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虎 >

第336章

明末之虎-第336章

小说: 明末之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嗣昌顿了下,便快速说道:“依微臣之见,我入援山东之兵马,可主要屯守在德州一带。另外再派兵驻守济南,兖州等地,以保证这些山东重镇不受鞑虏侵害。待到清军久攻登州不下,师老兵疲之际,再出兵袭之,则定可给清军一个沉重的打击。然后,我军挟此战之威,强迫清军签下退兵协议,当是最好之结局也。”

    崇祯听到这里,脸上亦不觉泛起微笑。

    “很好,爱卿言之有理,就如爱卿所言处置。”崇祯站起身来,大声道:“传朕旨意,着陕西援剿总兵曹变蛟,辽东援剿总兵祖宽,山西副总兵刘良佐,山东副总兵倪宠,全部率本部兵马,入守德州,以阻止清军,由北直隶直入山东中部。另派山东总兵刘泽清,辽东前锋营副总兵祖大弼,宁远总兵吴三桂,入守济南、兖州及附近州县,严防清军掳掠袭扰。”

    “皇上明鉴,微臣这就前去安排。”

    杨嗣昌站起来,向皇帝拱手致礼,正欲退下,却忽地被皇帝叫住。

    “文弱,还有卢建斗抚恤追赠一事,朕也要和你说一下。”崇祯背着手,轻叹了一声道。

    听到皇帝还要对卢象升进行抚恤追赠,杨嗣昌心下一酸,颇不乐意,但他眉头一皱,还是脸色平静地回道:“卢建斗为国捐躯,枕荩忠诚,皇上自当大力抚恤追赠,以励忠良是也。”

    崇祯点点头,复大声道:”正是此意!传朕旨意,追赐卢建斗为太子少师,赠兵部尚书衔,谥号忠烈,厚赐祭葬,建祠奉祀。“

    ”吾皇隆恩浩荡,微臣遵旨。“

    。。。。。。

    在皇帝颁下圣旨调遣兵马前往山东各地布防的这段时间里,十万清军,以势若破竹之势,连克静海,沧州,南皮、乐陵等地,兵锋所向,尽皆披靡。

    整个沧州到山东边境一带,有如魔鬼一般的入关清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村镇皆成废墟,大批百姓被杀戮淫辱,惨不可言。最终,老弱填沟壑,青壮为包衣,无数的钱粮牲畜,皆成了清军的战利品。

    在烧杀成一片断壁残垣的乐陵城外,清军大营内,那顶最大的火炎金顶牛皮大帐中,多尔衮、岳、豪格、阿巴泰、杜度、尼堪,这些高级满州宗室将领,正在聚众商议,下一步攻打山东的计划。

    多尔衮端坐在上首的一把官帽椅上,英俊的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

    因为,据先期进入山东的哨骑来报,在原定进攻登州的必经之地武定州处,已有大批的唐军驻守于此。

    听到这个消息,多尔衮心下,不觉一沉。

    有这大批唐军驻守在武定州城,这快捷进攻登州的道路,便被牢牢堵上了,自已想偷袭登州,已是不可能了。

    所以,心下忧虑的多尔衮,把这些宗室将领唤来,一同聚众商议,看看接下来,到底该如何行动方好。

    首先站起来表态的,是肃亲王豪格。

    他那被李啸砍伤的右腿上,缠着一圈白色绷带,伤势看起来还颇重,却是颤颤站起身来,便向多尔衮急禀道:“睿亲王,以本王之见,这原定计划,不可骤然更改。”

    “哦,肃亲王,你何以这般认为啊?”多尔衮斜了他一眼。

    ”睿亲王,我军自攻克沧州一带以来,可谓战无不胜,士气高涨。此处虽有唐军驻守,但我军士气正旺,军心可用,将士们皆对攻下这鲁西北的武定州,极有信心。另外,这武定州,离我军现驻之乐陵极近,十分便于我军行动。故本王认为,三军不可夺气,我军若进攻武定州,必能一举而克。”

    豪格顿了下,继续道:“况且,若能在这武定州处,消灭驻守的唐军部队,灭其主力,那接下来,我军再往攻青州,莱州等地,当可所向披靡,又复有何部明军,能撄我军之兵锋?!我军再乘势而进,当可一举拿下登州,取了李啸那厮的狗头!“

    豪格刚说完,尼堪便连连点头,从椅上跳了起来,大声道:”肃亲王言之有理!我军自涿州一路南下,攻克掠地,几致无人可挡!乘此锐势,去进攻那唐军驻守的武定州城,必能将士用命,顺利攻克此城,从而一雪前番从涿州被迫退出之大耻!若真能在此消灭唐军主力的话,那各部明军定然尽皆胆丧,我军东进登州,当再无明军敢与我大清精兵一战。这登州之地,岂非将是唾手可得?!“

