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抗日年代之刘婉 >

第1章

重生抗日年代之刘婉-第1章

小说: 重生抗日年代之刘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作者:迷路的斑斑

简介:

我一直想看一篇女主穿到抗日年间的种田文,苦寻不到决定自己写一篇。

女主穿到抗日年间但文章以温馨为主,所以给她开了金手指,有了随身空间,有了疼她爱她的男主,有了一群热血的青年。

 
第1章 刘婉其人

刘婉是个苦命的山里娃,生下来不到两年,他爹外出打工因为一起煤矿坍塌事故被砸死了,煤老板只给了几百块钱的抚恤金,她娘也是个没心肝的,他爹没了不到半年就卷了家里的钱跟人跑了。剩下爷爷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把她养大,受了不少苦。

她有两个亲叔叔一个亲大伯,但是农村里谁家都不容易哪家没几个娃子,再说叔伯是亲的,伯娘和婶娘可不是。平时为刘婉几两个婶娘可没少挑事,亏得大伯娘是个好的,平时没少拉拔她。

刘婉也是个争气的平时上山下河总能寻摸些吃的,山里的果子还有浅河里的鱼虾,有时候还能从挖的陷阱里寻摸一两只兔子,当然这是少之又少的。八十年代初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山沟沟里,但是家里的男劳力多出把子力气,再加上大山上的补贴温饱是尽够了。然而要想上学可就难说了,山里人家一般都是男娃子上几年学,女娃子读到小学毕业就不错了,更何况刘婉这没爹没妈的。

刘婉的爷爷刘三旺是个赤脚大夫,认得几个草药,平时刘婉也跟着山上山下的寻摸,然后晾晒、炮制再托人带出去卖了,费老大的劲挣点钱,再加上平时帮乡里相亲的看个病,再挣点,总算把刘婉供到了初中毕业。刘婉知道家里是再拿不出钱来供她上高中的,平时为了她上学,两个婶子没少在家里闹,是爷爷看她学习是真的好,再加上大伯补贴点,才咬牙让她上到了初中。但是爷爷年纪大了,大伯家的儿子马上要成家,大伯娘再亲也不是亲娘,大伯是再难拿出钱来的,所以她在老师们的一片叹息中报了护校,那时候护校是军队编制,不要钱一个月还给二十多块钱的补贴,可见有多难考,刘婉愣是以第一的身份身份考了进去。

进入护校是刘婉命运的转折点,不知道不是老天爷也心疼她这个命运坎坷的女孩子,在读护校的第二年,刘婉得到了一个随身空间,说来也是奇怪她并没有得到什么玉佩呀,玉镯呀的,只是在大山上采药的时候因为一不小心绊倒碰在了一块大石头上,手背磕破了,这也是常有的事从小到大她不知道在大山上摔倒过多少回,但偏偏这次她得到了一个随身空间,空间里并不是金银珠宝、古董字画之类的堆成山的,相反这些统统没有,只有三亩黑土地,和一个浅浅的小河。黑土地并不能加速生长,小河也不是灵泉,但是地很肥沃,小河也很清澈,所以刘婉很知足。山里娃种地种菜是手到擒来,刘婉拿出些积蓄买了些种子,又从山上移了些果树苗,再往小河里养些鱼虾,每天晚上等宿舍的人睡着了偷偷去空间里干活,不要小看三亩地,她没什么自动化的工具,一把铁锹一个水桶足足干了半个月才把地全都种上了,刘婉那时候瘦的几乎就是一把骨头。

但是有付出就有收获,两三个月后刘婉已经能在放假时去菜市场卖个反季蔬菜了,九十年代初反季蔬菜可是个新鲜物,她小赚了一笔,等半年后再把粮食卖了,也有了一些存款,水果是不可能的,才移到空间里的小果苗,每隔两三年想结果那简直是做梦。鱼虾因为不好拿去卖,她便大部分留给了爷爷奶奶补身体,一小部分送给了学校的老师,学校里的老师平时对她多有照顾,人情社会她拿出一些来是应该的。

护校毕业后,刘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军医大学,这震惊了整个小山村,刘婉是刘家凹(刘婉生活的小山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娃子,而且去的还是首都,首都是什么地方,对好多连省城都没去过的山里人来说,首都不亚于天堂了,刘奶奶高兴地直掉泪,刘爷爷更是喝了个酩酊大醉,直说死了也可以去见祖宗了。护校的老师们也十分骄傲,虽说护校是军队编制,学生们都很优秀,但像刘婉这样的人才还是少之又少。

这一读便是十几年,十几年后的刘婉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连高中都上不起的山里娃了,进入大学后她一路读到博士,还被送出国深造了两年,这时候的刘婉已经属于国家高端人才,结婚对象都要政审那种。

