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诡三国 >

第11章

诡三国-第11章

小说: 诡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点让曹操不仅是气恼,更多的是心伤,就算他再努力和这些是士族世家接近靠拢,都最终还是融不进,就像此次曹家牺牲这么大,也算是站在对抗宦官的最前线冲锋陷阵,但在集结去迎驾的人马时,却没有他曹操的份。

    连左军校尉淳于琼那个好酒之徒,右军校尉赵萌那个无能之辈都通知到了,唯独有意无意漏掉了他,好歹他也是朝廷正式的典军校尉,如何就不能去?

    更让曹操难过的是,袁家天性都淡薄如此么?

    袁术是老早就开始不合拍的,此次不管是不是有袁家在后面交代了什么,但是昨日明显是坑一把,此恩此仇暂且日后再报,单说你个袁绍,好歹也是一起被坑的,也一起并肩战斗过,但是转脸袁家再给你一点好处就把原先的战友抛到一边,又跑回袁家去献媚,能不能有点骨气,讲点原则啊?

    难道你不懂这就是袁家看着拍不死你,就给你个甜枣封嘴么?

    你说连你袁绍这袁家之人都不计较了,让我怎么有理由去找袁术算账?

    袁本初啊,袁本初,一个沾点边的迎驾之功就那么重要?如今的你,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意气风快意恩仇的袁本初了。

    曹操闭眼沉默良久。

    曹操长叹一声,站起身,转到屋内,拿出一个藤制的小箱子,抚摸良久,最终还是没有打开,而是令人在院内升起一小堆火,然后将箱子掷于火中,转身离去。

    火焰熊熊,一转眼便将小藤箱吞没。

    箱子受热变形,膨胀开来,露出原来存储箱内的三两枝竹马和竹制刀剑……

    既然走士族的这条路不让我走,我曹操,就走我自己的一条路!

    从此只论成败,不谈情谊!

    该做的事情已经做了,斐潜也没有在崔家多做逗留,用了早脯便告辞了。

    崔厚倒是很想斐潜多留几天,主要是希望斐潜能给家中大匠再指导指导,但是奈何崔毅早上被闵贡气得不轻,竟有些身体不适,也就只能是先将琉璃之事放放,照顾老人要紧,便很是依依不舍的将斐潜送到洛阳城下方才回转。

    此时的洛阳城防,已经被西凉军接管,城楼之上,若大的董字军旗迎风飘展。

    街上火烧火燎的痕迹又增加了不少,坊内的里正大呼小叫的组织人手整理清扫。一路走来,隐隐看到不少的血迹,虽有黄沙覆盖,但还是能闻到一点点的血腥味。

    是时候撤离了,虽说斐潜不再准备走哪条逃避之路,但是现在的洛阳危在旦夕,自己没权没势,只是一个朝廷的预备官员,根本无法自保。

    与少帝和陈留王虽说露了一下脸,但此次只能算是埋下个种子,等到芽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多久,并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此上面。

    街上西凉军成群结队,四处乱撞。

    斐潜身穿锦衣,头戴高冠,一看便知是有身份的人,西凉兵还不敢怎样,但那些穿短襦的白丁百姓,就有不少遭了殃,不是被打便是被抢。

    看得斐潜直皱眉头,喝止了几次,那些西凉兵痞也只是随意叉个手,就算是行过礼了,便散开了事,斐潜也是无法。

    无职无权能奈如何?

    斐潜心中颇有些恼怒,怎么说这也是国家的都城,那些平日高高在上的官员们,难道不知道西凉兵现在的作为?为什么一个个都缩在家中,没有任何人出来制止?

    西凉兵是真的不知好歹,不懂上下之么?却也不是,像我这样不是正式官员的人只要是出声喝止,所遇到的西凉兵都懂得收手,由此可见,只要有更大的官员出面,那肯定市面上不会有这么多人遭殃。

    但现在情况来看,这些人都是有意不作为,放任西凉兵胡作非为。其目的只有一个,别让董卓的西凉兵有好名声!

    可是有一点斐潜也不太明白,为何西凉兵的统领之人也一样的如此放任自己的手下呢?斐潜摇摇头,难道董卓不知道这样做会搞臭他么?

    斐潜带着疑惑刚回到家中,福叔就递上了一个名刺。

    “前将军府长史李?”斐潜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这人我认识么?这是谁啊?邀请我喝茶?

    斐潜突然有些毛毛的感觉,后世最怕的就是被人请去喝茶,且不说那政府机构是怎样怎样,单是单位内领导抓住小辫子,便是以喝茶为由实际上是开批斗会的。

    “福叔,此名刺从何而来?”

    “便是方才,小郎君尚未回来之时,是一名羽林郎送至。”福叔多少有些担心,莫名其妙收到个大官的邀请,任谁都会心中有些打鼓。

    这到底是谁啊?

