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未来光脑系统 >

第84章

未来光脑系统-第84章

小说: 未来光脑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忙完了‘种树’的事情后,陈东交代胡杨林用点心,管理好这片‘树林’,‘护树员’巡逻要勤一点,一定不能让大型的野兽或都人为的把树破坏。
陈东回到了定海市。
不需要别人把‘光辉岁月’在陈东离开几天的销售数据送过来。
陈东就已经可以在网上查到‘光辉岁月’这几天的销售数据。
第一天,专辑销售28。14w万张。
第二天,专辑销售27。91w张。
第三天,专辑销售25。13w张。
第4天,22。29w张。
‘光辉岁月’首周破了百万张。
严格来算,‘首周’只能算4天,因为是10月10日专辑发售的那一天,是星期四,算上星期四,到周末,只有4天。
只有4天就破了100万张,达到104w张,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个销售数据一公布出来,毫不疑问,再次,震惊了整个娱乐圈。
这几年,由于网上app渠道的打通,app专辑占到一张专辑销售的差不多一半。从而分薄了实体光盘唱片的销售。
在没盗版的情况下,有些实力的歌手以前在app渠道没打通之前一般能卖到100万张,但在app渠道打通后,有个6、70万张就非常不错了,值得开专辑大卖庆功会了。
‘首周’,而且这个‘首周’只能算4天,卖了103w+张,很少有歌手能够达到这个数字了。
按这样算下去,到专辑从音像店全面下架的时候,很有希望超过350万张!
350万张,这个数字虽然跟流行音乐王天,天后级的歌手有些差距,但,也差得不远了。
不过,想一下,流行音乐天王,天后是用了十几年,几十年唱了n首歌,拍了n多电影,开了n场演唱会才累积到这么多的人气。
而陈东呢,‘出道’只有1年多,而且‘不务正业’,又拍电影,又写小说,又做游戏,刚又跑去‘种树’,但是,陈东积累的人气同样非常高,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专辑销量数量也比天王、天后们差不了多少。

优乐总部。
陈东坐在沙发上,对面是一个西装革履,头发梳得黑得发亮,戴着眼镜的中年人。
此人,是优乐视频的节目总监徐立新。
此时,两人讨论的是有关《舌尖上的中国》的合作。
徐立新很看好《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创意。

、第187节 筹备‘舌尖’创作组!

