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大国崛起 >

第175章

抗战之大国崛起-第175章

小说: 抗战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张云飞准备在包头建立一座大型钢铁厂,这座钢铁厂的规模大大超出方正的预料,比新安县的那座年产两三万吨钢铁厂要大上好多倍,按照张云飞的要求,这座钢铁厂建成投产后,产量要达到30万吨。

钢铁厂分两期建成,第一期工程建成后年产优质钢材10万吨,第二期工程建成之后,总产量达到30万吨,钢铁厂的工人达到近两万人。

这么大的钢铁厂,在国内是从来没有的,几年前的汉阳钢铁厂的钢材产量每年才6、7万吨,年产30万吨钢材的钢铁厂,在亚洲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当初,听到要上马这么大的钢铁厂时,方正也是热血沸腾。

但很快,方正就清醒过来了,并且越来越疑惑,有点搞不懂张云飞的想法,按照方正的理解,包头附近没有大的铁矿,到时钢铁厂建成了,从哪里来的原料,没有大量的铁矿石,怎么开炉炼钢。

虽然心里想不明白,但方正还是忠实的执行了张云飞的指示,组织了大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历时好几天,拿出了一个建设钢铁厂的初步方案,今天就急急忙忙的送过来给张云飞过目。

。。。。。。。。。。。。。。。。。。。。。。。。。。。。。。。。。。。。。

今日三更,第一更送上,求推荐,求订阅,求收藏,求月票。

今天中午去喝朋友的喜酒,一不小心喝醉了,回来就呼呼大睡,现在刚起来,脑袋还昏昏沉沉的,先将两章存稿发上来。

至于第三章,贝壳还有重新开始写,脑袋好晕,但大家等着看,贝壳拼了,写完就马上将第三章发上来,估计要到晚上十点左右。

 第三百二十六章 白云鄂博

在办公室中见到张云飞,方正恭敬的道:“总司令,这是包头钢铁厂的建设方案,我组织了我们根据地冶炼和土木建设方面的专家和技术员,进过反复论证,这是初步的大致方案,总司令您先过目。/”

今天,方正送来的大致方案非常的简单,只有薄薄的十几页,方正的意思是先拿这个初步的大致方案给张云飞过目,征求张云飞的意见之后,再拿出详细的方案。

说实话,现在的方正心中还是有大量的疑问的,也想趁着今天的机会,好好的请教一下张云飞,可能只有方正心中的疑惑尽去,才能拿出详细的方案。

张云飞接过方正的方案,大致的看了看,虽然是一个大致的方案,有点像提纲,但一些重要的问题和事项还是都提及了,对于这个方案,张云飞非常的满意,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拿出这么一个比较全面的大致方案,张云飞还是比较满意。

看完,张云飞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老方,这个方案我基本赞同,你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案进行完善,只是有两点我要说明一下。

第一就是为了确保工程进度,我认为可以从我们的几万日军俘虏当中,抽调两三万人到包头,参与包头钢铁厂的建设。

第二点,在包头成立钢铁研究院,将我们根据地内的那些冶金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都组织起来。大家集中力量。为包头钢铁厂提供技术支持。”

张云飞成立包头钢铁厂,目的是要炼出优质的钢材,而不是一些粗钢,所以必须要集中专门的技术力量才行。现在的大同根据地,经过这近两年的发展,各种人才云集,威廉的人才公司搜罗了大量的各方面的人才,所以,并不缺乏钢铁冶炼方面的人才。

其次,新安县的那座钢铁厂。已近投产快两年了,不但生产了大量的优质钢材,也为钢铁冶炼和生产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因为这样,张云飞才敢上马这么大的钢铁厂。有了白云鄂博的大量铁矿,有了根据地雄厚的技术力量,有了两三万小鬼子免费劳工的参与建设,张云飞相信,包头的这座钢铁厂会顺利建成投产的。

旁边的方正同志,见张云飞看完自己的方案,并且还比较满意,方正的内心也感到非常的高兴,心里想道,这几天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方正见张云飞对自己送上来的方案评价还可以。张云飞的心情也不错,于是,方正趁机道:“总司令,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们的这座这么大的钢铁厂,为什么要选址包头,那里可没有足够的铁矿啊。”

方正的担心完全是正确的,现在的白云鄂博铁矿还没有被重视和开采,所以就是方正也是心中疑惑重重,一直担心这个铁矿的问题。

闻言。张云飞微微一笑道:“老方,铁矿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你知道包头北面的白云鄂博吗?我听一些蒙古人说,那里有大量的铁矿,我又查了一些资料。早在十多年前,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就发现了白云鄂博这座铁矿。但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我认为那里是一座巨大的铁矿,我们的包头钢铁厂就从那里运来铁矿炼钢。”

