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平淡为官 >

第15章

平淡为官-第15章

小说: 平淡为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么滑稽的事情,一个从七品县令嘲笑满朝衮衮诸公!

    可等张合再看一次时,不知道为什么,这简单的白纸黑字竟然在他的眼中变得如此的有力,如同泰山一般压在了他这个读信人的身上,一下子衣衫浸湿,张合不是笨人,这封信在写什么,他看的太清楚了。

    徐清这是要把查封粮店所有的因果都背到自己的身上啊!

    (本章完)

第32章 32。主簿张合的心思() 
“岂弟,为了城外百姓,这么做,值得吗?“看完信后,张合仔细的将信纸折叠起来重新塞回了信封中,交还到了徐清的手中,看着拿走信封塞进袖口中的徐清,张合张了张嘴,还是问道,在他看来,这显然是不值得的,徐清可是进士,未来的道路虽然曲折,可好歹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权贵阶层中的一员,为了一群普通百姓而要放弃自己的权利又有何必要呢?

    把信仔细的放进了袖口之中,对于这样另类的口袋,徐清到现在也没有习惯,始终害怕自己的动作稍微大一点就把袖口中的东西给甩出来,走路也好,还是手臂上有什么动作也好,都不敢大摇大摆,深怕出现一些很尴尬的事情,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让徐清的仪态颇带了些威严,或许这也是设计出这套衣服的人的初衷吧。

    为官者,当方正清廉,不可举止轻佻,使民不信。

    在放信的中途听到张合说的话,徐清想了想,笑着说道:“衍之兄,我觉得挺值得的,我徐清只不过是一条性命而已,以我一条命换数十万百姓能够继续活下去,怎么说,好像都是我赚了不是吗?说不定就这几天的坚持,就能等来天晴也说不定,要真实如此,那可真是老天开眼了,到时候我可是大赚特赚了,衍之兄可不要羡慕我的命贵哦。”徐清很是轻松的说道,仿佛在谈论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地上蚂蚁的生死一般。

    “可是这些百姓却未必会记得你的恩情啊。”看着徐清那副笑面孔,张合赶紧说道,此时的张合已然知道,徐清在衙门前讲的那番话并非虚言,站在自己眼前这个迂腐的县令竟是真的要舍生取义了,意识到这一点,让张合的心里很是慌乱,不知道为什么,打心眼里,张合不希望徐清那么做了。

    “或许吧他们会不记得我吧,不过这也好,如果侥幸他们能够活下来,我希望他们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过自己的日子,一家人相亲相爱,不要再承受颠沛流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如果能够这样,即便不记住我,也并无不可。”对于张合的这句话,徐清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在这个世界,想要从人民的心中抹去一个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自己的行为又触动了许多高位者的利益,自己的一生被抹掉都不算是一件难事,何况是一件救民小事呢。

    不过对此徐清也并没有太过在意,毕竟徐清救人,并不是想要他们的感谢,而只是想要让这些人活下去而已,只要他们能够活着回到自己的家乡,过上原本的生活,徐清就足够满意了,至于感不感谢自己,徐清不在乎。

    来到这个世界,自己本就是无根之萍任风吹凌,现在能够为这么多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能够让这些人活下去,这对于一辈子从来就没有干过这么大的事的徐清来说,无疑是一份称得上骄傲的事业,这份骄傲,不是感谢能够换来的,而是坚持才能够得到的,在本质上,徐清的想法就与张合等人那些渴望名垂千古的人并不同,所以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徐清也更加的坦然。

    财帛动人心,从本质上来说,钱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在徐清所生活的西方,曾经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叫做“自由,多少罪恶假你之名横行”,同样的,金钱也是如此,它让人们可以不择手段,也让人们的眼中除了它再也看不到世界的其他美好。

    可徐清却不得不说,有了钱财之后,起码让自己在思考问题时,可以有更加自主的选择,在面对困难时,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就像现在,他可以更加不在乎名利的得失而做出一个尊崇自己内心的选择,这或许是金钱带给自己的一个好习惯吧。

    “岂弟,唉,你给我看这封信,是有什么想说的吗?”

