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血咒迷城 >

第19章

血咒迷城-第19章

小说: 血咒迷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是手里面有正品的藏家来了,或是“献宝”,或是“鉴别”。其中,不乏收藏中的真迹、极品。

同行一干人,大多收获颇丰。

白天半仙避而不见,晚上就躲不过去了。而且,有个别来访的是地方官员、黑道势力,也许是受了贿、黑了人家的东西,又见不得光,都是有头有脸的,晚上清你鉴别鉴别,也不好拂了人家的面子。于是,几乎每天都会折腾到半夜三更才能睡踏实。

我打开门。来者普通穿着,说姓李,是某集团老板秘书兼司机,请“带头大哥”品茶。

来意大家心知肚明。三人出了宾馆坐宝马,大约二十多钟,车停在一豪华别墅前。

别墅里只有三个人,“老板”气质儒雅、文质彬彬、精明强干;“老板娘”仪态不凡,气质高雅。见我们到了,很客气地把我们让进客厅。感觉的确是事业成功人士。倒是二十左右岁的孩子,一身名牌,举止浮燥,一付纨绔了弟的作派。“富不过三代呀。”我没由来的在心里感叹着。

李秘书端来一付茶具,洗茶、冲泡、沏烫,一连串的动作颇为娴熟。

“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老板做出一个请的动作。

半仙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两年前的明前龙井。味道还不错。”

“哟,‘带头大哥’不止是鉴赏专家,还深谙茶道啊。”老板精神一振地说,“我就不拐弯抹角了。我这里呢,这些年有些收藏。我呢,是个门外汉,还请‘带头大哥’鉴赏鉴赏。”

说着,李秘书送过来一幅画。在我们面前轻轻展开。

画轴有些发朽、裱纸略微发黄,昭示着年代的久远。画上画的是竹子、兰花,画中以枯笔淡墨劈石,浓墨勾兰划竹……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兰竹图》……”老板不无得意地说。

半仙举起画向着灯光瞧了瞧,拿出放大镜看了看题跋,又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将画轴轻轻放在桌上,淡淡的说,“这幅水墨纸本七天前才画完,三天前又放在烟上熏过,烧的是柏木,加上了檀香。写题跋和作画的是两个人,这个写题跋的,还是个左撇子。如果没有其他需要‘鉴别’的,我们就不打扰了!”

说完,半仙转身就要往门外走。

“请留步!实在抱歉,刚才一定是李秘书拿错了!这个……这个应该是孩子没事画着玩的。请多包涵!”老板狠狠瞪了李秘书一眼,面有愠色。

随后亲自从楼上取下来三样物品,一一摆在桌子上。分别是一个画轴、一把古剑、一个是铜炉。

“‘带头大哥’,您请看,这三件分别是郑板桥的真迹《兰竹图》、秦始皇的定秦宝剑、明代的宣德炉。您看……”

“初次见面,试探一下也是常理。”瞧着老板颇为诚恳,半仙给出了一个台阶下,然后仔细去鉴别三件东西。我和鬼子则和李秘书东拉西扯闲唠。

一个多小时时间,半仙放下放大镜,燃上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慢慢吐出一团团烟雾,缓缓地对老板说,“定秦宝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据说是秦始皇的尚方宝剑,有记载剑身镶嵌三十颗绿松石和四颗红宝石,雄浑大气,古朴典雅,剑鞘上有五条金龙首尾相望。”

老板拿起古剑仔细瞧了瞧,又失望地放回桌上。

“宣德炉,直口方唇索耳。黄铜质,包浆自然入胎,胎体厚重,炉腹浑圆,线条自然。”半仙说。

“那,我这个……”老板捧着手中的宣德炉仔细端详着,一脸不甘的神色。

“估计是晚清时期的仿制品。不过,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半仙说,“郑板桥《兰竹图》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巨石峥嵘突兀。你这个所谓的真迹……也是赝品。”

“哈哈哈,专家就是专家。我本来就是收藏着玩的。看来以后要向老大哥多多学习啊!”老板爽朗地笑着说,脸上竟没有表现出一丝遗憾。

李秘书用托盘送来三个锦缎小盒。

我拿过一个随手打开。

是一尊小金佛,看样子,怎么也得万把块钱。有不成文的规矩,给人鉴别古玩,不问对方姓名单位,不问东西来源价格,无论最后的结果是正品还是赝品,“润手费”是必须付的。像今儿半仙一个鉴别,只给半仙一人就成,没想到,在他全部藏品被半仙鉴别得一文不值的情况下,还如此豪爽。

“大家交个朋友嘛。我这可是在商场里买的。肯定不是赝品。发票一并奉送。”老板说道。

“看来,这人城府真是深不可测。要是以后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得多长十个心眼。”我心想,不过,我还是打心眼里佩服他场面上的应变力。

“哈哈哈,老板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半仙说,“家有万千宝,感叹无人知。”

“老哥,不太高深了。有什么兄弟能办到的,您就直说……”

“我是说那个……”半仙指着老板孩子手中把玩的皮球大小的石头雕像说。

“老哥开玩笑了。那个石头是我从澳洲带回来的工艺品。老婆前几天还吵着要扔掉。我感觉也没啥用,又重又没地方放,雕像也没啥情趣。也不知道当时怎么脑袋一热就买了回来。”

半仙将石头稳稳地放在桌子上。忽然拿起定秦宝剑,凌空狠狠劈下……

“当”!