“真的吗?”听说在白云鄂博有大量的铁矿,方正惊喜交加。

看着方正惊喜的表情,张云飞微微一笑,轻轻的点了点头。

方正见张云飞确定,心里佩服得不得了,方正心中想道,在白云鄂博有大量的铁矿的事情,总司令也知道,真是太神了。

其实,张云飞并没有方正所想的那么神奇,张云飞只是根据自己后世的记忆,知道在那里有一座大铁矿,在包头有一座大钢铁厂,再有,张云飞还依稀的记得,在1927年,一名叫丁道衡的地质工作者发现了这座铁矿,只是当时对存量的预测,比实际小很多,所以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了这些记忆,张云飞才敢在包头上马这么大的钢铁厂,才编了一个借口,说是听当地一些蒙古人说起,然后自己查了一些资料,才断定在白云鄂博有大量的铁矿。

张云飞见也方正非常的高兴,马上建议道:“老方,你这两天组织一批地质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白云鄂博具体勘测一下,我想,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的。

对了,为了安全,可以派一个营的战士护送这些地质专家和技术人员,我们也可以抽调一些卡车和越野车,供这些人员使用,一有消息马上就汇报给我。”

“好的,我马上就去安排。”对于张云飞的话,方正是言听计从,一向是坚定的执行的。

看着方正高兴的离去,张云飞走到自己办公室悬挂的巨大地图前,看着白云鄂博的位置出神,心中想起了很多关于白云鄂博的事情。

在白云鄂博铁矿被发现之前,一些当地的小孩经常就在矿山上玩耍嬉戏,白云鄂博主矿的山体还很高,矿区人也少,因此山上有很多石鸡,用弹弓打,每天都有收获。铁砂比重很大,在沟里被流水冲成卵石的形状,简直就是绝好的子弹。当年,正是这种被顽皮的孩子用来打鸟的铁砂,引领着一位年轻的地质学家一步步发现了白云鄂博大铁矿。

1927年6月,北国塞外正饱受阵阵春寒和沙尘的侵扰,一支庞大的驼队已经出现在草原地平线上,蜿蜒直到天际。当地人见到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还带着枪支和一些从未见过的稀奇物品,不由得怀疑他们会拿走这里的镇山之宝。

这也的确是一支寻宝的队伍: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他们驻扎在今天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然后准备从白云鄂博山以南继续西行。

在这群远方来客中间,有一位俊朗帅气的年轻人——27岁的丁道衡,当时的身份不过是大学助教。他仿佛被某种莫名的磁力所吸引,又或者出于一位地质学家天生的敏感,在遥距神山十几公里以外,就发现远处这道黝黑而神秘的山岭不同凡响。

他找到当地的居民打听,挑起油灯查阅资料。经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决定一早起来就去探个究竟。

第二天黎明,同伴们还在酣睡之中,他就只身徒步向白云鄂博奔去。越靠近山下,一道道山沟里铁砂越密集,他的一颗心也越是激动得怦怦乱跳,这是铁矿,大铁矿啊!这一天是1927年7月3日。

7月5日斯文?赫定正式接到丁道衡的喜报,报告在巴音博克图(即白云鄂博)发现巨大铁矿,“矿质虽未分析,全山皆为铁矿所成。此矿为交换作用所成,前为石灰岩,后经潜水中含有铁质者所交换而成。又经岩浆冲出,其他杂质皆气化而去,故其质体极纯。以衡推测,成分会在十分以上。全量皆现露于外,开采极易。”

另一位考察团成员——瑞典地质学家艾利克?那林在7月3日信中也说:“神山,巴音博克图,名副其实,整个南半壁都是纯粹的矿石,铁和锰,矿区的地面一直扩张到察罕鄂博庙,这已经由我绘画下来。”斯文?赫定接到丁、那2人报告以后在日记中回应道:“发现巨大铁矿,这是中国福祉。”

许多的知识、许多的经验和一点点运气,是一个勘矿人成功的三原色。当时,丁道衡带着采集到的标本、手绘图和大量的文字资料,继续西行,但是一直没有忘记这片“国家宝藏”。整整3年以后,他才得以将所见所得,载入,这是历史上首次将白云鄂博这个世人陌生的神奇之地公诸于世。

