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秾李夭桃 >

第190章

秾李夭桃-第190章

小说: 秾李夭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自然处处因人而用,海棠今天熬了莲子茶,你尝尝?”李小幺笑着岔开了话,苏子诚忙点头应了,李小幺扬声吩咐海棠送莲子茶进来,苏子诚吃了莲子茶,又和李小幺说了一会儿闲话,外面夜色深浓,才被李小幺催着回去了。

皇上的身子一天比一天不好,苏子诚和李小幺成亲的日子匆匆定在了腊月二十四,原本要五个月才能走完的礼仪匆匆集中到这不到两个月里头,苏子诚谦意之余又欣喜无比,这成亲,自然是越早越好。

忙碌中进了腊月,开平府已经是天寒地冻,张嬷嬷披着厚厚的斗篷进了垂花门,在正屋厚厚的棉帘前将手炉递给跟着的小丫头,理了理衣服,扬声禀报了,帘子从里面掀起,一股温暖扑面而来,张嬷嬷忙进了屋,去了斗篷,见李小幺只穿了件薄丝袄,歪在炕上看着本厚厚的帐册子,也不抬头,只挥着手里细细的毛笔示意道:“嬷嬷先坐,喝杯茶驱驱寒气,我一会儿就好。”

张嬷嬷忙笑着应了,轻手轻脚的在炕沿上侧身坐了,接过淡月递过的茶,一边安静的慢慢抿着,一边看着专注的看着帐册的李小幺,她侍候先孝慈后时,孝慈后刚生了第二个孩子,她头一趟见孝慈后,也是腊月里,孝慈后也是这么穿着件半旧的丝绵小袄,半歪在炕上批折子……都说媳妇踩婆婆脚后跟,若论起来,还真是姑娘最象孝慈后……

“好了。”李小幺合上帐册子,紫藤忙上前取走收好,李小幺净了手,转头看着张嬷嬷笑道:“看的怎么样?”

“都好!”张嬷嬷忙收拢了思绪笑道:“织坊地方大,虽说占了几处做家俱,倒一点也不妨碍织工干活,那几处原本是打算做织房用的,房子高大宽敞,都有火墙,一进屋就跟春秋天一样,一点也不耽误干活,那些梁地急赶过来的木匠,手艺半分不差,木头也足够,今天我过去,正巧碰上元丰会馆的钱大管事,过去看织物的,还问顺才木头够不够,若不够,他们库里还有几根上好的黄花梨,东西够、人手够,来得及!东西做的不错,虽说半分雕刻花也没有,也件件大气耐看,朝晖院屋子正气宽大,倒正好适合摆简单大气的家俱……”张嬷嬷细细说着各色嫁妆,只说了小半个时辰。

李小幺耐心听着,不管什么时候出嫁,都是这些琐碎的东西和规矩,张嬷嬷说完了嫁妆的事,笑着转了话题:“听说宁安侯郭侯爷嫡长子,郭家三爷要和尉家姑娘结亲了。”

“宁安侯?和尉家哪位姑娘?”李小幺微微有些意外,张嬷嬷忙笑道:“结的是尉家十二姑娘,太子妃嫡亲的堂妹,今年十七岁,和郭三爷同年,听说姑娘脾气性格都好,生的也好。”李小幺微微蹙了蹙眉头,看着张嬷嬷问道:“郭家大爷、二爷,四爷,我都遇上过,就是这位三爷没机会见识一二,这宁安侯不声不响的倒安份。”

“姑娘说的极是,郭家三位侯爷,就数这个老二最本份老实,风评口碑都好,从前也领过一两回差使,后来说身子不好辞了,宁安侯夫人宁氏,也是个本份人,我从前见过几回,人温温厚厚的,说话慢声细语,这位三爷,性子极似其父,在国子监读书用功也本份,就是书读的很一般,不过这也不打紧,他是侯府嫡长,往后在袭爵的,又不用下场科考。”张嬷嬷笑应道,李小幺点头笑道:“那倒是,这样的人家,本份不惹事就是成才了,你从哪里听到的这话?”

