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87章

锦衣为王-第87章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奋斗到如此,真的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张泽很热心:“既然这么着“大人早点安顿过来吧。人手要是不够,我府里最近收了不少撞仆,可以叫过来帮忙
    小不急,不急张佳木想了一想,笑道:“还有点事没安排好,再过一阵子住进来也罢了。我会找一些人,慢慢打扫。也就是了
    。好,那下官就告辞了”。张泽用羡慕的眼神看一眼这座巨宅,拱了拱手。告辞走了。
    “还真是奇了怪了张佳木穿越之后,虽然历史知识不咋地,但几乎是事事都在算中,但皇帝执意要赐这么一个大宅子给自己。还真是摸不着头脑啊“
第一百五十章 不简单
    二羔有子出来。可巧外头来了个骑马的听差,见是张佳水一引人出来,立刻下马来,跪在地上呈上拜帖,嘴里道:“伯爷说,有要事请,如果大人有空的话,一定请尽早过去。”
    “哦!”张佳木展开一看,不出意外当然是老王骤的帖子。大红双帖,搁在紫檀木的拜匣里头,很是讲究。
    以前王旗叫他,一张单红帖子就算给了天大的面子,这会子已经是用最高等级的拜帖了。
    他心中感慨,脸上却是带着笑,问那个听差道:“怎么,老伯爷说过是什么事没有呢,要有什么吩咐,现在告诉我,我立刻去办就是了。”
    “大人这话可不敢当。”王骤府上的听差当然是受过严格刮练的,与张佳木这样的大人物对答也很从容,他就跪在地上,笑着道:”伯爷说了,就在府里候教。说了,要是问什么事,就说是最近朝中的事要和大人商量一下。”
    “哦,哦!”
    张佳木这下懂了,说的当然不是于谦等人的事。这件事,王旗这些重臣已经表明了态度。从王腆到王直,再到陈循,郭登,所有的朝中文武大员都已经对皇帝表示效忠,也没有人反对抓捕于谦等人,至于景泰当年封赐的太子太保,太傅,少保,少师,这些重臣已经全部上表辞官。皇帝也一律准了。
    大局之下,这些重臣早就把于谦等人放弃,而且。说实在的,于少保也真的太没人缘了一点。
    不是说于谦,当然就是说最近争的最厉害的裁撤巡抚的事。这件事情,张佳木当然也很关注,但他身边没有得力的人商量,自己也有点摸不着头脑。
    他现在的生活经历全在锦衣卫里头,对锦衣卫的事他很知道。也清楚该怎么做。至于再高一层面,关涉到国家边防重镇,还有文武之争。坦白说,他现在自己都没有什么立场来干涉。
    石亨当然不是好鸟,不过张佳木看他罗列的理由,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以后世人的立场来看,以文制武,甚至把武将当奴才来看,有意让武将成为目不识丁的老粗,这个路子当然不对。这会儿,大明军队张佳木也是看的多了。大明边军现在确实还象个样子,骑射弓马都挺不错的军纪补给也还不坏。边军将士也都有一种悍勇之气。
    但以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大家都知道啊。
    到了明末那会儿,明军打农民军还有点谱,和后金野战。似乎一场也没赢过。不敢打白刃战,不能肉搏,到最后,只能依赖城墙和火炮,对比开国时打跑蒙古人,永乐到仁宣间打的北方轻子抱头鼠窜的无敌王师,差距可就是有点大了。
    这变化是怎么造成的,涉及到军制政体边防经济的一篇大文章。张佳木如何能懂?但不管怎么说,大明军队越弄越糟,这点是绝无疑问的。
    但文官的考量,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在。
    军人不能干涉政治,文压制武,这是要保持国家政体的稳定。似乎也不能说错?
    总之,这件事他不打算介入小他只是一个锦衣卫都督,屁股都没坐稳,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没经营好,多管闲事,也挺惹人厌的不是。旧!
    但想了一想,这会子推辞不去,传了出去,对自己名声有损。今日之前,他可全靠着老王头,现在一朝得志,就把老头儿推到一边。传扬开来,以后谁还愿意和他共事?再说,复辟之事,老王头没得什么彩头,也正好过去安抚一下,他心里原本就有个盘算,正好借着这个机缘过去一下也好。
    当下含笑答应下来,听差在前,他和自己的伴当在后头,好在原本就隔的不远,张泽帮他选的这个地方当真不错,靠近东华门和南宫,和锦衣卫衙门也很近,与宣南坊他这个起家的老地盘也近,各方各面都是考虑到了。
    没多一会就到了王旗府上,刚要进去,后头赶过来一个骑着菊花青的校尉,张佳木见是他,召手叫了校尉过来,问道:“怎么着?”
