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农女喜嫁 >

第75章

农女喜嫁-第75章

小说: 农女喜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枝儿拿了纸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计算着干货的定价。
“这是什么?”
她太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中了,冷不丁的男声叫她惊了一下。
抬头,对上季谷子疑惑的视线。
“这个我怎么没见过?”
见童枝儿没说话,季谷子伸出手指指着纸上的某处,再次发问。
瞧着他的手,童枝儿不知道怎的便是想起了秦安的。秦安的手指莹润、白皙,泛着一层玉质的柔光。眼前季谷子的手,骨节分明、纤细瘦长。
童枝儿发了一会儿呆,回应道:“这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就是相当于咱们的一二三四五……”童枝儿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写着汉字的一二三四五。
季谷子深深地看着她,忽然道:“你怎么会知道这样的数字?”
童枝儿面色不改,“是一个蓝眼睛的人告诉我的,”童枝儿眼睛陷入了回忆之中,“记得那还是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
童枝儿随便编造了一个关于蓝眼睛的人叫她数字,还有加减乘除算法的人。季谷子听了若有所思,面上却是看不出什么情绪。童枝儿也不知道他相不相信,不过,即便他不相信,自己一口咬定是别人教的,他也拿自己没有办法。
到这里,童枝儿忽然有些后悔了,自己真是太大意了,怎么就忘记了现在铺子里有季谷子这号精明不好糊弄的人物在?
童枝儿生出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郁闷之感。
“教我。”
就在童枝儿想入非非的过程中,又听到季谷子的声音。
“你要学?”
季谷子点了点头,“有如此好的记账方式,我作为童记铺子的账房先生,自然是要好好学的。”
童枝儿也不是个藏拙的,当即便是将自己会的交给他。
铺子里响起了细细小小的声音,然而只过了一盏茶的工夫。这声音却是停了。
童招福好奇的看过去,童枝儿已经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舒服的坐在椅子上喝茶。
他轻手轻脚的走到季谷子这边,搬了张椅子踮脚。爬上去,兴奋地瞧着季谷子将童枝儿之前记得账册拿出来演算。
“季先生,二姐教的你这么快就会了?”
季谷子抬起头,对着一脸兴奋的童招福淡淡的点了点头。
“季先生,你真聪明。”
童招福这会儿看季谷子的眼神有些崇拜了,“季先生,二姐说,聪明的人考秀才会很容易,你在我们家做账房先生,不打算考秀才了吗?”
季谷子瞧着童招福。“你要考秀才?”
“嗯,”童招福挺起了胸脯,骄傲的道:“二姐说,等我过了十岁,就可以考童生。再过三年,十三岁的时候就能够考秀才。”
季谷子奇怪的看了眼童枝儿,转头对童招福意味深长的道:“聪明的定义有许多种,考秀才不是单靠聪明就能够考上的……”
童招福疑惑的看着他,有些不明白季谷子说这话的意思。
不过椅子上的童枝儿却是听明白。
考秀才、考举人、考状元,的确不是单靠聪明就能考上的。
考官出的试题都有自己的偏好,若是能够知晓考官的偏好。科考之时出题的是哪一位考官,阿福在考前自然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训练,稳中求胜。
不过,以他们家现在的模样,却是不认识什么达官贵人,阿福将来考官。定然要比别人多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考科举的路,有弯有直。弯的,是阿福只靠自己;直的,是他们家遇上贵人,有贵人提携阿福。
然而。贵人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够遇上的……
童枝儿想起了秦安,也想起了知县老爷。
嗯,现在铺子里有了记账的账房先生,每天爹爹和二伯都会来铺子里上班,她也能够抽出时间好好的去打理打理关系,给阿福的将来铺路了。
……
等季谷子计算好了定价,童枝儿便将其写在册子上,给四个伙计一人发了一份。铺子里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童枝儿、童珠儿、童招福和童知信四人便是驾着马车往村子里走。
方翠微这几天魂不守舍的。
丈夫、二女儿、三女儿和小儿子都去了外地,家里头只有大女儿陪着自己,虽说路途不太远,可自己心里头就是放心不下,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不过,心头思绪纷杂,却是不敢与童朵儿说的,怕她也跟着担惊受怕。
听到外面有马车的声音,方翠微坐不住了,飞快的从屋子里面跑出来,眼巴巴的瞧着远处的影子。
等到了视线可触及的地方,方翠微瞧见驾车的那个人,心头止不住的欢喜。
“朵儿,朵儿,你爹还有枝儿她们回来了!”
