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青崖白鹿记 >

第18章

青崖白鹿记-第18章

小说: 青崖白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瑄听着笑了:“小弟眼拙,从未发现过叶兄。我一向只弹琴给自己听,想不到叶兄却是知音之人,千里相随,厚意难当。叶兄也是此道中人么?”

    叶清尘道:“呵呵,我没有练过几天琴,只是爱听。”

    沈瑄将墨额琴递了过去,叶清尘也不推辞,铮铮琮琮弹了一段。虽然技艺不甚精巧,但胸臆宽广,豪气干云。沈瑄听着,此时英雄意气,觉得说不尽的投合,高声道:“如此豪情,当有酒添兴!”

    叶清尘也喝道:“好!”

    两人倒尽桌上残酒,各满饮了一大杯,相视而笑。叶清尘道:“沈兄弟,你我虽是初识,难得以琴为由,这等投缘。我与你拜作金兰兄弟如何?”

    沈瑄此时热血沸腾,岂有不愿的?当下两人叙了年齿,叶清尘比沈瑄大了七岁,自然是大哥。两人也不备什么香烛酒礼,只对着一天明月拜了八拜,就是生死之交了。叶清尘从怀中取出一物,道:“我浪迹江湖,也只这个鬼脸木雕陪伴,如今便送给你吧。”

    那晚两人就不曾再睡,只是月下长谈。沈瑄本来没有什么朋友兄弟,那钱丹又终究是少年脾性,如今竟然平白得了一个大哥,简直是喜不自胜。便将自己的经历一一说出,只除蒋灵骞不提。叶清尘听过,道:“原来你竟然是当年烟霞主人沈大侠的孙子,难怪不凡。只是你漂泊江湖,终究不是长计。我这几日看你根骨虽好,内功也不错,但功夫亟待长进。你何不回三醉宫去,请吴剑知吴掌门指点你正宗的洞庭武功呢?吴掌门端方和善,人品极好,你又是他外甥,他一定会好好教你的。”

    沈瑄道:“我早有此意,只是……”

    “只是什么?”叶清尘眯眼道,“近乡情怯?”

    “也许吧。”沈瑄道。他小时对吴剑知的印象很淡薄,依稀记得是个严肃方正的人,对自己并不亲厚。后来隐居葫芦湾,母亲也很少提及这个兄长。不过一路上留心一些江湖传言,吴剑知的口碑是很不错的,人称“洞庭书仙”,是君山上第一个君子。

    叶清尘“呵呵”地笑了一阵子,正色道:“那么我带你去。正好,我也要上门拜访吴掌门。”

 第九章 洞庭水阔楚天钟

    三醉宫的主人吴剑知,今年已五十五岁了,双眼深陷,鬓发花白,虽然还是习武之人轻健矍铄的样子,但暗藏在额角皱纹里的衰老和思虑,逃不过沈瑄的眼睛。沈瑄本以为,从自己舅舅的脸上一定能找到母亲的音容笑貌,不料吴剑知似乎和沈夫人不怎么相像。他不禁有些失望。吴剑知见到他来,并不很惊奇意外,很和蔼地问这问那,又嗟叹妹妹的早亡。却是舅母吴夫人,一看见沈瑄,就落下泪来,搂着他哭了一场,弄得大家都有些戚戚然,还是吴剑知和叶清尘将夫人劝住了。

    方叙话间,吴家长子吴霆匆匆赶来。表兄弟厮见一回,忽然看见吴霆背后一位藕荷色衫子的女郎,朝着他微微点头。不是乐秀宁又是谁?