    “发动了。”校尉擦了擦跑的满脸的汗,笑道:“不出大人所料,徐某网进宫又出来不久,就已经发动了。”
    “妙的很。”张佳木不知道是夸校尉,还是在说这件事,他笑了一笑,道:“我这里有事。你先回去吧,回头找刘总旗去,账上支五两银子。”
    “是勒,小人谢赏。”
    熟人熟客,不需通禀,听差和伯府下人直接把张佳木带到了后园。
    还是老地方,张佳木拾级而上,王旗就站在楼梯口等他。
    “下官见过老伯爷!”
    张佳木仍然是礼数周全,上
    “不要这样,这个礼行不得了!”
    王骤虽然年过八十。精力犹壮,现在还能骑烈马抡大刀,也算是当时人中的异数。这会一把抓住张佳木,双手还挺有力道。
    张佳木也是意思一下。当下顺势而起,笑呵呵的道:“不管下官份身怎么变,还是老伯爷一手用起来的人,伯爷不受我的礼。下官心里怎么能安呢。”
    “你有这个话就行了!”老王骤心里头很安慰,笑着向他道:“这屋里的人,你都认识吧?”
    张佳木已经打量过去,倒都是些熟人。六部尚书有好几个都在。刑部尚书算是刚认识不久,但最近见面次数很多,已经比普通人还熟些。
    当下笑着向各人作了个团揖。然后王馔归座,伯府下人递上椅子来,张佳木便也打算坐下。
    不过,坐下之前,却是一眼看到了站在窗前的李贤。
    张佳木眼力颇高,李贤虽穿着一身苏绸的道袍。顶戴方巾,脸生的白白胖胖,看着乡下土老儿一般。但张佳木见人多矣,一看便知道此人不同凡俗。当下便一欠身。笑道:“这个大人脸生的很,不知道是?”
    “哦,老夫替你介绍!”李贤供职吏部,在文官系统中已经是颇为让人注意的政治新星,但张佳木这一段时间来供职正南坊。关注的地方是南宫,每天见到的多半是武官居多,最多就是坊里住的那几家,对李贤。还真的是从未见过。
    待王旗介绍过后,张佳木便欠一欠身,笑道:“今日初会,来日有空了,请李大人吃酒。”
    ”谢谢。不敢,大人太客气了。”李贤虽然是邀张佳木来此议事的发起人,但他对武夫也是没有什么好感在里头。
    特别是夺门复辟的功臣们,这几天气焰嚣张,几乎不把举朝文武看在眼里。曹钦哥几个,几乎天天里酒高会。闹的沸反盈天。朝野侧目。
    除了曹家的人,还有刘家,石家,张家,这些武官勋戚世家一个个都老鳖反潭似的冒起来了,得意洋洋,耀武扬威,在文官们眼里,这种情形叫人很是忧心,也非得拨乱反正不可!
    但这是藏在李贤心底最深处的东西,不要说和眼前这个刚刚大用的年轻武官说,就是在座的文臣前辈们,他的这些想法,也是只能藏在心底的。
    这会儿不但不能露出这极为危险的想法。相反,还要和武官和衷共济,曲与委蛇的应付一番,但李贤相信,讲起政争和权术来,武夫绝不会是文官们的对手。
    “总有一知…”
    不知道为什么,当着神采飞扬,年轻的有点过份的张佳木。李贤心里居然有一点说不出来的嫉妒。情不自禁的。就在心里暗自下着决心。
    他在发狠,但张佳木笑的很和善,又和李贤说了几句,看到对方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才很诧异的转过头来,向着王旗道:“老伯爷。大爷不在府里?”这个大爷,说的是王旗的嫡长子王祥,复辟当夜,王祥这个年纪不轻的大公子露了怯,丢了脸,没帮上忙露上脸不说,还挺丢了人。
    事情过后,封赏也没有他的,王祥觉得丢脸,已经搬到城外的别院去住,暂且避下风头再说。
    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似乎也不必把这件丢脸的事直说出来。王撰苦笑一声,只道:“他最近身体不爽,老夫叫他去歇息去了。
    “是。”张佳木提起来,当然不是叫老王旗不痛快。他含笑答应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封奏折来,笑道:“请伯爷看一看。”
    “喔,是什么?”王骤接过来,展开一看,没看几行,已经是喜动颜色。
    这件事,似乎也不必隐瞒,王膜想了一想,索性读了出来:“臣闻靖远伯子王祥入南城,为诸将排挤,堕地几死。今论功不及,祥犹如此,臣恐疑有敝之者。”
    这文章是张佳木新请的老夫子钱某人所写。煌煌大笔,确实好文章。虽是帮王祥请功,但写的大义凛然,又把王祥几次堕马的事写成了被武夫们排挤,所以才会如此。这样一写,似乎是武臣与王祥争功,排挤在前,又遮功在后。以老王旗和张佳木两人的面子,再加上这一封奏折的力量,王祥加官进爵是必然的事了。
    “恭喜,恭喜!”李贤最见机,听完之后,便第一个恭喜起来。嘴上说的响,但心里对张佳木的认识,却又是大有转变。更深入了一层。
    总而言之。就是三个字,不简单!
