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发明家 >

第95章

唐朝发明家-第95章

小说: 唐朝发明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如意又是难过又是愧疚,哭着跟了上去。

    “如意。”王浩然唤道。

    “师父,徒儿要送爹爹回家!”武如意以为王浩然要阻止她,央求道。

    “嗯,身为人子,应当如此。你爹走时面容安详,略有笑意,想必应国公对尘世已经了无牵挂了,父爱如山,你就安心回去守孝吧。”王浩然惋惜道,他说这些也是有所指的,他要在众人对此事下定义之前,先行定下对武如意有利的论调,让大家以后谈及此事时,会先想到应国公的爱女之心。

    武士彟的葬礼,王浩然是有去悼念的,不过也没多做停留,宽慰武家人一番后便回去了。

    又过了一天,此时武士彟已经入葬了,而去找孙思邈的侦查队队员这时才回来。这次孙思邈只是让侦查队队员带回来一句话: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王浩然想了想,对侦查队队员交待道:“你去把这事传播出去,不过孙神医的话得改改,改成病入膏肓,至多三日。就说孙神医医术高明,说卢家媳妇挨不过七天,结果真是如此,这回说应国公挨不过三日,结果也说中了。”

    王浩然这么做也还是为了武如意着想,免得别人会认为武士彟若不是为了他女儿带病外出的话或许还能多活一段时间,如此一来,武如意就变成祸根了。不过,为此而拿自家姐姐说事,王浩然还是很内疚的,一连好几天都绷着个脸不说话。

    过了元宵节,特种队和犬上御田锹等人便跟随赏赐退伍秘密潜入倭国,而李世民则派来杨护卫保护王浩然。

    王浩然这次回蒲州,是得徒步去的,等出了京城,李泰便笑道:“浩然,快上车吧,现在都出了京城很远了,你不会真的要徒步去蒲州吧?”

    “陛下有旨,那还有假?”王浩然无所谓道,他一直都有坚持早早起床锻炼身体的习惯,身强体壮的,这点小惩罚他还是能承受的。

    “何必这么认真呢?父皇又不是小气的人,都过了这么久了,也应该消气了。你就放心的上车吧!我不说,杨护卫不说,父皇就不会知道的。”李泰劝道。

    “不必了。”王浩然苦笑了下,就算这里的人都不说出去,李世民就不会知道了吗?据特种队探查所知,李世民单单派来监视王浩然的探子就不下十个,日夜监视。不过这些人都没有渗透到研究所里面来,所以王浩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关键时刻这些人还能帮帮自己的忙呢。就比如之前寻道宗摸黑来王家楼,当时蹲守在楼顶的特种队队员就听见一个小石头被扔在楼顶上的声音,尽管那时特种队队员已经发现了寻道宗的人了,但王浩然还是承了那些探子的情。而这次李世民只让杨护卫一个人来保护自己,定然也是做了让那些探子随时支援的准备。由此看来,李世民是猜到王浩然是察觉到那些探子的存在了,只是你不说,我不说,大家安安心心过日子,不是很好吗?

    “那我陪你,你是为了我才被责罚的,我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受罪!”李泰跳下车,很仗义道。

    “那也好,反正你整天都悠哉悠哉的,都胖了一大圈了,锻炼一下也好。”王浩然调侃道。

    “我哪有悠哉悠哉的?在蒲州,我可是忙得没停过呢!”

    李泰陪王浩然走了许久,很快就感觉体力不支了。

    “浩然,要不我们都上车吧?父皇若是怪罪下来,就说是我让你上车的。”李泰终于坚持不住了。

    “还是你自己上去吧,你这细皮嫩肉的,哪吃得了这苦。”王浩然笑道。

    李泰没再吱声,默默的继续陪着王浩然步行,只盼着早点到歇脚的地方。

    王浩然本来打算三天内到达蒲州的,可是李泰一路上常常要停下来歇息,结果足足用了四天才走到蒲州境内。

    “浩然,我们到了,这回总该可以上车了吧?”李泰一脚迈过蒲州界碑,便懒得再走上一步了。

    “那好吧,我们上车!”王浩然这回总算是同意了。

    李泰进了车里便急忙拖去靴袜,第一天时他的脚底就磨了一层死皮了,现在痛得很。脱下一看,原来死皮都破了,黏在袜子上,一脱袜子,痛得李泰嗷嗷大叫。

    “楚王殿下,何事这么兴奋呀?”坐在另一辆车上的王浩然能猜到怎么回事,打趣道。他称李泰为楚王,是因为李泰的封地改在了杭州那边,称为楚王,并没有如后世历史记载的那样改为魏王。

第190章 收网() 
李世民听了探子的汇报,很是为李泰感到心疼,对身旁的长孙皇后说道:“你看他那个样,哪还像是个大唐皇子啊?”