    原来乐秀宁自离开葫芦湾,遍寻沈瑄不见,却遇上了从钟山上下来的吴霆,于是跟随吴霆到了三醉宫,希图慢慢打听沈瑄的下落。

    “其实这次回来,也是为了死去的家父。”乐秀宁叹道,“爹爹的心愿尚未了,就,丧身天台派手中。我要替他报仇,却始终无能为力。”

    吴霆看她容色忧戚哀婉,皱起眉头,喟叹道:“天台派与我们仇深似海,你爹爹的大仇我们是一定要报的。”

    沈瑄忍不住道:“害死乐师叔的是吴越王妃手下的人。”

    乐秀宁十分讶异,目光烁烁地问道:“真的么?你听谁说的?是……是她?”

    沈瑄心中一震,要解释清楚乐子有的死,势必牵连到蒋灵骞。这个名字在三醉宫显然是不宜提及的。但不说清楚,误会岂不是越来越深?他沉住气,将那日蒋灵骞对他讲的一番话说了一遍。

    吴剑知听到这里,十分诧异:“想不到你们俩竟然和天台派的小妖女还有交情,瑄儿还治过她的病。若说是吴越王妃的辣手,也有可能。但是秀宁,你爹爹为什么惹上了那妖妇?”

    乐秀宁摇头道:“素无瓜葛。”又望着沈瑄道,“蒋姑娘说的……也只是一种猜测吧?”

    沈瑄道:“她说的不会有错。”

    吴剑知一言不发,只是深深地瞥了沈瑄一眼。

    叶清尘遂道:“蒋姑娘说的是真的。那日我正路过桐庐,见过那一场变故。乐姑娘,向你爹爹下手的那人叫桑挺,是吴越王妃手下的得力干将。”

    乐秀宁瞧着叶清尘眨了眨眼睛,恍然道:“原来叶大侠就是那日相助我们父女的人,请受小妹一拜!”

    叶清尘忙托住她:“不敢不敢!那日的事情,我却惭愧得紧,到底让那姓桑的跑了。”

    众人默然。叶清尘顿了顿,又道:“这些事情且别过不提。吴掌门,沈兄弟练习洞庭剑法已有时日,此番回来,还想求您收录门墙,传习武功呢!”

    吴夫人在一旁听了,欢然道:“那很好啊!剑知,我看瑄儿是个可造之材,你收了他做徒弟吧,也好让师父和二师弟这一脉传下去。”

    吴剑知却紧锁双眉,盯着沈瑄道:“瑄儿,你娘当年,不是不许你习武的么?”

    沈瑄道:“母亲确有成命,叫我不要学武功,以免江湖纠葛。但我还是学了一些本门剑法,眼下很想跟着舅舅多多地练习,将来好有一番作为。”

    吴剑知沉默了半天,终于道:“你的想法不错……不过,我不能传你武功。你母亲为你打算,不叫你习武。我若是违背她的意思收了你做徒弟,将来有何面目见她于地下?”

    沈瑄愕然,望着吴剑知背过脸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吴夫人将沈瑄安置在三醉宫后面一间小小的院落里。这屋子多年也没有人住了,廊庑简洁雅致,墙外是一竿竿极高的湘妃竹。沈瑄见到这幼时熟悉的植物,不觉慨叹。湘妃竹生长在湘江边上,但以君山所产最为名贵,相传帝舜崩于苍梧,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沿着湘江寻找丈夫不得,遂投水自尽,君山上至今还有湘灵祠,纪念这两位殉情的潇湘妃子。据说她们当年一路寻找,一路哭泣,泪痕留在江边的竹枝上,从此湘江两岸的竹子皆是斑斑点点,又称斑竹。

    吴夫人领了一群仆妇细细地打扫干净,搬来了床帐、被褥和条几,还特意取了好一些书籍纸笔给沈瑄。恐他住不习惯,关照了许多话。黄昏时,吴霆和几个门中的弟子就请沈瑄、乐秀宁过去叙话,叶清尘也在座。几个弟子虽是初见,说了一会儿就颇为投合。直到一更时,吴剑知请叶清尘到书房去有密事相商,大家也就散了。沈瑄回房中躺下,却兀自思量睡不着。舅母对己关怀备至,如同慈母,吴霆也视他为手足一般,但吴剑知的态度,就十分的猜不透。他竟然不肯教自己武功,这可万万没有想到,难道只是为了母亲的话?沈瑄的眼前,吴剑知的眼神忽远忽近,捉摸不透。他心里烦闷,披衣下地到外面走走,听见洞庭湖水波浪连天,在夜色中拍打着石岸。忽然觉得虽然回到了这三醉宫中,也只是像坐在一个漂移不定的小船上,风浪中摇摇晃晃,不知流向何方。

