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多锦绣 >

第10章

江山多锦绣-第10章

小说: 江山多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池中的热气渐渐散去,露出承启白玉似的脸,王淳以为承启已经睡着了,大着胆子轻声提醒道:“殿下,水凉了。”
  “唔。”经王淳提醒承启也才发觉水确实有些凉了,他站起身,光着脚从木池中站了起来,外面等着伺候的太监听到里面的响动,连忙跑了进来,替承启脱去身上的湿衣,取过一块干净的绸布将他身上的水细细擦干,又为他披上一件湖丝长袍,系好腰带,轻声道:“殿下,夜深了,早些睡罢。”
  “你下去吧。”承启不置可否的说道,太监叩了个头退了出去,王淳也不明白这话里的“你”是不是也包括他,正犹豫着,承启又道:“你随我来。”
  这是王淳第二次进承启的睡房。
  承启自己拣了一张荷叶交椅躺了,命王淳搬了个杌子坐在他身边继续按太阳穴,望着跳动的烛光,承启终于开了口。
  “王淳,你是出身平民吗?”
  王淳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问他这么个没头没脑的问题,老实答道:“是。”
  “嗯,”承启想了一下:“家里……是耕种为生?”
  “是耕种的。”
  “你可曾读过书?”
  “不曾。”王淳老实的摇摇头,他想起承启那堆满典籍的书房,有些不好意思,想了一下,补充道:“我九岁就去厢军了。”
  “九岁?”承启瞪大眼,“厢军强征九岁的男丁?”
  “不是。”王淳怕这话会给侯录事和顾老兵带来麻烦,忙解释道:“家里人口多,就去托我爹的朋友照顾,他是厢军的操练教头,就让我跟着厢军一起训练。”
  “哦。”承启点点头,军队也是他的一块心病。建宁朝的军队人数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庞大,仅驻扎在京师的禁军便有十万余人,各路的禁军加起来要超过五十万,而全国的厢军接近四十八万,每年空耗大量银饷却又不敢裁汰,生怕边防有变,须知这些人可都是全国的劳动力啊……想到此,承启忍不住又摇摇头。
  “如果裁汰厢军,会如何?”承启突然问道。
  王淳这才知道承启在想些什么,他想了一想,答道:“要是人数少还可以,多了就……”
  是啊,多了就会引起军队的不满,禁军也会担心裁军的事会不会轮到他们头上,但是少了的话又有什么用?问题依旧还存在。
  “其实……”王淳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要是能让厢军去修桥铺路,也行。”
  修桥铺路?承启脑中灵光一闪,对啊!谁说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没有战事的时候,挖挖沟渠,开垦一下农田,这些来自于乡间的士兵想必可以做的驾轻就熟吧?
  但是这终究是一个理想的想法,承启在不确定它的可行性前绝不会付诸行动,对于王淳的这个建议他也只是笑了一下。
  俩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承启问什么王淳便答什么。他本不擅言辞,对于承启天马行空的各种问题便有些疲于招架,更何况其中有些问题他也不知道答案,眼见得掺了龙诞香的蜡烛燃的只剩下尾巴,承启却还在兴头上,王淳忍不住道:“殿下,夜深了,再不睡就天亮了。”
  承启这才察觉已经是三更时分,他有些意兴阑珊的哦了一句,身子也懒得动,索性靠在荷叶交椅上,挥了挥手示意王淳退下,自己扭过头去半闭着眼睛假寐。 
  他也确实困了,刚才问的都是他心中关心的事情倒不觉得怎样,这一合上眼睛倦意立刻袭来,朦朦胧胧中,承启感觉有人轻轻将自己抱起,这姿势别扭的让他觉得身体就要坠下去,他连忙动了□子把那人靠得更舒服些,那人的手臂就紧了一紧,随后他被人轻轻放到了床上。
  嘴唇上似乎有什么东西掠了过去,承启甚至懒得因为这种事睁眼睛,那东西在他的唇上蹭了一下就迅速逃掉,承启翻了个身,沉沉睡去。
  站住后殿外的王淳呆呆的想着心事。
  我做了什么?我居然……他的心还在狂跳不止。那些曾经的绮念一点一点冒了出来,吞噬着他的心。最初仅仅是有问有答的说话,承启睡着后,他担心他会着凉,又怕惊醒他才决定将他抱过去,王淳扪心自问,直到这个时候他还不敢有任何一点多余的想法,只是承启一直往他的怀里缩,而他枕在他肩窝里的样子与他曾经梦到过的一模一样。
  然后呢?然后他就忘记了这不是曾经的那些旖旎香艳的梦,他的唇不受控制的落在承启的唇上,象梦中一样柔软而又甜蜜。承启一无所觉的睡着,王淳抬起头,那张沉睡的容颜让他反应过来这不是梦,随后便如惊弓之鸟般逃掉了。
  关于承启的梦是埋在王淳心底的秘密,这个秘密邪恶且丑陋,让他不敢正视。梦里的人有和承启一样的容颜,那人总是朦胧着一双眼靠过来。他们互相亲吻,他将他压在身子底下,一遍又一遍的伤害他,看那双羞涩的眼睛逐渐变得波光粼粼。然后他会将那人搂紧,那人猫一般柔顺的靠在他的胸膛上,他听到梦中的自己对那人说,承启,我爱你。
  醒来后的王淳明白那只是一个与承启面容很像的人,承启绝不会哭,也绝不会柔顺的靠在谁的怀里,承启是骄傲的,他高高在上,带着睥睨天下的微笑看着掌中的万里江山,他的眸子绝不会朦胧羞涩,那双眼虽然内敛沉静,但那也只是为了实现抱负的表象。王淳隐隐 
 13、13。梦非梦 。。。 
 
