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大明1630 >

第354章

大明1630-第354章

小说: 大明163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这倒是个难题!”皇太极皱起了眉头:“身份太低了不行,会让那厮瞧不起;太高了也不行,说不定会让他砍了脑袋去请功。”

    “要不便派一个喇嘛去吧!”庄妃灵机一动:“便说我们科尔沁部多有俘获之人,请求赎回俘虏!”

    “嗯,这倒是个好法子!”皇太极拊掌笑道:“不过若是只派几个寻常喇嘛还不够,须得一个信得过的人同去。”

    “范先生可好?”

    “范先生事务繁多,我一日也离不得!”皇太极摇了摇头,他想了一会,最后道:“这件事情也不急,让我再斟酌一番。”

    北京。

    崇祯七年的隆冬终于来临了。连日的大雪弥盖,北京城内的官舍、宫殿、民居、寺庙都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下,只有房檐才露出一点黑色的边沿来。由于大雪的缘故,人们多在家中,街道上尤为寂静空廓,被积雪压断的树枝到处都是,偶尔有几只野狐穿过其间,踏雪而过,更让人觉得颓败荒凉之感。

    约莫中午时分,雪终于停了,杨嗣昌坐在轿子里,耳边传来轿夫踩在雪地的沙沙声,此时的他脑海里却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昨日,一个不速之客冒着漫天大雪来到他家,他便是赵文德。作为杨鹤的前心腹幕僚,杨嗣昌与其已经认识十余年了,也曾经在一起诗酒唱酬,可是自从父亲因为在陕西招抚流贼不利而论罪下狱,赵文德也就消失了。杨嗣昌对其下落也有所耳闻,知道其在刘成手下,但其深居简出,都未曾谋面。这位故人又突然露面,饶是杨嗣昌已经是宰相之体,心中还是十分高兴的。

    但相比起赵文德带来的消息,这位不速之客突然出现带来的一点激动就算不得什么了。在稍微寒暄之后,赵文德用十分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来意:——本人决不离开大同总兵的位置,出兵最多不超过一营步队和两千骑兵,而且必须交给自己的义兄徐鹤城指挥,建议杨嗣昌借中都沦陷的机会通过加税增饷编练新军的动议,并要求从中分得一块最大的蛋糕。虽然赵文德没有把最大的那张底牌亮出来,但杨嗣昌也能明白没有说出来的威胁——假如自己拒绝,那刘成就一拍两散,山西将重演几年前登莱之变的惨剧。但从刘成手中的实力和宣大镇的战略位置来看,如果真的爆发,后果只会严重的多。

    不管当时杨嗣昌多么激愤,他还是压制住了胸中的怒气。他很了解这位刚刚立下大功的大同总兵,除去他因为风吹日晒的武人生活留下的黝黑而又粗糙的皮肤,他的言谈举止与大多数士人无异,谦逊而又有礼,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笑容。但如果你敢于拒绝他的要求,都会立刻发现隐藏在笑容与谦逊的天鹅绒手套下的是一对铁腕,随时都可能狠狠的给你一下,让你终身难忘。最后当杨嗣昌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责问赵文德为何要为刘成这样一个武人效力,来胁迫朝廷时。赵文德冷笑着回答:令尊一心为朝廷效力,清理军屯,出卖盐引,有惠于民,可最后却落得个什么下场?我赵文德若不是刘大人收留,只怕现在早已为一冤鬼了,哪里还有胆子再来趟朝廷这摊浑水?看在昔日与你诗酒唱酬的情分上,我送你杨文弱一句话,当今天子且昏且愚,又果于杀戮,还是早日挂冠归隐,急流勇退,才是自保之道。

    与赵文德的不欢而散后,杨嗣昌在床上翻来滚去,整整一宿没有闭眼。赵文德的那番话正好戳中了他心中最隐秘的痛处,对于一个儒家士人来说,君与父几乎是合二为一的两尊神祇,常以君父合称,是以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里面,忠与孝也几乎是等同的两个概念,在家为孝子,在朝为忠臣;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是以从汉至魏晋有“举孝廉”,科举之后亦有“守孝夺情“”之说。但对于杨嗣昌来说,忠孝这两个概念却是冲突的,本应尽孝的父亲却被本应尽忠的天子处死。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撕裂是被压制住的,杨嗣昌竭力用父亲在陕西招抚流贼失败,有过于国,所以入狱身亡来说服自己。可是赵文德的出现把这一说辞撕的粉碎——父亲当今并没有做错,错的是当今天子,那自己继续向天子尽忠就是不孝。

    结束这一痛苦的是黎明的到来,当窗户被阳光染白时,杨嗣昌不得不将这一切抛到脑后——作为帝国的首辅、军机处的首席大臣,还有无数的工作在等待着他,绝大的责任感迫使杨嗣昌将注意力投到一叠叠塘报和奏疏上,工作能够让他将这些暂时遗忘。

