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穿越]这一代 >

第1章

[穿越]这一代-第1章

小说: [穿越]这一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穿越'这一代
作者:大脸师太

文案:
卢秀贞来到这个年代,
最大的金手指不是她除了存储没有其他功能的空间,
也不是她比别人先知的政策和信息,
而是她曾历繁华后一颗期待亲情、友情、爱情和甘于平淡的心

内容标签:前世今生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卢秀贞 ┃ 配角:张磊、陈绮菲、卢秀鸿、卢秀玉等 ┃ 其它:温馨、平淡、家里家外
================================================================

 第1章 初来乍到

老黄牛拉着大车颠簸的在前面慢慢走着,从马店公社大院出来已经四十分钟了,卢秀贞扶着车帮边紧了紧棉袄的领子边望着路两旁,淮北平原地势一马平川,除了坟地就是土堆,很少见到绿色和生机,田园里稀稀拉拉竖着些小麦或者高粱的秸秆,远远近近也能看到一些村庄,大都灰蒙蒙的。

赶车的刘老头60多岁,脸上布满了沟壑,粗糙的手上甩着根鞭子,面相十分的忠厚,牛车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慢吞吞的晃着,时速不会超过每小时4公里,跟步行也没多大差别。

“噶梁”(上海话里四眼的人一般都叫这个外号)看看卢秀贞,清秀的脸庞梳着时下常见的两根麻花辫,穿着黑突突的一身棉袄,眼睛很大,眉毛长长的很英气,不觉叹了口气,真是没想到卢秀贞做人这么义气!

眼角瞥到噶梁皱着眉毛,卢秀贞很无奈:“噶梁,没想到你这么看不开啊!你不晓得我去当记分员一天能有10个工分么?到了马康庄也没人老盯着干活,自由多了。再最后说一次,我是主动要求来的。”

“总之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啊!这次是我连累了你,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妹子。”拍着胸脯,噶梁终于放开了点,现在说啥也都来了,下定决心往后一定要照顾好这个老乡加同学。

又赶了约莫二十分钟,牛车拐进了一个村庄,天已经快要黑了,刘老头吆喝了一嗓子,庄子闻声出来不少老乡,差不多都是黑棉袄,腰上扎着绳子,乌泱泱一大片围着牛车看热闹。人群中钻出一个大约40多岁的汉子,脸色黝黑、身材瘦削,嘴里客气着:“欢迎,欢迎!”又自我介绍了下,原来他就是马康庄的生产队长马振东。刘老头已经赶着车走了,马队长就把卢秀贞和噶梁先带到了自己家。

他家是四间土草房,进门堂屋里一张方桌上面放着个颈部碎了的墨水瓶改造的煤油灯,摇摇晃晃的冒着缕黑烟,四张长条凳摆放周围,正中墙上贴着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大幅画像,边上的墙上有些红底黑字的标语口号。

一坐下来,马队长就直入主题,来到马康庄,以后就是庄子里的一份子,噶梁好办,庄子里有几家孤寡老人都已经打过招呼,哪一家都可以。女知青目前没有合适的地方,卢秀贞今天就先在他家和他女儿挤一挤,明天等村东头老韩家闲置的两间杂房理出来就可以搬进去了。

另外知青安家费是400元,300给了生产队盖房买农具,100元是头一年10个月的补助,也就是每月10元加上30斤粮票,目前阶段可以用粮票和钱在队里先换粮食和柴火,等到了日子后一切得按工分算,像他们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头一个月刚来队里照顾一下,之后就按工分走。

这些情况都粗略了解了下,队长的老婆就端了两碗面条上来,里面一人给窝了个蛋,这时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两个人也顾不上说话,一会儿功夫就消灭了。看着都差不多了,马队长就招呼先去休息,卢秀贞也没客气,一天下来早就疲惫不堪了,简单洗漱了下,在他女儿屋里打好铺盖就躺下了。

虽然身体很累,但卢秀贞却睁着眼睛没有睡着。从上海到安徽已经一年整了,她吃了两辈子都没吃过的苦,干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农活。

回想自己3岁多来到这里直到现今已经有13年了,梦一般的往事已经逐渐模糊,当时她31岁,莫名其妙的身体里突然出现了一个100平米左右的存储空间,上网查了一下,有很多空间文出现这种情况都是世界发生大灾难的前夕,再一搜索,原来这两年间各地果然有很多天灾人祸。地震、暴风雪、洪水、气候异常甚至飞机失联,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再加上空间的时间是静止的,里面的东西放着也不会坏,她利用空余就偷偷的在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分批分地购入蔬菜、速食包装、粮食、调料、衣物和日用品,就连单位组织旅游的时候都不忘在农家乐里屯点什么。