    “二郎,其实这样也不错,你想呀,若是以前,泰儿怎么可能受得了这苦?而这次却能连走四天的路,脚都磨破皮了还能坚持下来,越来越有男子汉气概了!”身为人母,长孙皇后自然也是心疼李泰的,不过,她同样是李世民的贤内助,朝廷以外的事,她都会尽可能的不让李世民操心,让李泰跟着王浩然去蒲州是李世民下的决定,长孙皇后自然不会让李世民自己打自己的脸,更何况这样做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来也是,若是泰儿换成以前那脾气,心高气傲,他不想做的事,谁奈何得了他?也就浩然才能震住他一些。”李世民释然道。

    武如意是跟随王浩然一同去中城的,没办法,虽然外人都没有什么诋毁她的言论,但在武家却不一样。武士彟的死对武家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这一大家子人,基本是靠武士彟的余荫才得以官运亨通的。可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武士彟这些早年跟随李渊起义的得力干将就不得不为李世民的部下让位了,在朝中地位一落千丈。可虽是如此,李世民却还是会念及武士彟居功甚伟而不至于过多冷落武家,然而如今武士彟死了!武家其他的的功绩在程咬金等人面前根本就是拿不出手的,武家的衰败将会因武士彟的离去而加剧。武家人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便把火气撒在武如意身上,说她是灾星,若不是因为她要拜师,武士彟就不会重病外出,或许还能再活些时日……结果,武如意还没在武士彟坟前守上几日便被赶着跟她师父去蒲州了。

    王浩然一到中城就安排武如意跟小玉学研究电灯的事,当然,武如意虽然机灵,对这些却都是一窍不通的,王浩然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只是让武如意转移一下视线,不至于整天想着武家那些破事。

    小玉对武如意的加入甚是高兴,她那几个嫂子虽然有时也会跟着她一起折腾,可是她们根本就没心思去深入了解,纯粹打发时间而已,故而小玉时常感到寂寥,感叹自己总算是能感受到些许她哥哥当年做研究时的心情了。而武如意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她哥哥特意安排来学这方面的知识的。小玉觉得自己正在走着她哥哥当年走的路,武如意则就是她小玉的“陈俊”,所以小玉教得很细心,也很有耐心,希望武如意日后能像陈俊一样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世民的国企计划也很快运作起来了,其中就有接手王浩然在杭州的水稻研究基地,成立农业司,而许玄安则被认命为农业司监事,从八品下。除了研究杂jiao水稻外,玉米、小麦等也农作物也列为研究对象。虽然常言地方县令是九品芝麻官,但这只是在朝廷官员的看法,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却已经是高不可攀的贵族了。

    作为代价,李世民允诺,若果将来真能如王浩然所说的那样纸币代替铜钱,便允许王浩然私人开采铜矿。同时,朝廷也会积极推动此事,成立大唐票行发行小面额纸币,取“元宝”中的“元”字为单位,一元钱相当于一文铜钱。

    这对王浩然与其他商人合资的先锋银联并无坏处,甚至还能沾点好处。先锋银联发行的银票都是大面额的,朝廷发行的小面额纸币根本就影响不了先锋银联银票的价值。而纸币不易保存,将来纸币一普遍开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钱存在先锋银联。

    李世民还涉足棉花行业,在吐蕃圈地成立棉花种植基地大面积种植棉花,除了能掌控吐蕃经济命脉的同时,亦能改善吐蕃百姓的生活,也算是怀柔政策了。

    几个月后,王启宏来信,说高昌朝廷已经察觉到了危机,正号召高昌百姓种回青稞这类原先种植的粮食,并鼓励放牧。不过他们也没敢宣扬大唐阴谋论,且不说强大的大唐,若是那些大唐棉花收购商就此断绝贸易,那高昌就失去了大米的来源了。这些年高昌百姓因为种植棉花,生活比以往好了不少,起码是能维持生计的。从去年开始,棉花价格提升了不少,加入棉花种植的百姓更多了,其实这倒没让高昌朝廷察觉到什么,反正大唐需要棉花,而高昌就有大量棉花出售,各得其利罢了。让他们起疑心的反倒是另外一件本不相干的事,那就是大唐在吐蕃种植棉花一事,高昌朝廷认为大唐是准备让吐蕃代替高昌,从而向高昌施压,以达到某种目的,这倒让李世民有些冤枉了。

    高昌朝廷的思路是错的,但结论却是对的,可是这些他们都不敢向高昌百姓表明,以致高昌百姓掂量一下得失后,依旧选择种植棉花。

    高昌离中城甚远,为了不错过时机,王浩然回信让王启宏见机行事,随时准备反制。

    王启宏收到王浩然的信时,也已经过了七八天,这速度也不算慢了。这时的高昌,见鼓励政策不奏效,已经有了其它的动作,最大的动作就是征用百姓,以朝廷的名义种植青稞等粮食,此外还向当地大地主施压,逼迫他们种植本地粮食。