    张合愣愣的看了看徐清的眼睛,不知道为何,站在徐清的面前,张合陡然之间竟有些自惭形秽起来,如此冠冕堂皇的话,张合曾经听过不下数千遍,数万遍,‘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话,常常出现在每一个读书人的口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孟子古训,更是每一个读书人在阅读四书五经时都朗朗上口的话。

    可那些话,每每传进张合的耳朵中时,他最常做的事情,便是咬紧牙关,让自己的嘴唇感觉到深切的痛楚,以免到了嘴边的笑声控制不住,从口中喷薄涌出,打扰了周围正在表演的‘演员‘雅兴。

    是的,以民为贵,多么好听而又可笑的话啊。

    古往今来,无数的人讲过无数的遍,可真能够做到舍生忘死,为百姓谋福利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而满口仁义道德的圣人门徒,背地里却做着男盗女娼之事的,则是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张合当了那么多年的官,大官虽然没见过多少,可迎来送往之事,却是经常的事情,一次一次的接触,一次一次的沾染,到了如今,他早已经忘却了原本的鸿鹄之志,成了一只甘愿糊涂的燕雀了,什么圣人之言也是张口就来,礼义廉耻早就变成了金银财宝,又哪里理会得了那无辜百姓的生死。

    可当这句话从徐清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张合毫无道理便相信了,嘴角习惯性的讥笑毫无踪影,只有那颗心在噗通噗通的狂跳,看着眼前人,在现在这一刻之前,张合从来都没觉得这世间有过为民做主之父母官,而此刻,不得不承认,徐清很好。

    “无有他求,只求衍之兄能在此事过后,多多关照我的两个孩子和夫人,两个孩子给他们书读就可以了,不求他们为官做相,只求一生平安,便算对得起我了,至于吾妻王氏,若是将来想要改嫁,请千万不要阻挡,让她自行离去便是了。”

    张合的这番话无疑是给了徐清一个承诺,这让徐清很是欣慰,自己若是真的出了事,那徐王氏和孩子们必然会受到一些影响,徐清并不想因为自己的决定而株连他们,张合既然能主动开口,徐清自然也就只能拜托给他了。

    (本章完)

第33章 33。巨大收获() 
“改嫁?这贤伉俪夫妻情深,或许不肯吧?“听着徐清这番犹如遗言般的嘱托,张合不得不说在某一个时刻他都甚至开始怀疑起了徐清所做的这一切是不是演的了,此刻的徐清简直就跟圣人一样,这要是真的话,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种种往事,张合心中升起了一股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冲动。

    “这随她便是,他与我夫妻多年,只是受苦,一天福气也没享过,现在想来,也是我亏待她了,若是将来他有什么心愿,却因为我而不能实现,到时我即便已然归去,心中也安歇不下,向衍之兄做下此等嘱托,不怕笑话,实在是为了安我自己之心罢了,呵呵,衍之兄,只管忘却便是,就当我酒后胡言了。“

    站在张合的角度看此刻的徐清,或许徐清还真有点圣人的意思,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也就算了,还能从黎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可真是孔夫子眼中标准的君子形象了,可这却还没完,竟然在明知自己凶多吉少的情况下,还要让自己的妻子不要专心与自己,能够二婚就二婚,这种人要都不是圣人,那估计圣人也就不存在与人世间了。

    可是从徐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却根本就没把自己往圣人那个方向去想,在他想来,所有的一切,不论是自己的生命,还是黎民百姓的生死,又或者是徐王氏未来的归宿,在别人眼中都是头等大事,可在他这个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客官看来,却没有一点是重要的。

    此刻的大宋朝在徐清的眼中就犹如一部非常好看的灾难电影,尽管这个世界是无比的真实,这里的人物每个都被刻画了不同的感情并且表演的非常好,可是当电影结束,灯光打亮的时候,徐清还是能够毫不犹豫的从座椅上站起来,离开电影院,这就是徐清此刻的心情,之所以会让徐王氏能有一个好归宿,也像是在电影院里吃完了爆米花和奶茶要拿走这些垃圾一样,这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道德。

    徐清是个普通人,只不过思维逻辑的不同让他在张合的眼中变成了圣人,徐清自问,自己可是离这个目标远得很呢。

    “好,愚兄答应你了,如果真有不测,贤弟之子我必视若己出,抚养他们长大,将来若是考取功名,便一定让他们,来见你,告诉他们岂弟兄之所作所为。“张合本想说‘来你墓前祭拜’,可话到了嘴边,张合却没说出口,对一位将死之人提到死的事情,无异于死刑前的最后一夜对于死刑犯的痛苦,徐清不应该承受这痛苦,张合便把这句话隐了去,讲的颇为隐晦了。