这种仓鼠般的收集足足持续了两年,就在她以为这一切都是无用功,准备接受自己已经成为光光族的现实时,就出了车祸成为了卢家老三。

卢家一共四个孩子,卢秀贞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67年、68年的时候分别去了黑龙江的建设兵团插队,底下还有个弟弟,还在上初中。

一家之主卢俊方在上海市果品公司采购部工作,这时候的水果是不允许私人经营的,所以他经常要去全国各地出差。

姆妈梁桂兰是上海照相器材厂的工人,62年的时候因为国家经济困难就精简回家了,正好照顾家里生活。小孩多,劳力少,家里的条件也就是堪堪够上温饱,真正转好也就是在卢秀鸿和卢秀玉下乡后,而大哥和二姐为了省钱也已经三、四年没回家探亲了。

吸吸鼻子,真的好想家里人,父母、大哥、二姐从小就很疼自己,这一切都是曾经梦寐以求却一直求而不得的,那个鸡肋的外挂在和平年代也许只是个移动仓库,但现在塞得满满的物资却让自己能在这里生活的很有底气。

而真正的底牌就是知道这样务农的日子终将有机会结束,命运转折的关口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也是她为什么能够在噶梁被人揭发污蔑时能够坚定立场的真正原因。

是的,原先她插队的地方是建设兵团,可为什么干了一年就从农场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县城了呢?真是说来话长……

 第2章 来龙去脉

当时下乡的知青一般就是去农场(含兵团)或者生*产*队(所谓的插队)。这两者共同点都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区别就在于待遇上。

一般情况下,兵团大多能够集中超过百名的知青,务农时使用的有机械设备,生产率自然就较高。吃饭在食堂,住房有宿舍,过年还有探亲假,生活稳定;

生产队呢!一般是10个人一个队,农具相对比较原始,大多就是靠挣工分,一个壮劳力干一天顶天了也就是10个工分,所有花费得自己来,做饭啊!火柴啊!有的条件不好的生产队一年到头分红时,扣完粮油款你还会倒欠他!

所以下乡最好的去处首选就是生产建设兵团,其次是国营农场,最后是插队落户。

说起来卢秀贞最初运道还是有点的,她要去的地方是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未组建兵团时,这里是“华阳河农场”。

众所周知在华夏棉花种植的重点是安徽,而安徽的关键是安庆,安庆的重中之重是宿松县、复兴镇,在那里连队有100多亩农田,主要种植作物就是水稻和棉花。

到那以后直接去三师十团综合加工连报道,要下田想想就会很累,但是比起去山坳坳里饭都吃不饱,至少还能有些许盼头。

他们加工连一共有300多名职工,其中130名上海知青,3600亩农田,也就是说人均就有10多亩。当时华夏大概有18亿亩粮田,全国13亿多人口,平均下来人均不足1。5亩,可以预见连队的农务是有多繁重!

而加工连一共有7个排,15排是男职工,6排是女老职工,7排就是女知青排,平时都是以排为单位干活。主要农活就是种棉花、水稻,也有一部分玉米、红薯、黄豆的粮食种植,养鸡、放牛、看菜园、浇大粪、做豆腐、做粉丝……

这群上海阿拉①在家就算条件不好,也从来没吃过什么苦头,哪里会干什么农活。兵团显然对这种情况了若指掌,7排女知青头几个月便被安排在其他排后面搭配干活,一开始卢秀贞和几个同学是去菜园浇水、施肥,或者去帮忙剁剁猪食什么的,等四月份棉花、水稻都开始选种、播种插秧时,他们所有人都得跟着下地了。

卢秀贞是跟着三排一个叫做刘志同的社员一块种棉花的,虽然是第一次种,但是她眼里有活,话不多人又不娇气,刘志同在前面算好间距挖坑,她就在后面填种,诸如此类搭配干活速度什么也挺快。

刘志同自己也就21、2岁,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就算没有啥绮思邪念,本身见到女孩子也会有些下意识的照顾和保护,他看卢秀贞才16岁不到就来农村挺不容易的,平时就主动的承担了很多脏活和累活,卢秀贞这个嫩皮老芯的挺喜欢这个能干又朴实的小伙子,不自觉也把他当做小辈,带点吃食什么也是常有。等发现6排有个姑娘叫做许丽英的总是拿斜眼看她,要不就是好端端突然就冷嘲热讽时,还有点摸不着头脑,这是招谁惹谁了!