    尼堪说完,一脸洋洋得意之色,他环顾了一下,却发现,除了豪格向自已投来赞许的眼神外,其余各人,却是脸色凝重,眉头不展。

    ”喂,各位叔伯,杜度大哥,你们倒是表个态啊。“见众人不吭声,尼堪急了,他冲着他们大声嚷嚷。

    见尼堪一副急切之状,多尔衮捻着胡须,脸上却泛起一丝冷笑。

    他扭过头去,一眼瞥见,阿巴泰正在轻轻地摇了摇头。

    ”饶余贝勒,你有何不同想法,却也可对本王直说。“

    见阿巴泰这副不赞同的模样,多尔衮立刻点名要他发言。

    阿巴泰站起身来,向多尔衮拱手道:“睿亲王,在下却以为,这武定州,将会十分难克,我军决不可在此地轻掷兵力,浪费时间啊。”

    “哦,饶余贝勒请详细道来。”

    “睿亲王,前番我军攻打涿州,亦是士气颇旺,却被李啸抢先一步前来解救,以致我军功败垂成。此战明军虽有侥幸获胜之嫌,却也可见李啸手下唐军战力之强悍。故本贝勒在想,在当日那般艰难状态之下,唐军尚且能勉强保住涿州,现在他们早在武定州之处,布下重兵守卫,又是以逸待劳之势,我军想要快速争夺,只怕没那么容易。”

    “饶余贝勒言之有理。”安平贝勒杜度,从一旁插话过来:“本贝勒虽未参加涿州之战,却亦知涿州攻城战之惨烈。这唐军这般强悍能战,断不可等闲视之!而现在的唐军,既然已在武定州处设下重兵防守,想必已准备充足,就等我军前去拼死攻城了。若我军还要继续执行原定计划,就算能攻下武定州,亦会伤亡惨重,得不偿失,这岂不是,正中李啸那厮的奸计么。”

    “安平贝勒所言,本王亦然之。”一直没说话的岳,轻咳了一声道:“有道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用兵之道,岂可拘于一理?以本王看来,现在那唐军既已在武定州设防,那咱们绝不可再傻乎乎地往上撞,而是可以将计就计,避实击虚,当是最佳之策也。”

    “哦,郑亲王说得颇有道理,亦详言之。”

    多尔衮脸上绽起笑容,朝着岳赞赏地点了点头。

    岳见多尔衮亦有此意,心下大定,声音便大了许多:“各位,据探子来报,现在山东的明军,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是武定州,基本是由唐军负责把守。另一处是德州,主要由从明国各地抽调来的明军驻守。以我之见,我军可在这乐陵之处,将兵马复分为两部,一部为佯攻,去取武定州,让守城的唐军不敢轻动。另一部兵马,则为主攻,径取德州,去消灭那些战力远弱于唐军的各路明军。”

    岳说得兴起,大声道:“有道是,柿子要挑软的捏,只要这德州一克,山东明军则基本被灭,再无任何威胁可言。我军则可径取济南,占其山东省府。这样一来,我军军威大振,明廷必将震骇不已。而济南省城一失,整个山东中部必皆落于我军之手。则那狗贼李啸,将会进退失据,方寸大乱,更有陷入被我军分割包围之危险。这样一来,我军当可牢牢占据主动,无论从山东北部进攻登州,还是从山东中部进攻,皆可视情况分派兵力,打李啸一个措手不及。而李啸则只会被动应对,顾此失彼,断难周全。若是这般,这登州之地,当不难取矣。”

    “好好好,郑亲王所言,甚合本王之意也。”

    多尔衮脸上泛起灿烂笑容,他正要再褒奖岳几句,尼堪却从一旁冷冷插话过来:“郑亲王,我且问你,若德州守卫之明军,虽战力不行,却兵多势众又凭城死守的话,我大清军,不能遂克德州,那又当如何?”

    岳似乎早料到尼堪会这般发问一般,他冷笑着回道:“贝子所言之情况,亦有可能发生。不过,这种情况,本王也考虑过了。”

    “哦?”

    “那就是,若守卫德州的明军势大,一进难于攻取,则我大清军就可干脆绕过德州,径行攻向济南!本王敢断定,那些守城明军,只有凭城据守之勇气,断无人敢与我军来正面野战!故我军往攻济南,这些德州守军,必不敢来救,而只会观望推脱。故我军当无后顾之忧,可径行攻打省城济南。我军势大,这兵少稀少的济南城,当可必取之!”岳一脸信心满满地说道。

    “郑亲王说得是,那些明军,贪生怕死,守城已是不易,如何还有胆量来与我大清精锐野战乎!我军往攻济南,必可一举而下,当无疑矣!本贝勒愿为我军先锋,径取德州!”

    阿巴泰听了岳的战略构想,脸上顿是一片激动之色,他拱手抱拳,大声向多尔衮急急表态。

    这时,杜度与尼堪等人,在被岳的计划所打动后,也纷纷起身,向多尔衮大声请战。

    只有豪格阴沉着脸,默不作声。

    多尔衮得意地瞥了豪格一眼,便大声道:“郑亲王这般计略,甚合本王心意。行,本王这回就当一次绿叶吧!那就由本王与肃亲王豪格,率兵马四万,佯攻武定州,以为策应掩护。”

    说到这里,多尔痛又有意无意地瞟了豪格一眼,豪格瞥见他轻蔑的眼神,心下暗恨不已。

    多尔衮,你这贼厮,若不是老子腿部受伤,无法上得战场,岂能容你这般揉捏!