屋子里做着针线活的童朵儿听到方翠微掩不住高兴的声音,立刻将东西放在一边,从房间里跑了出来。
此刻,童知信驾着马车离家只有一里路的距离。
两人匆匆的把门给掩上了,飞快的往这边跑过来。
“孩子他爹。”
“爹。”
方翠微和童朵儿一前一后的喊道。
“吁!”童知信拉住缰绳,将马车给停下。
童枝儿、童珠儿和童招福三个先开车帘,激动而兴奋地瞧着方翠微和童朵儿。
“娘,大姐。”
两人上了马车,方翠微在前头坐着,童朵儿在里头与童枝儿等人一起。
童知信喝了一声“驾”,马儿又拉着马车在道上悠悠然的跑了起来。
“怎么今天才回来?去的路上没遇到什么事吧?铺子里都买了什么东西……”
车辕上方翠微絮絮叨叨的问着童知信,马车内,童朵儿也在与童枝儿等人说话。
“你们去的这三天,娘可担心了,饭也吃的少了,话也少了,干完了活,总得朝着门口张望。一听到声音就出门来瞧……”
“等下次出门,一定把娘和大姐都带上。”童枝儿说。
童珠儿笑着看童朵儿,“大姐,你怎么光说娘。你呢,你想不想我们?”
童朵儿温柔的目光从三人脸上一一掠过,伸出手摸了摸童珠儿的头,一脸的笑意,“我自然也是想你们的。枝儿、珠儿,家里头我给你们做好了新的头绳,你们头上这个也扎得旧了,该换换新的了。”
“大姐真好。”
童珠儿一听有新的头绳可以扎头发,猛地朝童朵儿扑过去,腻在她怀里不出来。
“珠儿。快把大姐松开,你抱得太紧了,大姐都快喘不过气了。”
童枝儿见童朵儿涨红了脸,显然是被童珠儿拽得太紧了,连忙开口道。
童珠儿抬头。果然见到她一脸难受的模样,立刻便是从她怀里跳出来,只可惜这里是马车,活动范围有限,而且不知道怎么回事马车颠簸了一下,她这一往后跳,却是将脑袋给撞在了板子上。发出“咚”的声响。
童朵儿几人都是吓了一跳。
前头的童知信也将马车给停了下来,掀开车帘担忧的瞧着几人,“怎么样了?谁伤着了没有?”
童朵儿揉了揉被撞疼的手臂,道:“珠儿撞到脑袋了。”
方翠微焦急的看向童珠儿,只见她伸手揉着后脑勺,脸上却是憨憨的笑。
“疼不疼?快给娘看看!”
童珠儿乖乖的将脑袋伸过去。让方翠微仔细的看着。
“……还好,没什么事……也不知道是谁放一块石头在路上,真是……”方翠微说话间,童知信已是跳下了马车,将那石头给挪开。
之后的路。童知信都驾驶的小心翼翼。
马车内,童枝儿食指轻轻地点着童珠儿的脑袋,打趣道:“这回老实了吧。”
弄得童珠儿一脸的羞赧,不好意思的把头扭到一边,求助的看着童朵儿。
“好了枝儿,你就别取笑她了。”
童朵儿笑着说。
……
马车停在家门口,罗氏听到声音从屋里头出来,瞧见是童知信等人,惊喜的跑过来道:“四弟,你们回来了?”
“嗯。”童知信笑着回应。
童枝儿几个从马车上下来,也一一对罗氏打招呼。
几人进到屋里,童知信将马车上剩下的东西搬到家里头。
童枝儿一一给大家伙分发礼物。
“娘,大姐,”她将首饰和胭脂分别递给方翠微和童朵儿。
罗氏瞧着这一幕,眼睛里止不住的羡慕。
“二伯母,这是给你的。”
冷不丁听到童枝儿这么说,罗氏讶异的抬起头,眼前是童枝儿递过来的几匹布,光看料子就是不便宜的。
罗氏受宠若惊的道:“枝儿,这……”
“二伯母,快拿着吧,枝儿托着手都酸了。”童枝儿嘻嘻的笑。
“我不能拿……枝儿,还是你们自己拿着用吧。”罗氏推辞道。
童珠儿这时候走了过来,“二伯父,我们自己也买了,这是给你们的,你们快拿着吧。”
“是啊,二嫂,快到秋天了,还穿着夏天的,该着凉了。”方翠微也道。
罗氏一家分出来的时候,是净身出户的,老太太什么也没让他们拿,从夏天那会儿到现在,他们身上穿的就是两件夏天换洗的料子,还有童知信和方翠微的旧衣裳。
童招银在一方酒楼当伙计,挣了银子给罗氏保管,罗氏也是好好的收着,从不乱花一分,给他攒着到时候好到周家去下聘。
眼下已经是十月中旬,再往后,天气会越来越寒冷,旧衣裳到底是没有新衣裳保暖。这次去青州,童枝儿早就打算了给家里人扯新的料子。
二伯童知德一家对他们家极好,他们家盖茅草屋的时候便是偷偷过来帮忙,童枝儿永远记得他们雪中送炭的好。在那之后,二伯一家也帮了他们不少的忙。
对于童知德一家,他们心存感激,自己好了,也想他们也好。
罗氏瞧着大家伙善意的笑脸,终于是不忍再拒绝。高兴地接过。
“四弟妹,等要做衣服的时候咱两一起。”
她说。
罗氏的意思,方翠微自然是明白的,两人一道做衣裳。她是想给自己帮忙,帮着将衣裳给做好。
方翠微微笑着点了点头。
“咦?这是什么?”
