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抗日年代之刘婉 >

第2章

重生抗日年代之刘婉-第2章

小说: 重生抗日年代之刘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群众,所以过得十分艰难。,部队上的很多战友都受了伤。鬼子卡的严,西药的供给一直十分紧张,好多战士受了伤都只能硬挺着,这次更是严重,团长也受了重伤,人都烧糊涂了。所以张大壮他们才冒死摸进县城,想找点药,没有西药中药也好。刘家爷爷的医术一直很出名,几个人摸黑进了刘家。没想到一家子被日本人都给祸祸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没了,几个人找了半天,只找到了刘清婉一个活口,因为县城里查的实在太紧,几个人也不敢多待,背上刘婉就回了根据地,但无奈刘清婉烧的实在太厉害了,部队里没有药,正好刘大壮要回村子里弄粮食,便把她也带了回来,进人事听天命。正巧他们回村那天有消息传来说,曾经受过刘大夫恩惠的人家,把一家子收葬了。

又过了几天,刘婉终于被张大娘批准下炕可以去外面走走了,从这几天的观察和张大娘的话中,刘婉了解到,这是位于某省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三面环山,一面是通向外界的崎岖山路,距离最近的村子都有五十多公里,更别说县城了,所以在这战争年代难得有几分清净。全村只有几十户人家,还不到1000人。这里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大山上的资源十分丰富,虽说由于时代的原因生活困苦,但年成好的时候还是可以勉强填饱肚子,年成不好的时候村里的爷们也能去山上打个野鸡,兔子什么的补贴,总归是饿不死,相对于战乱纷飞的其他地方这已经是天堂了。

刘婉四处打量,这这是个典型的农家小院,中间是客厅,客厅的左右两侧各是一明一暗的两间套间,房子是土坯房略显破旧,左侧老两口住着,右侧以前是老两口的儿子张大壮住着,现在由刘婉住。院子很大,用篱笆墙围着。小院左侧是厨房和水井,右侧是家里的自留地,种了一些家常蔬菜,有萝卜、白菜等等。院子里养着七八只鸡,猪圈里养着两头肥猪,院墙边上还种着几颗果树。小院里满满当当的但却不显凌乱,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看着这幅生机盎然的样子,刘婉暗暗想,在这里活下去吧,不管老天把自己送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她都要好好的活着。不知道刘清婉在下面跟亲人团聚了没有,本来她还想着回去一趟,收葬了一家人毕竟那是这句身体的至亲之人,但听张大娘说正巧张大壮他们回村那天有消息传来说,曾经受过刘大夫恩惠的人家,把一家子收葬了,这样她也安了心。虽然日子清苦些,但这小山村里十分安全,自己自小也是苦过来的,又有空间不怕过不好日子。

不过有一点让刘婉十分无奈,这具身体长得也太好了些,上辈子的刘婉因为从小受苦,皮肤比较黑,虽然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也只是平常。这句身体则很巧妙的诠释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话。虽然脂粉未施,但面若凝脂,眉若远山,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鼻子小而挺,最出色的是一双眼睛水波潋滟似藏着无数娇羞。虽然穿着一身粗布衣服但仍掩不住一身的清丽。虽然没人希望自己长得丑但长成这幅样子,在这战乱纷飞的年代真是愁死个人,怪不得刘爷爷即使知道自家危在旦夕也不敢把孙女送走。

唉,刘婉看着水里的倒影,不禁又叹了口气。看着日头不早了,刘婉准备做饭,她好的差不多了,张大娘也跟着张老爹去了地里,一家子有*亩地呢,儿子不在家光张老汉一个人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本来刘婉也要去的,但张大娘张老爹坚决不肯。刘婉也不想在家里干歇着,自己什么都没有,连衣服都是张大娘拿旧衣服改的,虽然她有空间但东西也不能平白变出来不是。平白多一张嘴,给家里添多大的负担,无亲无故的。虽然张大娘夫妻仁善但她也不能不识好歹。

 第4章 打算

初秋的天气,正是舒服的时候,不会太凉也没有那么燥热。不过这段日子对于农民来说却是至关重要也是非常辛苦的一段时期了。辛苦了一年收获就在眼前,但没准老天爷一个不赏脸就全没了,既要担心下雨又要担心干旱。就拿高粱红薯来说,这可是一家人一年到头主要的粮食来源了。

农村里能吃什么,不过是地瓜饭、玉米饼子、窝窝头、野菜罢了。就这玉米饼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这时候既没有杂交种子也没有化肥,玉米产量不高仅比小麦强罢了。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下场雨再刮点风这玉米和高粱可就全倒了,得减产多少。尤其是家里种了棉花的,棉花可是个精细作物,既得除草又得除虫,等到开花的时候更是忙碌,基本上一天得摘一次,一个耽误下场雨就全毁了,所以这时候是最怕下雨的。