一声沉闷的撞击声。

石头被半仙用宝剑劈成了两半。露出中间拳头大小的凹陷,中间竟是一颗泛着红玫瑰色般鲜艳色泽的宝石。

老板双手颤抖着拿起宝石,有些语无伦次地说,“天啊!钻石!还不是毛坯钻。这么高的净纯度。这……这……”

“中国不产钻石。这传说中的石魄,也是百年难得一见。”半仙淡淡地说道。

老板一家人千恩万谢把我们送上车。

车开得很远了,还可见老板站在别墅前望着我们的方向。

“钻石!!!果真是深不可测!!!”老板嘴里轻轻地吐出几个字。然后扶了扶眼镜,抬头望着夜空,久久不语。

忽然,衣兜里的手机发出震动的嗡嗡声。

老板掏出手机,看了看来电号码,深深地吸了口气,语音平静地说,“您好!龙叔,我是阿荣……”

、第六章 第四节 奇门遁甲之听雷术

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

如果大家有时间,随手冲冲咖啡、收藏一下。弄堂有风就很满足。

朋友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谢谢大家。

“金佛呀!”鬼子翻出发票,又眼热情如地看了一眼,“啧啧,9999元。真吉利。”

“这都得感谢半仙!”我说,“好了,睡觉了。明天还要赶路呐!”

浩浩荡荡的寻宝队伍,进入江浙一带便日渐分散。常年倒腾古玩的老手,都有自己固定的地盘。也有自己事先采好的点。掘金(盗墓)的不成文规矩是要吃“独食”,哪会和别人去分享。

余下十几辆车的同行者,也厌倦了迎来送往,为避开“献宝”者的纷扰,“带头大哥”临时改变路线,避开大路,转战乡村。从城镇穿插去咸阳。

车队进入到偏远山区,半仙停留的时间也长了起来。大多数时间,半仙只是游山玩水般向远处眺望。同行的两个小警察,也常陪半仙站在高处往远处望。时间长了也没看出什么个数,问起来,半仙便说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迎风流泪放屁屎来,远眺是一偏方。

对北方人来说,南方是没有冬天的。此时北方天寒地冻,寸草不生,南方虽然又阴又冷的日子多了些,却早已生意盎然,路边的盛开着紫云英,色泽鲜黄的油菜花更是开得漫山遍野,间或一小块一小块的冬小麦,与油菜花的颜色相交,象大自然织就的一幅美丽挂毯,远远望去,另人心旷神怡。

“下车走走。整日价开车。腿都控肿了。”半仙说着,带我们向远远的一处小山走去。我问道边一老农,得知此地叫做“滚雷岭”,很阴郁的地名。

“半仙,我看这一路,你象看风景、踏青似的。”鬼子说。

“呵呵,半仙这是在看风水。”我说,“古人视死如再生,大到亲王权贵、小到地方豪门,都会在生前给自己选一处风水宝地。只有找到风水好的地方,才会找到陪葬财宝。”

一起下车的三十几人远远吊在后面,拿着洛阳铲、敦煌锨,边说笑着,边不停地这翻一下,那挖几铲。

“你瞧瞧那些货色,没头苍蝇似的到处挖洞掘土。找不到风水宝地,就像盐碱地里种不出好庄稼一样。”我说。

“大胜说的对。这盗墓颇有学问。各门各派手法不尽一样,方式也各有异同。从风水上来讲,首先要看地势,特别是下葬几百以后,地面上的封土、石碑早已无迹可寻的情况下,只有依靠风水术的指引,才能找到地面上没有标志的古墓。”半仙说。

天边有几片厚厚的云层,看样子,好像要下雨了。

爬上小山,半仙选了个高处又向远处眺望了一阵。便信马由缰地向附近的一处小土丘慢步走去。

云层渐渐增厚,看样子,远处隐隐传来雷声。

“半仙,要下雨了。回去吧。”我说着,看了看身后同行的十几人都在往回走,想必是要回到车上避雨。

“挖人家祖坟伤天害理,你带来我们净往高处走。当心被雷劈了!”鬼子说。

“爷,快闭上你那乌鸦嘴吧!”我瞪了鬼子一眼。

鬼子朝我翻了翻白眼,不再言语。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雷声由远而近。

半仙站在小土丘上,指着方位说,“我们三个人,站在东南、正西、正北三个不同的方位上,闭上眼睛,仔细听!”