第十六章 历史的玩笑() 
贾诩啜着牙花子,拍拍肚皮,满足的摊着,“还是你这好啊,看看这牛肉多的都吃不完……”又拿起一块牛肉,想往嘴里放,可是刚一仰头张嘴,就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只好一脸可惜的样子,依依不舍的把肉放回盘子里。

    李儒早已吃完,正端着茶水一边啜饮一边拿着一卷书简在看,听到贾诩的话,眼角略略抽了一下,“等下吃不完的,和你都可以带回去。”

    “带回去干啥?带回去我一时半会也吃不下,那要是有人看见了要分我分不分?何必惹那麻烦——嗯,你还有心情看书——外面都乱糟糟的是你故意的吧?”贾诩很随意的说道。

    “嗯。”李儒用鼻子答应了一声,对这种没有意义的问题表示不需要回答。

    贾诩巴拉着手指头,说道:“先搞坏董仲颖名声,然后再散步一些什么独揽大权恣意乱政之类的谣言,接着分化拉拢董仲颖手下的将领,最后再高调出场力挽狂澜……我说,你这样顺着他们来真的没问题?”

    “有什么问题?”李儒低着头看书简,很随意的回答,“我也正是打算就按照他们的套路来做的。”

    贾诩一愣,眨了眨眼睛,疑惑道:“不对啊……这样你唯一的路只有走霸道这条路了……你为何要放弃王道?你何时改变主意了?”

    李儒没有直接回答,头也不抬,像是漫不经心的问道:“和你擅长军阵谋划,不若我出一题你来试试?”

    “演武论阵?”贾诩来了兴趣,连官话都冒了出来,“汝且划下道来!”

    “呵呵,和你有一万由乡勇和山匪组成的军队……嗯,器械不足,军马不足,粮草不足……”

    听着李儒几个不足下来,贾诩脸都黑了,“你还有啥不足的?”

    “没了,听好——和你有一万……”李儒淡淡的继续说道。

    “一万乌合之众……我知道了,然后呢?”贾诩对没有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劲来,半摊着说道。

    李儒继续讲,“被困于小城,另有援军约一万……”,瞥了一眼贾诩,“……也是乌合之众……”,瞬间看到贾诩又往下摊了一点。

    “对手是——四十万各地郡兵及中央禁军……最终目标是,一夜之内,大获全胜,击溃敌军!”

    贾诩张口结舌,半响后拿手指了指李儒:“汝戏耍吾焉?此阵如何能大破敌军?”——李儒你在逗我吗?两万乌合之众对四十万正规兵,还能大破击溃?就算是排队不抵抗让你随便砍人头也都会砍到刀都钝了!

    数量到一定程度都会质变的好不好,别说两万对四十万,就连两个人对四十个人都是只有逃跑的份,还怎么大破敌军?还要求一夜之内,当我每个乌合之众都能变身啊!

    李儒将手中的书简递了过去,示意你自己看。

    贾诩接过来先翻看了一下标识,不由得脱口而出:“光武帝注?你怎么拿到的?啊,你打劫太库了?”

    李儒淡淡道:“不用打劫,直接命其送来的。”

    贾诩一目十行,转眼看完了,难以置信的说道:“这简直是——简直是匪夷所思,荒谬之极!你看这里——”

    贾诩指着书简中的一行字,显然对书简中的描述感到不可相信。只见书中写道——“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后世的人看到这段话会不会对这个描述感觉很熟悉?

    李儒说道:“那你觉得两万对上四十万在一夜之间怎么能赢的?最后四十万兵马最终仅剩三千!”

    “这——”贾诩也是无语。

    李儒指了指在身旁堆得如同小山一样的书简,说道:“我一直以来都对二百年前那场莫名其妙的失败颇感疑惑,明明是一片大好的局面,怎么就转瞬间一败涂地?自从我看调取了这些书简之后,越看越是觉得心悸,这个世间或许有你我不可知的一面。”

    李儒皱着眉头,手指敲敲脑袋,说道:“王道需要的时间长啊!若是期间再出现一个这样的情况要如何处理?”

    “所以你选了时间更短的霸道之路?可是如此一来,所要面临的困难增加可不是一点半点啊!”