张大娘今年种了些棉花,现在正是采摘的时候,刘婉刚清醒的的几天张大娘还有空闲和她说说话,现在可是忙的前脚掌打后脑勺了,每天也就回来做做饭,要不是家里有刘婉这么个病人估计都不回来了。张大爷更是一天到晚恨不得待在地里,没办法,山窝窝能有什么好地,地里肥力又不够,现在的粮食产量低呀,。虽说家里只有老两口,但是前不久张大壮回来的时候把家里的存粮带走不少,再加上张大娘又想给刘婉补身体,在饭食上也不怎么节省,要是收成不好,明年可怎么过。

刘婉不禁有些愧疚,但是这具身体病的实在太重了,虽然她偷偷用了空间里带了的药但也拖拖拉拉的十几天才好。张大娘又是个仁善的一定要让她再在床上再休养几天,死活不肯让她下地,今天能下地还是她求了张大娘好久的。

老两口的仁善让刘婉十分感动,在现代亲人之间都不能做到如此,更何况是陌生人了。所以刘婉也不能干闲着,她可不是真正的千金小姐,虽然穿过来之前日子好过了,但以前也是苦过的,做饭下地都没问题。

厨房里窝窝头是张大娘早就做好的,所以做饭很简单也只是做个菜再加个汤就好了。现在正是蔬菜收获的时候,厨房里张大娘摘回来的菜不少,但调料不多刘婉也不敢浪费,就按照张大娘平时的样子拿了几颗小白菜准备炒个白菜,再做个白菜鸡蛋汤。鸡蛋平时是舍不得吃的,这一个还是张大娘专门给刘婉补身子的。

一边烧火刘婉一边想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现在是1939年,抗日战争结束还早,现在外面打成一团,她一个弱女子也不敢自己跑到外面去,不然估计命都保不住。现在她18岁等抗战结束了,她才24岁。先在山里面住几年,等一切安稳了再出去正合适。

既然准备长久的住在这里,她得为以后的生活打算,刘婉不打算跟老两口住在一起,虽然老两口待她跟亲闺女没两样,但毕竟无亲无故的,家里添她一个人那也是很大的负担。再说老两口还有个儿子,现在她就住了人家的屋子,等人家儿子回来可怎么办,以后娶媳妇什么的呢?人家好心好意救了自己也不能赖上人家不是。再说因为多多少少要用到空间,住在别人家总归不方便。

这两天她有意无意的问过了,村子里统共不到1000人,还有一些热血的男娃子跑出去打鬼子了,村里单独住的老人不少,还有几户人家家里男人出去打仗只留媳妇跟孩子单独住的,这样她自己住也不打眼。

这几天她翻遍了全身,甚至当初才来的时候穿的那件衣裳。全身上下只有两件值钱的东西,幸亏救她的是八路军要不然这两件东西也留不住。一个是手上戴的银镯子不太重但是花纹很复杂,应该能值几个钱。还有一个是从小贴身戴着的玉佛,男戴观音女戴佛这还是刘爷爷给的,一看就是好东西她可舍不得卖不是有句古话吗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块玉佛还是贴身戴着。

虽说空间里值钱的东西不少,但是张大娘是知道她有什么的,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吧,所以她决定把银镯子卖了,换点钱。到时候让老两口帮自己找间空房子,再找人开两亩地。院子里还可以种些蔬菜,养两只鸡,别人能过她也可以。就是不知道这镯子能值几个钱,没准又得欠老两口人情了。

刘婉揉揉眉头,手脚麻利的把菜炒上,现在她十分庆幸小时候过得苦日子了,要不然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别说做饭火都不会烧吧。

现在的刘婉一心为以后的生计做打算,完全忘了穿过来前可是一个知名的医生了,不说她以前学的现代知识,就是刘爷爷让她背的几个药方子,养活一家人都没问题,更别说她一个小女生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第5章 商量

现在也没什么娱乐活动,村子里的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毕竟煤油灯也费钱不是,刘婉饭做好后,又把院子收拾了一下,张大娘就急匆匆的回来了。农村里一般都是吃两顿的,前几天刘婉身子弱,张大娘要给她补身子,都是一天吃三顿。今天实在太忙了,再说家里的女娃子也能下地了,张大娘早上做了窝窝头还给留了一个鸡蛋和咸菜估计她也能吃饱了,可是刚才老头子一提醒才想起来,这女娃子恐怕连火都没生过吧。

“大娘,您回来了。”刘婉本来正准备剁鸡食,就看见张大娘风风火火的回来了连忙打招呼。

“哎呦,闺女你怎么在干这个,你身子还虚着。快放下,快放下。”张大娘一看刘婉拿着那把破刀正准备剁鸡食吓了一跳赶忙说道,这女娃子手嫩的跟水葱似的一看就是个没干过活的,别没剁成猪食,把自己切到。