    走了一会儿,忽然听见吴夫人的声音:“我就是不明白,你为什么不收瑄儿做徒弟。”

    沈瑄一凛,知道已到了吴剑知夫妇的窗外,忍不住竖起耳朵听下去。吴剑知却道:“我知道,霆儿资质本来平平。瑄儿却正好是一块好料。但不让他习武,这是他母亲的意思。”

    吴夫人斥道:“借口!你别忘了,瑄儿是师父惟一的孙子,当日师父在时有多疼他——大家都对他给予了厚望。就是为了你妹妹一句糊涂话,耽误了他十几年。你不赶快给他补一补,如何对得起师父?”

    吴剑知正色道:“江湖险恶,我妹妹没有说糊涂话。”

    吴夫人奇道:“什么江湖险恶,二师弟自尽三醉宫,死得那样惨烈,只怕瑄儿应当学好武艺为他爹爹报仇才是。”

    吴剑知叹道:“你不明白。”

    吴夫人冷笑道:“我明白,我怎不明白?二师弟当年与你妹妹怄了气,你们兄妹俩耿耿于怀,所以如今你就不肯教瑄儿武功!”沈瑄心中大奇,自己父母不合,这倒是从未听说。

    吴剑知急道:“师妹,你都在说些什么呀,毫不相干的事情嘛!你总该信得过我,我这样做,都是为了瑄儿好!”

    吴夫人沉默了一阵子,又道:“我不赞成。姑娘不过是怕他沾惹江湖恩怨,可是他的一只脚,已经踏了进来,你若真为他好,就应该教他武功,这才能把他约束在本门之下。你不见卢长老的信中说,瑄儿迷恋天台派那个小妖女,今天的情状你也看见了,这岂不是冤孽……”

    沈瑄暗道:“原来卢澹心给他们写过信了!”忽然又想起了蒋灵骞和卢澹心所说天台派那段往事恩仇,心里乱了起来,一个字也听不下去了。

    沈瑄这一夜心情激荡,说什么也睡不着。一忽儿想到吴剑知的冷漠暧昧,一忽儿卢澹心的话又反反复复在脑海中翻腾。他本来早已打定主意,不料一旦被人触动心弦,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思绪。听听窗外已交四更,实在耐不住了,抽出壁上的长剑,冲到院子里,舞弄了一回。

    他练的却是蒋灵骞教他的梦游剑法。这套剑法轻灵快捷,使完之后似乎心情真的舒爽许多。可是蒋灵骞没有来得及教完,只到了“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练到这里戛然而止,心中总有不足之意,只好再来一遍。

    如此几个夜晚,沈瑄都在院子里悄悄地练习梦游剑法,直到自己练得筋疲力尽为止。如此一来,倒不会睡不着觉了。其实他心中还有这样一个想法,吴剑知不肯教,未必我自己不能学。谁知这一夜,他方练完一遍梦游剑法,就听见吴剑知在背后道:“很不错的剑法嘛!”

    沈瑄回过头来,道:“舅舅取笑了。”其实论起来,吴剑知先是他父亲的师兄,称呼大师伯更为相宜,但沈瑄想到他既不肯收录自己,也只好以舅舅呼之。

    吴剑知浑然不觉,宽厚地笑笑,扶着沈瑄的肩膀道:“你跟我过来。”沈瑄跟着他转了几道门,却来到了湖边一所亭子上。放眼夜色中的洞庭湖,明月在天,繁星在水,烟波淼淼,潮浪如歌,胸中的尘埃都被一股豪情荡涤掉了。

    吴剑知道:“瑄儿,你知道这碑文的来历么?”