“我有一个自小的姐妹入了官媒行,如今也是戴盖头披紫背子的上等官媒了,专一跑官亲宫院这些上上等人家,这一门亲事,两个媒人,她是之一,我刚回来的路上,正好路过她家,就进去说了一会儿话,倒还有件事,她影影绰绰的说了几句,说是宁意侯夫人随氏跟她打听咱们家四爷,人长得如何,脾气如何,识不识字,跟姑娘隔了几房,都是这样的话。”张嬷嬷看着李小幺,压低了声音说道,李小幺眼睛都要睁大了:“随夫人问这个?……”

“我跟那个姐妹说了,若再有这样的信儿,让人过来给我捎个话,这事关着咱们家,她一口答应了,郭氏是大族,除了这三家侯府,远的近的嫡支分支多的很,有的是年貌相当的姑娘。”张嬷嬷看着李小幺提醒道,李小幺重重呼了口气,烦恼的看着张嬷嬷低声道:“不瞒嬷嬷,我可不想和郭家攀亲,再说,这娶媳妇是一辈子的事,总得贵子哥自己看中了才行,嗯,你让人捎个话,让二嫂明天赶早过来一趟,贵子哥年纪也不小了,赶紧寻门合适的亲事定下来,定了亲也就安生了。”

张嬷嬷忙答应了又劝道:“姑娘也别为这几句话着急,就是托了人上门探话,不过花心思寻个合适的缘由回了就是,不过也是,早点给四爷定门亲事,连这些口舌也省了。”

第二天一早,水莲就赶到了半亩园,李小幺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将张嬷嬷昨天听到的闲话说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再说贵子哥年纪也不小了,你在这开平府长大,认识的姑娘多,想一想有没有合适的,赶紧把贵子哥的亲事定下来算了。”

水莲忙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姑娘嫁进梁王府,咱们家如今就不比从前,没有郭家打这个主意,还有赵家、钱家、孙家、李家,倒是咱们先动手寻门合适的亲事定下来最好,现有几个,说给姑娘听听,看看门第家庭合不合适,桐姐姐大嫂娘家二叔有个嫡出的九姑娘,我见过几回,年纪相貌脾气都不错,就是家里穷些,还有……”

李小幺一边凝神听着,一边不停的问这问那,两人直商量了一个多时辰。



第三百十四章各有心思

明婉将张大姐和孙大娘子送到二门,亲自打起帘子送两人上了车,看着车子出了大门,才从婆子手里接过手炉抱着回去。

孙大娘子来回挪了挪,脚挨着熏炉坐好,转头看着张大姐抱怨道:“你看看她,听说咱们要从自己嫁妆里给她凑家生,她一句话也没有!好歹推辞推辞吧?怎么跟咱们个个都欠着她一样!”

“行了,你站到她那地步儿想想,家财丢尽,娘死了,弟弟死了……唉,一个爹吧,活着非当自己死了,那些亲戚不能帮她,还一个个死命把她往泥地里拽,跟小五又处成那样,这嫁妆,不管谁给的,往后都是女人在婆家的依靠,她嫁过去,若连家俱都不齐全,一来没脸,二来,那少的东西,往后谁补给她?当然是这会儿能多一件是一件,你拿出来多少,张嬷嬷那里现补多少银子给你,只有多的,没有少的,有啥好抱怨的?得了便宜就别那些话!”张大姐不客气的点着孙大娘子说道。

孙大娘子一边笑一边解释道:“不是这个,不是钱不钱的事,我就是不喜欢她那个样子,往年咱们在山上那会儿,能吃口饱饭就不错了,她沏个茶,还非要让人到后山上那眼泉里取水,说什么那个水才轻浮甘甜,这水就是水,还能吃出什么轻浮甘甜?她真是本事,再说了,都什么时候了?还那些穷讲究?你看她待咱们,打心眼里让人觉得居高临下,那笑啊那客气啊,都是要显得她读过书,是官家,是上等人,好象多高贵!当别人是傻子?她瞧不上我,我还瞧不上她呢!哪咱们五爷,那才是真正的高贵,也没象她这样摆这么大谱!”