第一百五十一章 揽事
    小的事,就好象唱戏的在演正戏之前,芜来段跳加演完,就该说正事了。
    待王膜的高兴劲过去,李贤开口。
    他的语调不急不徐,淡定从容,说的好象是别人的事一样。一件极为复杂的事,在他嘴里,鞭辟入里,三言两语的功夫。就已经把其中的利弊说的差不多了。
    到最后,李贤很诚挚的道:“大人,你是武臣,学生的话,还万请不要介意。”
    “不妨”张佳木面无表情的道:“你说的有没有道理,我自会想。不分文武,大家都是给朝廷效力办事的,何必这么泾渭分明。”
    其实这话李贤就不赞同,文就是文,武就是武,泾渭如何能不分明?但求人的时候。也不能太过扫人的面子。耸下也只能含笑点头。以示同意。
    适才李贤所说,张佳木确实也是听了进去。
    武官当然有武官的好处,直率,敢作敢为,边防大事,文官如果不掣肘,武臣独当一面又所选得人的话,边防自然是安若泰山。
    象范广在辽东边境时,那里的土蛮就讨不了一点好,被打的闻风丧胆,根本不敢犯边。如果范广头上再多个婆婆,事情就难说的很了。
    但武臣不受掣肘,也有坏处。
    文官要讲操守,武官却不必。光说朝服,按例,武官有一到九品,各有规定。而实际来说,武官愿意遵守规定的极少。
    胸前补子,很少有人绣熊黑。彪。海马,都是绣狮虎,或是干脆绣麒麟,华而不实,不守规矩,和文官真的是相差很远。
    这是小节,从大的来说。武官贪污几乎肆无忌惮,不象文官要钱也讲个名目。而且。武官贪污关系甚大。克扣粮饷,吃空额,关系国防大事,岂能当成儿戏?
    当然,文官坐镇,这些事也免不了,但好乒要强过很多。
    王楼当年备边时,就斩过都指挥使安敬。因为其跋扈不法,而且贪污军饷,所以王旗下狠手杀了此人,结果武将惕厉,不敢犯禁违命,王撰一声功名同。也是打这件事上而来。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骇人听闻的事。武官与中官勾结,勒索地方大户,贩私盐,贩卖私茶,走私物品,私设关卡,甚至让麾下官兵假扮强盗抢劫,这些事,都是有的。
    最过份的。就是设在海边的卫所,不仅不备海防,反而出海走私,或是干脆当了海盗,公私两便,一边收海商的银子,一边自己走私,顺道还抢劫,一层一层的,关系网直到北京,听闻之下,岂能不叫人觉得惊心动魄?
    大明海禁,现在是最紧的时候。因为永乐年间三宝太监下西洋,靡费极多,朝野反对,所以烧了海图,毁了宝船,片板不准下海。后来到了嘉靖年间开海,海防水师不得力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偻寇大举侵入,几乎一路打到南京,要是当初海防不那么腐败堕落,恐怕也未必就是如此模样。
    总之,仁宣到正统,至景泰天顺,明朝地方文武并行的制度为之一变,加设统管文武的巡抚,并非是完全没有道理。
    事实上,巡抚制度,以文制武保全了明朝二百多年以下对地方进行了极为有效的统治,哪怕就是崇祯末年,李闯眼看就要打进京师,地方巡抚一样照常办事,财政收入一样解入京师,就算是京师失陷之后。地方上仍然一片平静,并没有汉唐中央政府崩盘后,整个地方也大乱的情形发生。
    原本张佳木对这些情形都不大知道,听了李贤的解说,倒是有点一点隐约的看法。只是他毕竟不是个中人,虽有想法,还是模模糊糊的说不清楚。
    仔细想了想,这种大事,也不是一言可决的事。座中各官没有办法,倒不妨把他们的事放在自己手里,一起搅和开来,没准更是个上佳的好机会。
    于是站起身来,含笑道:“列位大人的忧虑,我知道了。得空进宫,会向皇上陈说。”
    他的话,含糊不清,类似许诺,却又根本不在点子上,在场的人都是面露怀疑之色,不知道这个年轻的都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好在王旗对他很是了解,知道张佳木说话从来没有说实了的时候,但只要他开了口,事情就可以落在他肩上了。
    于是舟各人打了个眼色,自己先开口道:“佳木,既然你这么说,总归是要仰仗你的大力了。”
    “不敢”张佳木笑道:“伯爷这么说,叫我怎么自处?”
    “大事当前,也不必太过客气。”
    “是,总之,请诸位
    “好,那就是这样喽!”王骤对张佳木当真是信任的很了。复辟夺门前后,两人的关系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