    沈瑄早看见亭子中间是一块古旧的石碑,上刻有诗句,遂道:“小时候爷爷对我说过,这碑文中有一套剑法。爷爷最早就是靠了这剑法成名的。”

    吴剑知点头道:“不错。‘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当年江湖上传得沸沸扬扬,说这碑文是吕洞宾留下的真迹,原是一个谜语,暗指一套纯阳剑法,只是无人解索得出。有人说剑法藏在北海,有人说在广西,都不尽实。当时先师也如你现在一般年轻,发誓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这套剑法。他走了好几年,足迹遍及长江两岸,也历经了不少江湖艰险,但始终没有找到这剑法。最后他又回到洞庭湖来,再看这石碑,忽然福至心灵,顿悟出其实这剑法并没有藏起来,就摆在这石碑上。瑄儿,你跟我来。”

    吴剑知带着沈瑄到了三醉宫前面的一间大厅里。灯烛一盏盏点亮,一时间大厅里灯火通明。屋子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家具,四面墙壁上却泼墨淋漓地写满了大字。沈瑄细细看去,多是临摹古代名作,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有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和《大唐中兴颂》,筋力刚健,雄秀独出;最精彩的是临摹怀素的《自叙帖》,真是落纸烟云,随手万变,观之颇有超尘出世,逍遥自在之感。沈瑄早就知道,吴剑知在三醉宫“洞庭四仙”之中,号称“书仙”,书剑合一,以一手卓绝的书法剑术名满江南,这里想来是他的练功房了。临摹不算,他却想看看吴剑知自己的字写成怎样。却见南面墙壁上零零散散地写了几幅诗,诗句算不得大雅,不过笔力着实令人叹服。吴剑知所学书法,沿袭“颠张醉素”一脉,走笔潇洒如意,但抑扬顿挫之间,又隐隐然的刚劲不饶,有面折庭诤之风。观其境界造诣,俨然不在中唐以来诸家之下。

    “飘风骤雨惊飒飒,飞雪落花何茫茫。”沈瑄还在暗暗惊叹,吴剑知却道:“瑄儿,你能把那首诗写一遍么?”

    沈瑄提起笔来,在那面南墙上写了一遍,凭着记忆把一笔一画都描摹得十分逼真。吴剑知细细看了看道:“你果然聪明。当年我拜师之后,练的第一门功夫就是临摹这碑文。我可足足学了半年,才可见形似。你第一次写它,就能够体会到这碑中剑法的要义在于无拘无束而又处处随缘。可见书读得多了,连武功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沈瑄道:“什么武功,舅舅,这不是碑帖么?难道吕洞宾的剑法,是用文字的笔画表现出来的?”

    吴剑知道:“不错。吕洞宾将他的绝世剑法融入这二十八个字当中告知天下,只待有缘人来识别。你看这些字,点为侧,如鸟翻然而下;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竖如弩,用力也;挑为擢,跳貌兴跃同;左上为策,如马之用鞭;左下为掠,如篦之掠发,右下为磔,裂牲谓之磔;右上为啄,如鸟之啄物。笔画之间的气韵流露,又暗示了剑招之间力量的运用和转换。”

    沈瑄道:“可是这样来记录一套剑法,毕竟太隐讳。”

    吴剑知笑道:“所以有的人看得出,有的人看不出。有人看出得多,有人看出得少。先师也是在江湖上阅历已久,才明白其中的奥秘。这就看各人的领悟了。瑄儿,你的领悟是什么?”

    沈瑄盯着墙上自己写下的字,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以毛笔为剑,照着笔画将那诗演练了出来。吴剑知道:“不错,你所看出的剑法,与先师总结的大体相类,只不过轻巧有余,厚重不足。你看我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