    王启宏觉得此时时机已到,果断撤回各地收购点,还有一些大唐的个体商贩,他们也是有来高昌收购棉花的,王启宏都一一跟他们通了气,不再往高昌运送粮食。这些人开始还不大愿意,当听王启宏说这是在替陛下做事时,他们这才答应下来。

    李世民自然能及时的得到消息,他也不能干愣着,如王浩然所提议的那样,一纸令下,禁止了所有与高昌的贸易往来。如此一来,高昌国高层顿时就慌了,如今的高昌鲜有种植粮食的,粮食来源一断,就算现在赶紧种植粮食,那也来不及了。借粮?周邦都畏惧大唐,谁敢借粮食给他们啊?以高昌目前的粮食储备来看,饥荒危机怕是再所难免的了,高昌高层紧急商议后,国主麴文泰决定亲赴大唐面圣,不过在这之前,他派他的儿子麴智盛先去找大唐商贩探个究竟,看看能否打探到大唐朝廷的意图,没办法,此时大唐可没有常驻它邦的大使馆。

第191章 大唐就是强有力的后盾() 
麴智盛打算择一酒楼设宴邀请大唐商人王启宏,然而派去邀请王启宏的下人回来汇报说大唐商人王启宏拒绝赴宴,还说他不愿意与忘恩负义之邦同座一席。麴智盛气得直想掀桌子,他没想到区区一个商人不赏脸来赴宴就算了,竟然还敢数落他!他将来可是要成为一国之君的人啊!然并卵,人家可是有强大的大唐做后盾的人,就算自己再怎么生气又能怎样?他调整了下心态,决定亲自登门拜访王启宏。

    王启宏此时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大唐,现在高昌这边的情况还不大明朗,若是高昌国执意要以卵击石的话,那他们这些大唐商人肯定会首当其冲。

    “少爷,门外有一贵人说要见你。”一个下人进来对王启宏说道。

    “让他进来吧。”王启宏能猜到来人是谁,不过并不想跟那人客气,毕竟现在算是彻底撕破脸了。

    不久,下人就领着一个锦衣中年进来,此人正是麴智盛。

    麴智盛并不曾见过王启宏,不过这名字他倒时常听到,只知道他人对王启宏的赞誉甚高。经由下人引见,麴智盛这才见着真人,顿时有些错愕,他哪里能想到他人口中所说的年轻有为还能年轻到这个程度,眼前这人应该还不到二十岁吧?!麴智盛有些失望,但更多的是庆幸,对方只不过是一小儿,想必很容易对付。

    “王老板这是准备走人啊?”麴智盛没太把王启宏放在眼里,说话虽然随意,却显得有些高傲。

    王启宏是比较务实的人,不屑于没意义的嘴舌争斗,不过这次身在它邦,亦有着代表大唐脸面的使命感,故而一转常态,讥讽道:“我们陛下心系天下百姓,对我等远赴高昌的商人多有扶持,本想以此能够改善高昌百姓的生计,如今高昌百姓的生活确实是改善了,却不想你们高昌就开始下逐客令了,如此做法,可不单单寒了我们商人的心啊!”

    麴智盛一开始就怀疑这些商人跟大唐朝廷是同台唱戏的,不然这些商人和大唐朝廷的举动为何能配合得这么默契呢?现在王启宏的话倒坐实了他的猜测。可这事就算是明摆在台面上又能如何呢?王启宏从一开始就把大唐皇帝搬出来,这倒让麴智盛感觉有些棘手了,故而打哈哈道:“王老板误会了,我们高昌向来好客,又怎么可能会赶你们走呢?”

    “你就不用装糊涂了,我们过来做的就是棉花的生意,如今你们勒令百姓不准种棉花,那不是逐客令又是什么?”王启宏可不管对方是谁,有强大的大唐做后盾,到哪都能昂首挺胸。

    “这你倒是误会了,我们并没有勒令百姓不能种棉花,老百姓们若是愿意种棉花,我们高昌也不会阻止的,做生意嘛,总会有竞争的,别人想做其它生意,那我们也同样不会阻止。”麴智盛笑道。

    “那好吧,算是我们竞争不过你们高昌百姓,我们撤出高昌便是,这里做不了生意,我们去吐蕃做便是。”王启宏见麴智盛如此强词夺理,也就没心思跟他继续纠缠下去了。

    “王老板这又何必呢?你若是有什么难处,可以直接跟我说,我们可以商量一下两全的办法,或许我们还能像吐蕃那样,圈出一大块地来种植棉花也未尝不可啊。”

    “我刚说过,高昌可并不只是让我们商人寒心了,现在说什么都迟了。之前陛下曾跟我弟弟说高昌向来反复无常,现在又闹出这么一出,怕是陛下如今对高昌也已经寒心了。当年你们高昌协同突厥冒犯大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