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小书生 >

第25章

最强小书生-第25章

小说: 最强小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阳德文出现在村庄里的时候,二丫的心思便灵动了起来。大着胆子,主动地走进了曾经的地主家里。

    以前的二丫,村子上很多人都很羡慕她,因为她可以不用种地,一年的收入,却比他们种地的收入,还要高得多。

    特别是后面这几年,一直闹旱灾,收成一年比一年还差。

    虽然二丫的家里,也一样的没有什么收成,但以二丫的收入,一家人倒也不至于饿肚子。

    本来老地主走了以后,二丫就算几个月没有收入,倒也不致于太难过。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最疼爱她的爷爷病倒了,把家里一点积蓄,花的差不多了之后,老人家闭上了眼晴,撒手人寰了。

    料理完了老人家的身后事之后,二丫的家里就彻底的陷入了困境之中。

    大姐己经出嫁了,家里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二个弟弟,一个妹妹。

    一家人都张着嘴要吃饭,这日子实在是熬不下去了,二丫的父亲,都想把二丫卖给人家为奴了。

    可二丫坚持不肯,二丫知道,卖身为奴可不是像她给地主家当丫环一样,那是要打入贱籍的。

    不过这份坚持,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的话,他也坚持不了太久,毕竟二丫也不忍心看着,几个弟弟妹妹们,饿的哭着喊着要吃东西。

    正在二丫己经开绝望的时候,新的地主阳德文,终于出现在了村庄里。

    “老爷,我叫二丫,以前就在这座宅子的主人家里做事,我会洗衣服,也会做饭,扫地擦桌子,端茶送水,这些我都会干。”二丫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的很流利。

    “你是想来这里继续工作吗?除了这些之外,你还会些什么呢?”阳德文非常惊讶,在这种乡下的庄户人家中,居然还有一个这么思想超前的少女。

    这样主动上门找工作,努力推荐自己的人,放在21世纪的职场中,或许是十分的普通。

    但发生在这个世界里,就变得一点也不普通了。

    何况对方只是一名少女,一名应该不超过十四五岁的少女。

    “我还会认字,记帐。”关于自己的这个本领,可是连以前的那位地主都不知道了。

    “你还会写字吗?你能写多少个字?”阳德文好奇的问道。

    玉蓉也会识字,那是因为他陪着另外一个阳德文,一起上过私塾,而且玉蓉能够认识,并且能够写出来的字,并不是很多。

    “我不知道。”二丫摇了摇头说道:“因为我没有仔细的数过。”

    “那你们这个村里,所有人的名字,你都能写得出来吗?”

    “嗯!可以的,我悄悄地在地上写过。”二丫肯定的点了点头。

第五十二章:大型水车() 
阳德文当时就果断的录用了二丫,并安排她将村子里的人,全部登记造册。

    那户有多少人,租种了多少地,这些情况,阳德文觉得自己必须要掌握。

    听说新的地主老爷来了,各家的户主,基本上都陆续的上门,大家都来认识一下新的地主,确认一下开春之后,大家各自所租种的田地。

    阳德文干脆组织大家开了一个会,给大家伙讲明了一些自己的规矩。

    大家所租种的田地数量,和以前一样,如果有人不愿意再种的话,可以提前说出来。

    或者是想要减少种地的数量,也可以提前说出来。

    种子会按照租种的田地数量发放下去,大家都没有意见,当中有几个人犹豫了一下,但实在是没有办法,便开口向阳德文求借一些粮食或钱。

    就算是风调雨顺,想要等到有收成,至少也是三四个月以后的事情,这三四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饭吃的话,还是会饿死人的。

    尽管有很多善心人士开办的施粥的地点,但那也仅仅只是吊着一条命,不至于饿死。

    真正到了春天忙种地的时候,可没有什么时间去守着粥棚,等着排队领那一晚稀粥,另加二个窝窝头。

    地主家庭,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借贷一些钱粮给佃户们度日,本就是一种惯例。

    阳德文干脆让大家,想借多少钱粮,到二丫那里报名,和要借的数量。

    不过大家还是很关心一件事情,这些借贷的钱粮,利息要怎么算?