“没事,大娘早好了,这个我能做的来。对了,大娘饭我都做好了,一会儿大爷回来咱们就能吃饭了。”刘婉见张大娘来夺他手里的破刀,赶忙冲大娘说道。

张大娘看她干的还真像那么回事,又听她说连饭都做好了,心里有些疑惑,虽然她不知道真正的大家闺秀是什么样的,但看这丫头那手,那脸蛋还有才来的时候身上那身衣服,就不像会做这些事的人。

刘婉看张大娘那疑惑的眼神有些无奈,看来还是得尽快搬出去了,大家住在一起不方便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自己这身体实在是不像做过活的,不管做些什么都会让人怀疑。不过幸好理由刘婉早就想好了。

“大娘,做饭我在家也学过,这个”她指了指手里的鸡食“这两天也没少看大娘做,以前我经常给祖父在药房里打下手,这小意思。就是做饭估计跟大娘做的差远了。大娘别嫌弃。”说着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张大娘虽说有那么些小精明,但毕竟不了解刘婉家的具体情况,听她这么一解释也就相信了,不过看到刘婉那含羞一笑的样子不禁在心理感叹道,这女娃子真是俊呀。

不一会张大爷也回来了,三个人和和乐乐的吃了饭,张大娘还时不时的夸刘婉的手艺好,又有些责怪她怎么不把鸡蛋自己吃了而是做了汤。说实话刘婉做饭的手艺真不错可这缺油少盐的,她也有自知之明仅是能入口罢了。

不一会三人吃完了饭,刘婉想帮张大娘收拾,不过却被张大娘赶回屋休息了。又过了一会刘婉估计张大娘忙完了,便拿着银镯子去了老两口的东屋。

“大娘,大爷睡了吗?”

“婉丫头呀,进来吧,还没睡呢。”张大娘见刘婉进来,赶忙把刘婉拉到炕头上坐着拉着她的手问她身子怎么样呀,以后可不能做饭了她身子还虚呀巴拉巴拉。张大爷正在炕头上抽烟,那把老烟枪跟着他很久了,上次儿子回来还孝敬了他一包好烟,是那种有过滤嘴的,据说外面的军爷都抽这种。可是张大爷不喜欢,他还是喜欢自己的老烟枪抽着带劲,吃完饭嗦上一口,那滋味真是赛过活神仙。

“丫头,有事?”张大爷见张大娘唠唠叨叨个没完,便出声打断了老伴的话。张大娘一听也知道刘婉来是有事便也停止了唠叨。

刘婉站起来给老两口跪下,这可把老两口唬了一跳,张大娘赶紧从炕头上下来,一边拉刘婉一边说“婉丫头,快起来快起来你这是做什么。”张大爷不好跟年轻女娃子拉扯,但也赶忙劝到,“女娃子,快起来,当不得当不得。”

刘婉不顾老两口的劝阻仍是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头,才起来被张大娘拉到炕上继续坐着。“大娘,大爷仁善,救了我的命,我也没什么能感谢的,也只能给两老磕个头。”刘婉眼眶微红,她是真的感谢两老的,要不然即使她穿过来也活不了。

“你这丫头说的什么话,什么救命不救命的,你一个女娃子受了难谁见了都得搭把手。”张大娘被刘婉说的眼眶也有些红。

“大娘,我这两天也想了想以后的日子,家里人都被日本*祸没了,我一个女娃子也不敢往外跑,我这里还有点东西,想拜托您和大爷帮我把这镯子卖了,再在村里给我租间房子先住着。”

“说的什么话,你以后就在大娘家住着,大娘把你当亲闺女待。”张大娘是真的挺喜欢刘婉这闺女,本来还担心是个刁蛮任性的,但这几天相处下来发现这女娃子真是个好闺女,懂得感恩,人也勤快,最重要的一点是认得清现实,明明是个大家闺秀也没见她挑吃挑穿的。以前村子里的虎娃子,也救回来这么一个丫头。据说也是个大家闺秀,虎子娘忙里忙外的伺候着还整天嫌这嫌那甚至还跟虎子挑拨,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的。最后那白眼狼拍拍屁股走了,连句感谢都没有。

现在这个时候,谁能顾得了谁太多,张大娘也怕遇上个不懂事的,本来还想着等她病好了,就让她跟着村里出去换东西的男娃子出去投奔亲戚也好,投奔部队也罢。但这女娃子真是个乖巧懂事的和自己也对脾气,这两天她也跟老头子商量了,他们俩就一个儿子还不在身边,不如就留她做个伴。

刘婉不知道张大娘想什么,但她知道张大娘是诚心想留她住下,正因为知道是诚心的,她就更不能留下了,这朝不保夕的年代,养活她这么一个大活人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大娘我知道您对我好,但现在生活都不富裕,您老两口日子也不好过,而且还有张大哥那里时不时要补贴。这镯子也能卖几个钱,够我花好一阵子了,我明年春天也开上两亩地,也够我吃了。要是两老不嫌弃,就给丫头找个近些的房子,也能让丫头日后孝敬两老。”

刘婉把话说到这份上,张大娘想了想也就同意了。本来她想留下这女娃子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