“行啦!”张大姐不耐烦的拍了孙大娘子一下:“这话跟我抱怨抱怨就行了,外头千万不能说出去,听到没?小五如今不比从前,从前她也是个狠角儿,你看看张兴旺……唉,这大冬天的刺配到极北之地,只盼他一家子命好,再怎么说,她也是小五嫡亲的嫂子,小五就算不看她,也得看着大爷的面子呢,你不喜欢她就少来往,少说话,可见了面,你就得好好敬着她!她能做初一,咱们不能做十五,听到没有?!”

“我知道,我也不看她,我看五爷和大爷的面子呢,还有姐夫和姐姐,我跟她计较什么?就是跟大姐抱怨两句,省得憋着了。”孙大娘子忙笑着说道,张大姐半松口气半叹着气道:“这人吧,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她是,咱们也是,你回去再交待交待铁木,庄子里那些人得好好拘紧了,谁敢犯了事,千万别等姜顺才知道动了手,到了姜顺才那里,也就到了小五那里,小五的脾气……搁她面前可犯不得错。”

张大姐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声音微微有些发紧,孙大娘子急忙点着头,看着张大姐,迟疑了下,低低的说道:“铁木那天说……说五爷让姜顺才看着庄子里诸人行径,说……保不准还看着咱们……”张大姐身子微微僵了僵,叹着气慢慢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往后,咱们守着本份,安安份份过日子,从前咱们不就盼着不受欺负,能安安生生过日子?现在这日子不都有了?咱不欺负人家,也没人敢欺负咱,挣了钱不怕遭人掂记,孩子有了出息不怕出不了头,这日子就该知足了。”

“大姐说的是,我也是这么想的,从前在山上,我就想啥时候能睡个安稳觉,能踏踏实实到城里随便逛逛,不怕官兵剿山……如今都有了。”孙大娘子提到剿山,下意识的打了个寒噤,那一场雨中,东笔架山血流成河……孙大娘子下意识的往张大姐身边靠了靠低声道:“大姐,这大半年,那个梦,我就做过一两回,铁木说我心安了,就不会再做那梦了,我不想大富大贵,就是不想再做那样的梦,真吓人!”

张大姐伸手抱了抱孙大娘子低声道:“姐知道,姐也是这么想的,人哪,得知足,咱不管别人,咱们知足。”

连着几天,李小幺和水莲将开平府年纪相当的姑娘筛了一遍,挑了几家合适的姑娘出来,费尽心机寻了合适的机会让李宗贵偷偷看了,又探了人粗姑娘的意思,来回无数趟,费尽周折,总算定下了兵部堂官宋中玉家三姑娘宋怀草,下了草帖子、细帖子,再往后的礼数就等年后再说了。

了了这事,转眼李宗梁的亲事就逼近了,腊月中,范大娘子除了孝,李小幺让人备了车,往明婉家看望范大娘子。

明婉和母亲、范大娘子和沈婆子恭敬的迎在二门里,李小幺下了车,忙笑着先和沈婆子及明婉母亲见礼道:“这么冷的天,阿婆怎么出来的?吴大嫂子身子不好,下回再这样客气,我就不敢来了。”一边说笑着,一边和明婉、范大娘子见了礼,寒风中也不和众人多客套,明婉在前,一径引着李小幺进了正院堂上。

李小幺先扶着沈婆子在正面炕上坐了,又让着吴大嫂子坐到沈婆子旁边,和范大娘子一左一右坐到对面,明婉忙着沏茶上点心,立在炕前侍候着。李小幺先细细问了吴大嫂子身子如何了,大夫多久过来一趟,药吃的怎样了,又问了明经功课如何,家长里短的说了好大一会儿,才转头扫了眼满身畏缩拘谨端坐在旁边的范大娘子,移过目光,看着沈婆子笑道:“阿婆气色倒还好,这几天冷的厉害,阿婆的病犯过没有?”