    阳德文其实是不打算收什么利息的,这么一点小钱,阳德文还真的是没有放在眼里。

    但如果现在就直接告诉大家,借多少钱粮都不用交利息的话,一来大家很难接受这样的好事,二来恐怕会闹出不必要的麻烦。

    便说了一个千分之五的利率,一千文钱,一个月只要五文钱利息,这已经是十分低廉的利息了。

    明河的水位,比以前涨了很多,但雨水依然没有以前,丰年的时候那么丰沛。

    如果明河的水位不够的话,即便是明河两岸边的良田,也依然无法引水灌溉。

    如果靠人工担水的话,在岸边的田地尚且好说一些,那些离岸边甚远的田地,可就是个大麻烦了。

    杨德文觉得有必要修建几条引水渠,利用水车来车水灌溉。

    作为一个农业大学生,古代人灌溉用的水车原理,他还是知道的。

    其实二十世纪未的农村,在电力尚未普及的农村,水车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只是随着电力的普及,抽水机变得平常不过了,木制的水车才最终退出了历史的使命。

    阳德文在21世纪的家中,村里便有两架水车,阳德文大学毕业的时候,回到村里。

    那两架水车虽然已经没有再使用了,但放在村里的祠堂当中,依然很完整。

    阳德文闲得无聊的时候,就曾经认真的研究过,那两架水车的构造。

    不仅如此,许多的大城市一些饭店。或是公园中,也会有一些景观性的水车。

    当然,阳德文还有一个最大的杀器,他的脑海中可是有着一部手机系统,只要他想,里面是可以搜索到水车的制作视频的。

    想到了便去做,这一向是阳德文的优良传统,他一面让村庄的的壮劳力,开挖引水渠,一面找些精通木工活的木匠,来打造大型水车。

    田地间的引水渠,并不需要大宽,也不需要多深,其实田地中,以前也是有引水渠的,只是有点小,而且分布的并不均匀。

    雨水充沛,风调雨顺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可一旦发生大面积的干旱,那些引水渠就不够用了。

    阳德文请这些村民来挖引水渠,当然不是免费的,而是要供他们吃喝,完事了,还要给他们分些粮食。

    所以,没有任何人会拒绝参加,很多人甚至为此打破了头的,都想要加入进去。

    不过,考虑到这些都是些重体力活。一些年老体弱的人,还是不适合去干这种活的。

    当巨型的三架水车,最终耸立在明河中的时候,大家都跑出来看热闹。

    等到阳德文根据脑海中的手机系统中,播放的水车视频,将水车调试好了之后,木制的水车终于转动了起来。

    一个个的木制水斗,盛满了河水,倾倒入了水槽中,流进了引水渠内,顺着引水渠流向远方,流向田间。

    站在岸边围观的村民,一个个兴奋的激动了起来,发出了阵阵的欢呼之声,他们已经看到了,几个月之后,一派丰收的景象。

    租种阳德文土地的佃户们,所住的这个小村庄,名叫明河村,意思就是明河边上的村庄。

    明河村也是归属康德县的治下,明河村造出了巨型水车的,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怕干旱的消息消,很快便传到了康德县令的耳朵里。

    康德县令名叫黄明义,是早年的一个进士出身,在康德县令的任上,己经有五年之久,眼看着就到了第六个年头。

    三年一任的县令,黄明义己经连任了两界,这要是在连任第三届的话,那可就真的是,有点老脸挂不住了。

    在县令的任上,连任两届是大多数人的命运。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够任满一届之后,便获得了朝廷吏部的提拔。

    当然也不排除,还有极少数的人,因为作奸犯,贫污舞弊,被朝廷所查出来,受到严惩的官员。

    但如果连任两届县令之后,还要任第三届的话,那么这个人的仕途,恐怕就难以再走多远了。

    很不走运的是,黄明义任职康德县令的这五年间,闹的灾情是一年比一年更加严重。

    尽管这些天灾人祸,朝廷是没有办法怪罪到他的头上来,但如此一来,想要升职的可能,也会变的有些遥不可及了。

    明河村,在此时造出来大型的水车,这让黄明义感觉到,这恐怕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如果能够大量的造出这种巨型的水车来,那今年的农业,就有指望丰收了。

    如果将这个方法推广开来,在整个大秦国,遍地开花,那朝廷和陛下,就一定会高看自己一眼,自己也可以凭借这件泼天的功劳,获得官场上的提升。

    水车的作用,可不仅又只是灌溉的后用,他还可以用于辗米,推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康德县令黄明义,带着自己的幕僚,领着几名衙役,亲自赶到了明州城外的明河村,还没有走进村里面,便看到了明河中耸立的巨型水车。