 
  约约的知道承启的心事,单看他每日处理政务的疲惫便能推测出几分,他愿意去帮助他,做他最忠心不二的侍卫,只求能够呆在他的身边,看着他变得更加耀眼夺目。
  这才是一名侍卫该有的立场,然而他却情不自禁的亲了他。
  那一瞬间,梦便不再是梦了,梦这个字再也不能够再成为他逃避的借口,王淳望望承启睡房的窗棂,心中忍不住泛起酸楚的愧疚,若是让你知道我丑陋内心的真实想法,你还会这样信任我吗?


14、14。婚姻大事 。。。 
 
 
  承启在清晨的阳光中醒来。
  这是早已形成的习惯,承启懒懒的打了个呵欠,今日还有太多的政务要处理,那些焦头烂额的事情……想到这他觉得自己的太阳穴又开始隐隐作痛,晚上继续叫那名侍卫来按一按吧,那倒是个细心的人……想到昨夜种种,承启心中终于消去了对王淳最后一点疑虑。
  太监与宫女进来伺候梳洗,承启漫不经心的让他们为自己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宫女倒了一些沤子在他手上,承启随便擦了擦,又漱了口,拣了几样看起来不太腻的点心吃了,便往两宫太后并文宗处请安。
  这些日子,大约是不必再为政务烦心,文宗的身体开始有了好转的迹象,入夜后的咳嗽明显少了很多,整个后宫又惊又喜。承启试着将政务交还给文宗,却被文宗笑着阻止了。
  “依朕的性子,还想再多歇几日,皇儿就当作是为朕分忧吧!”文宗如此说。
  今日文宗的气色依旧不错,眉宇间似乎还带着几分喜气,承启将政务拣着重要的说了说,正要请文宗示下,却听文宗笑道:“政务的事且不忙说,另有一事,朕要亲自问你。”
  承启一怔,不明白现下还有什么事比政务更重要,他心头一动,忙抖擞精神,只听文宗笑呵呵的说道:“今早你母亲过来,与朕商量皇儿生日的事情,朕一想,皇儿已经满了十八岁却后宫虚设,因此朕与你母亲商议,定要与你做成这桩事,不知皇儿意下如何?”
  承启一听原来是因为这事,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纳妃的事他不是没有想过,倒有一多半原因是出于对子嗣的考虑,现下既然文宗提起,他也乐得顺水推舟,因笑道:“倒是父皇与娘娘虑的周全,儿臣又岂会反对,只是不知父皇与娘娘定了哪家的小姐?”
  文宗见承启脸上透着紧张兴奋,心里不禁暗笑,常说这个孩子少年老成做事稳重,到底不过是个少年人,便故意放缓了语气道:“朕心中倒有三个人选,只不知皇儿心里的意思。” 
  承启笑道:“父皇与娘娘的眼光自然是极好的,想必都是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
  文宗上下打量了承启一番,笑道:“朝中大臣适龄婚嫁的女儿虽多,但能配得上吾儿人品才学的却是寥寥。朕曾听得翰林学士苏子由的二女儿明年便要及笄,还未许得人家。她家家学渊源,这女子在琴棋书画上也颇有见地,与我儿倒是一对天作的佳偶。”
  一听是翰林学士苏子由的女儿,承启心里一片失望。翰林学士这官衔品秩虽高,但只是作为文宗的参谋参赞机要事务,顺便写写诏书什么的,手里没什么实权,他在这个时候纳妃,自然是希望女方家里多少能在朝政上出些力气。一个翰林学士的女儿,任凭她是什么天仙,承启对她也没有丝毫兴趣。
  但这话他也不便直说,只是笑道:“苏二小姐文名在外,儿臣也颇有耳闻,只是她年岁尚轻,只恐做事不够稳重,恐以后不能服众。”
  文宗点点头,这话也有道理,反正还有两位候选,不怕承启挑不出满意的,便接着说道:“另一位是陕西房节度使文寰的外孙女儿,也是样样都好,只是她家世代武将,朕恐她沾了武人的习气。”
  承启笑道:“还有一位呢?”
  文宗也笑道:“这最后一位,是现任尚书右仆射吕宗贤的小女儿,年龄人品家教无可挑剔,朕所虑者,却是女儿为后,父做宰相,恐时日久了朝政不稳。”
  承启眼皮跳了一跳,若说防止外戚涉政,文寰的外孙女儿确实不错,好处是她不是文寰的孙女儿,不用特别担心外戚掌兵权。只是与吕宗贤的小女儿相比,考虑到吕宗贤和他门下众人对朝政的影响,兵权的分量在承启心中便弱了几分。
  他心里一比较便拿定了主意,因笑道:“说到这位吕小姐,可是那位有‘柳絮才高’之称的吕三小姐?”
  文宗想了一下,记得吕宗贤确实只有三个女儿,便点点头:“正是。”