 第2章 穿越

“水水”刘婉只觉得全身像被火烧一样,嗓子干的快要冒烟了,她忍不住呻吟出声。

旁边一个穿着灰蓝色带补丁褂子的大娘听见她的声音,赶忙从破了一个口的粗瓷茶壶里倒出些温水,慢慢的喂她喝了一碗,摸摸她的额头觉得还是很烫,但比昨天晚上要降了很多,给她换了敷在额头上的冷帕子,又重新给她把棉被盖好,看她眉头舒缓了些。这才走到外间拿起纳了一半的鞋底一边做一边跟正在编竹筐的张老汉说:“老头子,这女娃子的烧终于退了些,再像那样烧下去,人都烧傻了,村口的二狗子不就是烧坏了,刘嫂子平时可没少上火。唉这天杀的小鬼子,还让不让人过日子了,好好的女娃子,你看长得多俊,那手指真实又白又细一个茧子都没有;一看就是富人家的闺女。”

张老汉手中的活没有停,他一边编一边说“烧退了就好,张老三不是说烧退了就没事了,就咱们这山沟沟也没个好大夫,张老三也就认识点草药,也是这娃子命硬。”

张老太一想可不是,前天儿子把这女娃子背回来,可把她和老伴吓了一跳,这娃子烧的都痉挛了,就凭着山村的土法子烧还是慢慢的退了下来,再过个几天,也就能慢慢好了。张老太轻轻的舒了口气,虽说这年头日子不好过,但她们这山窝窝还是十分平静,山路崎岖,除了出去换东西的男娃子,一般也没人出去,日子虽然清苦些,但小鬼子也不会来祸祸。所以还是十分心疼这个一家子都让小鬼子祸祸没了的女娃子。

想到这里,她又想到了出去打鬼子的儿子,又愁了起来。“大壮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那天把这女娃子放下就走了,连顿饭都没吃,你看那孩子瘦的。”张老太忍不住擦了擦眼角,她生了三个儿子,就活了这么一根独苗苗,还非得出去打仗,这要是没了,让他们老两口可怎么活。

张老汉看看手中编好的竹筐,扯了扯很结实,家里的几个竹筐都被儿子背走了,部队上实在是太难了,别说给几块大洋的饷钱,连饭都吃不饱,这次回来也是为了和村里的几个娃子一起从村里弄些粮食和草药走,据说是部队上的团长受了伤,连治病的药都没有,可见这日子有多难,要不然也不会费那么大劲进村里来弄粮食。张老汉皱了皱着眉,估计自己给的几个熏兔子和腊肉儿子也吃不到但是他还是安慰道说“大壮他们不是从村里弄了些粮食走,还有各家给的熏肉,也能吃到几顿好的。”

张老太可不是个傻的,就自家那个傻儿子,别说是熏肉,估计连玉米面的饼子都吃不着,但她也知道老头子安慰自己,便没再说话。继续纳鞋底,她得多做几双鞋,儿子脚上穿的还是草鞋,马上就要秋天了,可不能让儿子穿着草鞋过冬。

老两口各自做活没注意里间屋里的刘婉已经醒了并且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刘婉躺在床上,摸了摸有好几个补丁的粗布被子不禁苦笑,她知道自己这是穿越了,而且穿到了抗日年代。

昏迷的这两天脑子里这个小女孩的记忆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循环。小女孩的名字叫刘清婉,和自己名字差一个字不过不像自己的名字是外出打工的老爹从外面请所谓的有本事的煤老板家的上大学的儿子起的,她的名字取自《诗经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刘父为了纪念和爱妻的初次相遇给一儿一女分别起名清扬,清婉。刘父刘母是一对恩爱夫妻,在刘清婉十八年的记忆里,夫妻俩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刘家是医香世家,祖上出过很多御医,随便拿出一个来都不是无名之辈,刘清婉的爷爷在清朝后期那也是赫赫有名的,刘父子承父业,也是一把好手,刘母书香世家出身,夫妻两个琴瑟和鸣,生有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十分幸福。

刘爷爷是个有眼界的,看着局势动荡早早的把长孙送去了美国学西医。刘清婉是个女娃娃,从小跟在父母祖父身边尽孝,刘爷爷也舍不得送她出国,自幼便带在身边教导,也跟着学了一些医术。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以来,国内形势越来越严峻,刘爷爷想把刘清婉也送去美国,但无奈长孙也断了联系,又加上刘清婉死活不肯走,便放弃了这个念头。

也许老人家对以后要发生的事是有预感的,半年前刘爷爷总是抓着刘清婉背药方,十分严肃,背错了是要打手板的。清婉跟父亲撒娇一向疼爱她的父亲却是沉默不语,母亲也严厉的批评她让她好好学,没出过门的小丫头不谙世事,完全没有感觉到家里的异样,只是有些委屈。后来的记忆便模糊不清了,只记的满室的鲜血,丫鬟的,管家的,药童的,母亲的,以及父亲、祖父的。刘婉皱皱眉头但是还是想不起来,小姑娘的记忆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绝望,大概是哀莫大于心思,完全没有活下去的*,所以才被刘婉穿了过来。

