沈月华,“不是我说,就算侯爷不看门第,也是该娶你,月茹算什么?一股小家子气!”

沈月华抽了下嘴角:“你也别给我胡说,我还和离的呢,条件更差,好不好?”自家母亲也是没有自知之明的。

王氏不服气,还要说。

沈月华筷子一点:“吃饭,吃饭,食不言啊!”她可不想听王氏讲了,王氏的嘴巴有时候跟刘氏也差不了多少,那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王氏也就不说了。

四个人把饭吃了,各自做事去。


、第52章 思情


新年过后;很快就到了二月底;允州的苗族又来请他们去做青狮纸扎;按照沈月华的意思;是还跟去年一样,她带两个徒儿去;不过丁字和跟姜法慧有婚约,再同去的话;不太合适,便换一个,带孙观泉前去。

这个小徒弟今年也十四了;身板已经开始壮实起来;这个年龄,出趟远门;还是可以的。

结果丁字和不同意,他跟吴中提到上回在苗族遇到的险事。

吴中一听,也是不同意,说道:“还是我跟二师弟去罢,那允州实在不安全啊,师父您到底是女的,不像咱们这般方便。”

沈月华其实是想念那里的风景了,还想去游玩一趟。

可没等她开口,王宝善也说了:“吴中讲得对,也是上回我没考虑清楚,这种地方本来路就不好走,你是不应该去的,反正字和跟你一起去做过青狮,他肯定早学会了,就交给他跟吴中,观泉也小,我觉得还是留下来,等到明年,或许可以让他去。”

见她小舅发言了,沈月华说道:“吴中,宝华才刚生完孩子,你去了,也不太好罢?”

黄氏在一月初生了个男孩,众人都去恭贺吴中当爹,沈月华还送了一个精致的金锁当作贺礼的。

吴中笑了笑道:“不妨事,我娘跟岳母都来了,好好的照顾着娘子呢,我又不是去多久,不过一个月的样子,师父还是留在铺子罢。”

他们都这么说,沈月华只得作罢。

等到清明节过后,吴中,丁字和便带着一干伙计随苗族的人前往允州。

他们走了,铺子少了主力,自然也比较忙,沈月华基本从早到晚都在,也要自己动手做一些纸扎。

这日她忙到天黑了才回去,玉珠提了个灯笼过来开门,心疼道:“掌柜的也太晚了,吴大哥都说,少一桩生意又没什么,我跟珊瑚都担心你的身体呢。”

“不过晚些吃饭,还能少块肉呀?”沈月华笑道,“怕是你们饿肚子了,才故意这样说。”

“天地良心,我跟珊瑚怎么对待掌柜的,您不知道?我心都碎了!”玉珠故作生气。

沈月华哈哈笑起来:“好了,好了,知道你们是真心,我下次早些回。”

两人说笑着进去。

借着灯笼的光,沈月华路过园子时,忽然发现花圃里多了一大簇绿色的植物,不由惊奇道:“这是什么?”

玉珠犹豫了一下方才回答:“木芙蓉。”

“哦?”沈月华挑起眉,“你跟珊瑚种的?”

玉珠不想隐瞒她,低下头,小声道:“今儿赵大人派了人过来栽种的,说你喜欢,等到八九月就能见花开了。”

沈月华抿住唇,过了会儿,才语气冷淡的道:“我怎么交代你们的?不记得了?”

“赵大人没来,只是几个花农。”玉珠连忙解释,“正好王大娘也在,咱们说不上话啊,这就种上了。”

沈月华叹了口气。

那一次,赵兰修曾经带她去他新置办的别苑,那里就种了好些木芙蓉,妖娆芬芳,让人惊艳,没想到,他还惦记着,种到她家里来了。

沈月华心想,总不能还把花都拔了,便不再计较。

结果去到卧房,准备换身衣服,又看到桌上摆了一把湘妃竹柄的水墨画团扇。

玉珠见她脸色变了变,忙道:“也是其中一个花农拿来的,说马上要夏天了,掌柜的正好用得上。我见这团扇原本就是掌柜用的,当时放在赵家没有取回来,便留下了。”

