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太妃传 >

第56章

穿越之太妃传-第56章

小说: 穿越之太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素敏紧紧地咬着下唇,克制着面临奔溃的情绪。她手里的动作依旧不停,还是那样有条不紊地擦拭她小身子。

    钱嬷嬷的眼中不知觉地流淌着泪水,看见主子没有停下,她拧帕子的手也没有停下。更何况,她的心里是不想停下的。

    墙角的沙漏似乎滴得特别快,黄太医亲自熬好了药汁,已经端到了姜素敏的跟前。

    姜素敏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眼泪滂沱。她伸手抱起小阿建的身子,软软的、烫烫的。她俯身向下,贴在他的耳边轻声呢喃:“小阿建,你要坚强啊,以后要坚强啊……”眼泪滴落在孩子红通通的脸颊上,“小阿建,熬过去,熬过去就好了……”

    庆和帝上前扶着姜素敏的肩膀,似乎想要给予她力量。他从黄太医的手中接过那小碗药汁儿,红褐色药汤散发着苦涩的味道。

    姜素敏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有些颤动地取过药碗中小调羹,小小的一勺。她的眼神变坚定起来,克制着手中的颤动,缓缓地、缓缓地把药汁往小太原王的嘴边送去。

    “啪——”纯白色的陶瓷小勺掉落在,霎时间便粉身碎骨了。

    姜素敏的瞳孔一下子就放大了,脸色变幻不定,神色悲喜交加。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飘忽,“陛下,你看阿建,他的额间是不是出汗了?”

    还没等庆和帝有什么反应,黄太医已经一个箭步上前,抱过小太原王放在大床上,认真地检查。

    黄太医宣布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太原王开始退热了!

    姜素敏如释重负地靠在庆和帝的身上,伸手把他手里端着药汁儿打落在地。然后,她转身抱着庆和帝,嚎啕大哭起来。

    庆和帝也太瘦搂着这个备受煎熬的姑娘,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动作娴熟,就像是哄明熙小公主一样。

    霎时间,东侧殿内所有人都不禁喜极而泣。

    即使庆和帝下过封口令后,不知道为何,有关太原王今天的生病的消息还是满天飞。有人传说,太原王重病时,用力狼虎重药,使得日后的寿数有损。更有些人说,太原王发烧的时间太长了,可能于以后的神智有碍。

第76章() 
秋日的午后,阳光与秋风共舞。枝头的枯叶,被那秋风一吹,便打着卷儿飘在空中。迎着阳光,仿若一只只翩跹起舞的蝴蝶,正在雀跃欢腾。

    姜素敏侧身坐在大床边沿,背脊倚在床头。

    两个孩子肩并肩地躺在床上,睡得很是香甜。原本姜素敏是想把女儿和儿子分开的,免得到时候没有生病的女儿被传染了。但是,明熙小公主就格外地不配合。如果有谁趁她睡着的时候,把她从房间里抱走。她醒来后,就即刻扯着嗓子大声嚎哭。直到回到弟弟的身边,她才安静下来睡觉。

    后来,明熙小公主更是只要被抱离大床,就闭着眼睛嚎叫。试过几次都是这样,姜素敏就只好把两个孩子都放在一起了。

    她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沉睡色的容颜,眼神中氤氲着无言的温柔。她正在用目光隔空描绘着他的轮廓,白嫩的小脸、秀气的眉毛、挺直的鼻梁、还有微微起皮的小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镌刻在心头。

    她心里的恐惧和担忧都被儿子的睡脸驱散了,窗外的阳光好像能照进心田,那么明媚、温暖。就在这半天里,她仿佛在天堂与地狱走了一个来回。

    殿门被缓缓地推开,红绸的手里端着的一个小碗,脚步轻巧地往里面走去。

    可能因为生生煎熬了一晚上的缘故,姜素敏觉得脑袋又些沉重,不由身手揉捏了一下眉心。

    令姑姑看着主子那缓解不适的动作,心里不禁微酸。她从红绸的手里拿过小碗,走到主子的身边,刻意压低了声音,“娘娘,”把小碗递过去,“先喝口参茶提提神吧。”

    姜素敏循声看去,抬手从令姑姑的手里接过小碗。一阵特殊的清香扑鼻而来,她抬头看了看令姑姑,复又低头看看小碗里金黄的汤色,这个味道……有点像花旗参?