ps:
感谢天花一号打赏1888起点币!
感谢应海沧澜,呆雪儿,上善若水之虚极的打赏!
感谢msm84;bqf8858;独狐玉,呆雪儿投出的月票!
感谢+6+632的催更票!
万分感谢!!!
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中国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和源远流长。
即能向观众展示非常诱人的特色美食,又能从这些特色美食中了解更深层次的美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徐立新几乎敢肯定,会受到观众、网友,特别是在中国数量不少的‘吃货’的广泛关注的。
徐立新提议买下陈东手上的《舌尖上的中国》的策划书。
但是,陈东没有答应,怎么可能呢!
陈东可是知道原时空《舌尖上的中国》有多火。
在原时空,纪录片的发展可以用‘不甚景气’来形容,故事性不强、人文气息过重让一些有深度的纪录片频频遇冷,但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火了,打破了这种尴尬。
有多火,简单举几个例子。
《舌尖上的中国》开播的第一集到最后一集都占据微博话题量榜首。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了,让许多早已抛弃了电视的80后‘吃货’们,纷纷锁定每天22:30的央视一套, 坐等这部朴实亲切的纪录片,看着电视上一道道诱人的美食,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对其中的人文情怀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爱奇艺视频,创下了8400w的超高点播率。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带动了一股美食热。对介绍美食的书籍。网络美食,以及节目中提到的相关美食店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广大的‘吃货’直接杀入淘宝,‘按图索骥’觅食,然后下单。实现大快朵颐的梦想。
《舌尖上的中国》热播的5月份,在淘宝上有584万余人找过零食特产,2005万人浏览过相关美食页面,成交729万余件。
纪录片中出现的土特产搜索量更是爆炸式增长,其中毛豆腐增长了48倍,松茸搜索量增长了2倍。
在销量上表现最好的要数突然‘受宠’的彩云之南诺邓火腿,在5天内成交量翻了4。5倍,环比增长17倍,还有其它地方的特产,如南湖的腌鱼。内蒙的奶豆腐,台岛的乌鱼子等等,也都受到各地‘吃货’的热捧。
它不仅成为了办公室里的谈资、媒体热议的焦点,更激发了万千网友的美食热情,它拥有了自己的体例。并传播开来,它甚至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文化。
有十多个国家、机构买下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海外版权。
这样一部热播的纪录片,陈东脑袋锈豆了,才会卖掉。不过,陈东打算跟优乐视频合作拍摄。
其一,拍摄《舌尖上的中国》工作量太大了。要知道,原版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有7集,动用的人员,单主创作人员就有几十人,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8人,摄影师15人,剪辑师3人,再算上后勤保障人员,幕后人员。人员有超过100人,再加上在拍摄其间央视动用的无数的资源,更是不计其数,单陈东一个人玩不转。
其二,播放渠道,电影还好说,经过《疯狂的石头》,《西游:降魔篇》两部电影的成功上映,陈东在电影圈里积累了一些人脉,有了固定的发行、上映渠道。但是,在网上视频、电视播放就没有这种播放渠道,必然要跟一些有实力电视台,视频网站合作拍摄。
合作对象,首先,电视台排除了,电视台官僚风气太重了,效率低下,拍摄的纪录片很多时候考虑的政治因素、人文因素,在他们手里拍摄的纪录片肯定要变味了。
最后,陈东选择了与优乐视频合作,相比电视台,作为一家各种管理制度最接近西方的网络上市公司,就灵活多了,拍摄的时候,更多的考虑的是观众的口味,观众喜不喜欢,而播放渠道有保证,网络上,优乐是一家流量第一的视频网站,在电视渠道上,优乐与一些收视观众覆盖全国的电视台有合作过关系,就比如,明珠电视台,苹果电视台,芒果电视果等。
最后,陈东与徐立明经过商议。
《舌尖上的中国》采用制播分离的方式。
陈东提供《舌尖上的中国》创意,策划书,加上一半的投资,优乐视频提供另外一半的投资。
至于版权与收益,陈东占57%,优乐方,占43%。
双方都到满意。
投资对半,陈东用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创意+策划书多占14%,而且播放的时候,可以共亨优乐视频的播放渠道。
优乐视频一方也感到满意,《舌尖上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创意,投资一半,就能占到43%的收益和版权,再好不过了,至于共亨优乐视频的播放渠道,这根本不算什么事,如果《舌尖上的中国》能火,各大视频网站,各大电视台为了广告费,收视率抢着播放。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谈完合作后,两人站了起来,微笑地握了握手。
经过与优乐一方商议。
几天后,《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团队确定了下来。
总导演:陈东,负责《舌尖上的中国》所有拍摄场景和人物选择。
副导演:沈佳星,优乐一方的,曾是《中国美食》,《厨房的秘密》等报刊的美食专栏的作者,协助总导演陈东管理创作团队,确定拍摄场景和分集导演、摄影师、后勤、幕后人员的选择、分配,设备管理。
总顾问,中国美食专栏作家何东昊和香港美食专栏作家胡清明。
《舌尖上的中国》配音解说人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表演系的副教授李宏一。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有7集,使用高清设备拍摄,镜头将由中国70个不同地方采集而来。

、第188节 《人在囧途,泰囧》!