刘婉轻轻叹了口气,不管在哪她都是孤身一人。穿越来之前她都三十多了,但并没有结婚,不是她要求高,只是一直没碰到对的人。三年前爷爷奶奶均去世后,自己一直都是孤孤单单的一个,虽说还有叔伯婶娘但也只是偶尔见一面罢了。几个堂哥堂姐现在的工作多多少少都是自己帮忙找的,都还说得过去。大伯家的小孙子两年前也考上了大学,加上自己留下的存款和房子,也够几家人安安乐乐的过日子了。手上的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要不然她也不会有闲情出国旅游,以至于飞机失事穿到这里。

只是穿越到哪里不好,穿到抗日战争时期,她不是自不量力的,也没想着自己一穿越过来便能无所不能了,她只是个普通人,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医术,但现在别说高端的仪器设备,连把手术刀都没有。看看身上灰扑扑的衣服,再看看略显破旧的土坯房,刘婉一阵无奈,虽说自己也是一路苦过来的,但恐怕家里最穷的时候也比现在好多了,更别提自从有了空间,等等,不知道空间有没有跟来。

刘婉赶紧查看了一下,但由于屋外间有人她并不敢进去,只是自己查看,虽说空间没有那么逆天,但刘婉也是可以查看的,最为一个高端人才她也没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索性也就不管了。看着空间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刘婉总算放松了些,不是自己吃不了苦,只是这个年代实在是太苦了,八路军啃树根、煮皮带的事迹她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空间里经过刘婉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很不一样了。三亩大的黑土地,被规划的十分合理,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那些果树,有最早的时候从山上挖的果苗,还有后来有钱了买的珍惜果苗,然后是各种蔬菜,甚至粮食也种了一些,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发严重,刘婉是学医的,特别注重自身健康,再说除了工作他也没别的爱好,就整天在空间里折腾。一部分土地被刘婉种上了草药,虽说刘婉学的是西医,但她从小跟着爷爷上山下山的采药,对中医也十分感兴趣,上学期间中医知识也学了不少,想起曾经中医学院的老教授还跑到自己老师那里挖墙脚,把老师气得跳脚的样子,刘婉弯了弯嘴角。

现在刘婉十分可惜没在空间里养一些动物,只在旁边的小河里养了些鱼虾。不过幸运的是因为有时候会在空间里住,所以她在空间里开辟了专门的地方做卧室和书房,书房里的医书不少,因为这次是出来旅游,行礼带的也很多,再加上平时自己收集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刘婉对以后的生活也有了些希望。

正在刘婉聚精会神的查看空间里的东西的时候,张大娘进来一看她醒了便高兴的说“呀,女娃子你终于醒了。”

 第3章 了解

刘婉听见声音猛地抬头,只见张大娘四五十岁的样子,穿着灰蓝色的粗布褂子,上面打着几个补丁,袖口都磨毛了,不过却浆洗的干干净净,头发也梳的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个索利人,后面听见声音的张大爷也进了屋,他的个子很高不过背微微有些驼,不过精气神看着还不错,但毕竟生活是艰难,老两口的脸上都有些菜色。

刘婉见老两口都进来了,就要掀开被子下炕,不过却被张大娘一手按住了,“躺着躺着,你身子还虚,烧也没退,你都昏睡了两天了,饿了吧,让你大爷去给你端碗粥来,一直在火上温着呢,估计你也快醒了。老头子,快去给女娃子端碗粥来。”张老汉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大娘,不用了,我不饿。”因为身子还发着烧,她的确不怎么饿。

“什么不饿,你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想到这女娃子的遭遇,饶是张大娘素来是个索利人,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人死不能复生,你家里的父母也是一定希望你好好的活着。”

刘婉知道大娘的意思,一时想到奶奶去世时因为担心自己怎么也闭不上的眼,也不禁悲从中来红了眼眶。“多谢大娘救命之恩,不知道我怎么”

记忆里日本人冲进来的时候,刘爷爷把刘婉推进了书房的暗格里,暗格很小,从外面几乎看不出什么,所以小姑娘侥幸逃了一命。不知道过了多久,小姑娘从暗格里钻出来看到满室的鲜血爷爷父母又均被杀了,便晕了过去什么都不知道了。

张大娘看她身子这么虚弱,刚说了两句话脸便有些发白,怕她再受刺激病情加重,正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张大爷端着粥进来。“来来来,先吃点东西,你现在还病着。”

刘婉被张大娘喂了粥,再加上知道身体的确虚弱,也不在继续问,不一会便睡了过去。

又过了几天,刘婉的烧终于退了,张大娘才告诉了她后来的事,原来张大娘的儿子张大壮是个八路,因为这段日子鬼子大扫荡,八路军一方面要打鬼子一方面又要保护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