    令姑姑看主子面带疑惑,便低声解释道,“娘娘,奴婢已经问过太医了。也特意嘱咐过小厨房,这里头用的是洋参,并不妨碍喂养王爷的。”

    洋参性凉,产自于海洋那头的一个遥远国度。朝廷派出的航海通商大船,用郑国特有的丝绸、瓷器,与当地人特地换来的药材。经过太医署的研究,发现它的长相与人参相仿,但其药性却大大不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有一些其想不到的药效。因此,每次出海的航船都会刻意收集一些。但是,由于量比较少,基本上都被珍藏于宫廷,民间罕见。

    姜素敏想了想,这应该就是这里的花旗参了吧。她端起小碗,轻啜了一口,仔细品味。入口香气蔓延,微苦回甘,确实是花旗参的味道。

    令姑姑看看主子眼下愈发浓重的青色,忍不住温言劝道,“娘娘,不如还是回去歇歇,奴婢替娘娘守着王爷就好了。”

    姜素敏端着小碗的手一顿,摇了摇头。她目光再次落在儿子身上,声音带了些低沉沙哑,“本宫看不见他,心里就不得安宁的。等他醒来吃过奶以后,再说吧”

    那时,庆和帝看儿子没有大碍后,便强行拖着她回去正殿休息。但是,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孩子的情况,躺倒在床上怎么都睡不着。她没有看见他清醒过来的样子,始终都不是放心不下。于是,她在床上翻了两下,又执意来到东侧殿了。

    姜素敏似乎想起了什么,“对了,陛下呢,他可用过午膳?”

    “陛下看着娘娘歇息后,就回勤政殿了,午膳应该是在那边用的吧。”

    这时,小太原王的小手挥动了两下,小嘴似乎发出了一声轻轻的梦呓。他的小眉头突然皱起,纤长上翘的睫毛上下颤动,睁开了他圆滚滚的眼睛。不一会儿,他的小脑袋左右扭着,似乎在寻找什么人的身影。

    姜素敏看见,立刻一脸惊喜地把他从床上抱起。

    ————————————————————

    太华殿内,一片静谧。

    文武百官早已经列队站好,等待着圣驾的到来。他们时不时交换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大殿的一片静谧中流淌着诡异的暗涌。

    原来,自从洪涛说了太原王病重,陛下延后大朝会后。他们回去突然就听了一耳朵的“传说”,都是什么太原王以后会是病秧子,又甚至太原王已经烧坏了脑子。因此,陛下才特意延后了大朝会,正在安慰着长泰宫里宠妃呢。

    虽说这流言来得蹊跷,但是有头有尾,又有板有眼儿的。大臣们不敢完全相信,心里也种下了怀疑的种子。事关皇嗣,他们不敢妄议,便只能通过眼神交流一下意见。他们都准备到了百日宴的那天,吩咐自家夫人要特别关注一下。

    魏国公读懂了那些大臣的眼波,那算是俊朗的五官顿时便拉得老长,眼中还流露出着大片的阴翳。

    大家在眼波交流中,还不忘刻意去看看魏国公的神色。见此,他们便忍不住对流言更加相信了几分。

    看!魏国公这幅死了亲爹的表情,看来太原王真的是不太好了。

    魏国公今早回去和母亲、夫人商量过后,她们两人都表示,谁家的小孩子没有一些病痛,突然就兴起的流言,怕是内里有些什么吧。而且,现在谁也不知道太原王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一切都要等百日宴后见过娘娘再说。

    总而言之,她们的意思,就是让魏国公静观其变。

    在魏国公简单的思维里面,从皇子外祖家变成皇帝外祖家,这是一个家族非常不错的崛起路径。他当初那么想把女儿送到宫里,就是打算实行这样的计划。太原王的出现,使得他看见希望。因此,太原王说是他如今的心尖尖也不为过。

    如果不是母亲和夫人的叮嘱,魏国公表示,他一定要一拳把这些同僚的鼻子都打歪了。

    抬起眼睑看看前方的太华殿,庆和帝突然停下了脚步,转头看向洪涛,“外面那些流言,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嗯?”

    主子的这一声“嗯”,使得洪涛的后背瞬间就湿透了。

    他把身子躬得更深,眼睛盯着自己的鞋尖,“今早……的时候,老大人问起陛下因何延后朝会,奴才思忖着陛下没有……奴才便…便……”

    说到这里,他就扑通一声跪在石板上,“奴才有罪,没能管住嘴巴,”偷偷瞄了一眼主子,又期期艾艾地,“应该是陛下后来禁口,太原王已经安好了的消息无人敢外传……因此,才有这样的流言蜚语。”

    庆和帝听完后,眼中露出一点深思。

    他想,如此也好,省得有些心肠歹毒之人,总是目光放在小阿建的身上。毕竟他刚出生不久便封王,确实有些引人注目了。反正等到小阿建长大了,具体如何,一看便知。流言,终究不过是流言罢了。

    他拿定主意后,神色淡淡地扫了一眼伏倒在地的洪涛,“先起来吧,”颇有深意的添了一句,“如今这样就很好,知道了吗。”

    “奴才明白。”洪涛恭敬地磕了一个头,才麻利地从地上爬起来。

    既然主子都说了,“如今这样”就很好,那他定要把“太原王已经无恙了”的消息给捂严实了,绝对不可透露丝毫。想到这里,他暗暗地在心里握拳,要是哪个小蹄子、小兔崽子敢坏了爷爷的事儿,咱们就骑驴看账本——走着瞧!

