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平淡为官 >

第582章

平淡为官-第582章

小说: 平淡为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科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这毕竟是一条智慧的道路,而当官便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为了改变自己的阶级身份,整个宋朝最优秀的人才都会往朝廷上挤,所以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也会招收大量优秀的人才,而义务劳动,便是考核这些储备人才,是不是愿意为社会做贡献的其中一步。

    其中不仅仅是给童工们教书,还有养老院,孤儿院义工,以及慈善活动,这些都是义务工程中的一项,这也是为了激发这些大学生们,热爱社会的观念,希望他们能够去多多帮助生活困难的同胞,而这些,在政府招考中,都是有一定特殊加成的,因此,也算是鼓励学生们去帮助这些人。

    虽然其中有人是出于功利性,在帮助他们,但对于徐清来说,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有人愿意帮助他们就行了,而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仅社会上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大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对于这些学生,徐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即便是普通大学的学生,徐清也对他们的要求很严,因为他们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他们来自全世界各地,今后也将会离开自己的母校,前往世界各地,他们是人类未来的精英种子,只要掌握了他们,便能掌握人类的未来。

    但是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面,就很容易滋生出清高的情绪,他们有时候会看不到老百姓所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对于底层老百姓有一种鄙视的情绪,这是徐清一定要制止的,尤其是作为公务员的候选者,他们是这个社会未来最为基层的管理者,若是他们视百姓为走狗,那这个朝廷必然会在百姓的心目中越来越差。

    所以让他们看到百姓的生活,苦民所苦,自然是十分必要的,至于那些以当科学家,企业家为目的的学生们,朝廷自然也就不管了,但若要成为公务系统的一员,他们就必须要体会民众的生活,而不能生活在象牙塔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百姓们是怎么生活的,因为徐清会让朝廷设下许多的义务工程,通过免费的工作,从而在档案下留下一笔这对于他们将来去考公务员,是有很大作用的。

    而学生们无论想还是不想,徐清的目的起码是达到了,他让大多数的童工有了老师,质量虽然不算好,但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起码上面教的东西都能讲给你听,至于讲的好不好,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只要是聪明人,必然也能从中领悟,从而鱼跃龙门。

    除了夜校之外,徐清还施行了几道政策,比如说对于这些童工进行补贴,他们的生活不好,工作之后大量的钱会交到父母的手里,能够拿到自己手中的钱非常的少,从而很多孩子都会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这自然是需要朝廷去帮助他们的,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果他们都在挨饿,那这个国家又怎么能说是强盛呢。

    所以对于这些连饭都很难吃饱的孩子,朝廷还是必须要予以照顾的,但不是发钱,倒不是徐清舍不得钱,给孩子们一口饭吃,这其实也花不了多少的钱,但谁又能够保证这些孩子拿了钱之后,就能好好吃饭了呢,或许会被他们拿走,直接去花天酒地也说不定,既然进了社会,虽然年龄还是未成年,但他们的思想却已经跟成年人接近了,就必须要以成年人的思维去思考他们。

    看看现代,有多少学生愿意为了游戏里面的一把枪,就一个星期不吃早饭,把零花钱省下来就为了买一把枪,这还是在校的学生呢,虽然如今这个时代没有电脑,也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网络游戏,可这个世界,黄赌这两样东西可是合法的,而这两样东西的危害,可比电脑游戏厉害多了,若是把钱直接发给这些童工,他们又没有什么自制力,指不定就会把这些钱都花在那些不该花的地方了。

    所以这些钱是不直接给童工的,而是给雇佣他们的企业主,这些大工厂,通常都会有食堂,而食堂的伙食其实并不算差,但这是对于成年人来说的,他们吃足够饱了,而小孩儿则不同,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说的就是这群刚刚青春期的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成年人吃一顿饭可以撑到晚上,而他们很快就会饿,要东西吃,一般的食堂是很难满足他们的。

    但资本家们为了成本,自然不愿意多出钱,他们雇佣童工,本来就是为了省钱,怎么可能多花钱呢,所以对于这些到三四点就又饿了的孩子,资本家一般都让他们饿着,等到晚上回家吃饭去,而这些家庭为了供养大学生,往往家里吃的也比较差,如此反复,身体自然就长不高了,如今的宋人,北方平均身高男性在一米七五以上,女性在一米六五左右,南方稍微矮一点,男性在一米七左右,女性在一米五八左右,更南的地方则更矮,但童工往往无法达到地区的标准身高。