    而见豪格沉默无语,多尔衮脸上闪过一丝冷笑,复大声道:“另外,由郑亲王岳,率兵马六万,为主攻兵力,再配阿巴泰、杜度、尼堪为副将,一同攻打德州,望大军前去,早日奏凯!”

    “!请大将军静候佳音!”

    岳、杜度、尼堪等人,齐齐打扦跪地,向多尔衮大声表态。

第三百八十章 吴三桂来访() 
“长伯,前面就是登州地界了。”

    一名约三十多岁,头戴幞巾,身着圆领褂衫,读书人模样的文士,指着面前的官道,向旁边一名青年将领,朗声说道。

    “哈哈,献廷啊,我们跑了两天,总算到了那李啸的地盘了,走,跟本兵直去登州城,会会那唐国公李啸!”

    那头戴青玉束金冠,身着一身银白色高级武官官常服,披一件暗纹织花红绸披风的青年将领,朗声笑着回道,随及大喝了一声驾,纵马前驰而去。

    通往登州的官道上,一行人马纵马奔行,扬起一路烟尘,径往东而去。

    指路的这名文士,是辽东巡抚方一藻之子,名叫方光琛,字献廷,时年三十多岁,为人机敏,善谋略,后与吴三桂交好,入其帐下效力。

    真实历史上,方光琛一直为吴三桂鞍前马后,尽忠效力,屡屡为其出谋画策,是其帐下的顶级谋士。因其多智而忠心,吴三桂对他颇为信赖,与他关系极好,二人之间,不称职名,却皆以名号直呼。

    吴三桂死后,方光琛纠集一众亲信,拥立其孙吴世即位,改元洪化。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世败亡身死,方光琛束手就擒,被凌迟于市。

    而他旁边那名青年将领,则是在明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吴三桂。

    吴三桂,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高邮),是原辽东总兵吴襄之子,也是前锋营总兵祖大寿外甥。对于其为人众知的著名历史,各位读者基本皆已尽知,本文在此就不在多述了。

    此时的吴三桂,刚刚二十七岁。他又于年初,在其义父监军高起潜,与辽东巡抚方一藻的共同举荐下,接替其父吴襄,续任为宁远团练总兵,可谓少年得意,意气丰发。

    坐在一匹高大雄俊,全身上下无有一点杂色的白马上的吴三桂,身材雄壮,气宇轩昂,白英俊的脸上,额骨丰隆,耳廓鲜明,浓黑入鬓的双眉下,一双亮如秋水般的丹凤眼,配上他高挺的鼻梁,棱角分明的嘴唇,真是好一个雄俊勇武,姿容俊美的青年公子!

    他脸上唯一的缺陷,便是鼻子上那道不太明显的疤痕。

    这道疤痕,是他早年时,为了救出陷在阵中的父亲,被一名清军所砍伤。

    据说,吴三桂只要心情不佳或言语不合之时,便会下意识地抚摸这道疤痕,“自扪其鼻”,故后来他的同僚与下属,只要见到他这个动作,便知道这位平西王不高兴了,从而立刻知趣告退。

    这次入援山东的战斗中,吴三桂与祖大弼一道,从辽西调往山东。他与山东总兵刘泽清,前锋营副总兵祖弼三人,皆被安排驻守在鲁中一带。

    到了山东后,吴三桂主要提出,要率本部兵马驻守济南,守卫省城。却不料,那济南,已被山东总兵刘泽清视为禁脔,岂容他人染指。最后两人言语相激,闹得十分不快。

    最后,在山东巡抚颜继祖的调济下,由刘泽清驻守济南,祖大弼驻守兖州,而吴三桂则驻守在济南北部的济阳县,才算解决了驻防的矛盾。

    安顿了营伍后,由于清军还尚未进入山东,吴三桂及其下属的两千兵马,在济阳县守得百无聊赖。

    于是,他决定,在尚未有大的战事到来之前,先去登州,拜会一下那位已是是天下知名的唐国公李啸。

    说起来也巧,那李啸,今年也是二十七岁,刚好与自已同庚,只不过,现在李啸已是国公爵衔,可比自已这个子承父业的宁远总兵,要强太多了。

    吴三桂等人一路策马而行,一入登州,便觉登州之地,处处与山东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此时已是六月底,官道两旁,那些规划得整整齐齐的田亩中,高梁杆子已长得老高,放眼过去,有如一片碧绿的海洋,在炽热在夏风中,摇曳摆动,掀起一阵阵绿色的波浪。

    见到这无边无垠的高梁之海,吴三桂与方光琛两人心下,皆是十分感慨。

    他们这一路行来,看到在这大好的初夏天气里,从济阳前往登州的官道两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