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帝命(清穿) >

第25章

帝命(清穿)-第25章

小说: 帝命(清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祜会意一笑:“看起来,你很喜欢十三弟。”

胤秅对他没有丝毫隐瞒:“我们很投缘。”

承祜欣然的说:“投缘就好。有个投缘的人在你身边,大哥就放心多了。”

“不过,过些日子,我们可能还会再多一个弟弟。”胤禛说得有些吞吞吐吐的,“德妃已经身怀六甲。”

德妃的所作所为,承祜现在还记着呢!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德妃肚子里的这个孩子,承祜都是不待见的。“那么,要恭喜她了。”承祜冷冷的说了一句。

胤禛也知道承祜今日之所以会落到这般田地,德妃绝对要付绝大多数的责任。所以,就算他对德妃尚有一丝亲情,他也不会再为德妃说话。

“大哥,对不起。”胤秅低着头说。

听到胤禛这么说,承祜脸上的阴霾悉数散去。“不关你的事,你没必要对我说抱歉。四弟,我知道,在你内心深处,你还是在意德妃的。但是,我不得不说,德妃这个女人根本不值得你在乎。当有一天你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我希望你慎重考虑。”承祜语重心长的说。

胤秅沉重的点头:“我知道。”

随后,气氛变得有些紧绷,而承祜也没再说什么。

“大哥,这次回来,你还打算走吗?”沉默一会儿后,胤禛轻声问出口。

承祜脸上的表情变得晦暗不明:“大半还是会走的。”

胤禛有些愤懑:“大哥,皇阿玛还在生你的气吗?但是,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他为什么还是耿耿于怀呢?再说,明明就不是你的错。”

“也不能全怪皇阿玛,我自己也不是很想留在宫里。”承祜随意的说,“其实,在宫外也有在宫外的好处。以后,你就会知道了。”

“哦,这样啊!”胤禛也不确定究竟是宫里好还是宫外好。他只希望,承祜过得好就行。

承祜随后浅笑道:“四弟,大哥在阿哥所的屋子还留着么?”

胤禛立即回答:“还在。皇阿玛没让其他人住进去。”

“这样就好,住在陌生地方我可睡不着。”承祜打趣道。

和胤禛谈过一番后,承祜就去了自己以前住的地方。推门进去后他发现,里面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尘土飞扬。一切还是他走时的模样,没有丝毫变化。

“你还期待着我的回归么?”摸着一尘不染的桌子,承祜痴痴的低语。

再度回到皇宫后,承祜的生活变得相当简单。去慈宁宫陪伴孝庄,这是他的每天的必有行程。有时候,他也会去乾清宫和承乾宫给康熙和佟佳氏请安。康熙每次见他都是一副不咸不淡的模样,见多了,承祜也就习惯了。至于佟佳氏,她倒是一如既往的待他好,只不过再好也不免有些生疏。毕竟,都快一年多没见了。

承祜回来后,康熙并没有要求他参与政务。所以,承祜也就乐得清闲,一点朝廷琐事都不沾。康熙的这番决定,让知道承祜已经秘密回京的少许大臣不禁暗自揣测。这回,大阿哥只怕是真的不能东山再起了!

不管有多少人在心底议论纷纷,承祜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只不过,孝庄太后的日子却是越来越少了。

在一个大雪天里,孝庄的人生终于走到尽头。

出于弥留阶段的孝庄已经看不太清东西,但是,她还是在摸摸索索中拉住了一直守在她床边的康熙的手。“玄烨呀!祖母不行了。但是,祖母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你做得很好,做得很好啊!”孝庄喘着气说。

康熙周身悲戚:“祖母,孙儿还会做得更好的。朕会缔造一个太平盛世,让后世敬仰!”

“好,好啊!”孝庄笑得弯起眼眉。随后,她又费力转动眼珠子,找了一圈。最终,她的目光在一直矗立在床边的承祜身上停下。

承祜领悟到其意,立刻上前一步:“老祖母,您想跟我说什么?”

孝庄伸出另一只手搭上承祜摊开的掌心:“承祜,你是大清的希望,不要让老祖母失望。”

“是,承祜谨记老祖母的教诲。”承祜跪在地上执着孝庄的手承诺。

“这就好……”含着满足的笑意,孝庄终于闭上她那双见证了大清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眼眸。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后去世。

孝庄的离去,对康熙打击甚大。孝庄一走,他就病倒了。但是,在生病期间,他还是强撑着病体把孝庄的后事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作为嫡长子,守灵的任务自然就落到承祜头上。