    “老爷,已经到温相府邸了!”轿子外的声音将杨嗣昌从回忆中惊醒了过来,温体仁因为感了风寒,已经在家休养两天了。刘成的态度虽然跋扈,但他有一句话说的没错——这是通过自己加税增饷练兵的最好机会,如果自己不想在将来的某一天被失去耐心的天子打进诏狱,或者像洪承畴一样被赐一杯毒酒处死的话,自己就应该想方设法通过,有了钱才能做事。而这么重大的动议,没有身为次辅的温体仁的支持是不可能通过的。

    杨嗣昌掀开轿帘,一股寒风吹了进来,他顿时打了个寒颤。一旁的家奴赶忙将厚重的披风送了过来。杨嗣昌推开披风,下得轿来,对门人道:“我是首辅杨文弱,前来探望温公!”

    门人听说来人是当朝首辅,赶忙躬身将其迎入,笑道:“老爷身子不太好,正在书房静养,还请相公随小人来!”

    杨嗣昌在那家仆的引领下穿过两重院落,便看到一件精致的书房,他进得屋来。只见温体仁头上裹着一条方巾,身着一件皂色的厚袍,正斜倚在罗汉床上,床下放着炭炉手中拿着一本书翻看,。温体仁看到杨嗣昌进来,赶忙放下书坐直了身体,让出半边床来,笑道:“文弱来了,当真是稀客,快坐下说话!”

    “前几日听说温公得了风寒,本想过来探望,只是事多,今日有空便来了!”杨嗣昌在床沿坐下,笑道:“温公今日可好些了?”

    “已经吃了两剂药,已经好些了!”温体仁笑道:“正在家里看书,想不到文弱竟然来了,来人,将昨日买来的柑橘拿些上来!”

    仆役应了一声,不一会儿便送了两盘柑橘上来,这在冬日的北京可是稀罕货,杨嗣昌道了谢,剥开吃了两瓣,两人扯了一会闲话。温体仁突然笑道:“文弱,你今日来找我有什么要紧事吧?”

    杨嗣昌闻言一愣,强笑道:“温公说笑了,我今日来实在只是为了探望温公的病情,并无他意。”(。)

第三十章 加税() 
“是吗?那是我多心了!”温体仁笑道:“不过你为何心神不定,竟然连橘子皮吃进去都没发现?”

    杨嗣昌这才发现自己口中满是苦味,原来自己方才心里想着事情,连放进嘴里的是橘子皮而非橘子肉都没发现,让温体仁看出破绽来,他不由得苦笑道:“果然还是瞒不过温公,不错,我今日来温公府上的确是有一事相询,还请温公不吝赐教。”

    “文弱还是多心了,你来问我的想必是国事,温某既然身为次辅,自然会知而不言,言而不尽的!”

    “是!”杨嗣昌听温体仁这般说,心中一宽,便将昨天夜里赵文德与自己说的捡可以与温体仁说的说了些,温体仁闭眼思忖了片刻,答道:“这么说来,文弱你是打算增税加饷来练兵了?”

    “不错,眼下朝廷内有流贼,外有东虏,若不加税,哪里来钱增饷练兵?若不练兵,拿什么来讨伐流贼东虏?”

    “文弱你说的不错,中都沦陷,皇陵受惊,这也的确是一个好机会!”说到这里,温体仁叹了口气:“可是文弱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加饷练兵了,就能平定流贼和东虏吗?如果税加了,饷添了,兵也练了,可是流贼与东虏却没有平定,那该怎么办?”

    “这个——”杨嗣昌顿时哑然,如果天子依照你说的加税添饷练兵,可是却没有平定流贼东虏,甚至局势变得更加糟糕会怎么办?不难想象,到了那个时候,自己的反对者将会重新跳出来,以现在百倍的力度攻讦自己,而天子会怎么做也不难预料——当初父亲在西北招抚流贼难道不也是经过天子同意,甚至深得其嘉许的吗?在大明就是这样,最后的胜利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高踞在九五至尊宝座上的那位朱家天子,而其他的人不管你文才武略、还是忠心耿耿,也许你可以赢一时,但肯定没法赢一世,杨士奇、徐阶、高拱、严嵩、张居正这些人无一不是万人之英,一时之选,也创下了丰功伟绩,深得天子信任,而他们最后又落得什么下场?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可以强过他们呢?温体仁见杨嗣昌低头沉思,也不开口催促,过了好一会儿,杨嗣昌抬起头来,用坚定的语气答道:“若是当真如温公所言,文弱也只有自尽以谢天子了!”

    “嗯!”温体仁点了点头:“既然文弱你已经有了这种想法,那我也就不多言了,天命之事非凡人所能揣测,我等既食君禄,只有尽力以报君恩了。增税加饷练兵之事可以做,不过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

    “温公请讲!”

    “假如流贼和东虏都平定了,你打算怎么安排刘成呢?”