春雨贵如油,雨水淅淅沥沥地漂下。南方冬天的雨一般都是断断续续的,空气里都是湿漉漉的,只是凭添几缕萧条。雷声却响得震耳。

闭上眼睛,我听着不时传来的雷声,心里直打颤。感觉自己好像站在一个悬崖的边上,前面就是万丈深渊,一步迈下去就有可能跌落、粉身碎骨。忽然间,一个大雷在头顶上炸响,感觉脚下空落落的,隐约一道雷电从地下直冲上来。我猛然睁开眼睛,抹了一把脸上不知是冷汗还是雨水,大声叫着,“不玩了!不玩了!今儿早没烧香没拜菩萨……”一边说着一边赶忙招呼半仙和鬼子往回跑。

同行车队的人一干人,都躲在车里,趴在车窗上看热闹。见我们狼狈地跑回来,嘻嘻哈哈地笑着打趣道,“哟,大胜,怎么跑回来了?”

“还以为你们仨要遭雷劫,羽化成仙呐!”

“我们比谁胆子大,谁先让协吓跑了,谁输晚上一顿酒。今儿晚上大胜买单请客,大伙都没客气,吃这丫的!”半仙笑眯眯地说,暗地里却轻轻拽了拽我的衣袖。

我应道,“今儿晚上我买单,谁不喝酒谁明天到山上站着接雷去!”

一句话,惹得大伙哄堂大笑。

当晚,就宿在滚雷岭附近村子里的小客栈。

平时村里很少有外人来住宿,小客栈被挤得满满的。愿赌服输,晚餐就在客栈里摆了四大桌。无非是些乡村野菜、柴鸡山菌、早春蔬菜、家兔塘鱼、粗粮烧饼之类,佐以乡村自酿的老酒,大盘大碗,就连喝酒的杯子也是二号的大瓷碗,倒是别有一番风味。一行人一路奔波,又累又乏,吃起来竟甘之若饴。我和鬼子轮番敬酒,张罗气氛,就连一再声明滴酒不沾的两个小警察,也被我拿酒挡脸,捏着脖子灌下去半碗。乡村老酒劲儿大,很快大家便酒酣耳热,我便提议大家三轮齐敬“带头大哥”……

今儿晚上的酒喝得很凶,大伙醉得一踏糊涂。我和鬼子把醉得死猪一般的两个小警察拖进他们屋里,安顿大家休息好了。才转回自己屋里。

鬼子习惯了晚上喝完酒,再蹭点宵夜。我晃了晃碗里面的酒说,“这土法酿的地瓜烧,难喝死了!你还喝的那么带劲儿。”

“外行了不是!胜哥,这可是纯粮酿的酒,没化学成份,没酒精,滋补。”鬼子说。

“纯粮?纯地瓜吧!”我纠正了一下鬼子的口误,转向半仙说,“带头大哥,晚上有什么安排?!”

“大胜,下午打雷时,你有什么感觉?!”半仙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自己沏了一杯茶,反而问我道。

“别提了,感觉头上打雷,脚下面地里也好像有雷在往上窜!当时的感觉就是心胆俱裂呐!”我心有余悸地说。

“嘿嘿,我和半仙也都感觉到了,你站的那个地方,地下面有雷声!”鬼子说。

“这是……”

“奇门遁甲中,这叫做听雷术。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地下面若有墓穴,当然是空的。天上打雷,地下面也会有隐隐的雷声。用现代科学解释,地下面是空的,打大雷时,空间会形成共鸣。”半仙一口气喝光杯中的茶,“大胜,你站的位置下面,就是一个古墓!我下车时,就看到这是块个风水宝地。这么多年,古墓的封土、碑铭早没有了。从外面根本没法堪察。幸好今儿打雷。而且,下过雨后,土质松软。今晚儿,我们三人就去……”

“那些货色,睡得跟死猪一样。正好神不知鬼不觉!”鬼子说道。

“太好了!都要带什么东西?”我问道。

“滚雷岭这个地方,穷乡僻壤。估计也就是一大户人家,或是辞官回来养老的员外之类的。估计不会有什么机关、暗室。简单的带些物件就成。”半仙说道。

乡村里没有路灯。鬼子一边开车一边咒骂这里黑灯瞎火的地方。好在路途不远,十几分钟路程,我们把车停在滚雷岭下。带上物件快步跑到小土丘下面。

果然如半仙的判断,这陵墓是一大户人家,三层的封土已被风吹剥蚀的单薄。用敦煌锨从东面铲开封土,露出一层青灰色的封砖。鬼子将敦煌锨月牙端撬开单薄的砖层,里面露出黑洞洞的墓穴,打开手电筒往里照,依稀可见三十余平的墓室,棺木、装陪葬品的木箱子早已朽烂,还有一些陶罐之类的东西。

半仙燃上三柱香,面朝西方祷告一番,才钻进墓室。鬼子站在高处负责警戒,我则用蛇皮袋把半仙递出来的东西,打包捆扎,快速收好。大约一柱香功夫,半仙钻出墓室,冲我比量个OK的手势。随即把拆下来的封砖重新砌好。又将封土填上。三人迅速回到车上,驶回住宿的小客栈。

回到房间,掩上门窗,又仔细检查一遍,确保安全无误。我轻轻打开蛇皮带,拿出一包包刚得的东西。一共四包。第一个包里是十几锭银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