    “那你觉得是面对这些困难更容易还是面对这种情况更容易?”李儒指了指拿在贾诩手中的书简说道。

    “嘶……”贾诩也是开始头疼起来,“还是选霸道之路吧——书中记载若是真的,那真是无法可解……”

    李儒和贾诩的智商可以说是都属于当代顶级的一个层面,因此考虑的事情就更多,比如像李儒所担心的那样,走王道路线当然最好,因为王道几乎就是以势逼人,一步一个脚印,根基稳健,就算有局部的失败也无关紧要,最终的大局将是大势所趋,所有人都无法抵抗,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最开始的准备时候需要的时间太多,根扎的越深,最后平推的时候就越快;霸道则是走向损敌反哺自身的一条路,不断削弱侵吞敌对势力,使自身迅膨胀,在矛盾爆前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压制,但是在走向最终成功的时候稍有不慎,便会内外矛盾一齐迸,导致自身如同冰雪消融一般迅崩溃。

    原先李儒在西凉帮董卓都是基本上按照王道路线在走,西凉兵团被他打造得坚固无比,从上至下完善的金字塔结构,以西凉本地精装士兵为主体骨架,加上收降的羌人胡人为辅兵,层层叠叠,每一个层级西凉兵在战时死去,便由下一个层级的军士自动晋升替补,确保在军令贯彻如一,具备强的执行力。

    不过到了洛阳之后,当李儒为了解开心头的疑惑,调取了皇家少府太库中的藏书时,才现时间拖的越久,就越有可能遭遇变数,尤其是当这个变数出想象之外的时候。

    李儒和贾诩谈论的事情是历史上难解的几个谜团之一,也是汉代的一个变数,是一个莫名的转折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先行者,没能成功的转型。

    这个伟大的先行者名叫王莽。

    那时是西汉末年,距离西汉的开国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王莽出生之时,他的家族王氏一族已经是屈一指的外戚家族,他的姑姑是皇后,他的叔父们轮流当大司马,族里混得最差的也是将军或者侯爷,一门都是显贵。

    那时候的王莽潜心读书,生活简朴,和其他纵情声色,骄奢淫逸,无恶不作的别的衙内完全不同。在父兄去世后,他一个人赡养母亲和寡居的大嫂,抚养兄长的遗孤,对内照顾族内的长辈和叔伯,对外结交名人贤士,这样他很快就被整个朝廷官场所瞩目,王莽的声名日益大了起来。

    随后王莽2o多岁时就因为贤能的名声,被推举入朝为官。为官之后王莽他并没有因此骄纵,反而是越的谦恭简朴,简直是模范代表,他常常将自己的俸禄和财产拿出来,分给穷人,赠给贤者。因此他的官职越做越高,名声越来越大,朝野上下,无一不称赞王莽才是当世的楷模,不管是清流的舆论和白丁百姓民心民意,都被他牢牢的抓在手中。

    这样的基础够稳定牢靠了吧,根基扎的够深了吧?

    在公元元年,王莽受封为安汉公,从此大权独揽。他封赏贵族百官,赡养鳏寡孤独,施恩于百姓士人,所有的社会阶层都对感恩戴德。

    他带头过简朴的生活,有记载他捐出百万钱、三十倾地来救济京都附近的穷困之人,朝中百官也紧跟他的脚步无不效仿。次年遇到全国大旱,王莽带领二百多名官员献出自己的土地住宅给灾民,同时大建免费房,令他们得以安居,在汉代就做到了免租房!

    做到这个份上,天下都称王莽为当世的圣人,顶礼膜拜,自此所有的道路全部被打通,一切阻碍全部被他踩于脚下。

    公元八年,王莽非常顺利地接受了孺子婴帝的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新,朝野对此欢呼雀跃,几乎无人反对。按道理说王莽妥妥的实行了王道之路,根基如此之牢,拥护的人从朝野到田间,应该是会有一个很完美的结局的,结果历史好象是开了个玩笑……

    王莽随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有几项政策非常有意思:

    实行土地国有——土地不再是私人的,全部收归国有,有没有一点熟悉的感觉?

    耕地重新分配——没收大地主的土地然后按需分给无田的农民,有没有更熟悉一点的感觉?

    冻结奴隶制度——大步直接跨过了封建农奴制度社会,这个,呵呵……

    货币中央集权——货币地方不再有行权,由中央政府统一印制行……

    政府干预经济——由政府参与制定指导物价,并建立盐铁等国有企业专卖制度……

    嗯,还有一些细则就不详细列举了,但是就以上的几条,看了有没有一种异常亲切的感觉?想想那是在西汉末年,是在公元初,耶稣也才是个屁大的孩子的时候……

第十七章 洛阳的故人() 
随着王莽同志的一连串充满了英雄纳特奈尔的政策实行,一个气运的化身,光武帝刘秀闪耀登场。

    刘秀简直就是古代励志史的最典型的代表人物,穷丝翻身高富帅,白富美倒贴穷挫男,人生一路坦途,一帆风顺,一举成名,一代楷模……

    刘秀出身其实就是一个乡间的小地主家庭——突然又有一种奇异的熟悉感——然后他父亲只是最底层的政府人员,还是已经卸任回家了,虽然算是刘氏宗亲,但是已经是属于旁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