夜凉如水,守着巨大棺椁的承祜觉得自己从头到脚都是凉的。看着满眼的白幡,他不禁回忆起自己穿越后的点点滴滴。

承祜还记得,赫舍里皇后端庄娴雅的模样。虽然他一直有点不习惯赫舍里皇后那么年轻就做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他还是愿意发自内心的叫她一声‘额娘’。可惜,那么早,她就去了。有时候偶然忆起她的音容笑貌,承祜总是会想。若是她还在,自己也许就不会走上爱上康熙这条不归路了。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孝庄太后,是第二个对承祜产生深远影响的女人。她的慈爱,她的睿智,都深深留在了他的脑海中。但是,岁月催人老。再强大的人,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在这个冰冷的冬天,孝庄太后也离所有人而去。

想起孝庄太后临终前的嘱托,承祜自嘲道:“老祖母,您看错了。我不是大清的希望,而是大清的孽障。爱新觉罗家族的前辈们要是知道了我龌龊的心思,只怕会把我逐出这个家族。”

再度沉浸在回忆里,承祜不可避免的想起康熙。这个原本只是史书上的人物,却成了他躲不过的劫难。就算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承祜还是没有放弃心中的畸恋。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自己更死心眼的人么?承祜讽刺的想。

如果有人问他,康熙有什么好的?承祜答不出来。也许,他是真的不好。除了长得比一般人好看点,能力比一般人突出点,康熙似乎还真没什么能让人痴恋至此的地方。但是,就算他有万般不好,承祜还是执迷不悟的爱上了他。也许,这种感情会至死方休。

不过,如今承祜已经看开多了。不是有句话说得好,我爱你,却与你无关。一个人的爱情,也不尽然是苦涩。至少,他不会担心有失去的一天。从不曾拥有,何谈失去?

“承祜……”想着想着,承祜居然听到一声一如他记忆中温暖的呼唤。

“皇阿玛……”承祜下意识的脱口而出。

可是,那声呼唤并不是他臆想出来的,而是站在他身后的康熙亲口说出的。“你怎么来了?”回归现实的承祜扭头就问。

康熙裹着厚厚的冬衣,苍白着脸说:“朕来看看。”

见康熙是孤身前来,并没有带其他侍从,承祜不由站起身搀扶了康熙一把。“天这么冷,你身子骨也不好,还是快回乾清宫吧!”承祜贴心劝导。

康熙摆摆手:“朕想陪陪祖母。以后,就没机会了。”

见状,承祜只得拿出一个厚厚蒲团,让康熙盘坐着,他自己则跪在原来的那个蒲团上。

“承祜,你觉得朕是一个好皇帝吗?”康熙突兀的问。

承祜客观的回答:“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康熙的确不负他千古一帝的美名。

康熙轻声念叨:“想做一个好皇帝,难啊!”

这点,承祜也承认:“是。”

“要做一个好皇帝,你就不将是自己的,而是天下的。”康熙垂着头说,“这句话,你可明白?”

承祜身躯不禁一僵:“我明白。”

康熙不再说话,只是斜靠在承祜身上,目光却紧盯着孝庄的棺椁。“承祜,让朕靠会儿。”康熙的声音接近虚无,但是,承祜却还是扑捉到了。

“好。”这一刻,承祜不想再多想。这一刻,他只想给康熙一个可以依靠的脊梁。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时候,康熙已经有所松动。但是,皇帝的身份却还是让他瞻前顾后的。所以,需要一剂猛药。先苦后甜,俺真的是亲妈。承祜,你等着翻身吧!



38、天地会





在为孝庄守灵的日子里,承祜几乎见到了所有后宫嫔妃,除了德妃。她不是因为恃宠而骄才胆大包天的没有出现在灵堂之上,而是因为由于身体原因,她实在是来不了。因为,她快临盆了。

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十四阿哥胤祯诞生。

抱着自己千辛万苦生下的孩子,德妃得意的笑了:“儿子,我又有儿子了。苍天,你果真没有负我。”

永和宫小阿哥的诞生,并没有消散孝庄太后逝世造成的哀愁。但是,不管怎么样,新的生命的诞生总是让人欣喜的。所以,康熙还是抽空给了德妃适当的赏赐。

这些,承祜只是暗暗看在眼里。十四么?那个大名鼎鼎的大将军王,那个和自己同胞哥哥四阿哥胤禛水火不容的十四阿哥胤祯。希望你不像你另一个哥哥那么愚蠢,自求多福吧!

孝庄的梓官在慈宁宫停放十七天后,移入慈宁宫旁的暂安奉殿。至此,承祜守灵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尽了该尽的孝道后,经过一番思虑,承祜果断的向康熙提出请辞。

“你还是要走?”一夕之间仿佛苍老了不少的康熙低声呢喃。

承祜坚定的回答:“是。黄河水患还未根除,儿臣自然是要回去的。”

能不走吗?康熙差点就将这句话说出口。但是,其绝佳的控制力让他将这句话又硬生生的咽下去。“什么时候走?”康熙双眼微垂的问。

承祜一直没有和康熙对视,从而他并没有发现康熙的异样。“我希望这几天就走,越快越好。”承祜坦白的说。

“好。”康熙重重的吐出这声应许。

“皇阿玛,你自己要保重身体。你是大清国的支柱,你万万不可倒下。儿臣就算居于江湖之远,也不会忘记为你和大清国祈福。”承祜终于还是唤出那句在他嘴里千回百转的‘皇阿玛’。