每一集由一个分集导演根据确立了的分集主题去寻找符合主题的人物故事拍摄。
当每一个分集主题确立后,分集导演都需要经过3个阶段才会进行拍摄。
第一个阶段是‘文案写作’阶段,即分集导演看大量有关该主题的书、调查、并写方案。
第二个阶段是‘调研’阶段,确定分集要有什么的美食需要拍摄。
最后是根据单个美食去各个地方进行拍摄,并在拍摄地区寻找适合的人物以表达该种食物,承载这个地区的美食的人物故事拍摄。
整个摄制组包括前期调研员4人,总导演1人,副导演1人,分集导演7人,总顾问2人,摄影师15人,剪辑师3人,后勤人员、幕后工作人员89人。
即将行走全国70多个拍摄地。
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作为总导演的陈东,副导演的沈佳星负责把总关,遥控指挥。
10月25日。
《舌尖上的中国》创作组、后勤、幕后工作人员筹备完毕。
调研员、分集导演,摄影师,后勤、幕后工作人员开始按照陈东的确立的分集主题赶赴全国各地,进行紧张的拍摄。
陈东抽了些时间,把《人在囧途,泰囧》在光脑上兑换下来了,做了些修改,比如,电影中的王宝是‘冰冰棒’,逢人就说范彬彬是他女朋友,这个时空,并没有范彬彬这个明星,所以,把剧本中这段改成了王宝是陈颖的粉,到时候,让陈颖客串一下就ok了,又修改了几个有疏漏的地方,然后。在电影著作版权协会做了登记。
做了登记后,就表示《人在囧途,泰囧》这部电影的著作版权是属于你的,任何人不得仿冒。否则上映过不审查白拍不说,还要面临着巨额罚款。
这次,他打算自己担任导演。
陈东早就想做导演了,并做了很多准备。
他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利用空余时间补了与导演的有关的基础知识。
在之前《疯狂的石头》,《西游:降魔篇》两部电影拍摄中,陈东跟王森学了导演技巧、经验,以及对人物角色心态、性格的把握,不说,百分之百学到了,但。至少学到了8成。
还有《人在囧途,泰囧》这部电影,陈东非常喜欢,在原时空他看了至少不下于4遍,也加入了《泰囧》吧。跟《泰囧》的影迷们讨论了电影中徐朗、王宝、高博这三个主要角色的心态、性格、演技,还有影片中很多细节也记得很清楚。
可以说,《人在囧途,泰囧》整部电影中每个细节片段都铬在陈东的脑海中,影片中每个人物角色性格、心态都了如指掌。
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把握这部电影的。
再加上配一个拍摄经验、技巧非常丰富的副导演指导,万无一失了。
即然决定了,就开始行动了。赶在春节档《人在囧途,泰囧》能够上映。
不过在拍摄之前,要先组建一家电影公司。
这样,有了自己的电影公司的话在制片、发行环节就可以省了很多事。
要想将来每一部自己投拍的电影利润最大化,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电影公司,才能够在影视圈里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几天后。一家名为‘星光’的电影公司成立。
总经理:陈东。
副总经理:李日新。
李日新是通过一家猎头公司高薪从美国一家大电影公司挖来的高管。
作为一个华人,能够在美国大电影公司站住脚,一步一步爬上高级管理员,可以说,李日新的能力非常出色。
确实。陈东看过李日新的履历后,证实了这一点。李日新的业绩良好,在圈内也有一定的名气,熟悉、精通电影公司的运作和管理,还有李日新的眼光非常精准,能够从无数剧本挑出能赚钱,给公司带来利益的电影剧本。
陈东高薪把他挖来,负责公司的管理,运作。当然,现在,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总经理,陈东,和副总经理的他,他的第一件工作是公司各个部门的筹备,公司人员的招募。
副总经理之下,又有各个部门,比如,行政部,营销部,策划部,前期拍摄组,后期制作组,财务会计部等等,都需要慢慢筹备,组建,工作人员的提充。
当然,这些都可以一步一步来。
公司成立最主要的事情是拍摄《人在囧途,泰囧》。
这部电影投资为4000w,投资预算跟原时空多了1千万,多的一部分,主要用在拍摄中,使得这部电影跟原版更加精良,更加精益求精。
《人在囧途,泰囧》剧本已经着手筹备了。
导演:陈东。
2个副导演。
一个拍摄副导演,协助导演完成影片的艺术创作和拍摄工作。
还有一个选角副导演,协助导演选择演员。
选角副导演联系了李彬,李彬与陈东在《西游:降魔篇》里合作过。当时,作为《西游:降魔篇》里的选角副导演,能够很好、很快、很合适地选到陈东需要的角色或龙套角色,他的能力勿庸置疑了。
这次,《人在囧途,泰囧》的选角副导演,陈东再次选择了与李彬合作。
拍摄副导演,选了吴纯一。
吴纯一,跟王森一样,这个人是学院派的,有着非常扎实的导演知识基础。
而且,拍了十几年的戏,导演经验、技巧十分丰富。
吴纯一不仅有非常扎实的导演知识基础,丰富的导戏经验和技巧,而且,他有很多电影都拿过奖,很多70、80后的人,是看着他的电影长大的。
拍摄副导演的人选,陈东选择了他。
剧中三名主演,徐朗、王宝、高博,主角人选就定了一个高博,由《疯狂的石头》中饰演黑皮一演而红的郭石饰演,陈东感觉《疯狂的石头》中的黑皮与《人在囧途,泰囧》中高博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虽然,在《疯狂的石头》黑皮是简单+粗爆的‘傻’,而在原版《人在囧途,泰囧》中,一身‘特务黑’,黑衣、黑裤、黑色边框眼镜,脸上总是带着鄙夷欠扁的神情,但是,不管是黑皮,还是高博,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特质,那就是‘黑色幽默!’

、189节 挑选演员!

ps:
感谢天花一号,debug2006的打赏。
万分感谢!
由郭石饰演《人在囧途,泰囧》中的高博,最适合不过了。
能演好〈疯狂的石头〉的黑皮,就能演好《人在囧途,泰囧》中的高博,因为,不管是简单+粗爆的傻,还是带‘特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