    黄明义也顾不上,再去明河村里面了,他吩咐一个衙役前去村里,叫上村里的里正,到明河岸边去,有些话,他要亲自向村里的里正询问。

    黄明义走到了明河岸边,便看到了令他震惊的场面。

    巨型的水车,正在自行的运转。滔上来的水,经过水车上的水槽,进入到了引水渠当中,又经过引水渠,灌溉田地当中。

    不少的庄户们,己经开始耕作了起来,人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最让黄明义觉德神奇的事情是,这么巨型的水车居然不用任何的人力来运转。

    而在水车的另一边河岸上,还有人在磨面粉,也是不用人来推磨的,只需要在上面的巨型漏斗中,装满要加工的小麦,小麦就会通过漏斗,自动地注入到石磨中。

    黄明义用手抓起一点面粉,用手指搓揉了一下,感觉用两块大石打造的石磨,磨出来的面粉,雪白而又细腻,没有一点的粗糙感觉。

    “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什么人如此天才,竟然可以发明设计出,如此巧夺天工之物,实在乃是大秦之其人啊!”黄明义忍不住的赞到。

    “老人家,你可知道这些巧夺天工之物,是谁发明制作出来的吗?”黄明义让衙役请来一名老村民问道。

第五十三章:圣旨来了() 
“这些都是这片田地的主人,弄出来的这些东西,这片地在去年秋天就换了主人,直到年后才出现在我们村里。

    然后就出钱出粮的救济我们这些佃户,叫我们挖这些引水的水渠,一开始我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等到这个叫水车的东西造好了以后,才知道这个是用来灌溉田地用的,有了这个东西,我们就再也不用怕干旱了。”

    老人家一边说着,一边脸上不时的露出了笑容。

    “人才啊!国家之幸,人民之幸。”黄明义也忍不住动容的赞道。

    阳德文并不知道,三架大型水车,己经吸引了康德县令,亲自前来明河村视察。

    此时的阳德文,还在明州城里的悠然居,玉蓉从年前离开明州进京之后,寄过几封书信回来。

    信上除了说一切安好之外,并没有提过,什么时候回明州来。

    只说父皇国事很忙,并大概的说了一下,当年自己被人从宫里偷走的事情。

    阳德文正要和忠叔去明河村时,一队人马来到了悠然居中,为首之人大声叫道:“圣旨道,阳德文接旨。”

    阳德文一听,心里想道,结于有了结果吗?

    阳德文并没有过迎接圣旨的经验,好不容易在宣旨大监的指挥下,摆出了迎接圣旨的架势,悠然居的众人,全部跪了下来,听宣旨太监宣读圣旨。

    宣旨太监打开圣旨,尖着一副太监特有的噪子读了起来。

    圣旨的前面,潜词造句的一大堆拗口的文字,别人能不能听懂?阳德文并不清楚,反正阳德文觉得自己听得好像云山雾罩一样的,将它比作天书,也毫不为过。

    不过后面具体的内容,大概意思还是能听得出来的。

    大意就是褒奖另一个阳德文的父母,巧合之下救了公主一命,从小将公主养大成人,于公主有再生之恩。

    然后就是追封另一个阳德文的父亲,为康德县男,母亲为康德诰命夫人,赏万金。

    “阳公子,圣旨都读完了,你还不快点谢恩接旨,愣着干什么?”宣纸的老太监笑眯眯的说道。

    “这位公公,这甚至读完了吗?应该还有吧?”阳德文忍不住了问道。

    “没了,杂家已经读完圣旨了,阳公子要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话,还是先谢恩接旨起身再说吧。”宣旨太监依然是笑眯眯的说道。

    阳德文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依了宣旨太监的话,双手接过了宣旨太监手中的圣旨,谢恩了爬起来。

    “公公贵姓?”阳德文将手中的圣旨,交到杜七娘的手中,将宣旨太监拉到一边,随手塞了一锭银子,在老太监手上问道。

    “阳公子太客气了,叫杂家一声刘公公就可以了。”这刘公公手里拿着,阳德文递到他手中的银两,脸上笑眯眯的说道。

    刘公公掂了掂手中的银子,颇有经验的他,马上就猜出,这是一锭十两重的银子。

    只见他转头看了一下,不动声色的就将这锭银子,给笑纳了。

    “刘公公来时,不知公主可曾知道,可有信件托公公捎来。”阳德文见这死太监,已经收下了他的银子,便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阳公子说的可是康德公主?”刘公公故作姿态的问道。

    “康德公主?刘公公的意思是,玉蓉被封为康德公主。”阳德文马上便反应了过来。

    “阳公子,公主的闰名,可不是杂家敢叫的。不过如果问的是康德公主的话,康德公主的确有句话,委托杂家告诉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