张云飞站在地图前想起了很多,心中也是微微的激动,心中想道,如果将白云鄂博建立矿区,只要稍加开采,就能完全满足包头这座30万吨钢铁厂的矿石需要。

有了这么多的优质钢材,大同的各大工厂的规模也可以扩大了,大同和太原之间的同蒲铁路也应该重新扩建一下了,目前的同蒲铁路全是窄轨,非常的的不方便。

因为是窄轨,只有有限的几列火车可以在这段铁路上运行,运输能力非常有限,现在大同至太原的水泥公路,承担起了不少的运输任务。

有了大量的钢铁之后,张云飞打算将同蒲铁路修建成为标准轨道,有了大量的钢铁之后,张云飞还准备选址修建火车制造厂。

有了大量的钢铁之后,坦克、装甲车、卡车甚至是飞机的产量,也会跟着大幅增长。

站在地图前,张云飞一时想的有点出神,连总政治部主任邓文平同志敲门进来,张云飞都没有发现。

。。。。。。。。。。。。。。。。。。。。。。。。。。。。。。。。。。。。。。。。

今日三更,第二更送上,求订阅,求推荐,求收藏,求月票。

 第三百二十七章 衣锦还乡

总政治部主任邓文平同志敲门进入张云飞的办公室,见张云飞站在地图前出神,于是,邓文平同志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回过神来的张云飞,见是邓文平同志进来,微微一笑道:“老邓,找我有事?”

邓文平同志轻轻一笑道:“总司令,这是刚刚收到的电报,八路军邀请我们组织代表团去他们的太行山根据地观摩交流。”

闻言,张云飞接过电报认真的看起来,没想到这个时候八路军邀请自己组团前往观摩交流,张云飞想道,现在也没什么重大战事,也正好走出大同,去外面看看。

于是,张云飞高兴的道:“老邓,那就给八路军总部发报,我们明日就起程前往太行山。”

“好的总司令,只是我们的代表团人员怎么定呢?”

张云飞思考了一下,目前第三十六集团军的几名高层肯定不能全部去的,必须要留几人在家,像方正同志,现在承担着大同根据地大量的建设任务,一时肯定走不开,总参谋长左清泉同志和副总司令刘大柱同志目前负责军队建设,可能也走不开。

尤其是刘大柱同志,现在正准备成立各个地方的守备旅,任务很重,看来只有自己和邓文平同志能走开了。

于是,张云飞微微一笑道:“代表团就由我们两人带队,再加上特战队的刘兴和20名特战队员,再加上几名我们指挥部的参谋人员。我们再带上一个警卫连就可以了。”

“好,我马上就按总司令说的向八路军总部发报,这次有总司令亲自带队。真是太好了,我想八路军方面会非常的高兴的。”

说完,邓文平同志正要转身离去。被张云飞叫住了,只见张云飞正色的道:“老邓,我准备元旦结婚,需要向中央报告,你替我拟定一份电文,发给延安吧。”

闻言,邓文平同志马上高兴的道:“恭喜总司令啊!我等下就去拟定电文,好了我给您送过来过目。”

对于张云飞交给自己拟定电文这样的“重任”。邓文平同志非常的高兴。本来张云飞想自己亲自拟定电文的,但想想政委刚好是管生活的,就索给了邓文平同志。

果然没多久,邓文平同志就拿着拟定好的电文给张云飞过目,张云飞看过之后,非常的满意,完全同意电文的内容。并要求马上就发往延安。

下午,张云飞在元旦将结婚的消息在指挥部不胫而走,第三十六集团军的几名高层纷纷来到张云飞办公室中道贺,张云飞也是一一表示了感谢。

第二天一大早,一身戎装的张云飞。在邓文平和刘兴的陪同下,带着几名参谋人员,20名特战队员,一个警卫连的战士,乘坐着几辆越野车和十辆大卡车,一行人近两百人,前往大同机场,乘机前往太原,达到太原之后,再乘车前往八路军总部。

送行的有很多人,像左清泉、刘大柱、方正等,都到机场给张云飞送行,在机场大家才一一道别,临行前,张云飞还一一交代了留守在大同的左清泉、刘大柱、方正等人,一定要抓好根据地建设和军队建设。

八路军总部目前位于山西省的郭家峪,主持工作的是八路军副总指挥,作为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之一的八路军总指挥,目前主要在延安。

郭家峪,这座漳河之衅的“小延安”,目前有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卫生部、军工部、中央北方局、北方局党校、新华社华北分社、鲁迅艺术学校以及129师司令部等机关等。

到达太原机场,驻守太原的步兵第一师一众高级指挥人员前来接机,在太原乘坐步兵第一师准备好的越野车和大卡车,谢绝步兵第一师一众高级指挥人员的挽留,张云飞没做停留,马上就出了太原。

张云飞的车队,先是沿着大同外面的水泥公路行驶了一两个小时,然后拐上一条沙石土路,一路往东南行驶。

上了这条崎岖的沙石土路之后,由于路况的原因,车速就渐渐的慢了下来,刚才在水泥公里上,车队都是保持着六、七十公里的时速,上了这条土路之后,车速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