    然后,他便脚步匆忙地跟上前方的主子,往太华殿的方向去了。

    ————————————————————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跪拜的过程中,有些大臣轻轻地抬起眼睑,从拱手的上方偷瞄皇帝的脸色。他们试图从陛下的神情中看出,太原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可惜的是,皇帝面前的冕旒阻挡了他们的窥视。

    如此一来,所有的大臣都收敛起那点八卦的小心思,把精神都投放到即将商讨的政事上来。

    庆和帝的眼睑微垂,视线一扫。他好像想起了什么,目光便落在晋王的身上,“晋王,西北的旧案,查得怎么样了?”

    晋王闻言,便即刻出列,“儿臣正与陈举人梳理相关的宗卷,暂时并没有什么进展。”

    庆和帝得知没有什么进展,便把目光移开,不再关注了。

    晋王起身回到队列中,心里不禁有些赧然。案子开始彻查已经有大半个月了,竟还在梳理宗卷的阶段,那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给外祖父翻案呢。

    紧接着,工部的官员出列表示有事启奏。

    临近深秋,各地的秋收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今年郑国可以说是风调雨顺,是个丰收的肥年。秋收过后,各地的新粮都已经运至各地的粮仓储存妥当了。

    庆和帝闻言,有些微皱的眉心也松了开来。他点点头,夸赞道:“很好!”

    此时,有一个较为陌生的声音响起,“臣,有要事启奏。”

第77章() 
大臣们循声看去,只见大殿中央跪着一位身着正三品官服的同僚。他们都觉得这人看起来陌生又熟悉,但一时之间却想不起来这究竟是何人。

    此时,这位官员略略抬头。那头灰白的头发和斑白稀疏的眉毛,立刻映入众人的眼帘。

    大臣们看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司天监大人啊,难怪大家会觉得陌生又熟悉呢。

    司天局的“监”,谓之为司天监。这个官职位属正三品,是为数不多的、通过世袭传承的官位之一。司天监统领着司天局,司天局隶属于礼部,掌管着天时、历法,国祭、丧、娶推演良日吉时,还有时节禁忌等等。

    开国之初,穆泰高祖就曾不止一次表示,他非常反感占星、问卜之事。渐渐地,那些每逢“大事”必要“占卜问吉”的陋习,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自此以后,司天监便成为了一个靠技术吃饭的冷门官职。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能够事事过问、甚至左右朝廷的决议,这官职的权柄也大大不如从前了。

    大臣们觉得他熟悉,那是因为他们不多不少都曾麻烦过这位老兄弟,拜托他合个八字、算个吉日诸如此类的。觉得他陌生,那还因为司天监很少遇到什么“要事”需要拿到朝堂上来商讨,平时的配角突然发话,那自然是陌生感十足了。

    这么一想,有些大臣面上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不约而同地都在心里嘀咕,这老兄弟能有什么“要事”启奏啊?

    而那些触觉敏锐的大臣,立刻就想起了司天局最重要的、但最少用的功能——观察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做到提前预知、及时禀报灾异。他们的脸色变得有些扭曲,包含着的情绪太过复杂,似是疑惑,似是惊叹。

    难道是司天局预知到了什么灾异吗?!

    庆和帝看着这位臣子,也愣神了好一会儿。他才把人给认出来后,眉心就微微的收拢了。显然,他也想起来了司天局最重要的职责了。

    沐浴在不同的目光中,司天监的眼神一直保持着端正平和,声音里透出一股沧桑,“臣纵观历年的天时气象文书,以为明年春夏,恐有大雨成灾,连绵数年方止。”

    什么?大雨成灾?还绵延数年?

    除了司天监以外,大殿内的所有人都有些表情各异,凝重的、疑惑的、更多是不屑的。

    有几个性子急躁的大臣,甚至立刻就跳出来反驳。

    有位尖耳猴腮的大臣,一开口就是怒斥:“简直是一派胡言!今年还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怎么明年就有突然有大灾呢……”

    另外一位大臣的性子稍微平和些,虽然不敢苟同,但言辞较为委婉,“臣以为,如果说明年有雨灾、水患,也不是不可信。但是,绵延数年,就有些夸大了。”他扭头看了看司天监,发现真的是想不起来他的姓,便只好囫囵地称呼,“这位大人,您有何证据呢?此事,事关重大,绝不能信口开河、危言耸听啊。”

    司天监再次从容地拱手行礼,不慌不忙地说:“春夏雨灾,在穆泰年间、永定年间均有记载。臣,曾翻阅过前朝遗留下来的天文时录,里面都记载着相似的雨灾。两次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