玉珠只知道是她用的,又哪里清楚里面的故事。

这把团扇其实是赵兰修送给她的第一样礼物。

还是早在二人相识的时候,他见天气热,她的蒲扇破烂不堪,特意买来送与她的。

虽然后来她有了更加好看的团扇,却始终没有抛弃这一把,就是嫁到赵家之后,天气酷热,也会经常取出来用一用。只是,搬走时,她没有带走,连同一些旧物堆在一起,她以为谢氏早就处理掉了的,没想到,它又回到她身边来了。

沈月华拿起团扇看,原本早就发旧,褪了颜色的扇面,这会儿却好像是新的一般。

她仔细一瞧,才发现上面被添了几笔,那墨色完美的融合了原先的旧画,使得这景物更富有层次感,意境也更悠远了。

不消说,那定是赵兰修画上去的,他除了一手好字,画画也极为出众。

沈月华一时很有些伤感。

她不见他,他就送这些来,好让她睹物思情。

可是,往年那些情谊就是再重也无法承受得了如今的境况。

他每次来,她听到马蹄声,也是无奈至极,他等在外面,她坐在屋里,时间好像冬日一般难熬。

只有他走了,她才如释重负。

这一年多,她搬走,和离,到再也不见他,原本只为让他离得更远一点,然而,他却是步步跟随,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

沈月华把团扇放进抽屉里,久久没有说话。

春暖花开,私塾今日休息,王敏又喜滋滋的让洪氏带着过来,跟沈月华炫耀自己新学会了几个字,背诵的几首诗词,还有别的知识。

那女夫子很有学问,除了教她们识文断字外,还教如何做诗,教她们看各类书籍,农书,医书,地理书,样样都包括。

王敏没学几个月,倒是知道好些东西了。

沈月华叫她写字来看。

王敏也不怕,让珊瑚磨墨,卷起袖子就写起来。

作为母亲,洪氏很骄傲,自家女儿就是聪明啊,这么快就会写好多字了,而且字迹也很工整,女夫子都夸呢。

“不错,不错。”沈月华连连拍手,“至少认得出来。”

“啊?”王敏鼓起嘴,“只是认得出来而已?”

“是啊,要说好看,还差远了呢,不过依照你学习时间的长短,很是厉害了。”沈月华鼓励,“以后肯定会越写越好的,到时候我要写信,也由你代笔呢。”

王敏受了挫败,但也受到了激励,重重点头道:“表姐看好了,我一定会写的很好看的!”

小孩子就是不能一味夸,但也不能一味打击,沈月华冲她挥了挥手拳头:“加油哦,表姐还等你给我做诗词呢。”

“这还不容易?”王敏得意起来,随口就道,“手如白玉,肤如牛乳,乌发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表姐,你看,好不好?”

“真有才啊!”沈月华大惊,“了不得,出口成章了。”

“不过是拿来改改的,你唬得住干娘,可骗不了我。”珊瑚领着贺允宁过来,贺允宁眉飞色舞道,“是诗经里头的,原文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王敏老大不高兴:“要你多嘴,我是改了让表姐开心一下的,你来充什么才子?”

沈月华生怕两个孩子闹矛盾,忙道:“敏敏虽然不是自己写的,但是字改的不错啊,假以时日,定能写的出来。”

王敏也哼了一声:“可不是,我现在才学几个字啊,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做的出来的,先生说欲速则不达,学问是要慢慢积累的,不像有些人,就知道显摆,也不看看自己学了多久!”

贺允宁笑眯眯的看着她,并不反驳,还很谦虚的道:“是我说错了,早晓得,就不该拆穿你,敏敏妹妹改几个字也不容易啊。”

王敏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回了,赌气的低下头继续写字。

沈月华问:“你今儿不去钟家的族学吗?”

“先生家里有事,我这便来这儿了。”贺允宁顺手就递来一盒吃食,“路上买的,新鲜出炉。”

沈月华正好也有点饿,便让玉珠放在碟子里,再拿些水果,端到院子里,众人围着吃。

贺允宁时不时的看王敏几眼,冷不丁问:“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敏敏妹妹怎么也去私塾念书呢?”

王敏抬起头道:“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啦?我们女先生很有才,可也品德高洁,咱们都很敬重她呢!”

“怎么一个高洁法?”贺允宁好奇。

“女先生说,咱们女子也是能撑起半边天的!”

王敏刚说完,沈月华手里一颗核桃糕就掉在了桌上。

洪氏看过去,见她一脸震惊。

“怎么了,月华?”她关切的询问。

沈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