康熙双眼紧闭:“朕知道。”

“我走了。”承祜留下这句轻轻的道别,就默然走出这座幽深的宫殿。

当再也听不到承祜的足音,康熙才缓缓的睁开眼:“都走了……”

由于这次回来承祜可以说是空手而归,走的时候自然也是两手空空。不过,临走之前,他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高朗。

“又要走了?”高朗直白的问。

“嗯。这里不是我该留的地方。”面对高朗这位好兄弟,承祜的回答依旧无比坦白。

高朗微微点头:“这个理由,我赞同。那么,我是不是该说一句,一路顺风?”

承祜潇洒的摆摆手:“得了吧!我总觉得‘一路顺风’不是什么好词。听了这个词,十有八九会出事。”

高朗摊开掌心:“那我换一个词,一路走好。”

承祜重重的和高朗两掌相击:“这个词听起来更不吉利!不过,我还是很高兴临走之前能再见你一面,我的好兄弟。”

“搞不好,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再见面。”高朗嘴角勾起微微的弧度。

承祜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那么,我在滚滚黄河水边恭候你的大驾。”

高朗紧握承祜的手掌:“一言为定。”

“那是自然。”承祜浅笑道。

在一个乌云密布的天气里,承祜骑上马,带着几个侍卫悄然离开他曾经的家——紫禁城。

“大阿哥走了?”躺在乾清宫内的软椅上,康熙遥望着阴霾的天际问匆匆走进来的梁九功。

梁九功清晰的答话:“是,大阿哥刚从神武门离开。”

康熙接着问:“他带了多少人?”

梁九功实话实说:“大阿哥就带了十个人。奴才劝过他,要他再多带几个。但是,大阿哥不肯,说是不想劳师动众。”

“算了,他那硬脾气,连朕的话都听不进去,更何况是你。”承祜的倔强可是让康熙头疼不已,“暗中的护卫朕安排了不少,应该不会有事。不过,梁九功,大阿哥那边的情况你要时时刻刻注意着,听到了吗?”

“是,奴才遵旨。”梁九功敬畏的回道。

承祜说得没错,一帆风顺这个词真不是什么好兆头。三日后,梁九功火烧眉毛的跑到康熙跟前:“皇上,大事不好了!”

原本在闭目养神的康熙仿佛预料到什么,立刻沉着脸说:“把话说清楚。”

“大阿哥中了天地会的埋伏,现在生死不明。”梁九功一句话道出始末。

“什么?”康熙的脸色瞬时变得惨淡如灰,“什么叫生死不明?”

震惊之下的康熙帝王威压全然释放,这让梁九功背上的衣服都快湿透了。“大阿哥在离京城五百里的地方,中了天地会那群逆贼的埋伏。大阿哥身边的一个侍卫根据大阿哥的指示拼命逃了出来,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送进了宫。”梁九功冷汗直冒却不敢有任何动作。

“朕只想知道,承祜怎么样了?”康熙心中的恐慌让他彻底乱了分寸。

“那个侍卫说,他离开的时候,大阿哥在其他侍卫的掩护下已经逃出了逆贼的包围。但是,后来的事,他就不清楚了。”梁九功一字一句不敢有任何隐瞒。

康熙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承祜,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朕只剩你了。“朕安排的那些暗卫呢?”顺了口气,康熙接着问。

梁九功大气都不敢喘:“据那名侍卫观察,天地会的逆贼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设埋伏的地方,乃是一座密林。暗卫们由于不熟悉地形,多方受阻。所以,才让逆贼的奸计得逞,导致了现在的后果。”

“备马!”康熙再也坐不住了,‘噌’的起身。

梁九功立刻会意:“皇上,您不能去啊!”

康熙不顾梁九功的阻拦急匆匆的往外走:“难道你要朕在宫里心急火燎的干等吗?”

梁九功跪着拦在康熙身前:“皇上,您乃千金之躯。要是您有个万一,您让大清国怎么办?您让天下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怎么办?”

“那朕的承祜怎么办?”康熙终于道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不仅他是承祜的劫难,承祜也是他这辈子的羁绊。“朕会带上侍卫亲军。无论如何,朕都要亲自去救承祜。”

此刻,康熙真是万分后悔。若是他不那么瞻前顾后,不那么踌躇不前,而是直接不让承祜走。承祜是不是就不会遭此横祸了?都是自己的错!

而且,这时那个算命先生的话在康熙耳边徐徐响起。三次死劫!只有自己在承祜身边,承祜才能化险为夷。想至此,康熙的脚步就更停不下来了。

就在康熙急急调兵打算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