    “刘成?”杨嗣昌方才与温体仁说话时已经将那些暗含机锋的话语都撇开了,温体仁却还是提到了这个人的名字,他不由得大吃了一惊。温体仁看到杨嗣昌这幅样子,露出了不满之色:“文弱,你该不会连这个都还没有安排吧,这可就不应该了。这个刘成已经平定了漠南诸部,接下来加税添的饷有差不多一半都是花在宣大镇,如果当真能平定东虏、流贼,他的功绩肯定居首。有实力又有大功,你不事先给他准备好一条退路,对大明,对你,对他都不好吧?”

    “这个——”杨嗣昌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暗想我哪里有本事给他安排一条退路,他能给我留一条退路就谢天谢地了!只是在温体仁面前话自然不能这么说,只得装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温公所言甚是,我倒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此人不但有勇有谋,而且甚得羌胡之心,各部皆乐为所用,宣大镇又是京师门户,若是贸然换了人,只怕别人担不起这个担子。”

    “文弱说的是,这刘成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不过你身为宰辅,替天子主持国政,正是因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更是要小心看待呀?他本有才略,手掌重兵,得羌胡心,又身居是非之地。时间久了,就算他自己没有反心,众口铄金之下,就岂能自保?到时候要是生出事端来,便是你害了他!”

    “没有反心?我害了他?我哪有这个本事?”杨嗣昌腹诽道,脸上却还得装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温体仁看到杨嗣昌这幅样子,便笑道:“我倒是有个办法,文弱可以拿去用。”

    “温公请讲!”

    “我记得刘成击败察哈尔部后,林丹汗死于宿敌卜失兔汗之手,其长子额哲与正妻囊囊被送到京师安养,而大汗之位由次子阿布奈继承。不知是否有错?”

    “不错!”

    “文弱所虑的无非是刘成离开大同总兵之位后,继任之人无能,致使北虏兴师,引发战乱。以我所见,不如到时候便将长子额哲送回草原,将各部一分为二,一部归阿布奈,另一部分给额哲,这样一来两者相互制衡,自然我大明便稳如泰山了!”

    杨嗣昌一开始对温体仁的这个计策并不在意,毕竟他心里清楚大明的麻烦不是在蒙古,而是刘成这个人上。可转念一想,刘成之所以敢于胁迫自己,无非是其掌握着漠南各部,有铁骑数万,若是依照温体仁的策略,将额哲送回蒙古,其必然与阿布奈兄弟相争,自然刘成也就无法依仗其力了。这一招现在用还早了些,不过先结好额哲母子是可以的。想到这里,杨嗣昌对温体仁深深做了一揖,沉声道:“温公老成谋国,非我所能及!”

    得到了温体仁的支持,杨嗣昌立即行动了起来,他送走了赵文德后,就立即再次向崇祯上书,要求加征附加税,具体办法是初定每亩加米六合、每石折银八钱,共征收三百三十万两白银,共编练新军十二万,计划在一年内剿灭流贼,平定内乱。杨嗣昌的奏疏立即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清流领袖翰林侍讲学士黄道周立即上书,称“杨嗣昌倡为加饷之议,流毒天下,民怨沸腾!盗贼亦为朝廷赤子,只因豪强欺压盘剥、官府横征暴敛,小民弱者失业流离,饿死路旁;强者铤而走险,相聚为盗。杨嗣昌之法不但不能剿灭流贼,反而是驱民为盗。”还有“杨嗣昌贪恋权位,父丧而不回乡守孝”,在文章的末尾,他还恳请崇祯下诏“罢练饷以收民心,斩杨嗣昌之头以为大臣倡议聚敛者戒!”像这等攻讦杨嗣昌的奏章多如牛毛,依照明代的政治潜规则,杨嗣昌这些日子在府里闭门不出,以表示思过,等待圣上的裁决。

    胡府。

    “胡公公!”赵文德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来,双手呈上:“这是我家大人让我带来的,临别时大人托在下带句话给您:他那边军务繁忙,等明年开春,一定亲自来京师来探望您!”

    “哎呀!”胡可鉴接过礼单,看也不看的便放到一旁的茶几:“刘兄弟就是太见外了,咱家又不是个不通情理的人,他刚刚在大宁卫那边打了那么大的胜仗,那么多有功将士要赏赐,正是用钱的时候,怎么还送这么厚一份礼来?难道咱家是这么贪财的人?”

    “胡公公说笑了!”赵文德笑道:“不过是些塞外的土物罢了,这次大人出兵塞外,仰仗圣上的洪福,在大宁卫侥幸胜了。那些杂胡惧我大明的威风,便献了些当地的土物来。我家大人选了些稀罕的,让在下送来给公公,聊表寸心罢了,倒是有件事情,须得请教公公!”

    “莫非与杨嗣昌的那份请求加饷练兵的奏疏有关?”

    赵文德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竖起大拇指赞道:“胡公公果然是神机妙算!”

    “呵呵,这几日里京师里最轰动的就是这件事情,咱家又不是聋子,如何不知道?”胡可鉴喝了口茶:“说吧,咱家那兄弟有什么要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