  承启道:“若是这位小姐,儿臣往日倒与她有过一面之缘。”
  文宗奇道:“这却奇了,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自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皇儿又从哪里得见的?”他对这种事最是好奇,
  承启笑道:“父皇问的好,便是儿臣有意想替端睿和清河瞒着此事,也瞒不住了。”顿了顿方道:“有一年元旦儿臣伴着娘娘去大相国寺进香,端睿淘气,硬要儿臣随她去看相国寺里的梅花,儿臣心想她一个女孩儿家,又是郡主身份,左右侍卫哪里管的住她?便随她去了,谁知看梅花是假,让我会她的闺中密友是真。儿臣也是冒失,梅花没看成,倒把吕三小姐和清河都吓了一跳,清河把端睿好一顿教训,又求我不要对父皇和娘娘讲,儿臣心里自知孟浪便允了她,是以有了这一面之缘。”
  当日端睿淘气的事他记忆犹新,因知道那是吕宗贤的女儿更是格外留心,今日娓娓道来,把那一日的事情讲的绘声绘色。文宗听得哈哈大笑:“这倒是一番奇缘,皇儿且见这位小姐如何?”又摇头道:“端睿这丫头!朕必要罚她!”
  承启微微一笑:“事情都过去几年了,儿臣仓促间倒见得不很真切,只记得她确实是一位大家闺秀,吕相可谓教女有方。”
  文宗听这意思,显然承启更中意这位吕三小姐,当下心里便拿定了主意,便点头道:“既然如此,便是这位吕小姐更妥当,一来皇儿见过,二来端睿虽顽皮,清河却是个识大体的,她的密友想必不会有什么差错。吕宗贤眼下掌管政事堂,他的女儿自然不能做皇后,但纳为妃子却不妨事,隔几年封后时给吕宗贤一个闲职也便是了。”
  承启心里想得也正是这个主意,但他却不像文宗想得是“过几年”,吕宗贤入主政事堂已经整整八年有余,建年宁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为了防止朝政中宰相权利过大,一任最长不过八年,吕宗贤久居宦海,对这条规矩自是心知肚明。承启想到此节不由暗暗揣摩,他自知相位不能久居,便在朝堂上一力支持自己,大约也是为了博取太子好感,好为女儿谋一条晋身之路。
  文宗又笑道:“朕成全了皇儿与吕小姐,却要得罪娘娘,这个挨骂的事,可要皇儿替朕担着了。”
  他说的这个娘娘却不是承启的母亲,而是皇太后与皇太妃,承启冰雪聪明,立时便知道这文家小姐的推荐怕是出自自己的祖母。高太后便是出身武将世家,在武将中一向有着极高的威望,从她的立场上,自然希望未来的皇后也与武将更亲近些,对于那些诗词歌赋的东西她是不甚在意的。
  而苏二小姐的背后怕是由学士派在促进此事,学士派在朝廷上一向中庸,他们并不希望未来的皇帝会因为婚姻关系而偏向任何一方势力,是以在得到消息后仓促间推举出这么个还未及笄的人选来,却被承启轻而易举的否决了。
  承启见文宗也属意吕家,心知此事已成了八分。高太后那边必然会尊重文宗的意思,纵有不满也不会多说什么,让人说她偏袒武将徒留把柄;学士派自然知道无法与吕宗贤相抗衡,也会无奈的知难而退。
  却不料从此又多一助力!
  他压住心中的喜悦,从文宗身边告退,文宗已定下男方的媒人是端文殿大学士梁佑友,承启知道梁佑友兼任参知政事,与吕宗贤一向交好,此事更觉稳妥,当下也便应了。
  吕府。
  吕夫人一进后花园,便见到爱女吕莞儿穿着一件淡绿色的衫子,正和几个丫环在园中丢手绢做戏,嬉笑声不断传来,她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将莞儿唤过来,帮她把落下的发丝抿了上去,笑道:“都是该出阁的人了,怎么还跟个小孩子一样。”
  莞儿飞红了半边脸,低头小声道:“我才不要出阁呢,我要一直伴着爹爹和娘。”
  吕夫人笑道:“这才是傻话,哪有姑娘一直留在家里的?”她轻轻摸了摸莞儿的头,道:“方才,大学士梁大人来找你爹,我隔着屏风听了听,却原来是向你爹提亲的。”
  “啊?”莞儿一怔:“我……我才不要嫁!”
  吕夫人微微一笑:“你也不问问是哪家的公子就说不要?若是个年貌仿佛的,倒是一门好亲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