    所以给他们增加伙食自然是十分有必要的,除此之外,一些小学,初中里面,徐清也设立了阳光午餐基金,让这些孩子们可以吃到比较好的食物,未来徐清还想等朝廷有钱了,便让所有孩子都来读书,那些读不起书的家庭,就给他们发补贴,贫困户家庭补助金也好,还是教育基金补助也好,让所有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就像现代一样。

    不过此事,短时间内自然是办不成的,国家更多的钱需要用在开疆拓土上,而不是教育上,这是国策所规定的,徐清也并不想改变,但起码这么做,孩子们都能够吃的起饭,这已经是特别的厚待了,孩子们对于国家也都十分的感激,在此之前,他们一天只有早饭吃得饱,中饭和晚饭往往只能吃一个半饱,而这些补助金下来,孩子们无论是在学校里面读书,还是在社会上工作,起码吃一顿饱饭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如今宋朝民众的生活,虽然相比起工业时代的英国,法国要好得多,蒸汽机时代的工人简直是生不如死,比很多封建社会还要来的差,不然也不会爆发社会主义的革命,宋朝起码是要比他们过得好许多的,但这种好也是有限度的,毕竟如今的宋朝,依旧处于工业文明的初级阶段,财富集中在权贵们的手中,而底层还是很穷的,人民的生活并不是特别的好,以前朝廷自然是无法照看,但随着对于世界的征服逐渐趋于尾声,许多大陆已经被宋朝人探查到,地球上大概唯一还没有被宋朝人走过的地方,也就只剩下大洋上的小岛和南极洲了。

    同时各个地方的殖民地都开始正常运转,为宋朝提供源源不断的商品和倾销地,而殖民地的反抗情绪开始下降,许多人开始追随宋朝的制度,开始成为顺民,如此一来,占据国家开支接近三分之一的军事开支可以开始减少,而大量的钱可以运用到民生上去,这也是近些年来,为什么宋朝会开展给每一个学校都修建体育场,甚至好几个不同类型体育场,然后如今开始实施夜校,营养午餐之类计划的原因,说到底,还是世界逐渐太平,朝廷的手上开始有钱了,这才施行这些计划,不然若是还像以前一样,是断然不会把钱拿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的社会福利逐步开始提升,但也是有限度的,毕竟工业社会初期,就是初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大致维持在一个级别是很难动弹的,除非徐清进行一次大改革,把士族们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或许宋朝人能够集体进入小康,不然这两千多万的平民,大概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直到电力时代来临,宋朝通过电力再一次搜刮全世界的财富之后,这才有可能把这些贫困人口也给照顾起来,在此之前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这种救助的方式来挽救他们的活力,不至于让他们失去希望,但要让他们起来,也只有靠运气了。

    若是家里培养出了大学生,或许能顺着这位精英,全家进入中产阶级,当然,这得是重点大学才行,若是一般大学,最多也只能让自己成为中产,无法带领全家脱贫的,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也难怪许多贫困家庭即便把自己家其他的孩子全部牺牲掉,都要让一个孩子上大学了,不然他们全家就都会在贫困线上徘徊,而始终富不起来。

    徐清的政策相当于是兜底政策,保证这个社会不进入到最坏的状态中去,让学生起码能够安心的上学,不至于为其他的事情烦恼,让童工可以有接受知识的渠道,同时大力建设图书馆,让社会上的人士也好,还是学校中的学生也好,都有一个可以吸收知识的地方,所有的图书馆,都是免费的,只要用自己的户籍证办一张卡,放一些押金,就可以随时来这里借书,没有任何的问题,甚至一些省里面的图书馆还会提供热茶,水果之类的产品给所有人,让他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度过一个舒适的夜晚。

797() 
而在失学儿童中,女性的比例要远远的高于男性,许多家庭之中,在选择谁应该继续上学,谁应该晚一点上学,或者不上学的问题上,大概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家庭会选择让男孩上学,而还有百分之二十五则是公平竞争,谁的成绩更好谁就去上学,而前者,即便女生能够上重点初中,但许多父母也会把钱交给男生,让他们去上学,这一个问题可以说是十分的严重,且在越穷的家庭之中,这种情况就愈发明显。