发现一包很沉的东西,方翠微惊呼道。
罗氏将料子放在一边,也好奇的看过来。
“这是麦子。”
童招福眼睛亮亮的道。
方翠微将装着麦子的袋子给打开,“还真是麦子,幸好咱家有石磨,今晚上咱们做面饼吃。”
“娘,这麦子是拿来做种子的,不是用来吃的。”
童珠儿解释道。
做种子?
方翠微和罗氏同事看了对方一眼,然后看向童知信。
童知信点了点头。“是做种子的。枝儿说,咱家的地一直都空着怪可惜的,便是买了小麦的种子回来,打算把十亩地给整好了,就把小麦种子给撒上去。”
“这能成吗?”
方翠微有些迟疑。
童枝儿走过来。笑着看她,“娘,成与不成,咱们就试试吧。”
“是啊,”罗氏也笑了,“枝儿是个有主意的聪明丫头,兴许会给咱们村子带来新的生机。”
罗氏指的是小麦成活。可以改善贫穷人家生活,如此一来,童枝儿此举倒是一桩大大的善举了。
难得童知信等人出一趟远门回来,便是留了罗氏一道吃晚饭。
当然了,晚饭是按着童知德和童招银回来的点做的,让他们回来的时候。可以和大家一道吃热乎乎的饭菜。
饭桌上,童知信便是谈到了种小麦的事情。
对于地道的庄稼人来说,农活是件大事。童枝儿的铺子有伙计,现在又有账房,童枝儿过去坐镇。他们也不一定非要过去。
于是童知德和童知信商量了,两个人明天就留在家里头整那十亩地,争取把地给早早的整好了,好种上小麦。
冬小麦种植的最佳日子已经过去了,时间不等人,一切都得尽快。
整地得有牛和犁,村子里,这是公共财产,放在村长家里头。
第二天一早,童知信便是去了村长家。
“童老四来了。”
见到他,村长愉快的打招呼。
“村长,”童知信恭敬的喊他。
村长放下手里头的活计,将他领到屋里头,“来,快别在外面站着了,屋里头坐……媳妇,快倒两杯茶来。”
“不了村长,我还有事,就不进屋子里头了。”童知信摆手。
村长问:“什么事啊?”
童知信说明白来意。
村长一头雾水,“现在的农活都忙完了,你就是把犁和牛借去整地,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也还得重新整一次。”
“村长,我整地是想种麦子。”
童知信想了想,还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告诉村长,也不管他会不会笑话了。
果然,村长这会儿看他的眼神复杂而迟疑。
“村长,你不用劝我了,只管把犁和牛借给我便成。”
童知信抢在村长开口前说话。
村长叹了口气,去了关牛和放犁的屋子,让童知信将犁给扛出来,自己去了牛棚将牛给牵出来,然后交给他。
“村长,多谢了。”
借来了整地要的东西,童知信也不多留,肩上扛着犁,右手牵着牛,往自家田地赶去。
一路上,引得村里人频频瞩目。
有人问了他是要去做什么,童知信只说去整地,其他的却是不说了。
从他这里打听不到什么消息,过了一会儿,有人便是按耐不住心头的好奇心,去了一趟村长家。
过了半个时辰,童知信一家要整地种麦子的消息便是如雪花一般的在村子里流传起来。
男人传男人,女人传女人,等回到了家,妻子把事情告诉不知道的丈夫,亦或是丈夫把事情告诉不知道的妻子。
“童家老四要整地种麦子?”
“是啊,咱们村子世世代代种花生,可我也没有听过有种麦子的啊,估计是种不活,要不然,怎的就没人种呢?”
“就是,这童家老四是发了财,不把这点钱放在眼里了。”
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猜测,说是童知信一家有钱了,所以财大气粗了,不把银子看在眼里了。
童知信等人听到这样的传闻,只是置之一笑。
经过童知信和童知德的齐心协力,十亩地便是在最短的五天内给整好了。
 
 第147章 表白
不管村里人的八卦、嘲笑,亦或是看白痴一样的眼神,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童知信扛着麦种,与童知德一道将紧挨着的十亩地都给撒上去了。
童知信等人忙着整地、种麦子的这段时间,童枝儿也没有闲着。
打定了主意要给童招福将来铺好路,做好了准备,童枝儿便是去一方酒楼拜访秦安。
童枝儿是一方酒楼的常客,而且秦安也吩咐过了,若是童枝儿来一方酒楼,便直接带到里间,不必通传。
所以现在,童枝儿在去一方酒楼前做好了等待的准备,可是进去了却是畅通无阻的到了秦安工作的里间,着实是有些吃惊了。
她总觉得,张管事对她的态度,太过的恭敬,而且不把她当外人了。
……
秦安从账本里抬头,瞧见的便是童枝儿轻蹙的眉头。
“枝儿……”
他开口唤道。
听到声音,童枝儿抬头,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