    “那就拜托了。“张合心里的那番脑筋,徐清是半点都不知道,可看张合自称自己是愚兄了,徐清心里便有了底,知道张合这是真的愿意帮助自己来照顾这些被自己所影响的人了,这让徐清很是开心,能够不惊扰任何人离开这个世界,对于徐清来说,无疑是一个快乐的结局,所以这一声拜托中,颇是带了些喜悦之情,听的一旁的张合有些诧异,心想还真是慷慨赴死,把一切都看开了啊,看向徐清的面容更是肃穆了几分。

    恩,不得不说,此刻张合的表情就像是清明节上坟似得,而且还是给刚过世的亲人去扫墓,有些太严肃了。

    不过徐青看着张合的这番表情倒是挺满意的,起码这副表情代表了承诺,光这一点,徐青就满足了,至于背后是不是在说自己快死了,徐清可不想去多想,在张合答应下来之后,徐清便让张合赶紧去一趟城外,把城里所发生的事告诉给城外的县尉李琦大人,让他尽快的统计出在保证所有人喝粥,能够吃个六分饱的状态下需要多少袋米粮,还有所有灾民现在的情绪有没有因为自己当时的处置而有所变化,跟着张合一起走到衙门口,看着张合的背影匆匆消失在雨雾蒙蒙中,徐清转回头便进了府衙之中。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要赶紧统计出一共有多少的粮食,只有这样才能算出以后每天的最大供应量以及自己总共能够支持多少天,这对于城内外所有百姓未来的生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徐清必须要尽快知道。

    转身进入府衙,徐清看了眼地上摆放着的粮食还有大约四五百袋没有放进去,估摸了一下剩下的粮食有多少之后,徐清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这些粮店,每一家的麻袋体积都是不定的,所以想要统计他们的粮食总数量非常的困难,必须每一家单独拿出来计算,这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府衙之中的秀才们正是在干这个工作。

    徐清刚跨过门槛,那刚才大声呵斥张合的老秀才便走了上来,拿着统计出来的数据交给了徐清,徐清看了一眼,他倒是没想到这些平时精通四书五经对数算毫无半点兴趣的读书人会这么快就把数据摆在自己的面前,自己倒还真是小看了他们了。

    谢过老先生的辛劳,徐清便当着老秀才的面,开始仔细的看了起来,这份统计做的非常的详细,也是完全按照自己所定的标准做出来的,总共十九家粮店,每一家粮店的统计数据都被单独做了出来,徐清看了看,发现这些粮店还真是手段通天了,几乎每一家粮店的粮库里,竟然都有三四百石的粮食,总共合在一起,竟然有六千石左右的粮食!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或许大家都不清楚,可如果打个比方,各位就很清楚了。

    一个现代人一天所要吃掉的米,大约在0。6斤左右,而古代人因为一天两餐的关系,再加上本身粮食就非常的紧缺,所以常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所以在吃的方面就必然会少一些,假设就定为0。5斤的粮食为一天的消耗。

    那么一石粮食的概念又是多少呢,这在中国古代则不是一个定数,不过上下千年时间,一石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100千克的重量上浮动,误差基本不会特别的大,那么如果用这个数字来做一道算术题的话,一个答案就能够非常清晰的浮出水面了。

    一个人=0。5斤粮食=0。25公斤粮食=0。25千克粮食。

    一石则等于100千克的粮食,两者相除,也就是说,一石粮食可以让400个人吃一天左右,整个平阳县此刻城内城外所有人加在一起大约是22万人左右,这22万人一天下来所消耗的粮食,通过这一套换算方法去计算,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所有的粮食,可以让全城百姓再撑11天的时间。

    若是把干的换成稀的,则可以将这一时间再加上一半左右,达到17天的时间,这对于城外百姓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福音了。

    (本章完)

第34章 34。搬运粮食() 
刚开始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徐清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相信,这可是古代,没有现代化的耕作和化肥这样的神器,而整个浙江自古以来就与自己的邻居江苏不同,属于山脉极多的地方,自古就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

    整个浙江除了杭嘉湖平原之外,其他的平原是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其中温州更是重峦叠嶂,山脉众多,从古至今一直到近现代,都是以出海打渔为生,这样的地方,是根本不可能有种出那么多的粮食的,这一点,即便徐清并没有看到过具体的数字,可却是知道的,所以在第一眼看到这个远超平阳县产出的数字后,徐清是真的懵了一下的,直到后来老秀才见徐清不信,解释了一番其中的缘由,这才算是让徐清明白了过来。

    原来这些粮店中的粮食,其实并不是本地出产的粮食,而是从淮南路和浙北等地区运送过来的,在淮南和浙北这些产量区域,粮食的价格十分的低廉,同样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