四月集中忙完一茬,接着的日子就是除虫、除草、施肥。水稻要注意防旱、玉米要着重追肥,棉花得作垄、整枝、治虫、打顶一堆活,重中之重就是浇水,这些卢秀贞都勤勤恳恳地干着。

就像我们以前在大学吃食堂总抱怨饭菜质量,可等进入了社会你就会想念学校的伙食一样,现在虽然体力上累了点,生活条件比以后根本不值一提,但是人生中最烂漫的日子都抛洒在了这片土地上,这些都将成为永不磨灭的印记。

许丽英平时总会说些风凉话,什么干个农活还要带草帽,施肥还带袖套,(连里当时有个女知青为了更加贴近贫下中农下地就是不戴草帽)资本主义小姐作派云云,今天路过她旁边又开始念念叨叨,卢秀贞平时是懒得理她,可总这样没完没了谁也不是好脾气的,拦下她:

“许丽英,你是不是要破坏主席上山下乡的指示”旁边干活的一些知青远远观望着。

“你说什么,不要随意给我扣帽子”许丽英倒是非常镇定。

“我们城市青年来到这里,是要向大家证明我们靠自己的双手也能有饭吃,在农村也会大有作为的。你如果对我有意见,可以去连里甚至团里找组织汇报,如果我有不当之处,完全乐意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可你态度不端正,总是风言风语,就像现在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务农的积极性和进度,我虽然年轻却也知道卯足干劲,力争上游,你到底存的什么心思?”

许丽英虽然有些泼辣,倒也不是个真有坏心的人,也不可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为什么老盯着别人不放的原因,色厉内荏的回了几句嘴就走了,卢秀贞觉得这次以后生活应该会就此平静不少,没想到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许丽英。

时间就这样慢慢滑过,知青的生活其实很无聊,如果不想像老乡们一样坐在墙根底下晒太阳,那么也只能逛街、聊天、吹大牛了。

卢秀贞他们女寝四个人一般吃完晚饭就喜欢去男排宿舍听噶梁讲故事,《恐怖的脚步声》《第二次握手》……噶梁推推眼镜,手势伴随着语气不时做出挥高、抚胸的动作,关键时刻会拍一下桌子,“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就因为这个,噶梁在某一天被匿名举报了,理由是他吹捧臭老九,鼓吹封资修、宣传黄色小说,师里下来人调查,在那样的环境下,大多数人都列出了他确实犯错的证明。

卢秀贞一直没说什么并不是跟他们不同,只是明白整个三师十团处在刚建制这样的敏感时期只会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理这种程度的犯罪,想是这么想的,但不免也有些难过,平时大家相处的在好,在涉及到政治命运时也不得不保全自己。转天就主动申请去了马店,那边缺一个记工员,但是因为各方面条件跟兵团比差的不止是一星半点,所以这么个工分高的职位挂了两天还没有找到愿意去的人,没想到噶梁最后也被下放到那里,他以为卢秀贞是被他带累了,不得不说这真是个美丽的误会!

——————————————————马康庄的分割线————————————————

翻身紧了紧被子,想着这些年来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也不敢拿东西出来改善家里的生活,现在庄子里独门独户的,终于可以借机偷渡点东西出来寄回去了,慢慢的,好像又回到了弄堂里,梦里姆妈正在煤炉箱旁边炒着小菜,大哥跑过来偷偷塞给自己一粒花生糖……

 第3章 顺其自然

一夜好梦,大清早起来去漱口,马队长的女儿13岁叫小梅的羡慕的看着卢秀贞吐着泡沫,他们这里的人似乎从来不用牙膏①,大概是不好买的缘故吧!挤了点给她,她很高兴地刷牙去了。

早饭是一碗深褐色的山芋稀饭加一个馍,还有一个炒过的辣椒丝,这边的人管这个叫做红芋面,是队员平时的主要口粮,有句话叫做“红芋稀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说的就是它。

卢秀贞这才知道因为马康庄这里的土地肥沃的少,小麦是非常精贵的,每个队员一年只能分到20多斤,磨成面粉只有10来斤,逢年过节和贵客上门才擀面条或者蒸馍馍,平时根本舍不得拿出来。

老韩家的两件闲置杂房也是土草的,当时也不知道是种什么庄稼为了照看才在这盖的,都比较狭小,一间里面有个瘦长的土炕,再摆个桌子凳子就没啥下脚的地了,一间有灶膛的做饭存柴火,卢秀贞很满意,放下行李等领来了柴火和粮食什么的自己就可以有个独立的空间了。

所有的生产队员一大早都在打麦场里集合等待队长安排活计,借着这个机会正好新来的知青也算正式的亮亮相。马康庄这边因为贫穷,文盲非常多,整个庄子里上过小学的屈指可数,马振东是退伍军人回来任队长的,算是文化水平最高,但他一人分身乏术。

以前队里的记工员是庄子里的一个叫崔同勇的50岁老汉,属于自学成才,但是也只会简单地加减,乘除一来只能干瞪眼,复杂点的字也不会写,大家反映经常算错工分,换了两次人也是做不好,所以庄子里才不得已找了大队要人。

接过崔同勇的工分簿,卢秀贞忍俊不禁,上面歪七扭八暂且不提,但是很多人名都是什么“栓子他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