    对此徐清也很是疑惑,难不成还真的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了?这些父母为什么不愿意把女儿送出去读书呢,考上重点初中,就代表他十有八九能够进普通大学,即便是重点大学,都是有可能,为什么不送女儿去读书,却要去送男孩读书呢,一个普通的初中,想要进入大学可谓是难如登天啊,这笔钱难不成就这么荒废了。

    这男女之间的轻重之分,未免也有些过于看重了,直到后来,徐清访问了几家父母之后,这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原来,他们是害怕自己的女儿未来嫁人之后,便成了别家的女儿,别人家孩子的母亲,自己家里面辛辛苦苦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可最后却嫁给了外人,到时候她还会报答那些为了她而舍弃前途的兄弟吗,还是会去帮助自己丈夫家那边的人?

    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尤其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择偶不再像从前一样,就是附近乡村的互相联姻,因为大学需要从自己的家乡前往其他城市才能就读,在这过程中,你会认识天南海北的人,而女方自然是要跟着男方一起去他们家乡生活的,在交通远远没有现代这么便捷的时代,女方这一走,一年能够回来一次,大概也就差不多了,再深的感情,没有陪伴来酝酿,那也会慢慢疏远的,女方去了其他城市,她对于家庭的眷顾自然就越来越少了,身边陪伴的都是男方的亲戚朋友,在这种状况之下,确实会出现父母那样的担忧。

    而男孩儿则不同,考上大学之后,无论是回到家乡,还是留在大城市,起码他们与自己家庭的血缘不会分割开,生下来的孙子也跟自己一个姓,这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十分的重要,因此在男孩儿和女孩儿的问题上,他们就更会让男孩儿去考大学,至于女孩儿,则自然是早早的被安排进了工厂,为自己的哥哥弟弟们提供学费,然后找一个本地人嫁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度过这一生。

    当然,之所以父母会安排男孩儿上学,而女孩儿则是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后,立刻进入社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社会上大量精英的工作,是男性所专有的,属于女性的工作非常的少,也就是说,就业非常的困难,父母们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之不易,当然希望他能够立刻赚钱,然后养家回馈自己的兄弟姐妹,若是养了一个大学生,最后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还要家庭来接济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种的因素,伦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考虑,贫困家庭中,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是非常低的。

    至于中产阶级则相对较好一些,因为家庭富裕,根据户部的调查,如今宋朝的中产阶级,大致上每年的收入能够到达一百二十贯每年,相比起工人家庭四十贯每年的收入,在三倍左右,不过因此他们的开支相对来说也比较的大,作为中产阶级,他们家里往往都会雇佣一到两个佣人,再加上一栋漂亮的别墅,或者是公寓,所需要花费的资金并不少,不过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他们之中大多数都对女孩儿没有什么偏见,最起码只要自己能够读书,还是能够读到初中,高中的。

    但大学就不行了,因为大学的学费实在太贵,便是中产阶级,也很难支撑每年六十贯以上的支出,养两个人上大学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过这对于大多数家庭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考大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个七口之家,五个孩子能够有一个人上大学就已经十分了不起了,至于有三个人的情况,往往是非常少的。

    而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的家庭还是会让两个男孩儿去读书,一部分的家庭会选择向银行借款让女儿跟着一起去读书,还有极少一部分的则是舍弃男孩儿,让更加优秀的女孩儿去读书,说到底,中产阶级也是重男轻女的,只是因为钱财的宽裕,所以他们的选择权相比起普通家庭来说,要多得多,他们也不用像那些贫困家庭一样,为了让唯一的孩子可以交得起学费,需要让自己其他孩子过早的进入社会工作。

    中产阶级对于那些不能继续上学的孩子,往往会让他们去社会上开设的学校去学习会计,外语之类的技术,让他们在这些领域能够有一技之长,毕竟中产阶级所接受的教育,大多都比较优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能够上初中,这与贫困家庭百分之五十的比例,是有着很大差距的,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孩子们,对于外语,会计之类比较专业的学科,便有了较为敏感的学习能力,学会了这些,未来找一份好工作并不是什么问题,当然不用提早进入社会,去工厂里面做工。

    但重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