“没再犯过,我吃得好睡得好,气色哪能不好?”沈婆子笑答道,范大娘子怔神的看着两人熟谂的说话,李小幺转头看着她笑道:“阿婆和我还有大哥他们,在太平府时就认识,那时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还是隔壁住着,我和大哥他们的衣服鞋袜都是阿婆做的,阿婆孤身一人,后来我就让人把阿婆接到开平府养老了。”

“从没听婆婆说过。”范大娘子拘谨而突兀的答了一句,李小幺看着她,脸上带着笑,声音温和的解释道:“阿婆到开平府时,你正好不在府里,后来你去庵里清修,阿婆不放心你,非要过去陪着,我就让人在山下赁了间院子,遣了几个妥当人跟过去侍候,阿婆是上了年纪的人,身子又不好,受不得庵里的清苦。”一听提到庵里,范大娘子脸色微变,下意识的往后缩了缩肩膀,李小幺盯着她脸上隐隐的厌憎和丝丝惧色,不动声色的笑道:“是我不让阿婆告诉你的,那个时候,你乍逢大变,我也不知道你心结解了没有,怕你存了心病,若听说是从前我和大哥的旧识,阿婆的话,怕你听不进去,有时候,陌生人的话,听起来更顺耳些,反正这也不是大事,等你回来再说也一样。”

范大娘子脸色微微有些发白,垂着头低低道:“从前是我的不是。”

“也算不上什么大不是,你见识有限,识人不明,又在心里存了些要强的念头,被人蒙蔽罢了,在庵里这些日子,日日抄经,必有大进益,往后有大哥教导着,也生不出什么大的不是来。”李小幺笑盈盈道,吴大嫂子满脸笑容,只让着沈婆子吃点心,明婉专心的沏了碗茶给李小幺送上来,沈婆子看着范大娘子笑道:“姑娘放心,大娘子经一事长一智,往后嫁了人,不过本本份份的守着丈夫孩子过日子,这女人,守好丈夫孩子最要紧,旁的都是锦上添花,有也可,没有也可,再说大娘子是个有福气的,嫁了这样的人家,大爷有情有义,是个极难得的,姑娘又这样大事小情顾念着家里,外面的事,半分不用大娘子担心,不过就是守着后院一亩三分地,安安心心过日子,大娘子,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大福气呢。”

范大娘子胆怯的飞快扫了李小幺一眼,急忙垂头答应道:“婆婆说的是,我都记下了。”李小幺暗暗叹了口气,转头看着沈婆子笑道:“这趟来,最要紧的是问问阿婆,大哥成亲后,我接你到梁王府养老好不好?”吴大嫂子飞快的扫了范大娘子一眼,范大娘子怔怔的看着李小幺,又看看沈婆子,沈婆子眼角瞄了瞄范大娘子,正笑着要说话,吴大嫂子抢过话头道:“就怕婆婆舍不得大娘子?这大半年,婆婆天天跟大娘子一处,时时教导,还不跟自己个的亲闺女一样?”

“可不是,他们兄妹几个,我看着真就跟自己家人一样。”沈婆子拍手笑应道,范大娘子看了看吴大嫂子,越过沈婆子,迟疑而胆怯的看着李小幺,低低的说道:“要不……婆婆跟我……和我一处养老。”

“看看,大姐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大姐姐心里,婆婆就跟大姐姐嫡亲的婆母、母亲一样!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大姐姐的大福气,大姐姐,往后你这个媳妇儿可要好好孝敬婆婆!大姐姐说是不是?”明婉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